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看重陽晚會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6W
重陽糕含有小時候的回憶,茱萸囊裏有童年的純真祝福,希望人們幸福快樂。那關於2021重陽晚會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2021重陽晚會觀後感範文五篇,供大家參考。
  

高中看重陽晚會觀後感範文
2021重陽晚會觀後感1
  
  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一想到這個節日,我就會想到我的爸爸媽媽,因為九月九日重陽節是長輩們的節日,所以今天我要給我的爸爸媽媽洗一次腳。
  
  今天我去找媽媽去給她洗腳的時候,看見媽媽從衞生間裏端出來了一盆洗腳水,然後媽媽就説:“今天不是過九月九日重陽節嗎,所以説我要給你洗一次腳,給你洗完之後,我還要給你爸爸洗一次,要不他又該説我不給他洗腳了。”我聽完之後就對媽媽説:“今天是9月9日重陽節,可是這個節日是你們大人的節日,不是我們小孩子的節日,六月一日兒童節才是我們的節日,所以今天應該是我給你和爸爸洗腳。”媽媽聽完之後很感動,因為這只是我第一次給爸爸媽媽洗腳,我給媽媽洗完腳之後,就去爸爸的工作室裏面找他了,我看爸爸還在工作,我就沒打擾他等他工作完成了之後再給他洗腳,可是我等到了晚上,睡在了地上,我的旁邊還有一盆洗腳水,爸爸看到我之後就把我叫了起來,説:“趕快去你的自己牀上睡,不要在地上睡,要不會着涼的。”爸爸説完之後我就對爸爸説:“爸爸不是,我也不想睡到地板上,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是你們大人的日子,所以我要給你洗洗腳,看你這麼忙,我再幫你捶捶背吧。”我給爸爸洗完之後,爸爸就讓我回牀睡覺了。
  
  九月九日重陽節我過得很開心,我還為爸爸媽媽洗了一次腳,我的`爸爸媽媽也很開心,他們還都説我長大了,懂事了。
  
2021重陽晚會觀後感2
  
  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年輕人可以用學習壓力大、工作競爭激烈等客觀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這種忘卻,但是無法迴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在傳統節日被淡忘的同時,西方節日卻在不少年輕人中風光無限。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卻對中國傳統“七夕”節不屑一顧,就是一例。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積澱形式,是傳統倫理觀、價值觀的特定反映形態。然而我們不少年輕人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在重陽節登高、賞菊,更無法體會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倫理內涵。在此次調查中,9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是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當然這種弱化需要辯證地看待。對於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這種弱化無疑有益。但對於那些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之類優秀的東西,這種弱化就不應該了。因為,恰恰是孕育於後者之中的倫理規範與價值觀念,成為構築現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陽節被一些年輕人逐漸淡忘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這種淡漠已經引起社會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國小把誦讀四書五經的部分內容列入課程表。在全國估計已有100萬孩子開始把誦讀古詩文作為日常學習的必修課。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背了多少古詩,而是讓他們多瞭解一下自己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並在這種優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為“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棟樑之才。
  
2021重陽晚會觀後感3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説:“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
  
  記得上一次的重陽節,我們學校組織志願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走在路上,人們統統將目光投向我們,好像在看“新新人類”似的,他們紛紛議論,“這羣孩子是去秋遊?”“他們怎麼不上學啊!”“這光吃水果怎麼夠啊,一箇中午能吃飽不,這些孩子家長也真是的,秋遊都不知道帶點好的上。”我的心裏感到憤憤不平,難道沒人知道是重陽節嗎?這架勢一看就是去看望老人的啊!唉,重陽節!人們都忘了嗎?
  
  《三字經》裏説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説:每個人生下來性格都是善良的,但漸漸地,後天的養成使人們差距越來越遠。我們現在的好習慣都是由父母公婆養成的,但如今的社會,卻很少有人意識到,我們應該感謝父母,這都是大家漸忘中華傳統文化而造成的。
  
  又一個九九重陽節來到,我去濱江路轉悠了一圈,希望能看到和重陽節有關的事情,哪怕只有一點點,可是沒有。我大失所望,難道重陽節真的已被人們忘卻了?正準備失望而歸,沒想到,驚喜出現了,一個大約五十歲的叔叔攙扶着一位老奶奶向我走來,“小朋友,幫我和我媽媽拍個照吧,謝謝!”我拿起手機,仔細認真的調整好角度,手機的方框裏,一位叔叔和一位奶奶,揚起燦爛的笑容。我欣慰不已。
  
  重陽節,是我們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銘記在心,不該淡忘!
  
