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央視時代楷模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5W

每次人們觀看完一場影片後,肯定有不少感想,可以完成一篇觀後感,我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可以聯繫自身的實際情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2022央視時代楷模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閲。

2022央視時代楷模觀後感7篇

2022央視時代楷模觀後感篇1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科技戰線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以拼搏奉獻的優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戰勝疫情,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需要以科學精神為指引,通過科學共同體攜手合作,在科學研究的前提下多拿出專業意見和建議。

科學精神就是通過一言一行將科學輻射至大眾,滋養大眾的思想,內化大眾的行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需要科學共同體及時承擔科學普及與傳播的職業責任,引導公眾科學認知、理性對待。疫情發生以來,科協組織作為中國的科學共同體迅速反應,倡議科技工作者開展抗疫科研攻關,提供科技志願服務。特別是圍繞“防疫病、防恐慌”,積極開展應急科普,組織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利用科普中國、科學闢謠和數字科技館等平台,進行科學引導、抗疫指導和心理疏導,中國科協本級平台總閲讀量已超55億次。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專家也積極發聲,用事實、用細節、用科學説話,分析疫情形勢,讓真相“跑贏”謠言,有力增強了整個社會對疫情的防控意識。

科學防治需要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尊重科學規律。國外科學家稱讚中國疫情防控極具專業性,就是因為把科學防治貫穿在羣防羣控的每個環節,不留死角。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離不開用科學武裝頭腦。為此,我們面向公眾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引導科學認識和理性對待,安撫公眾情緒,克服恐慌,堅定信心;引導公眾提高防範意識,科學消殺,倡導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把科普宣傳下沉到社區、村組和網上空間,以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為基礎提升每個人的防控能力。當公眾以科學眼光和科學態度去審視分析問題,就會增強識別能力,遵循科學規律預判應對

病毒無國界,各國應攜手作戰。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認知領域的新事物,來源不明,變化多端,只有用科學才能揭開它的面紗。中國科學家在最短時間內確認了新型冠狀病毒,公佈其基因序列、潛在宿主受體和致病主要臨牀特徵,為全世界開展病源追蹤、藥物研發提供了知識基礎。在病毒跨越國界蔓延之時,科學共同體應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以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可行的政策建議和共同行動為全球儘快戰勝疫病提供解決方案,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彰顯科技價值和共同力量。

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公眾在日常生活和復工復產中仍有大量科普需求,這需要科學共同體與聯防聯控機制、媒體加強信息溝通和共享,結合疫情防控進展,組織科學解讀,開展科學家與公眾的對話,更好地釋疑解惑,增強應對能力。應圍繞科學防治、經濟發展、心理疏導等方面加大科普創作傳播,為公眾提供精準、及時、有效的高質量科普公共產品。長遠看,還應儘快在國家應急體系建設中補齊應急科普體制機制短板,完善制度建設,從而更好讓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紮根羣眾。

2022央視時代楷模觀後感篇2

這是一支忠誠履職、赴湯蹈火、敢打硬仗、竭誠為民的隊伍。建隊71年來,他們冒着隨時發生的危險,始終戰鬥在搶救生命的第一線,多次在千鈞一髮時刻化險為夷,成功打贏2008年冰災救援、2016年長江永安堤管湧等百餘場大仗硬仗,一次次在戰鬥中砥礪了指戰員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血性膽氣。

今年7月以來,鄱陽湖突破了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高水位,被長江和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同時夾攻的九江告急,面對上百萬受災羣眾,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隊千餘名指戰員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冒着生命危險深入災區,先後參加各類抗洪搶險戰鬥336起,營救疏散羣眾1.3萬餘人,創造了無一羣眾落水、無一羣眾遺漏的零傷亡奇蹟,保障了長江大堤安全、保障了九江羣眾生命財產安全。

連日來,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隊先進事蹟被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央視《新聞聯播》等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後,在九江社會各界、省內外乃至全國引起了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眾認為他們英勇頑強,是一支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建、為人民而戰的隊伍,他們是信仰如山、信念如磐的忠誠衞士,是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過硬鐵軍,是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消防尖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踐行典範。

