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戰役的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55K

一般我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受,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在觀看一部好的電影之後,寫好觀後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看戰役的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看戰役的觀後感5篇

看戰役的觀後感篇1

自《八佰》後一直沒進影院,昨天和車友一起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影片再現了發生於抗美的援朝第二次戰役期間的長津湖戰鬥,今天的觀感我不講歷史背景,戰役進程,以及武器裝備,講講人吧。

解放戰爭結束後,伍千里抱着哥哥的骨灰回到了老家:一座小漁村。這是一户靠水吃飯的人家,解放前即便是岸上的窮人也看不起他們,“漁花子”——直到近些年還有人這樣説揚州沿湖村的漁民。而伍家三代打漁,坐穩了中國社會的最底階層。所以當伍父説政府分了兩畝多地給他們,伍千里立刻描繪起了新屋的模樣,這是翻身擺脱階級烙印後發自真心的高興。

依稀想起小時候在爺爺奶奶船上玩耍的情景——我們家族就是翻身的底層階級,因此從影片剛開始我就對影片產生了共鳴。

進入新千年後,抗美的援朝影片風格開始改變,沒有三大戰役時代的全局俯瞰了,而是在保持主旋律的基礎上重視對基層戰士人性的刻畫,以及戰爭對人生產生的影響。這不是反戰,而是在告訴觀眾“保衞和平”這句話的是由很多人放棄自己的人生而承擔起來的。

從《雲水謠》、《集結號》、《我的戰爭》到《金剛川》、《長津湖之水門橋》,普通人的羣像不再是刻板的革命戰士,而是有愛、有理想、有情義的人。可是身處那個時代,命運無情的撕裂了他們的人生,《雲水謠》的陳秋水與王碧雲天涯相隔60年,《集結號》的穀子地餘生都在尋找自己的部隊,《金剛川》的班長劉浩暗戀上了四川老鄉話務員,而幾個小時之後姑娘就犧牲在金剛川畔。在《長津湖》中,編劇更是充分賦予了演員們生動飽滿的人物設定。

在我看,看羣像影片,和追偶像組合有相似之處,而在《長津湖之水門橋》你可能會因為某個演員某個角色而被影片感動,並繼而對整個志願軍羣體產生崇高的敬意。

是片中形象最為細膩的一個角色。滿是硬漢的七連,梅生有不一樣的氣質,從他在部隊集合時報數時“壓線”趕到,神態中硬朗與書卷氣相得益彰,就引起了觀眾的好奇心,明明已經退伍,可以告別槍林彈雨的戰爭,在上海過上温馨愜意的生活,他卻狂蹬了120公里自行車歸隊了。他當然不是天生好戰,他熱愛和平,厭惡戰爭,喜歡讀書聽歌學外語,深愛着女兒,但是為了不把戰爭留給下一代人,他責無旁貸,選擇走向戰爭。

看戰役的觀後感篇2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中央將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衞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武漢保衞戰、湖北保衞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中國用大愛寫就感天動地的“抗疫答卷”。

患難相扶、生死與共,大愛温暖武漢。湖北武漢是疫情重災區,是抗疫主戰場。疫情暴發後,全國340多支醫療隊、4.2萬餘名醫務人員奔赴武漢,全國約十分之一的重症醫護力量集中武漢。約10個晝夜,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相繼建成,4萬多名建設者並肩作戰;29個小時,首批有4000張牀位的方艙醫院改建完成,開艙收治病人;1個月內,武漢市改建16家方艙醫院,改造86家定點醫院,新增6萬多張牀位,相當於新增60多家三級醫院的牀位數……醫療物資企業快速復工,眾多企業跨行轉產。抗疫中最需要的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醫療物資從此起彼落的機器人流水線上源源出產……一切以挽救生命為重,一切為挽救生命讓路,“生命至上”彰顯大愛光輝。

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大愛温暖全國。在疫情防控全過程中,黨中央始終深刻把握湖北、武漢與全國“兩個戰場”的辯證關係,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堅持疫情防控與患者救治並重。為打贏抗疫“總體戰”,我國在提高救治效率上創新性地採取了“五個結合”——基礎醫學與臨牀實踐相結合,前方臨牀救治與後方多學科支持相結合,醫療與護理相結合,醫療與管理相結合,中醫藥與西醫藥相結合,邊治療、邊總結、邊探索、邊完善,不斷提升治療的針對性整體性創造性。為牢牢守住全國“輕症轉入重症”的大門,全程引入中醫藥抗疫。面對這種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國採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動情地説:“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

病毒無國界、人間有真情,大愛温暖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中方第一時間向世衞組織報告疫情,第一時間同世界各國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時間建立疫情信息定期溝通機制。在海外疫情繼續蔓延之際,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各國患難與共、守望相助,向國際社會伸出援手。開設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公開診療方案、防控方案,設立抗疫合作專項資金,向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醫療物資援助,支持發展中國家疫情防控和衞生體系建設……中國盡己所能,扶危濟困,綻放出命運與共、大愛無疆的人道主義光輝。

看戰役的觀後感篇3

湘江戰役,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一頁沉重的翻不過去的歷史,83年前的湘江兩岸,戰雲獵獵、戰塵密佈、人馬的嘶吼、槍炮的轟鳴,隨着東去的湘水,漸漸平息;數萬頭頂紅星、懷着堅定理想與信念的青年,靜靜地躺在古嶺頭、楓樹腳、瘦馬岐或是華光鋪、覺山鋪的荒山蔓草、河溝野窪間,青史不留名,留下的只有一個個光輝的番號———

紅八軍團、紅九軍團、紅十三師、紅三十四師、少共國際師、紅四團、紅十八團……

英雄所怕的,不是犧牲,是遺忘,生前蹈死不顧所追求的東西,在身後被歷史的灰塵湮沒!

