2021最新精選節約糧食的活動演講稿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8W
即便在物質較豐富的今天,傳統節儉的美德人們也不應丟掉,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2021最新精選節約糧食的活動演講稿3篇,以供參考。
2021最新精選節約糧食的活動演講稿3篇

提倡節約糧食的活動演講稿1

親愛的同學們: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必要省一粒米嗎?有些學生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的確,節約一粒米沒有實際意義,但卻體現了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我們浪費了一粒米,但我們仍然扔掉了一個饅頭。事實上,我們拋棄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珍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勞動和父母勞動的成果。浪費食物就是踐踏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在此,我鄭重向同學們提議:

1.珍惜食物,適量點餐,避免剩菜剩飯,減少浪費。

2.不要攀比,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

3.吃飯的時候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要扔剩菜剩飯。

4、看到浪費勇敢地停下來,盡力減少浪費。

5.做一個節約的宣傳者,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

6.吃適量的米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把碗裏的飯吃乾淨,不要隨便留下剩飯剩菜。

7.不要偏食或挑食。

8.在餐館吃飯時,點菜是不會浪費的。如果有剩餘,帶回家。

9、積極督促身邊的親朋好友,及時制止浪費食物的現象。

同學們,節約糧食的微妙之處可以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看到。古語有云:“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一切都一樣。食物很難得到。採取行動!珍惜食物,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以實際行動引領建設“節約型家園”,為建設文明和諧家園作出應有貢獻。

提倡節約糧食的活動演講稿2

各位同學:

您們好!

"大湯黃魚"的骨架還沒有露出來。"罈子肉"仍然是滿的。整盤的"廣東菜心"只動了幾下筷子——整桌精美的菜餚似乎只吃了不到一半。客人就"埋單"了。也沒要求"打包"。於是。飯桌上剩下的一切被迅速倒進了泔水桶——這是新華社記者近日在上海一家著名菜館看到的一幕。主人公是花自己錢[下館子"的市民。這家菜館的服務員小潘來自貧困的湖南山區。她説在她的故鄉。即使到今天。人們也不是頓頓都吃得上魚和肉。她説:[現在我一天倒掉的肉。夠我們家吃一個月。"同樣的事情在這家菜館。在上海。在許多地方。每天都會發生無數次。

有句老話兒説。"半飢半飽日子長。"當然。這話已經有些過時了。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早已經幸福的脱離了需要數着糧票。盯着米缸吃飯的時代。隨着生活一天天變得富足起來。人們有條件去嘗試着"奢侈"一把。中國人講究飲食烹飪。接風宴。婚宴。壽宴。各種名目的聚會——飯店已成為富裕起來的許多人宣泄情感的場所。也正因為如此。餐飲業得到飛速的發展。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我國餐飲業累計實現零售額3346.3億元。同比淨增507.2億元。增長17.9%。

2004年,中國人均餐飲消費576元。上海市人均餐飲消費水平為全國人均水平的3倍。而餐飲市場發達的廣州市人均餐飲消費高達4143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7倍以上。而在西部一些貧困地區。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也未必能達到這個數字。然而。在這巨大的增長背後。也隱藏着巨大的浪費。2004年。我國餐飲業消費總額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約佔GDP總額的7%,而同期美國餐飲業消費總額3760億美元。約佔GDP總額的3%。這當中有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恩格爾係數偏高的因素存在。但浪費的原因也不容忽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常被用於兒童啟蒙的詩句。可是現在。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已經忘卻了這首從小背熟的詩的精髓。

目前。我國政府提出"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儉。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的理念"。真正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人們從最基本的"吃"做起。