2022央視時代楷模觀後感篇3

2020似乎沒有開一個嶄新的好頭,因中國武漢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眾多肺炎患者的產生,而感染還在不斷髮生。這一消息立刻在中國炸開了鍋,一瞬間全國各地都瀰漫着緊張擔憂的氛圍。

人們自願呆在家中,不敢外出走動;醫護人員連夜收拾行李,奔赴武漢一線救助患者;科研人員更是廢寢忘食,沒日沒夜地研究病毒。比起由於網絡某些言論引起的恐慌,比起面對困難的崩潰無助,我看見了中國這一泱泱大國在面對困難時展現出的團結的力量以及必勝的決心。回收過往災難,1960年的大饑荒、1972年的六一八水災、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經歷了這些,中國依舊繁榮昌盛的走過來了。

我知道,在面對以及解決困難時,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以及戰士,正是這場抗疫戰最強大最有力的力量。可處於家鄉這個不算疫情重災區的我,卻也小心翼翼、注意衞生、不敢出門,生怕與病毒有一丁點的接觸,難道那些前線的戰士們不害怕嗎?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我看的見前線戰士們無法與家人團聚的苦;看得見不曾休息的醫護人員臉上的累;看得見義無反顧奔赴武漢的支援人員與家人離別時留下的淚。但我相信,他們也正是明白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才願意暫時放下自己的安危,肩負起名為“責任”這一沉甸甸的擔子,去完成屬於自己的使命!想向位於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軍人以及無數志願者們致敬,向83歲高齡仍然堅守抗疫一線的鐘南山院士致敬;向已經因肺炎失去生命的李文亮醫生致敬;向自願奔赴前線的醫護人員致敬。

我明白,想打贏一場戰爭不僅需要衝鋒陷陣的戰士,也需要堅實頑強的後盾。這後盾是無私奉獻捐獻物資的人們;是自願宣傳疫情的`志願者們;也是聽從指揮,自覺呆在家的我們。每個人都做好自己崗位的一份事情,承擔起一份責任,完成好一份使命,那麼人人都是抗疫戰士,都是值得致敬的!

2022央視時代楷模觀後感篇4

善夢者才傑出,打開有關鍾揚的有關新聞,看到鍾揚的相片,一幅笑容燦爛的模樣,感覺和藹可親,給人一種正能量的感覺。

今天我們10多個黨員在黨團活動室一起重新感受鍾揚教授的對事業,對國家,對科學的熾熱。不是傑出者才善夢,而是善夢者才傑出。"他堅持16年學術援藏;他在復旦大學任教17年;他是最會講段子的科普達人;他是15歲那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大學生,33歲就已經是副局級,卻毅然放棄所有的職級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學教授;他始終認為幹事比名份重要。他説,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為社會做事,為時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義。他還説,人生沒有絕對,不必等到臨終才來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個年齡段該乾的事都幹了,就不負你的人生".他的故事還很多很多……在觀看視頻的時候,再次聽鍾揚老師的事蹟,又一次震撼感動淚目,鍾揚老師對國家、對事業、對科學深沉的愛,成為他勇攀高峯、教書育人的原動力。他用有限的生命和時間,實踐着偉大的理想和目標,追夢、拼搏、奉獻,鍾揚老師用他的一生詮釋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初心,激勵着我們每一個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於開拓、勤於耕耘,甘於奉獻!

