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影片觀後感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W


 《毋忘國恥》觀後感

這天是星期六,為了理解愛國主義教育,爸爸媽媽帶着我去市羣藝館三樓觀看《毋忘國恥——日本侵華暴行史實展》。這次展覽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軍國主義,窮兵黷武;第二部分,處心積慮,瘋狂侵華;第三部分,滔天罪行,慘絕人寰;第四部分,同仇敵愾,捍衞中華。

日本鬼子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圖片,讓我和觀看展覽的小朋友都十分生氣。從“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到“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日軍一步步侵略中國的領土。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的旅順大屠殺,全城一萬多名居民倖存者只有36人。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日軍殺害我同胞30多萬人。還有平頂山慘案、潘家峪慘案、平陽大屠殺、重慶大轟炸等等,日本鬼子真是太壞了,他們在中國轟炸醫院,殘害兒童,殺人如麻,罪大惡極。

紅色影片觀後感3篇

  爸爸指着圖片説:“日本鬼子慘絕人寰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奮起反抗。你看,平型關大捷,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百團大戰……經過8年的抗戰,中國人民最後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帥帥,你要永久記住《後記》中的這幾句話。”我來到這塊展板前,一邊讀着一邊寫着:“前事不忘,後事之事。一樁樁血淋淋的事實,提醒着每一個人:落後就要捱打,貧窮就要受欺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願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毋忘國恥,振奮民族精神,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看完展覽,爸爸對我説:“落後就要捱打,貧窮就要受欺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你,我,媽媽,還有每一箇中國人,都要為祖國的強大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我點點頭對爸爸媽媽説:“我必須要好好學習,多掌握一些有用的本領,為祖國的強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紅色影片觀後感

《鐵流1949》作為一部建國60週年獻禮影片,該片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創作素材,展現了英雄紅九連接到中央軍委命令從戰場上撤下來,參加開國大閲兵時發生的故事。透過幾個有血有肉,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向我們展示了人民軍隊的雄姿和一往無前的氣勢,同時,也讓我們感悟到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歷史的職責感。

影片以真實、樸素的一段戰爭場面為開端,引入張子健飾演的劉鐵柱、遲磊飾演的孔祥文等人物。之後這個英雄連隊接到上級命令撤離戰鬥前沿,他們在戰火硝煙薰陶的戰旗伴隨下來到了北京城,一向不知此次撤離轉移任務是什麼的九連官兵直到199師師長李水清宣佈九連併入199師,準備參加開國大閲兵時才如夢初醒。最終九連官兵融入到199師這支英雄部隊中,連隊的羣眾榮譽被更高的全軍榮譽所替代,英雄連的戰旗成了八一軍旗的一部分。當戰功卓着的戰鬥英雄九連連長劉鐵柱為了全師的榮譽主動放棄參加夢寐以求的閲兵時,當已獲得參加閲兵資格的小戰士孔祥文為了救孩子犧牲在閲兵前一天時,當高參謀行軍禮目送經他訓練的九連官兵前往天地安門理解檢閲,空蕩蕩的操場上只留下他一個人時,所有的人對榮譽的認識都有了更高的昇華。

影片又從生活出發,透過他們的具體言行和人物表情與心理的細膩刻畫來表現他們偉大而崇高的品格,成功地塑造了劉鐵柱、李水清、趙勇、趙保佑、高聞天、孔祥文、吳金貴、賈根財等藝術形象。十分形象地表現了劉鐵柱、孔祥文的個性。劉鐵柱機槍掃敵軍、負傷訓練,展現了他堅強剛毅的性格、富有革命犧牲的精神;孔祥文護軍旗、捨身救孩童,展現了他強烈的職責感與使命感。他們代表着解放戰爭、抗日戰爭以及鴉片戰爭以來犧牲的每一個英雄先烈的品質,他們的事蹟,更表現了我們老一輩革命先烈勇於鬥爭的大無畏氣概和堅定的愛國信念。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軍隊!這一切都使我們更加崇敬、熱愛他們,他們的偉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們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奮鬥。我們都就應致上崇高的敬意!

那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我們不是就應把注意力僅僅放在祖國的軍隊是如何優秀,而是在對優秀的原因的思考上。六十年後的這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奇蹟,新中國的成立更是奇蹟!中國人民發揮自己的智慧、毅力、頑強,戰勝了困難,用自己的生命?衞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中國人民軍隊同樣創造了奇蹟,沒有烈士們,就沒有我們的這天,他們的壯舉激勵着我們努力學習,發奮學習。而創造奇蹟的根源就是激勵他們前進的愛國熱情。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條真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的祖國開始了新的歷程。我們此刻的任務不是當年趕走侵略者、消滅反動派的血火戰鬥,我們應用我們青春的熱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

珍惜這天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吧!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化為實際行動,讓我們進一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傳統吧!用我們的雙肩擔當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任吧!