浪費糧食現象背後:更可怕的是對浪費的漠視

儘管。對於社會上各種形形色色資源和物品的浪費。早有公論:無謂的浪費是一種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勞動果實的可恥行為。然而。各種浪費現象依然比比皆是。包括在"天之驕子"雲集的大學校園。某大學一食堂負責人介紹。每日為學生提供數十種菜餚。消耗數百公斤糧食和幾百斤蔬菜。但平均每天都能產生近兩百斤的潲水。每天有超過五分之一的食物被倒進潲水桶。算下來。一年就是上萬公斤糧食蔬菜被浪費掉。這些足夠數十人整整吃一年。而這僅僅是一所高校的一個食堂。一位食堂清潔工講。一日三餐。桌上沒有剩飯菜的情況幾乎沒有。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知道糧食是怎麼來的。每天看着這些孩子們把整碗米。面吃剩倒掉。看着真讓人心疼。針對[大學生浪費糧食"這一現象。重慶工商大學一副教授説:[當前一些大學生的消費觀確實令人擔憂。問題的出現在於社會發展與相應教育脱節。物質匱乏的時代這種情況不會出現。但即便在物質較豐富的今天。傳統節儉的美德人們也不應丟掉"。

需要補課的不僅是學生。浪費也遠非只發生在校園。在高檔餐館常有公款吃喝者。浪費驚人有目共睹。自不待言。即使在那些打着家常菜旗號。提供家庭聚餐的中低檔餐館。大量的糧食浪費現象同樣存在。客人用餐離去後剩下的一碗碗基本未動過的白米飯。相信很多人都屢見不鮮。

痛心:比浪費更可怕的是冷漠

一些人聽到"糧食浪費"的話題。顯得很意外:"糧食浪費。這個問題有采訪的價值嗎?"

一位經常出入高檔酒樓的國家幹部語出驚人:"大吃大喝那不叫浪費。叫刺激消費!"他還告訴記者。"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口號早就過時了。

確實。這兩年這個口號已經少有人提及了。一位學生就很尖鋭地提出。除了那句著名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他沒有從家長。學校和別的什麼渠道得到過有關節約糧食的教育。

那些浪費糧食的同學。也總能列出種種理由。有的説: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點兒剩飯剩菜可以理解,有的説:我們這算什麼浪費。看電視上報紙上登的那些事兒。比我們浪費得多了去了!言下之意。頗有點兒笑記者少見多怪。

一些家長也助長了學生們的這種不良風氣。大把大把地給孩子零花錢。對孩子有求必應。有的家長直言不諱地表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成了。浪費點兒糧食值什麼。我們家有的是錢!"

一位姓趙的餐館服務員。向記者講述了她從珍惜糧食到對浪費糧食見怪不怪的親身經歷。她和姐妹們都是從貧窮的河南洛寧農村來的。初到餐館時很看不慣客人的大手大腳。還偷偷吃過客人剩下的飯菜。後來被餐館老闆發現了。受到明令禁止。如今。小趙當服務員已經一年多了。知道了吃別人的剩飯剩菜確實不衞生。但令人痛心的是。她覺得自己變了。變得對浪費現象麻木了。現在她往泔水桶倒那些米呀面呀菜呀什麼的。心裏都沒什麼感覺了。

我們國家的糧食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肆意揮霍的地步嗎?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在每年為此花費鉅額外匯的同時。糧食安全問題也已經成為從中央高層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更令人擔憂。有識之士指出。在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思路中。糧食節約理應作為重要的一環,只要人人都珍惜我們手邊的糧食。消費得更趨合理一些。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因此。節約用糧。適度消費。應該是你我他每一位公民的共同選擇。在現有國情下。"節約糧食"的口號應該重新叫響。

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

從表面上看。浪費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當從本質上講。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偏頗和瑕疵。畢竟任何資源都是一種勞動的結晶。浪費資源就等於不尊重勞動本身。作為解決温飽的糧食。自然也不例外!