何以談夢,何以談追夢?"人生沒有絕對,不必等到臨終才來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個年齡段該乾的事都幹了,就不負你的人生。"的確如此,有時我們總是想得太多了,覺得還有很多事都沒做,有時候,會為每天重複的工作,而感到迷茫,似乎看到一眼就能望到盡頭的人生…看看鐘揚,才讓自己恍然大悟,我們總是擔心得太多了,卻忘了我們應該在我們這個年齡段把該乾的事給幹了,就不會辜負我們的人生。

鍾揚老師的.專業是生物信息學,但是他的研究並沒有侷限在這一領域,他的思考方式非常靈活,而且非常重視野外研究,他多次前往西藏就是最好的證明。

追夢,鍾揚同志愛國,愛他的每一片土地。他的追夢故事感染了他身邊的人,同樣也感染了你我他。而作為一名基層學生幹部的我們,我們也可以把我們身邊的每一寸土地當作自己心愛的事業,用心為學生做事,為民謀幸福,也許我們會遇到困難,但只要我們的心紮在這裏,就能把事情幹好,雖然我們有時候不能很好的權衡工作和學習之間的關係,但只要我們找到合適的方法,相信同學總會理解,也能明白我們所做的一切,因為我們給同學樹立了很棒的形象。

2022央視時代楷模觀後感篇5

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一下子牽動着億萬人民的心。

這注定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那些奮筆寫下“請戰書”的醫護工作者;開建武漢火神山醫院的施工人員;用愛搭建橋樑,日夜馳援運送物資的駕駛員……他們用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各相關部門和地方迅速行動,一場疫情防控正在進行。

萬眾一心,共同戰“疫”。1月24日大年三十各地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伍緊急集合,到達武漢也是第一時間投入工作。他們逆行而上,奔向疫情最前線;他們堅守崗位,用血肉之軀盡綿薄之力支援同胞;他們挑燈夜戰,用“中國速度”與疫情奔跑。無數的“追光者”們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做出無怨無悔的選擇。他們把對人民的愛,對祖國的愛放在心底,用一個個鮮紅而又堅定的手印,表達着火熱的擔當與承諾;他們用最美的身影,詮釋了生命的意義;他們用堅守的背影,演繹着泱泱大國的生生不息;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書寫着人生最精彩最壯麗的韶華篇章!

“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從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的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到總理親赴武漢對抗“疫”工作者的慰問,從城市之間的守望相助到民眾之間的相互鼓勵,從企業的物資捐助到個人的關心幫助。無數“追光者”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

醫務人員衝上去,他們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奮力搏擊。科技人員衝上去,他們夜以繼日,合力攻關,力圖早日攻克病毒的難關。

工廠的工人衝上去,他們忠於職守,製造口罩和防護服,為奮戰在一線的“追光者”們提供更多物資……

他們在大災當前不退縮,越是艱難越向前。他們是新時代最美的追光者,更是我們心中最可敬的時代英雄。他們用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點滴力量,彙集成抗擊疫情的“滾滾暖流”構建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抗擊肺炎使中華民族又一次彰顯出偉大的民族精神。不管是狂風驟雨還是大風大浪,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從“98”抗洪到“03”非典,從“08”抗震到如今的戰“疫”。有困難,中國人都能一起扛。

此時,萬眾一心地抗疫,所有人都是手足兄弟!

有一座城叫眾志成城,有一顆心叫萬眾一心!儘管防控疫情仍然嚴峻,但我們深信,只要認真做好自我防護,用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以科學精神迎戰特殊疫情,終能共克時艱,共同守護好愛的橋樑,感謝那些為生命逆流而上的追光者們,你們是日夜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你們是空降到武漢的專家團隊,你們是奮鬥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工地上的工人,你們是無數志願者……

雖然,這其中的絕大多數人,我們並不知道你們的姓名。但因為有你們,守在電視前握着手機的我們,多了一份戰勝災難的信心。

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我們相信病毒這條毒蛇,終究會在不久的將來被消滅,春花依然會迎着風燦爛盛開。

2022央視時代楷模觀後感篇6

幾個月來,我滿心期待着,温暖的全家福,閃爍的煙花。但一切幻想,終成了泡影,消失在武漢的噩耗中……

“嘟嘟嘟!”手機突然響起,媽媽匆匆拿起手機:“您好,您在天貓超市,購的物品,已放置儲物櫃,麻煩您自行取貨,謝謝!”“哎呀,現在買東西,真的是方便了呢!”媽媽又開始叨叨,“向你外婆那時候,還得靠票買東西呢!現在買菜,用叮咚,盒馬,大潤發。網購,就是方便……”等媽媽嘮完,吩咐我下樓取貨,並倒垃圾。

