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觀後感1000字左右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3W

《人世間》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周家三兄妹和十幾位平民子弟,在五十年期間所經歷的故事很是跌宕起伏。那麼大家在看完之後都有寫一篇觀後感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世間》觀後感100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人世間》觀後感1000字左右

《人世間》觀後感1000字左右

3月31日,我有幸參加了“南昌市政公用集團第四屆藝術節開幕式暨著名作家樑曉聲文學講座”,講座的主角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樑曉聲老師。

70歲的樑老在舞台上精神矍鑠,十分健談,慷慨地與我們分享了他的人生經驗。作為一名典型的知青作家,他的那段四十多年前的知青歲月帶給我們的震撼,時至今日依然使人感動。

樑老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段發言,是關於他知青生活,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基層工作時候經歷:忠厚、善良是為人的第一準則,忠厚善良的人總會得到好的回報,面對突如其來的機會,也只有有所準備的人才能好好地把握這樣的機會。一字一句雖然十分簡樸,聽起來又感覺十分熟悉,十分受用。仔細回味,似乎自己的父輩也曾對我有過如此教導,那個年代的人們似乎有着一種特殊的共鳴,用一個普通讀者的話來説那就是“百姓生活之羣像,現實主義之真諦”。

樑曉聲一直被當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過他的作品人們看到了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們的追求及幻滅,他們的執着與無奈,他們的默默無聞所孕育的憤怒和反抗。他的一切素材源自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樑老用他最質樸而又最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講述着當代人的生活,展示着新中國的鉅變。這一切成就都與樑老豐富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

《人世間》是一部關於苦難、奮鬥、擔當、正直和友誼的小説,他們有的通過讀書奮鬥改變命運成為社會精英,更多的則像父輩那樣努力打拼辛勞謀生。人物的性格命運各有不同,善良正直、自尊自強、勤勞堅忍、尚禮樂羣等人性中的幽微之光卻永遠閃耀,夢想的力量蕩氣迴腸。這是一部關於苦難、奮鬥、擔當、正直和温情的小説,平民視角,悲憫情懷,激烈的戲劇衝突,縱橫交錯的複式結構,通過一個個可親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都讓小説具有某種“史詩”品格。

樑老從自己的故鄉出發、從底層出發、從自我出發,一步一步地走向其他階層和人羣,描寫出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態,勾勒出了人與人的恩怨情仇,講述出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展現出了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花盡半生血汗為我們重現了出了一幅鮮活的百姓羣像圖。

《人世間》這本小説,可以看到上山下鄉、知青返城、恢復大學聯考、下海經商等重要社會現象,這些真實出現的歷史現象也左右着小説人物的命運,在其中我感受到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家族的延續和破落、百姓的酸甜和苦辣。還看到了不同人的不同生活狀態,底層的不易、奮鬥的艱辛、改變的命運,以及樑老對人世間的博大情懷。

樑老通過自己的生活積累和人生閲歷,平實而真切地描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從百姓生活中去體現社會時代的巨大變化,這對我們普通人來説何嘗不是一種啟發呢?人世間的點點滴滴與我們都息息相關,這一份情懷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去擁有的,現在就拿起你的筆來,你的《人世間》由你自己創造。

《人世間》觀後感1000字左右

“於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和擔當,在悲歡離合中抒寫情懷和熱望”,用這句話形容樑曉聲的《在人間》在合適不過。

在《人世間》全書分為三冊,以北方某個省會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為中心,圍繞着社會變遷描繪出從20世紀70年代到至今的平民百姓生活史。樑曉聲説:“把留城知青曾經經歷的那些艱難呈現出來,讓他們看受到了文化的關注。寫了那代人的親情、友情、愛情、精神的成長。這些美好的人性是不受年代的制約的。”他用樸實真摯的筆觸刻畫有血有肉的人人事事,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他筆下的人物真實且真誠,正直善良。即便在最艱苦的生活壞境下,也對生活充滿熱忱,努力前行;即使身陷困境,也不忘幫助他人,用熱心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樑曉聲老師的這本《人世間》通過一個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歷程折射出中國五十年的歷史變遷和社會現實生活,讓沒有親身感受那個知青年代的我,通過這本歲月的教科書穿越至那個淳樸熱情的時代,用温柔卻有力的文字,用引人向善的力量,向我們傳遞着無論社會如何變化,時代怎樣變遷都要有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無論人物多麼普通,多麼平凡,都有把樸素日子譜寫成歌的偉大。

在看完這本《人世間》,不僅為在工作生活中時常感到迷茫的我提供一絲光亮,更讓我學會與自己和解。回想起小時候做過的一些選擇,難免覺得有些幼稚和可笑:長大了我是當舞台上耀眼的明星還是當為國家科研做貢獻的科學家,我是考文科強的北大還是考理科強的清華。這樣的設想,是年幼時不甘平凡的無限期許。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卻發現,成長就是在不斷的接受並且認可自己的平凡的同時,仍然堅持到底,心懷期待,遙望未來。這樣坦然地接受平凡,才是這輩子最不平凡的事。

