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5W

當我們看完電影都應該認真將觀後感寫好,觀後感就是當看完一部電影后,你有什麼想法記錄下來,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爆裂鼓手》觀後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爆裂鼓手》觀後感5篇

《爆裂鼓手》觀後感篇1

在觀imdb的道路上有了一個小插曲,就是第85屆的奧斯卡,就像新上的菜一樣,當然先要品個鮮再吃別的。一開始看這片的都會把它當成一部勵志片,這部影片確實是有很大勵志成分的,也有人覺得這是一部恨鐵不成鋼的教育片,是講這位音樂老師的教學方法的,當然影片裏有一部分也肯定了老師的激將教學法,但這並不是影片主要想表達的,在我看來其實這是部講述一個變態老師被一位牛逼鼓手征服的故事,或者説主題就在鼓手而不在老師,老師只是個綠葉。這一點非常贊同翻譯名字的同志,把《whiplash》這個曲名翻譯成《爆裂鼓手》,這説明出影片的主題是什麼,而不是翻譯成“恨鐵不成鋼”或者“爆裂老師”,看我看來這部影片裏最牛逼的就是這位鼓手,而不是老師的激將法,因為老師是用同樣的方法教一大波學生的,對任何人都沒有偏頗,為什麼偏偏這個鼓手成了大牛逼而其他人沒有?這還是説明了老師的方法只是個助緣,關鍵看鼓手本身的意志,所以可以斷定它是鼓手的主題。影片前半段大家都會以為這個老師很牛逼,貌似風頭都被他搶走了(這個演員確實演的很好),但是到了後半段發現有些不對頭,尤其是老師與學生酒吧相遇到老師欺騙學生給了一個陌生曲譜,可以看出這位老師是沒我們想象那樣偉大的,尤其是在舞台上與學生的那幾句對話和眼神交流,更加斷定這只是一個比較少見的老變態,而真正牛逼的人物是這位鼓手學生,最後鼓手的爆發震驚了所有人,當然也征服了這位老變態,他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態度去迎合鼓手,到此為止影片才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不是一部普通的勵志片,而是一部關於鼓手的傳記,老變態不過是他生命中的過客罷了。但嚴師出高徒是肯定有道理的,只不過在這裏作者只是拿來用了一下罷了,不注意還真的會和主題混淆。劇本很牛逼,但是也很難拍,可以想象要找一個鼓打的牛逼又會演戲的演員是多麼難的一件事,對於爵士樂的把控也是付出了心血,表現的不專業還怎麼拿出來混,比如那差了幾微秒的節拍對於外行人來講是很難聽出差別的,但是要把這些細節表現的很清楚這就是導演的功力了。

《爆裂鼓手》觀後感篇2

f老師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下一個“查理”,將他們腿上音樂聖堂的至高點,可惜世事難料具有音樂天賦和執着進取精神的學生卻寥寥無幾,在他魔鬼般的訓練下,有的學生在問鼎聖堂的道路上,承受不住內心的煎熬最終放棄生命;有的乾脆轉行去做醫生;還有的根本就是他利用的工具,用來激勵天才學生的潛能。

安德魯是個有強烈企圖心的學生,在明知f在尋找鼓手的情況下,深夜練鼓吸引f老師的關注。安德魯是個單親家庭出生的孩子,從小就缺少關注關愛,性格孤僻沒有朋友,在家庭聚會中也不太受關注,他和f老師一樣偏執認為只有成功才有意義,忽視打鼓以外的一切,在他成為核心之後正志得意滿的時候,f老師卻安排了一√一祕★√個新鼓手來接替他的位置,以此激發安德魯的潛能,安德魯為了爭回核心位置,放棄了女友全心投入到打鼓練習中,最後打到雙手流血再用冰敷。最終在一次彩排中經過無數次的考核、精神折磨和肆虐而瘋狂的打鼓後終於贏回了核心位置。卻因為一場車禍受傷不能參與比賽。f老師卻輕易的放棄了他,使積怨已久的安德魯將滿腔的怒火發泄到f身上。兩人在舞台中央扭打起來。使整部電影節奏感加強,戲劇衝突達到頂點,人物關係具有張力。

