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電影《你好李煥英》實用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2W

永遠要記得,母親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女人,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你看過《你好李煥英》嗎?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選電影《你好李煥英》實用觀後感範文三篇,快來看看吧。

精選電影《你好李煥英》實用觀後感範文三篇
《你好李煥英》實用觀後感範文1

《你好,李煥英》看哭了一個又一個觀眾,原因無他,因為情真意切!因為這是賈玲自己最真實的感情!世間事,唯有真情最動人!世界上如李煥英一般的女子,太多太多,如電影中最後説的那樣,我們都忘記了母親,也曾是一個少女啊!她們為了我們付出的犧牲,我們不論如何也難以報答,而我們最好的選擇,便是滿足母親的心意,過得幸福,健康快樂,這才是給母親最大的慰藉。

故事開頭交代賈玲出車禍穿越到幾十年前,現實是賈玲的母親因為車禍去世,這是現實和虛擬的錯位。

中間有很多包袱,都挺好的。但觀眾此時看着這些美好,就像看着將要凋謝的花朵。花兒越美,凋落的時候越讓人傷感。

最後一段演繹的都是家庭瑣事,可能你我都經歷了無數遍,可你知道,她再也沒有機會經歷了。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感覺這段如果可以再收斂一點,觀眾的情感宣泄會更充分。

這部影片笑中帶淚,通過一些簡單的故事,描繪出了母親對於我們那些我們從未知曉的關愛。母親應該就是這樣的,簡單而普通,但在為人母這件事情上,母親做的不簡單,或者是在別人眼中看似簡單,母親已經傾其所有了。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母親,或者説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母親。

《你好李煥英》實用觀後感範文2

一場車禍喚醒了她深處的柔情,一滴淚水沖刷了她內的不解。

這小品,融了悲劇,亦融了社會各象,還融了愛與温情,不乏遺憾。雙開門的冰箱,嶄新的綠皮大衣,都只能成為賈玲永遠的回憶,對母親的回憶。

賈母因車禍離世後,賈玲一些原本被封存的記憶,逐漸被想起。兒時的玲兒遇到了“危險”——玩具被搶,她的母親李煥英便挺身保護女兒,並帶她去看電影。如水般,母親的愛悄無聲息地蔓延着,浸潤了我的雙眼。這袋母愛,多麼寶貴而珍重,值得賈玲珍惜。為了讓女兒開心,賈母奉獻着,傾盡了她的所有去愛這個女孩。

今有賈母愛女,古有岳母刺字。

牀前,岳飛向母稟報了自己將要上戰場,為國殺敵的消息。岳母嘴角掠過一絲温暖的微笑,她愛子,也愛子的國家,亦願子為國家獻力。岳母這袋母愛,傾注在岳飛背上“精忠報國”幾個大字上,帶着血的紅字,是岳飛受到的母愛。

中有賈母愛女,外有母疼女孝。

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狂燥不安的她在家裏摔打吵鬧,哭笑無法自控。她的母親温柔地按摩着她的頭髮,她愛女,亦願女能拋掉枷鎖,重新擁抱生活。海倫母親這袋母愛,傾注在請來沙莉文老師上。開朗活潑的沙莉文,是海倫受到的母親。

今有賈母愛女,古有孟母三遷。

孟子聰明穎慧,卻不分是非美醜,樣樣模仿。孟母焦慮地皺起眉頭,她愛子,亦願子能學有所成。孟母搬離屠場,搬離墓地,她這袋母愛,傾注在學校旁邊的家裏。散發書卷氣的學堂,是孟子受到的母愛。

似水的母愛,潺潺流淌,汩汩成溪,但應有魚蝦在其中玩樂,這汪水才富有了生機。趁早,來得及孝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別再等,母愛來之不易。

《你好李煥英》實用觀後感範文3

很少寫影評,也不太習慣用好或不好形容一部電影。關於《你好,李煥英》,我能想出的評語只有四個字,發人深省。

不知從何時起,國內喜劇人開始推崇並奉行喜劇即悲劇的理念,無論是春晚還是歡樂喜劇人,每一句包袱的背後都有一雙無形的手,試圖突破觀眾的心理防線,套取觀眾樸素無華的眼淚。

讓觀眾笑,不再是喜劇人的目的。讓觀眾哭,才是喜劇人的本事。

小品版《你好,李煥英》成功地轟炸了觀眾的淚腺,於是,電影版《你好,李煥英》來了。

作為不是導演科班出身的賈玲導演處女作,在某種角度上她重複了趙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創作思路。即不去講述太過複雜的故事,單刀直入去探討人性,在細節處理上儘可能多的達到與觀眾共情的目的。

