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觀後感100精選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7W

通過寫觀後感,很多人都可以讓自己的感受可以和別人分享,通常小夥伴們觀看完一場影片後,肯定有不少啟示,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金剛川》觀後感100精選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金剛川》觀後感100精選6篇

《金剛川》觀後感100篇1

電影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樑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的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的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武裝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無數先烈的鮮血,浸染了勝利的軍旗,浩蕩的鐵流裏,我們看見了先輩偉岸的身軀,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鬥裏,創造了偉大的功勛,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更不能忘記戰爭中犧牲的先烈,解放軍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將士們即使灰頭土臉也掩蓋不住臉上的稚嫩,即使身體破殘也要修補好大橋,即使血肉模糊也要用身體搭建成支撐大橋的橋樑。看到那一個個站起來的身影,不少觀影者都止不住的淚流。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座大橋的直立,而是中國魂的燃起,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我們更加能夠深深體會到《義勇軍進行曲》中的“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新的長城”的真正含義!

讓我們銘記那些曾經奮不顧身向前作戰的志願軍吧!戰爭雖已結束,但歷史將被印在我們的心中,英雄的事蹟將千古流傳,作為後輩,我們將永遠致敬英雄烈士!

《金剛川》觀後感100篇2

看《金剛川》是籌備已久的事了。從聽到電影的消息,一直等到電影上映。上映第一天,就拉上朋友一起去了影院。

這部電影是關於抗美援朝的。抗美援朝在國人心中有特殊的意義,它和我們共和國的成長息息相關血肉相連,也凝聚着千千萬萬國人的生命和情懷。但因為種種特殊原因,近三四十年以來,抗美援朝題材幾乎在影視界絕跡,只有在早期拍攝的《上甘嶺》、《英雄兒女》等影片中大家才能一窺當時的情景和傳奇。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所以看到《金剛川》,我是有一些激動的,在當下它是一個開局和定調的作品,意味着今後我們可以擁有這個題材的更多可能性了。

在這部電影中,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沒有展現志願軍與美軍的正面交鋒,而是以交通線的保障為入手點,分別從渡河士兵、美軍飛行員、守橋高炮戰士的視角,還原部隊抵達戰場前的一天。"金剛川"這個名字,代表的其實是一條江,夏季時水流湍急,無法泅渡過江。

江面其他橋已經被敵軍炸燬,只剩下一架木橋,為了能夠順利過江,在規定時間達到作戰地點,我軍制定多種策略過橋。讀後感m只是,虎視眈眈的美軍卻一次次又一次地轟炸橋體,不僅多次毀壞我軍剛修好的橋,並且給我軍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最後橋被炸得幾乎碎掉,我軍戰士站到橋底,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架起了生命的橋樑,幫助大部隊順利通過金剛川,圓滿完成任務。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時隔70年,在和平年代回顧那段歷史,回顧那段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英勇鬥爭,志願軍戰士以熱血鋪陳奮鬥底色,樹立起中國軍人精神不倒的旗幟。《金剛川》只是一個開始,後續還會有《長津湖》等同題材重磅電影上映。那段歷史那些人,祖國沒有忘記,我們普通人也沒有忘記。作者:張雪雲

《金剛川》觀後感100篇3

20xx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這場新中國的立國之戰讓全世界看到了一支壓不潰的中國軍隊,一個打不垮的中華民族。

?金剛川》講述的就是這場正義之戰中的一場以志願軍渡江為中心的戰鬥。贏得這場戰鬥,就能贏下戰爭的最終勝利。命令只有一個:全體戰士在規定時間內過江;辦法只有一個:建橋,從橋過。近兩個小時的電影刻畫了最真實的場面,最真實的人物,最真實的情感,最真實的精神。我彷彿被拉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熱血悲壯的主戰場,感受着一個個鮮活的戰士們內心中最簡單而又最偉大的獨白: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團結的中華民族!

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金城戰役的最後關鍵攻堅時刻,金剛川成為了連接前後方的重要之地,必須要保證人員和物資的暢通。湍急的江水,唯有建橋。而敵人怎能不知?接連不斷的偵察機、轟炸機的騷擾破壞,可就是炸不爛、打不垮這看似小小的一座橋。當人民團結在一起,任何困難都阻止不了我們前進的方向,任何敵人都抵擋不住我們衝鋒的腳步。