安德魯心灰意冷承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放棄了當鼓手,而f老師因為他指證,以虐待學生為理由被音樂學院辭退。

故事結尾,在一次巧遇後,f老師給了安德魯一次上台的機會,這次台下都是音樂界的大佬,對樂手過目不忘,只要一次表演失敗就再也沒有立錐之地。f在臨開演前對安德魯説:“我知道是你告發我的。”並故意告訴他錯的樂譜,使他彈不出音符,安德魯黯然離開了舞台,父親張開雙臂準備用愛慰藉失落的兒子。怎料劇情大逆轉安德魯轉身返回舞台,控制住了局面。

有人説這是f老師恨他告密故意要在眾目睽睽之下毀了他,但我認為f不需要這麼大的局來毀掉安德魯,他本身也放棄了音樂夢想,重要的是他已經沒有心了,況且這麼大的秀對於f來説也是至關重要的,毀掉整場演出對他也沒有好處。其實f是個偏執狂,一個極端的瘋子,不能用一般道德水準來衡量他,他的老辣、狠毒、冷血,專門揭別人的弱點和傷痕來凌虐他的學生,以此達到刺激他們更加努力突破自己的極限超越自我。失敗者對於f老説就是loseer不值得同情和可憐,所以加入安德魯失敗了,f也無所謂。之所以安排安德魯參加這場秀是因為在f潛意識裏面隱約預感到安德魯很可能是他要找的下一個“查理”,最後不出所料,安德魯用自己的堅韌征服了台上挑剔的f老師,而他自己也得到了昇華,兩個偏執狂的對弈折磨最後成就了彼此。他們這種亦敵亦友的關係在此刻達到了最美好的平衡。

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整理的3篇《《爆裂鼓手》觀後感》,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更多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祕。

《爆裂鼓手》觀後感篇3

昨天看了2部的高分電影一個(爆裂鼓手)一個是(模仿遊戲)。本人來説下觀後感。

個人比較喜歡(爆裂鼓手)多一些。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讓你看了心悦澎湃的電影,看完後還能久久回憶最後高潮部帶來的快感,其實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

説説電影吧。電影的主演應該是美國的一個小生,長了一個美國典型內向性格的臉。在電影裏多處能看出來是個不愛説話的人,做起事情來不管朋友和親人自己一個人鑽進自己的世界。這在吃飯的那場戲最為突出。在我看來這類電影主角一般都是這種性格,往往這種人讓人看到他專心做一件事來那麼可愛,那麼執着。

主演是一個追求夢想的人,他想做一個最好的鼓手。但是現實中很多人都想當最好的,所以就出現了競爭。以至於到後來因為不是核心鼓手做出了一些瘋狂舉動。

這裏的先説説老師,老師在這個劇中是個至關重要的人,而且這個老師是個非常嚴厲和脾氣暴躁的人,所以這裏的樂手都懼怕他,很怕那做錯了被他辱罵甚至於趕出樂隊。同時也能看出他是一個真伯樂,從第一次出場聽到主演演奏就能看出來,他是一個會挑千里馬的人。但是這個人追求的是完美,不允許樂隊有一點失誤,所以找樂很多替補。這讓主演看了非常生氣,於是為了強到這個核心的鼓手,主演付出了艱辛的訓練。老師是個靠實力説話的人,從3個鼓手最激烈的競爭就能看出來。所以主演為了這個核心的鼓手上演了最瘋狂的演奏,得到了核心的鼓手。但是演出的遲到和樂器的丟失,能看出老師的偏激性格,到後來主演和老師的大大出手終結了大學的生活。

老師後來在酒吧和主演相見説:英語裏再沒有哪兩個字比“不錯”更害人的了。其實説的就是人如果不聽到嚴厲的管教和辱罵的激勵是不會激發最大的潛能的。應該説這是老師自己夢想的説辭,老師一生的夢想是想看到一個他培養出來世界級的大師,來達到他對音樂的夢想。老師知道主演是個有潛力的人,但是有潛力和成為世界級的大師是兩個概念,所以老師邀請他參加最後的演奏。