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05公頃(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於設備和管理落後。糧食在收穫。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説。我國每年的產後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資源。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説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更何況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那麼多人沒有解決温飽和貧窮。還有那麼多孩子因貧窮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在我們享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同時。能夠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錢——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一份責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提倡節約糧食的活動演講稿3

“10月16日”,這是一個人人都應該記住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世界糧食節”。“民以食為天”,缺少糧食,我們很難生存,缺少糧食,我們國家難以發展,缺少糧食,我們人類更有可能走向滅亡。“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小我們就從古人詩中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然而隨着我國人口不斷增長,耕地面積卻在逐年減少,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糧食進口國。糧食缺口正在成為阻礙我們奔向小康大道上的一道難以填滿的溝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已,更應該是一聲聲每天都敲響在我們耳邊的警鐘。 我記得曾在網上的文章裏看到,有一位學生在一篇作文裏是這麼説的: “奶奶是個很節儉的老人。節儉是好事,但我覺得她節儉得有點近乎摳,無法理解。一次,燒飯的時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點在地上,我就順手準備掃掉。我腰還沒彎下去,只見一隻滿是皺紋的手擋着我,我愣在那不知道為什麼?這時,奶奶開口了:“不要掃掉,撿起來洗洗,浪費可惜。”“我説已經髒了,反正就一點點,算了吧。”奶奶可不理會我,自己佝僂着身體,蹲在地上慢慢地拾着,每拾起一點就用嘴巴對着吹吹,很專注地,彷彿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寶貝樣。等到全部拾好後,再用臉盆裝着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洗,看她洗完端着米出來,臉上露着孩子般開心的笑,嘴裏還自言自語:“看看,多幹淨,還不一樣吃嘛,你們„„”。我聽懂了她未説完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我依然是不以為然的搖着頭。而奶奶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還有,我們家的電飯褒燒飯總是會在下面結鍋巴,所以每次都有很多飯不能吃。我總是把這些鍋巴倒掉的,有次被奶奶看見了,她老人家又開始了對我的節約教育。我不服氣説:‘這都不能吃呀?幹嗎不能倒掉?’奶奶也不搭理我,從我手上接過電飯褒,然後倒了些開水在裏面,泡了一會兒,就見她開始用小勺把那些鍋巴,一點一點地刮出來,然後放進自己的嘴裏。天哪,我真的是服了她老人家。我半開玩笑地對奶奶説:“奶奶,你真會動腦筋呀”。奶奶聽了我的話,不好意思地對我説:“我知道你心裏是怎麼想的,不過我們老人家是經歷了饑荒歲月的,知道糧食的寶貴,我不是小氣,只是覺得這樣真的很浪費。” 這位奶奶説得對,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歷饑荒,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甚至看不慣他們的做法。有的同學就知道浪費,不知道珍惜。看看我們食堂的餐廳裏,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説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光想買零食,不想吃飯;有的同學着急去玩,盛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粒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還在打鬧„„這些現象是多麼的讓人觸目驚心啊!如果你浪費一點,他浪費一點,大家都浪費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浪費! 温總理曾説過:“在中國,一件小事加上十三億人就是大事節約,”這一個中華民族的美德,在今日看來,更顯得意義深重。 所以,我們要樹立節約意識。愛糧、惜糧、節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尚不僅過去需要、現在更需要,我們沒有糟蹋糧食的權力。我們當學生的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於種了糧食。我們的一張張餐桌就相當於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裏的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節約就是弘揚社會風氣,能夠增進社會自身和諧。節約,對個人來説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整個社會來説則是一種精神風貌。中國夢,中國夢,如今,社會上人人都在談中國夢,中國夢,它是什麼?它是民族復興的夢。然而,看看我們中華大地,多少同胞在受洪水與旱災的煎熬,更是可貴,有些人總説心有餘而力不足,那麼,請看看你們的餐桌上,什麼都不要説,就一個“中國式飯局”這一個比貶義詞還要貶義的名稱,那些人就扣着這頂帽子跟我們談中國夢,那麼我要告訴那些人:你們連談中國夢的資本都沒有! 我們要強化節約行為。不管在家裏還是在學校裏,都不能浪費糧食。吃多少,燒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買了就要吃完,不隨手扔掉„„。對浪費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反對,堅決抵制。只要我們牢記“節約”,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學們,讓我們用最根本的節約糧食築起最偉大的中國夢吧!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