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觀看《焦裕祿》的感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1W

在看完一部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的影片之後,相信大家內心都有許多觸動。不如將自己的感想寫成一篇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黨員觀看《焦裕祿》的感悟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黨員觀看《焦裕祿》的感悟範文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1

9月10日晚,辦公室組織全體幹部觀看電影《焦裕祿》。影片講述了焦裕祿同志擔任蘭考縣委書記期間發生的系列故事。雪夜送站、挽留技術員、雨夜抗洪、治沙栽桐,影片中的每一幕都感人至深,雖然這是我第三次觀看這部電影,但每次都使我的心靈受到新的洗禮。他服務羣眾、艱苦奮鬥、求真務實、知難而進、敬業奉獻的作風為共產黨員樹立了豐碑,確立了標杆,即使在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學習焦裕祿精神,必須牢記黨的宗旨,不斷提高黨性修養。

焦裕祿同志對人民羣眾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作為縣委書記,他深入百姓,體察民情,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以實際行動努力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當他第一次參加縣委會議時,他提議與會同志先到火車站看一看,當看到鵝毛大雪中靜靜等待的饑民無奈的眼神、當看到火車來臨時饑民爭先恐後逃離家園的決絕,眾人被深深震撼;當他聽説政府的救濟糧沒有及時發放時,他震怒了;當得知養牛老人被牛角撞傷,生命垂危,想見他一面時,他不顧自己十分羸弱的身軀,深夜冒雨前去探望;在一家老小尚未温飽的情況下,他還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資助更需要幫助的貧苦百姓;面對雙目失明的老人,焦裕祿同志深情地説出“我是你們的兒子”。作為辦公室的幹部,我們要學習他為黨、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持續發揚甘於幕後、樂於奉獻的優良傳統,正確對待大犧牲與小犧牲、大奉獻與小奉獻以及苦與樂、得與失的關係,養成“計利當計天下利”的胸襟,甘當“默默地垂着綠蔭”的綠葉,特別是要堅定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政治方向,保持十分清醒的政治頭腦、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鑑別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學習焦裕祿精神,必須堅持求真務實,立足崗位建功立業。

焦裕祿同志在工作上實事求是、身先士卒。為根治風沙、水澇、鹽鹼等“三害”,他帶領通訊員,推着自行車,親自調查風沙起因;當得知泡桐樹可以在當地惡劣的環境下生長,對改善氣候環境有巨大作用時,他親自到苗圃瞭解情況,部署植樹防沙工程,並親手在沙丘上種下一株泡桐;為解決夏季水患,他在洪水季節,帶領幹部羣眾,頂風冒雨,查看水情,在看到村幹部面對災情一籌莫展,垂頭喪氣時,他一句“吃別人嚼過的饅頭不香”的樸實思想,振聾發聵,激起了大家戰天鬥地的豪情。作為辦公室的幹部,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勤於學習、善於思考,錘鍊過硬的能力素質。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爭創一流業績。要搞好信息報送,為縣政府領導提供真實、全面、準確、管用的信息服務。要當好參謀助手,善於提出前瞻性、全局性、戰略性的對策建議。要抓好督查落實,確保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事事有着落、重要批示件件有結果。要做好統籌協調,配置各方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實現各方面工作的“無縫對接”,特別是對一些急事、難事、棘手的事,其他部門不便協調的事,對一時職責不明的事,要勇於擔當,多做協調服務工作。要始終堅持務實的工作作風,高效嚴謹,以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和“立馬就辦”、“事不過夜”的高效率,勤勤懇懇幹工作,盡心盡力搞服務。要增強精細化管理意識,對縣政府日常運轉的每一個方面,對重大會議、重大活動、重大事項綜合協調的每一個細節,對推動重要決策、重點工作、重大項目實施的每一項內容,都反覆考量、推敲和把握,力求圓滿周到,於細微之處見精神,在細節之間顯水平。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發揚拼搏精神,把心思、精力和智慧都集中到工作上來,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奮發進取、爭創一流。

學習焦裕祿精神,必須不斷改進作風,一身正氣清正廉潔。

焦裕祿同志艱苦樸素,兩袖清風,清正廉潔。常年穿的是打着補丁的衣服,一件舊大衣成了他禦寒的唯一之物;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看到百姓的貧苦生活,在主要領導反對的情況下,帶頭取消了領導幹部的特殊生活待遇;在為解決幹部因飢餓浮腫而影響工作開展時,他冒着政治風險,主動拍板決定購買議價糧;當地區公署派專員調查時,他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責任,他大公無私、一心為公的擔當精神,贏得了黨和羣眾的支持和擁護。作為辦公室的幹部,平時在領導身邊工作,崗位特殊,更要經常做到自我總結、自我反思、自我改進,始終追求高尚情操,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塑造,耐得住寂寞、頂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嚴守廉潔自律的思想防線和行為底線。在人際交往中堅持原則、劃清界限、遵守規矩,低調為人、謹慎交友,自覺淨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注重防微杜漸,管住小節、不圖小利,不觸紅線、不越雷池,不扛牌子搞關係,不打旗號辦私事,不借便利謀私利。

