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觀後感範文錦集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2W

在接受了防溺水安全教育之後,你的內心是否有很多屬於自己的感受,這時候就可以通過觀後感的方式記錄下自己的感受,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防溺水觀後感範文錦集3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防溺水觀後感範文錦集3篇

防溺水觀後感範文錦集1

大家都知道,正因為地球有水,才有生物的出現,所以水就是生命之源。可是,所有事和物都有兩面性,那麼在美稱“生命之源”的水背後也會有可怕的一面。

在視頻的開頭説道:“最新統計表明,溺水已經成為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因意外死亡的兒童中,溺水身亡兒童幾乎佔到百分之六十,而近幾年暑假兒童溺水死亡的人數更是提高不下。”視頻用精確的數據説出了水的.恐怖。

原來讓地球上充滿生氣的水卻給人類帶來了這樣大的惡劣影響。這難道都是水的錯嗎?有人可能説“當然啦!要不然到底是什麼使這麼多可愛鮮活的兒童一個個落入死神的手裏?”

我認為不是都錯在水,水的漲潮和退潮、水存在環境不同,都是自然現象,何為它的錯?是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防範意識,更有些人只為了爭強好勝而白白失去了生命。

家長或老師帶領下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同學結伴遊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到河海、水塘邊嬉水,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無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或玩耍......若是我們不遵守這些規則,那麼,在別人身上發生的事情,在自己身上也會發生。

我想到了前幾天在網上看到的新聞:3月11日(雙休日),詔安縣深橋中心溪園國小2名四年級學生私自到橋東鎮象頭自然村淡水蝦池玩耍,不幸溺水身亡。四年級!才在人生過了短短十年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怎不讓我們痛心呢?

記住,生命只有一次,正因為這樣才顯得珍貴。所以我們要珍愛生命,遠離溺水!

防溺水觀後感範文錦集2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段雖然短暫,但含義深刻的視頻——《安全視界》中的防止溺水。

在炎熱的夏季,游泳是廣大少年朋友喜愛的鍛鍊項目之一。然而,不做好準備,缺少安全防範意識,遇到意外時慌張,不能沉着自救,極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據調查,中國平均每天接近有150多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失去生命。溺水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死因,10個因意外傷害而死的兒童中,有近6個是因為溺水身亡的。

視屏裏面還舉了一件事列:2012年6月12號下午,四年級學生小張和另外兩名同學,結伴來到村前的水塘邊。小張提議一起去水塘裏游泳。因為另外兩個同學水性不好,就不敢下去,説水太深了。然而小張卻不以為然,説:“那我遊給你們看。”説着,就下去了。他下去不到一分鐘,就大喊起來:“救命啊,我要淹死了!”旁邊一個十來歲的有一點水性的同學就下去救了。因為池塘是沙塘,下面有淤泥堆積。那個同學剛下去,自己就陷下去了,讓岸上的那個同學急忙拿棍子拉他上去,而張某卻沒能拉上來……

同學們!夏天是酷熱的,它的酷熱牽引着多少人去溝渠、江海河湖中游泳、嬉戲?正是因為這一個個不規範的“游泳池”,奪走了一個又一個含苞待放的生命。讓一個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事啊!

讓我們一起大聲呼籲:“珍愛生命,預防溺水!”

防溺水觀後感範文錦集3

游泳,是廣大青少年喜愛的體育鍛煉項目之一。然而,不做好準備、缺少安全防範意識,遇到意外時慌張、不能沉着自救,極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為了確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獨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宜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選擇好的游泳場所,對場所的環境,如該水庫、浴場是否衞生,水下是否平坦,有無暗礁、暗流、雜草,水域的深淺等情況要了解清楚。

2、必須要有組織並在老師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帶領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顧。如果集體組織外出游泳,下水前後都要清點人數、並指定救生員做安全保護。

3、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準備,先活動活動身體,如水温太低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温後再下水游泳;鑲有假牙的同學,應將假牙取下,以防嗆水時假牙落入食管或氣管。

4、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更不要酒後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噁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躍動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時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時,現場急救刻不容緩,心肺復甦最為重要。將溺水者救上岸後,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嘔吐物和泥沙等雜物,保持呼吸通暢;應將其舌頭拉出,以免後翻堵塞呼吸道;將溺水者的腹部墊高,使胸及頭部下垂,或抱其雙腿將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動或跳動"倒水"動作。恢復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敗的關鍵,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可採取口對口或口對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時應迅速送往醫院救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