  觀《復興之路》有感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醒,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1840,對每一箇中國人都是一個不可忘懷的數字。這一年,英國的戰艦轟開了國門;這一年,外國商船開始出此刻中國的內河;這一年,清政府失去了關税的自主制定權;這一年,《南京條約》宣告着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復興之路》的導言中,指出這部政論片存在的好處,那就是——用歷史感悟未來。

片子從辛亥革命開始。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由擁兵自重的袁世凱所竊取。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徹底的革命,他只趕跑了一個皇帝,他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並沒有完成。1912年,皇帝倒了,辮子剪了,但是帝國主義的壓迫還在,英租界,法租界還在。為了支持,日本的支持買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時人感歎“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1916年,袁世凱的皇帝夢做了83天以後破滅,北洋政府連東周周天子那樣的的形式上的統一都維持不了,辛亥革命以失敗告終。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莽莽神州,已倒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之砥柱依誰。

20世紀早期,中國到了國將不國的地步,軍閥混亂不斷。相界與佔領區一如從前,外國人在華特權原封不動,外國戰艦仍在中國內河耀武揚威。中國該何去何從?在這搖擺不定的時刻,十月革命的炮火燒到了中國。於是,有了那“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在康乾盛世中,在一片阿諛讚譽之聲中,愛新覺羅沉醉於天朝上國的迷夢之中。而與此同時,英國的工業革命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中。西方船堅炮利,朝發夕至。而清朝軍隊還是紅纓槍,馬背上前進。可見,政府的腐敗,軍隊的軟弱招來了豺狼虎豹。軍隊保護着國民,維持着安定。有人説在如此一個和平年代,國家花這麼多納税人的錢去養這麼一羣人去當兵,研發先進武器,這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和平。今年的國情月餅也花費了很多的資金,但是這是為什麼呢?為了震懾境外的反華勢力。國家的高端武器是國家的機密,但是為什麼要亮出來給世界看?殲十戰鬥機和九九式新型主站坦克和戰略、戰術導彈羣眾亮相,給世界以如此的震撼,必定會引起各國軍事裝備專家的研究以及針對性的防禦。但是。這仍舊戰士給了世界看。着説明了什麼?説明中國有潛力有底氣應對全世界均被挑戰,證明我們已經不是1840年的中國,我們有準備應對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行動,並且我們絕對不會吃虧,對我們動武前,請三思。和平時期,軍事演習是為了讓軍隊持續戰鬥力,而月餅則是國家使用的不流血的軍事行動。這是展示能保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和領土完整。

《復興之路》第三集起,告別了屈辱的近代史,進入了當代史。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在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問題解決之後,中國的第二個任務出現了,就是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新生的共和國用半年的時間穩定物價,繼續農村土改。成立第三天,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兩個多月後,毛澤東前往莫斯科,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正在這時,東北邊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了保家衞國的戰鬥。

1977年的北京工人體育館中正在進行一場足球比賽。它之所以被載入史冊,是因為在公眾視線中不見了兩年的鄧小平在這場比賽中公開亮相。據日本共同社描述:數萬觀眾撇開比賽,霎時全部站立起來,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美國新聞週刊的評論認為,在經濟事務方面預計他將逐漸發揮關鍵作用。當時剛結束十年動亂,百姓生活幾乎沒有改善,而這時,中國的大陸四周出現了亞洲四小龍。中國何去何從?以為88隨高齡的老人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定。中國的復興治理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孫中山,為中國打開思想進步的閥門;簡歷新中國的毛澤東,讓中國從此站了起來;而挽救了社會主義的鄧小平,為中國找到了一條使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20世紀是個變革的世紀。2002年11月8日,胡錦濤當選為總書記。2002年12月5日新一任的領導人冒雪趕往西柏坡學習考察。這是新一代黨中央對人民的承諾:我們將持續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居安思危是我們的傳統,憂患意識不會不見。

曾記否,2008年“5·12”汶川地震時那位耳鬢斑白的老人的背影;曾記否,那位老人的眼淚;曾記否,那老人在廢墟中一個個件事的腳步;曾記否,那一夜間花白的青絲;曾記否,那“多難興邦”的四個大字,激勵着多少中華兒女推動中華民族的再次騰飛。

猶在眼前,那鳥巢內澎湃;猶在眼前,那水立方魅力身形;猶在眼前,那雄壯國歌的奏響;猶在眼前,那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猶在眼前,那喜極的淚水;猶在眼前,那對伊辛巴耶娃、博爾特……的真誠的歡呼與祝福。

2009,由美國引發的金融海嘯衝擊着世界經濟;冰島已然“國家破產”;而中國卻持續着8%的進京增速。潘石屹説:“外國人,七、8月在幹什麼?躺在沙灘曬太陽。而中國人在幹什麼?幹工作,正在努力地付出自己的汗水。有這樣的國民,害什麼經濟危機。”是的,有這樣的手足兄弟,怕什麼經濟危機,怕什麼反華勢力,怕什麼台灣問題!中華民族能夠淡然一笑,你敢!這小雨,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以銅為鏡能夠正衣冠,以史為鏡能夠知興替。知興替而後何為?正如開頭的那句話——用歷史感悟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