我們無數次的回顧歷史、重温和感悟,就是對逝去先烈的迴應和致敬!感謝八一電影製片廠和陳力先生,翻開歷史濃重的血痕,本着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帶着我們重温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血戰湘江》。

有人説《血戰湘江》是中國版的《血戰鋼鋸嶺》———淺薄!鋼鋸嶺上的戴斯蒙德.道斯所救不過75人,袍澤之情固然感人。83年前,湘江兩岸6萬三湘健兒,前赴後繼、視死如歸,所求、所救者,為誰?

彼時的華夏大地,內稟北洋之亂世,軍閥盤踞、派系林立、民族疲弱、民權不伸、民生凋敝;外承列強之兇焰,倭奴竊據東北、鷹視狼顧,列強分割金甌,法外有法、國中有國。在關係國家民族走向的十字街頭,新舊勢力激烈碰撞,看天下大勢,大風起兮、亂雲飛渡。

一送紅軍下了山、秋風細雨纏綿綿,一個多月前,主動戰略轉移,告別八百里井岡,這支秉承革命薪火、民族使命的隊伍,突破三道封鎖,來到湘江邊上。如能順利過江,離家鄉又遠了一步,可離革命勝利又進了一步,無論戰將或走卒,想來都會有這個念頭,迷濛的夜色中,年輕的陳樹湘、李天佑、楊成武和久經風雨的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全不知那橫亙在眼前的一灣江水,成了考驗革命者理想和信念的試金石,這試題要用鮮血和生命來作答。

11月27日,馬渡橋接敵;11月28日,楊柳井接敵;11月29日,尖背嶺接敵;11月30日,界首渡接敵。四面接敵,八方皆敵,前無出路、後無退路。陷入絕境的軍人,逞匹夫之勇拼一死並非難事,石達開兵陷大渡河前世不遠,但一死之後呢?百年赤縣、魔怪蹁躚,難道就此重新陷入永夜的黑暗!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銅牆鐵壁面前,將帥與士兵同進退、共生死。年輕的陳樹湘、易蕩平、程翠林、呂官印和稚氣未脱的湘伢子們,用滾燙的熱血,為心中的主義、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融出一條血路,於無生處覓生天,於絕境中尋生境。當無數紅軍戰士在血紅的湘水中躓踣前行,高呼打過湘江去、跟隨毛委員時候,在千家寺、兩河口舍抵死不退,吶喊保衞毛委員的時候,天下大勢已判若雲泥。

胸懷天下的勇者,不算計一城一池的得失、不計較一時一地的成敗,因其所計較的是天下,是江山社稷。這一點,逞一時之勇,佔一時之利的蔣中正、李德齡、白健生們不懂、也不會懂,紅軍遠征至此,所求者、所救者,豈是軍閥所能明白!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非歷經卓絕苦難、生死考驗者,不能理解信念的重量、理想的重量、主義的重量,又豈能擔起復興國家與民族的重擔!白崇禧、何健、薛嶽,亦是一時人傑,但在肝膽無私、胸中只有國家和民族前途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前,見識短淺、胸無遠志,何異稚兒!

大風起兮雲飛揚,八十三年前湘江兩岸的風雲際會,隨着歷史的車輪漸行漸遠。而歷經風雨雷電考驗的中國工農紅軍、中國共產黨人,如日出東方,蓬勃萬里,確實是冥冥中歷史的唯一選擇!

guanhougan/140278/

看戰役的觀後感篇4

2月17日下午,上莊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工會組織全體職工觀看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觀看時我的雙眼在頃刻間不知不覺地濕潤了……這許多鮮活的生命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獻給異國的災難。電影讓我們重新學習認識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衞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他們穿着單薄的衣服,用意志與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對抗;他們拿着最為普通低端的槍械,用生命與坦克、大炮一決上下;他們藏在皚皚白雪之中,甚至有些人徹底與冰融為一體,再沒醒來……經歷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賜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輝煌篇章。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前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爭的創傷隨着歲月的流逝似乎漸漸抹平了,但那場戰爭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印跡永遠不會消失,十餘萬為國捐軀的中華好兒女的英名更是永遠銘記不忘。

勿忘歷史,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珍惜這一切。

看戰役的觀後感篇5

在學習強國平台上觀看了《血戰湘江》後,心情非常激動,那悲壯的畫面在腦海裏久久不能散去。如果中國革命的勝利,要用我們的鮮血才能築成,那我們必須英勇獻身、誓死保衞黨中央過過江,紅三軍團長和紅軍戰士的話時時縈繞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給我以震撼和鼓舞。

該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影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饒的光輝形象,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仆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影片把我帶入到戰爭場面,聲光特效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影片中一個個紅軍戰士指戰員流血犧牲使我感慨萬千,他們的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們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萬分敬佩。而今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更加珍惜,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輩是我們的民族脊樑,正因為有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有我們今天的立國之本,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永遠值得每個中國人敬仰。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輩的初衷,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長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沒有過時,更是我們現階段實現中國夢,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祖國不竭的動力。雖然我們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學習長征精神,在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中發揚不懼挑戰和革命的大無畏精神繼續前進。為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參與者、奮鬥者、開拓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