在主演眼裏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只知道自己不能沒有離開音樂,於是就參加了老師的演奏。當他做在爵士鼓前時,老師説:別把我當傻子,我知道就是你。其實老師就是看出他的潛力想培養他成世界的大師。演奏時給了他不一樣的樂譜,主演當時就傻了,只能隨和大家隨便打打,演奏結束了他才明白老師的用意。所以走出台和他最愛的父親一個擁抱,應該是個心靈上的鼓勵,然後走上台。再次做在了鼓前,老師剛要講話,就被主演打短了。高潮部分開始,主演陶醉在自己的音樂裏,沒用樂譜沒有伴揍,隨心所欲的擊打的拍符。在一陣劇烈的擊鼓中主演找到了自己的節拍,讓旁邊的人給他伴奏,激發了自己的潛力。主演讓老師跟着自己的拍子走,最後高潮部的奏樂真是看的人心跳加速,最後結局的畫面老師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似像個得了獎的孩子。

本片最後的演奏真是層次很強,從亂奏到獨奏再到伴奏最後完美的演奏,看的人真是有種衝動快感。最後看到鼓上的鮮血,真的看出每一個成功的音樂的都是辛苦得來的。

《爆裂鼓手》觀後感篇4

本身這段時間沒看幾次電影,這次看了朋友介紹的《爆裂鼓手》有感而發,覺得這是個不錯的電影,於是寫一寫觀後感。

不得不説這確實是一部好電影:主視角鏡頭與特寫鏡頭交相輝映,共同塑造了安德魯這一人物形象。這部電影大受青少年的追捧情有可原。安德魯的故事會與青少年觀眾產生共鳴,愛情,目標,人際關係,這些元素在電影裏都有表現。而我們的主角僅僅追求着自己的目標,放棄了其他,所有的東西。

本片的精彩之處莫過於影片集中的突出了安德魯的人物,以至於影片除了安德魯,老師,父親基本上沒有再表現其他人物。從一個大一新生,逐漸走到樂隊的靈魂人物,又緊接着被開除,最後演出獲得了成功(即使電影中沒有表現)。這對一個有目標,的青年人來説真的是莫大的共鳴。至於影片使用何種技巧把安德魯這一人物表現豐滿的,在之後我會分析一下(如果有時間)。

那安德魯,老師,女友和父親在影片中佔有何種重要的地位呢?那我們從地位相對較輕的父親這一形象開始説起。説白了父親只是代表了這個社會,而片中最能體現出父親性格的分別有幾場戲:晚餐,退學。父親這一形象代表着社會:在晚餐中,他為親戚(我忘了,反正不重要)在體育比賽的成就而驕傲。但安德魯的態度就表明他對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是稍稍有點不同的。“我寧願三十幾歲家破人亡,但被人記住,也不願九十幾歲事業成功,但默默無聞!”在下一個場景中安德魯遭到退學要求,“我不能看着我兒子被虐待,然後他卻若無其事,我不能!”當學校提出要控訴老師的暴行時,父親如是説。當然在接下來裏父親都有幾次出場,只是相比較之下比較不關鍵罷了。安德魯第一個提出約會請求的時候觀眾就能洞察到安德魯在為人處世中的風格。只是他沒有扎克伯格(《社交網絡》)那麼讓人憤怒罷了,還好這部片子的重點並不在這。安德魯提出分手,安德魯打算要和她重新建立關係,她地行為都是觀眾可以預測的,旨在表現安德魯這一人物罷了。那麼重點來了,安德魯與老師,不得不説這個老師有點布魯斯威利斯的感覺。廢話不説,就是這個老師發現了安德魯,讓故事進行下去,不管老師是否是人格分裂(排練的時候對學生又打又罵,以至於有的學生跳樓自殺;面對朋友女兒輕聲細語,離開學校在小酒吧歇斯底里)但不得不説是他成就了影片最後的安德魯。隨着影片的進行觀眾都會一直定位老師到底為什麼會這樣:性格強硬,對身邊的人過度苛刻。看到影片的最後,當看到老師控制不住局面的時候,“原來他只是個瘋子,他的內心還不過強大到支撐到把握住局勢。”是的,影片的最後老師也被安德魯的表現驚呆了。説到這,影片戛然而止,老師是否收到了懲罰?安德魯在演奏過後是否受到了觀眾的認同?父親是否為他感到驕傲?安德魯是否為自己感到驕傲?影片沒有給我們答案,還是那句話,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是否完成了故事安德魯最後的演出是否有個完美的交代(對觀眾來説)?