2021重陽晚會觀後感4
  
  今天是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年節”。可是,你可知道它的來歷?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做重陽,也叫重九。據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始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並沿襲至今。歷來過重陽,都是以登高望遠笑傲人生為主題,民間多開展一些登高、爬山、郊遊、品酒、賞菊、書法、作賦等活動。自從1988年我國將農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使農曆“九月九”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後,每逢重陽,各地各部門各單位都通過組織的形式組織老人過節,形式雖然不一,內容卻基本相同,大體都是組織老年人座談會,對老年人進行慰問活動,自此很少看到有開展傳統的重陽文化活動的了。
  
  重陽節和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一樣,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些個節日都有很重的文化份量,都有她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定的文化淵源,每一個節日都是一個特定的文化元素。重陽節的文化背景和淵源深刻而悠長,登高望遠,品酒賞菊,吃重陽糕,這些都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僅以一個敬老顯然不是重陽節的本質和內涵!
  
  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豐富,節日的文化氛圍卻在逐漸淡化,除一些特殊的階層或羣體還能想到這些傳統文化的名片,對於大多數人來説,節日的文化元素已開始漸漸被遺忘,以至出現有韓國人把端午節拿去申請為該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荒誕,而笑話的背後難道不是我們背棄了傳統文化後的一個痛心疾首的教訓麼?
  
  如果繼端午節被端之後,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這些文化名片再被人家拿去申請為他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那我們中華文化説不定什麼時候會要被人一鍋端掉,真要那樣,我們怎麼去對我們的子孫進行五千年文化的教育與傳承,拿什麼讓我們的子孫信服我們有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誠然,敬老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相比整個中華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比敬老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重陽節不等於敬老節,敬老只是重陽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近年來,外來文化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爭奪較量不止,並且外來的文化因素越來越多的取勝於我,在向我們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他們得到了太多的好處。我們傳統文化這最後的堡壘如果也被攻破,那時,我們就失去了支撐民族意志的精髓和脊樑,就失去了民族的滄桑與尊嚴。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非要有她的一種精神,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傳統文化就是一種內涵深刻、底藴深厚的精神,是能夠扛得起千年文化和億萬人民的精神。
  
  因此,重陽節,我們不再應該僅僅把她當做敬老節,而要將她的傳統文化精神融入到現代人豐富的文化生活中,過出她的現代意義,過出她的本質內涵,讓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扛起千年文化和現代文明。
  
2021重陽晚會觀後感5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到這一年一度的重陽節,熟悉的詩歌又迴盪在我的心田。
  
  你知道這個有着千百年歷史的重陽節是什麼來歷嗎?嘿嘿,告訴你吧,傳説古代的時候,河裏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青年桓景看不下去了,就去找仙人拜師。待他學成後,駕着仙鶴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妖魔受不了了,敗下陣來,被少年一劍刺死了。後來,這天就被叫做重陽節,不少人家都有登山,賞菊等習俗。我今天也隨了一把“潮流”——登山。
  
  葱鬱的樹林間掛着一輪金光閃閃的太陽,下面是肥沃的土地,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這就是我。我在林間竄來竄去,恨不得把整座山都照下來,買下來,把它永遠留在我的印象中。鳥兒還在枝頭歡迎我的到來呢,他的歌聲隨着絲絲陽光從樹與樹的縫隙間傳下來,那麼清脆,那麼響亮。讓我也想與他高歌一曲,表示我此刻的歡愉。花兒與我一起跳舞,無論風雨多麼殘酷,無論陽光多麼刺眼,我們都用笑臉迎接他們。
  
  跑累了,跳夠了,也該做正事了。我邁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山頂走去,山上的陽光越來越刺眼了,風越來越冷了,我只能咬緊雙牙,默默忍受......
  
  終於到了山頂!山頂上的植物都高興的為我喝彩,我也樂得合不攏嘴,心中彷彿住着一萬隻“蜜蜂”,正為我釀出最甜蜜的“蜂蜜”。我興奮地大喊:“我做到了!”全然不顧其他。心田裏又迴盪起那首歌謠:“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