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尊嚴。任敵人的飛機在我們頭頂上盤旋,志願軍就是能夠完成任務。面對着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志願軍就是能夠戰勝。正如彭將軍所言,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一座橋,一座被敵人偵察機彙報過無數次“已摧毀”的橋,就是能夠一次又一次修好。敵人的自大,恰恰就忽視了我們志願軍的精神,一種哪怕犧牲一切,也要完成任務的精神。戰爭中也好,和平年代也好,人民的精神永遠都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養尊處優的敵人不會體會到以血肉之軀築起長城的含義。而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是需要我們千千萬萬箇中國人繼承並且傳承下去,這是我們最寶貴的民族財富。

回首過往,我們銘記歷史,展望未來,我們充滿希望。如今的中國,雖不處於戰爭,我們仍需要對世界充滿敬畏,每一箇中國人團結在一起,就是我們中國最廣大的力量。我堅信,中華民族必立於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精神,必將脈脈相傳。

《金剛川》觀後感100篇4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並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台灣海峽。此後,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着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覆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歷史性決策。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到1951年6月,歷時7個多月,先後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餘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中湧現了無數英雄人物: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許多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同時,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

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慰問志願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過兩年的相持,交戰雙方於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是保衞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金剛川》觀後感100篇5

“那一年,俺們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就是通過那座橋,沒有一個怕死的。”在《金剛川》這部電影中,對中國人民志願軍而言“,戰場殺敵,職責所在”,通過金剛橋,與大部隊會合發起反擊,就是向着勝利的方向進發,就是凱旋的希望。

金城戰役於1953年打響,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剛川》則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志願軍戰士捍衞交通要塞,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一次次修補着金剛橋,支持部隊過河組織反擊的故事。

金剛橋立於金剛川上,金剛川則是金城前線附近的重要河流,是軍事要塞,並且水流湍急、暗湧密佈,人們只能靠橋渡河。橋,成了志願軍的生命線。為了阻斷我軍交通,美軍不斷地侵擾炸橋。志願軍奮起反擊,將橋一次次修好。“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低估了中國人的毅力,他曾告訴士兵們,在1950年聖誕節前可以得勝回國。但他沒有想到,三年後在敵機的一次次轟炸下,這座金剛橋一次次被毀,又一次次被修復,中國人民志願軍創造着“不可能”的奇蹟。為何我們的軍人“沒有一個怕死的”?為什麼他們會選擇用血肉之軀築成一座永不倒下的金剛橋?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在他們心中,懷有一個共同的信念——他們在前方一步也不退守,身後的國土就會少受幾分風霜。血肉之軀架起的橋樑是後來者的生路,是讓更多人回家的必由之路,是一座萬難摧毀的生命之橋。

看完電影,心生慚愧,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百姓的安寧,選擇義無反顧地走上戰火紛飛的戰場,在死亡面前毅然選擇堅守,選擇抗爭,而我作為一名學生,“堅持”二字時常掛在嘴邊,但是是否真的做到言行一致了呢?遇到困難是否選擇迎難而上了呢?行動起來吧,那座生命之橋已經給了我無窮力量。

《金剛川》觀後感100篇6

星期六爸爸帶我去看《金剛川》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的影片,該片以戰士、敵人、防空炮台和橋上四個視角講述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一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燬,再度修好,始終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金剛川》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據一名人物原型爆料,這次戰役是他最難忘的戰役,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三十七米長的大橋,用血肉之軀築起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部隊和物資輸送的通行。這個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為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這條河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而唯一的橋樑巖裏橋卻被敵方損毀。為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一次又一次的被敵人炸燬。敵方轟炸機在兩個多小時內向橋樑扔下數以千計的炸彈,而我方不懼犧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復戰略通道,直至戰鬥勝利。

看完電影后,我激動不已,熱血沸騰,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了更多瞭解抗美援朝的歷史,我用爸爸的手機查了抗美援朝的資料。1950年10月19日,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25日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戰爭。當時我們的新中國成立後沒多久,百廢待興,工業力量薄弱,無法制造先進的武器。因此,在抗美援朝的整個過程中,先進的武器都屬於對手,中國人民志願軍連炮彈都得數着用。但最終,戰爭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武器敵不過勇氣、強權敵不過正義,經過無數志願軍戰士的努力,最終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為什麼我們能夠以弱勝強?為什麼我們的志願軍戰士能夠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我想一位主動加入抗美援朝志願軍隊伍的老兵説的話就是最好的答案,他説:“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願意打仗,可是敵人要剝奪我們的幸福,我不能有別的選擇。”

我想如果把視線放到今天,侵略者想要入侵我們的國家,剝奪我們的幸福,無數的解放軍戰士和無數的叔叔阿姨們,一定會像志願軍戰士們一樣,不怕犧牲,排除萬難,保衞我們的國家。

最後,我要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致敬!學習他們為了保衞祖國而不畏犧牲的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