説到拍攝技巧,簡而言之本片顯得十分優秀,主觀鏡頭,特寫的運用把電影的視點集中在安德魯這一人物之上。“課本,課本是學習的根本!”這句話運用在電影上再合適不過了。“劇本,劇本是電影的根本!”可見電影所有技巧都是為着故事而服務的。雖然我觀影不多,但不少青年導演,特別是當代的大陸電影(我指的不是《小時代》),濫用長鏡頭,剪輯,等表現手法,造成了這部影片的節奏被打亂,根本無法好好的講故事。扯遠了,回到本片,其中最終的演出影片利用甩鏡頭,老師—安德魯—老師—安德魯….集中表現了老師與安德魯之間的矛盾。之所以印象深,覺得影片用幾個甩鏡頭,把這個矛盾突出化,乾淨利落,而且從頭至尾影片都是在低沉,適中的步調進行。這種快速剪輯,在安德魯打鼓的時候才會運用,最終的甩鏡頭更不失為全片的畫龍點睛之筆。

總之,這是部很好的片子,讓我想起了《摔跤手》,同樣主角面臨着外界的矛盾,自己一直相近方法突破自我,影片的節奏,視覺風格有些類似。但這兩部我都非常喜歡!

《爆裂鼓手》觀後感篇5

?爆裂鼓手》作為一部充斥了專業音樂因素的電影,它走的不是《愛樂之城》的文藝風,講唯美的小情調,而是貫穿始終的暗黑與壓抑,和勵志。

之所以引起許多人關注並且肯定,是因為它特殊的風格和“搏命”一般的執着。安德魯在追逐鼓手之夢的路上其實已經很努力了,躲在燈光昏暗的琴房裏練習以追求更快的節奏,不斷突破,總是汗流浹背地重複着擊鼓的動作,這是很多普通人的經歷,他們沒有出色的天賦,卻深深熱愛着某件事物,執着得很;但是弗萊徹——這個在整部影片裏不斷散發壓抑氣息的惡魔老師,在他的眼中,天才,是絕處逢生,是受盡屈辱和苦痛後堅持自我。

當一個執着於夢想的平凡人遇到這個想法偏執性情古怪的老師,他們的矛盾在激化,安德魯進入了樂團,卻在得到主鼓手的位置後又失去,嘗過在人羣中耀眼而成功的滋味,便再也不肯放手。他為了趕上一場重要的樂團比賽,即使出了車禍仍捂着血淋淋的腦袋趕到音樂廳,鼓上沾滿了血。

他對主鼓手的位置執着得幾乎搏命,每次擊鼓,留下的是大片大片的血,像是在用鮮血演奏這爆裂的鼓聲,觸目驚心。

執着成才的路上,總有人像他一樣迷失了方向,瘋狂地追求,反而弄不清值不值得,從前的努力彷彿昭告着這個夢想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手,於是人們用盡各種方式,無論是壓榨別人,還是壓榨自己,都處於瘋狂的狀態。

執着的時候,不求大膽無畏地向前衝,先冷靜理性地思考思考——你最初想要得到什麼?得到以後,你付出的代價,還值得嗎?

我們曾經或現在或未來在為執着的東西付出很多東西,無論當初是不是以成才為目的,我們都應在執着中善待自己,聽從內心,明確方向,外界條件如何惡劣,我們總有辦法避開或解決,但更需要的,是內心的強大。

成才路上,執着不是標杆,而是你強大的標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