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8W

通過觀看一期《感動中國》,很是感動,那麼讓我們都來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自己的感想哦!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看《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觀看《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

觀看《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1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節目,裏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動不已。有被稱作氫彈之父的物理學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貴州貧困山區支教20xx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婦;有為了孩子學習而與孩子同桌20xx年的陪讀母親;也有敢於與暴恐分子作鬥爭的警察叔叔木培提;還有為了遠赴非洲抗擊埃博拉病毒的醫務人員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于敏老先生,當主持人宣讀頒獎詞,於老先生的兒子接過獎盃的那一刻,距離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前蘇聯用了6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中國人只用了2年8個月。朱光亞院士稱,在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的過程中,于敏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研製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于敏幾乎是唯一一個未曾留過學的人。

那是一段蕩氣迴腸、催人淚下的一代物理學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國進行了首次氫彈原理試驗,為確保能拿到這次試驗的測試結果,于敏頂着戈壁灘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刺骨嚴寒,檢查和校正測試項目屏蔽體的擺置。核試驗基地都是在條件惡劣的高原和大漠上,當時40歲的于敏身體虛弱到這樣的程度:從宿舍到辦公室只有百米的距離,有時要歇好幾次,上台階要用手幫着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由於過度操勞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現場。但在那樣高難度、高輻射的條件下,於老先生仍以命相搏。經過無數次的測量,中國的氫彈原理實驗成功了!

於老先生這一輩子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他這種為國家奉獻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我要學習他那寬大的胸襟,堅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觀看《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2

“感動”這個字眼對於小小的我來説並不陌生,但也不熟悉,在看了《感動中國》之後,我進一步瞭解了“感動”。

“20xx年度感動中國獲獎者阿里帕?阿里馬洪……”在那個艱苦的年代,她收養了19個孩子,善良超越了親情。泉水最清,母愛最真!隨着主持人此起彼伏的聲音,我激動地拍起了手,淚水在眼眶中轉動。阿里帕媽媽的博愛讓我敬佩,也讓我羞愧,我要努力也成為阿里帕媽媽那樣有愛心的人。那時我知道,我作為中國的一位成員,我感動了,被阿里帕媽媽的母愛感動了。

“20xx年度感動中國獲獎者張正祥……”他不止感動了我,還震撼了我的心靈。他是中國真正的環保大使,堅決與那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人作鬥爭,為了讓滇池草清河明,他成了別人眼中的“瘋子”,他用勇敢不屈不撓的鬥爭證明,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話,他就是張正祥。我説,那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人才是真正的瘋子,一個破壞自己家的人難道不是瘋子嗎?那時我知道,我作為中國的一位成員,我感動了,被那位勇者無敵的農民的愛國之心所感動了。

回想起以前,我經常亂扔垃圾,破壞環境,使地球媽媽傷痕累累,希望地球媽媽能原諒我。現在,從這一刻起,我不會再這樣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在20xx年度感動中國獲獎者中,我發現,他們大多是普通的人,只因為他們擁有一顆善良正直的心,所以感動了中國;只因為他們奉獻,所以感動了中國……我相信,今後在《感動中國》的舞台上,也會出現你我的身影。

觀看《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3

看過了感動中國後,總覺得那些被評選出來的人物個個都讓我很敬佩又感動。站在舞台上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xx年的感動中國的節目中,有隱姓埋名30年的核艇之父黃旭華;有的為了報答戰友之情,日復一日地去戰友的墓前,向戰士們問好的陳俊貴;段愛平用自己所有的錢,給返底村建造了一座學校等等。

在這些人物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劉盛蘭。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地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七十多歲的時候,老伴就去世了,他成了孤寡老人。

1998年,他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一條求助的報道,從那時候開始,劉盛蘭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捐給那些貧困的孩子。最多的時候,他同時捐助了50多名學生。每天清晨,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着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了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過一點點的肉,沒添過一件新衣服,“吝嗇”得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被劉盛蘭爺爺深深地打動了,我會向劉盛蘭爺爺學習的,我會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看見盲人要過馬路時,上去攙扶;在公交車上看見老人,主動讓座等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