時代飛速發展,我們總在追求與眾不同,追求遙不可及,卻忘了身邊雖然無名,但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在千千萬萬個日子中平凡而敬業的工作,一顆不停歇,一刻不懈怠,才成就了廣袤大地的每一寸經絡。

平凡的普通人民是歷史的浮塵,同時也是歷史的締造者。每天各司其職的工作,看似普通,卻也在用敬業書寫着未來的新篇章。身邊的同事,大多都是平凡崗位的一顆小小螺絲釘,卻散發着耀眼的光芒。他們也許是砂場的發貨員,每天按部就班的發貨,打印磅單,卻從不抱怨;他們也許是會計,每天與枯燥的數字打交道,卻從不知疲倦。時間悄然定格了我們平凡卻生動的奮鬥史,精彩紛呈,氣勢磅礴。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身懷絕技,有的人天賦異稟,但大多數人平凡卻普通。人羣中平凡的人們,也是奮鬥着的追夢人,我們都將成為彼此人生這條同行路上長長短短的某段陪伴,遵從內心的迴音,選擇所愛,堅持自己,自我實現帶來平凡卻真實的幸福感。

在《人世間》,我從字裏行間描繪的芸芸眾生感受酸甜苦辣,學會從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身上體悟人生哲理,從一個個平凡的人物身上感受平凡不平庸的生活態度。正視人生,頌揚平凡人生的閃光,以獨立、堅強、無畏的態度努力追夢,創造更好的下一刻,擁抱平凡的生活,亦是偉大。

《人世間》觀後感1000字左右

《人世間》放棄了傳奇性,以身邊人的視角來描寫人物傳情達義,塑造了可信、可愛、可親的平凡人形象。

周父是新中國第一代建築工人,這讓他驕傲,在三線建設工作的幾十年裏與家庭聚少離多也無怨言。他有中國式家長的獨斷和望子成龍的期待,但絕非封建家長。在他的價值體系中判斷人的標準就是“好人”。因此,當他確認了馮化成和鄭娟是“好人”時,便與女兒、兒子冰釋前嫌。

在做一個“好人”的前提下,周家三兄妹的性格人生各有色彩。哥哥秉義具有傳統知識分子齊家治國和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理想情懷。在面臨改變命運的歷史機會時他選擇了對愛情的忠誠;在面對自己家和岳父家之間的衝突時他選擇了理解;在面對軍工廠改革時他選擇了迎難而上;在面對洶洶輿情時他選擇了隱忍;最後他主動請命回到吉春完成了光字片的改造,實現了岳父和自己的理想。他是一個講黨性原則的幹部,但並非六親不認的螺絲釘。從政治人格上看,他從岳父那裏受教固然頗多,但不如説他更像曲書記。姐姐周蓉則明顯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無論是年少時與北京詩人通信戀愛,還是不告而別在貴州與馮化成結婚,又抑或是毅然與馮化成離婚與蔡曉光再婚等,都清晰地展現了她個性中的決然不羈與愛自由。弟弟秉昆具有他這個階層常見的同情、寬容和智慧,更鮮明地體現了平民階層的精神價值。面對陷入絕境的鄭娟一家,他從同情幫助中萌發了愛情的火苗越燒越旺,即使面對全家的反對也義無反顧地要與鄭娟結婚。他沒有哥哥姐姐那樣有本事,但他守住光字片的兩間老屋照顧了媽媽也成了兄弟夥的主心骨,之後又通過開飯館開書店買房子獲得了成功,也獲得了父親的肯定。這個“老疙瘩”看似愚笨,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娃養,還為此失手傷人入獄十幾年,但這就是一個普通人對做一個“好人”守護自己家庭的樸素信仰。

鄭娟也是創作者用力刻畫的人物。這個身世悽慘沒有工作一輩子照顧家庭的柔弱女子,卻有對愛的不顧死活。當她認定了秉昆之後,便不管不顧地付出。但鄭娟顯然不是劉慧芳,面對孫小寧對自己擁有的家庭的挑戰,她毫無猶豫地對其進行警告。鄭娟用一雙手和一顆心守住了家庭,守住了幸福。所以周母對她説,自己得的秉昆的“濟”其實是她鄭娟的“濟”啊。

電視劇還刻畫了秉昆的一眾小夥伴,以及老馬、曲書記等高級幹部。這些人物各具性格的弧光,也都有自己的價值和道德底線。即使駱士賓和水自流這樣的人物也體現出了時代某個層面的辯證邏輯,同樣具有審美價值,沒有絕對的“壞人”。他們都在歷史洪流中努力向前,為自己為家庭,也為城市為國家。他們身上的良善堅韌正是千百年來中國人身上最可寶貴的真義,也是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能穩步向前最堅實的根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