我倒是挺樂,又可以看到,那位社區派來的阿姨了!提着綠色的,廚餘垃圾桶,活蹦亂跳地,奔向回收處。果不其然,那身着,綠色制服的阿姨,又在教居民分類了。我樂呵呵的排着隊。眼望四周,竟發現小區的鉅變。每每急匆匆上學,總低着頭趕路,從不抬頭賞景,畢竟,從前也沒什麼景好賞,成片的垃圾,門口的臭水溝……可此時此刻,在這一塵不染的土地上,長着小草小花,一邊的牌上刻着:腳下留步,便是一片綠。涼絲絲的風,掠過樹梢,定睛一看。嘿!這哪兒來的桂花樹啊!雖不見桂花,嬌小的影子,但見枝頭,依舊碧綠,展現着生機。

是啊,其實“小康生活”一直在身邊。“小康”這一詞早在《詩經》“民亦勞動止,汔可小康”出現。實現“小康”,除了物質上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民的精神正一點點聚成!

電視機里正放着春晚,我聽到了一個聲音,一個鏗鏘有力的男音“愛是的橋樑!”這沉穩的嗓音,我終生難忘。我直勾勾地望着電視裏,那手捧紅本,氣宇軒昂的六位朗讀者。那一聲:“加油,武漢!加油,中國!”竟直直穿透了我,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共鳴……隨意打開微博、朋友圈觸目的便是那一串串加油,一聲聲致敬,一句句安慰與祈禱!這,是我們中國人的信念!也許,我們只是普通的國小生,不能像“白衣天使”奔赴一線。不過,我堅信,成功定是我們的希望,匯成的。這一聲聲加油,飽含了全中國人民的信念!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贏!

2022央視時代楷模觀後感篇7

由武漢為傳染源引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向全國擴散,中華人民距離上次2003年的非典僅過去17年,剛好降臨在春節之際,這是一種隱形感染肺炎,其病原體是一種先前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網絡輿情洶湧,引發全民關注。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濃郁的年味兒、闔家團圓的温暖、歡樂喜慶的氣氛深深滲入每個中華兒女的文化基因中,這是我們對春節最深的期待。可今年,疫情籠罩的這個春節,很多事情都要按下暫停鍵,很多涉及人羣聚會的活動都要停止,這意味着很多家庭無法團圓。

無法團圓,但可聚心聚力。疫情能將我們隔離,卻自有力量將我們連在一起。正如有網友所説:“春晚,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圖騰,也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所在,無論在哪,我們的心都在一起。”這或許是很多人記憶中最“不團圓”的春節,但這卻又是全國上下最團結的春節:從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掛指示,到黨中央、國務院的全面部署;從奔赴一線的醫護人員;大型活動果斷取消,到相關部門和企業急調物資、全國人民相助……抗擊疫情的力量越來越大。

中華民族從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走來,逐漸形成了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民族品格。新中國70年一路走來,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然而哪怕一次次遭遇自然災害、曲折磨難,我們從沒有低過頭,在所有危機關頭,我們一次更比一次地眾志成城,我們一回更比一回地頑強不倒。“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險越向前”,這是中國人特有的精氣神,是中國人的民族魂。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擔當”二字的千金含量,守衞着家國闖過災難,屹立不倒。由此,中華民族才得以成為炮火不曾摧毀的民族,成為經百折而猶向前、始終鐵骨錚錚的民族。“我們在這兒拜年,你們在幫我們過關”“致敬一線醫務人員:你們安全了,14億人就都安全了!”“隔離病毒,但並不能隔離愛。因為,愛是橋樑”……

這個冬天,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大海上的一片浪花,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擔心、害怕,也讓我們看到了屬於自己的巨大智慧、勇氣和決心:只要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