焦裕祿同志用光輝的一生鑄就了忠誠、愛民、擔當、實幹、奉獻的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作為辦公室的幹部,我們在學習焦裕祿精神上要更深一些、更高一層,提高自身素質,忠誠黨的事業,關心愛護羣眾,努力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不斷作出更大貢獻。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2

有人説過,真正的偉大紮根於真正的平凡。很多人帶着光環傲於俗世,泯于堅持,但有些人甘於平淡,時光流轉之中,歷久彌新。或許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銘記,而是一種精神的傳承,焦裕祿,真正的平凡,真正的偉大。

“我絕不離開”

災荒之中的蘭考,滿目瘡痍,黃沙無盡,鹽鹼四布。蕭條瀰漫,一句豪情壯志卻如利斧,劈開萬仞巨山,激盪人心,“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裏。”一份勇氣,飽含堅持,帶領羣眾抗風沙、戰鹽鹼、堵風口,栽下了泡桐幾百裏,福澤後人。

我們驚歎於這份成績之時,更讓人折服的也應是那份從容,大氣,“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鍊人。”他説到,他也做到,我們是否可以學到?安於享樂、明哲保身,得過且過難道不是大多數人的生活寫照?時過境遷,現在的“困難”與當年的“困難”不可同日而語,而實踐之人卻寥寥無幾。反思,對於我們,任重而道遠。

“我們有責任”

衣衫襤褸滿面塵垢的孩子、飢寒交迫逃荒要飯的災民,誰的責任?焦裕祿斬釘截鐵的回答,“我們有責任”。敢於承擔才能敢於改進,魄力是一個領導者的素質,勇氣更是一個領導者的必備。回看現實,互相推諉,含糊其辭,模稜兩可似乎才是為官之道,不過圓滑之下,必是平庸,處處無縫必是處處無功。

害怕責任的承擔,逐漸成了一種病態。怕訛詐,所以選擇視而不見,怕欺騙,所以情願裝聾作啞,冷漠、自私、缺乏信任,愈演愈烈。什麼時候我們能大聲説出“我們有責任”,那份和諧豈是現在所能預見?

“死了也要看着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焦裕祿是個平凡人,他會累,會病,與常人無異,可是在病中,他心繫蘭考,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這是異於常人的高貴。他選擇將自己埋於沙漠之中,期望用自己的靈魂再續畢生未盡的夢想。執着於此,堅持於此,讓人歎服。

我們常説如果有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氣勢”,什麼事不能成功呢?這是最樸實的方法,也是最容易讓人忽視的方法,人人都懂,但不是人人都會。遙遙無期往往伴隨着日漸瀰漫的絕望,一路堅持的辛苦消磨了最初的那份鬥志,堅持的少了,所以成功的也少了。焦裕祿的成績不需要評判,但是這份“雖九死其猶未悔”,“死而後已”卻實足值得我們效仿。

“經典”常常與“過時”相伴隨,那是因為缺少與時俱進,焦裕祿已逝,焦裕祿的意義可以幻化成符號,成就經典,指引當今,那這種經典就意味着改變。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3

組織安排我們觀看電影《焦裕祿》,以前針對電影《焦裕祿》的介紹也聽了不少,但實實在的看還是第一次,看後感覺十分的沉重。

片中,嚴重患病的焦裕祿憑着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補貼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的基層幹部,頂着極大的風險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病痛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下鄉視察中,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這是多麼剛強的性格,多麼頑強的意志,多麼韌拔的氣節。

焦裕祿,一個縣委書記,在當時既沒有漂亮的汽車,更沒有寬敞的房子,有的卻是一顆憂國憂民的心。他的心中永遠裝的是蘭考的百姓而惟獨沒有自己的位置。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他所熱愛的事業、土地和人民。他是地地道道的服務人民大眾的牛。

在那樣的艱苦環境下造就了象焦裕祿這樣的人物,焦裕祿用行動、用實踐獲得了老百姓的愛戴和尊敬,在片中好幾處體都現了。我從影片中確實感受到了時時在在存在的歷史,焦裕祿正是用他平凡而有偉大的一生譜寫了一曲生命的精彩華章。他的光輝形象就象太陽一樣照耀着大地,經久不滅。

在新時期的我們,應當做些什麼?學些什麼?我是一個普通幹部,所要做得就是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切實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做好應當完成的工作,切實做到羣眾滿意,那就是黨滿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