唯一不同的是,趙薇講述了相對小眾的俊男美女的愛情,而賈玲選擇了所有人都必然經歷的親情。而親情,註定比愛情更復雜,更糾結,因為,它是一生的牽絆。

電影中,賈玲本色出演,飾演失去母親的自己。張小斐飾演年輕的李煥英。大概是情節起承轉合恰到好處,兩人飾演母女竟不讓人過分出戲,反而讓一向挑剔的我,相信了他們塑造的人物。

這是劇本的成功,也是演員的成功。

影片大半部分,都竭盡全力讓影片符合賀歲檔的調性。輕鬆,幽默,甚至帶點隔靴搔癢的小俏皮。可惜,這個題材太過沉重,蜻蜓點水的搞笑成效甚微,電影院裏偶然出現的笑聲都散發出跟笑的尷尬。

觀眾笑不出來的根源,在於小品版《你好,李煥英》已經告知了悲慘的結局。預先知道結局的人,沒辦法過多關注過程的搞笑。

大家目的明確,都為結局而來,甚至是為受教育而來。畢竟,每一個現代人,都在或多或少的經歷親情的缺失。

賈玲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感人情節處更加濃墨重彩。影片最出彩的部分,也剛好集中在了後半段感人之時。

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賈玲一邊跑,一邊放聲大哭,腦海中往事浮現,每一件往事都彷彿也曾發生在你我身上。

原來,張小斐飾演的李煥英早就知道賈玲穿越而來,是為了讓自己高興,她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配合自己的孩子。

虛擬情境下描畫的母愛,不再如電影開篇那般冷靜和剋制,需要條件和場景,它變得如父愛一般沉穩而寧靜,無時不在,潤物無聲。

這樣的母愛,我們都向往,卻也深知沒有一個現實中的父母,能真的在競爭殘酷的當下,任憑自己的孩子快樂健康就好。

明知不存在,卻為不存在的情感掉下眼淚,這是因為我們意識到,原來每一個歇斯底里的媽媽都不是天生的,她們也曾懷抱着讓我們快樂就好的夢想。

這份初心,最是動人。

母愛的畫面穿插,讓人感動不已。其中,最讓我感傷的場景,當屬李煥英送賈玲上車的那一幕。它生活化到每一個表情和動作,都洋溢着地氣的光芒。

它不再是矯揉造作的語言遊戲,它因真實而真誠。尤其是當售票員問李煥英為啥不坐車了,李煥英為了面子説的那句還有事沒辦完呢。

冰天雪地,她本無事可做。她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省錢供賈玲上學。

那一刻,我相信,很多人都想到了自己的母親。我也是。

我上大學的那一年,因為要趕上午八點的火車。而我們村,距離市裏火車站要兩個多小時的路程。所以,我每次返校都要坐凌晨四點四十的班車。冬天的凌晨四點,媽媽拉着我的手,走十幾分鐘的路,在路口等車,有時一等就是二十分鐘。

那時,媽媽沒有羽絨服,我看到她在打哆嗦,卻還問我冷不冷。車來了,我坐上車,温暖襲來,我的媽媽要自己走回家。

我多想有輛車送她一程,電動車也行,可惜沒有。我多想看着她的背影,可惜天太黑,我什麼都看不見。我多想好好説一聲再見,可惜司機總是用一腳油門結束我所有想説的話。

那四年大學生涯的凌晨四點,每一次媽媽把我送上車的下一秒,我都靠着車窗流着眼淚,在心裏對自己説快點工作快點賺錢,快點回報媽媽。

可惜,社會不如我想象中那般美好,説來慚愧,直到現在,別説敞篷汽車,就連普通汽車我也沒能送給我的媽媽。

所以,電影最後一幕,賈玲來着敞篷汽車,試圖表達子欲養而親不在時,我哭得最是慘烈。

我的媽媽62歲了,身體不算健康,高血壓腦血栓,一身病痛仍在為子女操勞。她是最最平凡的母親,她從未見過敞篷汽車。當我問她時,她説敞篷汽車和咱家三馬車差不多唄,下雨了也得挨澆。

你要問我看完電影最悲哀的是什麼,我會告訴你,最悲哀的是,我們的母親是李煥英,而我們大多數都不是賈玲。

這算悲哀嗎?我覺得算。如何打破這種悲哀,在父母有生之年更努力才可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