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出路的兩面性

來源:巧巧簡歷站 9.07K

金融危機促使很多人失業,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幾百萬,加上上一年沒有找到工作的大學生,目前處於找工作或失業狀態的大學生已經過千萬。所以,很多人都在説,,也許,只有創業才是一條最好的出路。這裏,譚小芳老師提出一點疑問:創業真的是最好的出路嗎?

大學生創業出路的兩面性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創業也不例外,機遇和風險是創業者遭遇的一對連體兄弟,絕對沒有風險的投資是奢望,那些標榜“零風險創業”以及“我方出資,你方掙錢”的廣告不看也罷。創業意味着開拓新的領域,前面的路有許多不可把握的未知數,這就是風險。面對風險,有些人選擇了退縮,同時也選擇了失敗;有些人選擇了挑戰,也就選擇了勝機。

我記得零點公司的袁先生説過,90%以上的人是不適合創業的,或許銷售人員創業成功的比例會比總體10%適合創業人羣的比例要高呢,而我相信,一定會高一些的。但總體上,我是非常認可袁嶽先生所説的“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的!

譚小芳瞭解到——很多看過創富類報刊的創業者,往往容易被文章的標題所打動,諸如《身無分文打天下》、《懷揣200元創業如今身家百萬》等大字標題更容易讓人心血澎湃。更需要説明的是,儘管如今經管類圖書市場總體低迷,但企業家傳記類圖書卻相對熱銷,其實讀者也是想從中覓得創富真經。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創業者千萬不要把故事給“誤讀”了,也不要被主人公的創業經歷給“誤導”了,更不要輕易地去模仿與複製。因為很多東西都無法複製,因為創業背景變了,政策變了,市場也變化了……

因為,經濟復甦期悄無聲息地來臨,許多經理人絕處逢生——謀劃着要創業,在這裏我提醒經理人創業時需要防範以下風險。因為,創業時期企業面臨着很大的風險,其中最大的是生存風險,此外,有些雖然完成了企業初創,解決了生存風險,但企業後來的很多風險,也都是創業時期積累下來的。因為不知道創業時期需要防範的風險。

在談論創業風險之前,我們先看看創業的週期吧——企業發展過程都是有周期的,創業過程中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叫嬰兒期,頭三年;第二個兒童期,四歲到七八歲,這一階段過不去的話,企業是很難生存下去的;第三階段,少年期,八歲到十三四歲;第四階段,青年期,十五歲到二十歲;企業到20歲才能相對成熟。但是經理人創業,應該説99%都死在懷孕期,根本就沒有進入嬰兒期,通常情況下是幾個所謂志同道合者商量怎麼幹,還沒有到嬰兒期就死了,應該説經理人創業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進入嬰兒期,大多創業計劃都胎死腹中。即使進入了嬰兒期,能熬過嬰兒期的也很少,有30%就不錯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資金準備不足,現金準備不足的原因是客觀的現金儲備與心裏想幹的事情之間的巨大的差距,本來計劃投100萬的就幹成的事情,其實際可能需要1000萬現金,而這些經理人創業是沒有思想準備和概念的。

譚小芳老師還專門研究過,為何江浙等南方地區的創業者如此之多,而北方地區偏少呢?因為當地政府給這些人提供了完善的社會保障,有退路,即使創業失敗了,照樣有飯吃。因為家家都在創業,都知道創業不容易,都明白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對於失敗者有包容心,創業者即使失敗,也不會感覺很丟人,這樣,在創業時,更能放開手腳,抖膽一搏,成功率反而更高些。

美國硅谷之所以有那麼多創業企業和成功創業者,就是因為這裏容忍失敗,失敗者更受青睞,因為他們曾經交了很多學費,可以幫助其他新創企業避開這些陷阱和暗礁。很多有才華的人,之所以沒有什麼大成就,就是因為懼怕失敗,卻忘記了,避免了失敗,也就避免了成功。馬雲之所以能夠成功,正如其自己所言:“我不會因為做了什麼而後悔,而會因為沒有做什麼而後悔”。

創業是有風險的,這話誰都懂。譚小芳瞭解到,國外的一項統計資料顯示,自行創業的中小企業中,有40%的小老闆,在創業的第一年就不得不面臨關門大吉的命運,而存活下來的60%中,約有八成無法歡度五週年慶,更令人惋惜的是,能夠熬過5年的中小企業主,其中只有20%能繼續走完第二個五年。

實事求是地説,許多創業、正在創業的朋友他們都因遵循譚小芳老師建議的成功法則,所以他們創業成功了。由於電話和郵件形式的答覆沒有效率,出於幫助更多志於在創業的朋友,譚小芳吸取李嘉誠和諸多成功、失敗的創業者經歷,特整理出關於創業的十個忠告——公佈於下:

1、懂得做人

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會做人,別人喜歡你,願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習慣於能真誠地欣賞他人的優點,對人誠實、正直、公正、和善和寬容,對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關心與興趣。

台灣著名企業家張忠謀在黑金橫行的社會大環境下依然從來不走後門、不走政商關係,更拒絕鑽法律漏洞,贏得企業界和民眾的極大尊重,官員也因此從來不敢故意刁難他的企業。

2、善於決策

譚小芳老師特別強調:一個成功的企業領導者的價值在於"做正確的事情",同時幫助各階層的主管"把事情做正確"。

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企業經營方案總是不止一個,決策就是要對各種方案進行分析、比較,然後選擇一個最佳方案。四川長虹總裁倪潤峯1996年率先拿起價格武器將彩電大幅降價,從而確立國產彩電的主導地位,正是看準市場、果斷決策的典型。

3、相信自己

一個成功人士都有很強的信心,有時會有咄咄逼人之勢。他們既會在自己內心裏相信自己,也會在公眾面前表現出這種自信心。成功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功的慾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

英特爾總裁葛洛夫認為"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堅持與自信成就了英特爾今天的偉業。

4、激勵團隊

企業培訓講師譚小芳認為,一家旅行社的領導人必須是一個能激發起員工動力的人。在旅遊行業來説,組織起一個優秀的團隊,是一件非常艱難和重要的事情。激發起他們的熱情,挖掘出每一位團隊成員的聰明與潛力,並將他們協調起來,是成功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5、創新精神

我們舉一個例子吧。就説徐靜蕾。她做電影,走出了編、導、演的路子;做博客,做着做着,做出了新路子,在博客上延伸做了電子雜誌。電子雜誌“開啦”,又細分出“開啦街拍”、“開啦職場”,而且每個細分出的項目都切合實際,能贏得受眾,也可以説贏得了市場的平台。

我們可以來一個設想:現在國內外的這些著名的企業家,如果他們的企業倒閉,如果他們身無分文,讓他們重新創業,又不允許動用原來的一切關係的資源,包括個人的影響力和公司品牌的影響力,從零開始。我想,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照樣會看到很多創業、創新的出路。

6、創業精神

關於創業的話題,我們總要談到温州人——在温州是老闆多,創業者多;在青島呢,打工仔多,連張瑞敏也是一個高級打工者,因為海爾不是他的,他只是海爾的職業經理人。

在温州,因為老闆多,10萬家企業,每個企業至少有夫妻倆操心,整個温州就有20萬人操心。即有20萬人一天干十多個小時,在青島,因為老闆少,操心的人就少,整個青島經濟主要靠張瑞敏、周厚建等少數人操心。因此,我們也可以把温州經濟稱為“有更多人操心的經濟”。把青島經濟稱為“只有較少人操心的經濟”。

兩種經濟模式的最終結果是,温州的富人多,青島的窮人多。在温州,有近2000億民間存款,有1000多億現金,再把各家各户的廠房和樓房加起來,整個温州的民間財富不會少於一萬億。而青島因為打工仔多,大家都是工資勞動者,千萬富翁、億萬富翁比起温州來自然會少得多。在温州,包括機場在內的許多基礎設施都有民間投資,有些基礎設施甚至主要靠民間投資。而在青島,大量的海濱別墅閒置。據説這些別墅的買者主要是外地人。

所以,全國各個地區的人們,如果想自己的生活變的很富裕,就要有創業的精神,最近,我聽説杭州吧——為鼓勵網絡開店,每月資助網絡店主200元的經費,雖然不多,但是我覺得政府的支持還是來得鼓舞人心。

7、心理準備

可以説95%以上初創企業是在即將走出沙漠,望見綠洲的時候死掉了,因為,在出發前他對路途沒有足夠的估計,沒有帶上足量的“水和食物”。

譚小芳認為,會創造的是科學家;會管理的是經理人;會投資的是資本家;會借的才是企業家。基層員工的工作是由少到多;中層經理人的工作是由小到大;企業家的工作是由無到有。如何做到由無到有?借!如果你資源不夠、準備不足,那就借吧!

8、學會把日常工作交由他人來做。這樣你可以有更多時間來發展自己的事業,要授權,而不是對整個程序全盤管理。

9、有經商技巧的頭腦。必須經過這樣一些過程才能造就深入地了>解你的產品,經常地聽取用户意見,培養你的搭檔和下屬具有一種能感知企業內部資金流入流出狀況的直覺能力。與你的搭檔和下屬一起精誠合作,並把自己以往獲得的經驗,與他們分享,商業頭腦的獲得會使你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在點上。

10、抓住機會

小小的機會往往是偉大事業的開始,當你做好迎接機會的準備而機會沒有來,總比有一個機會而你卻沒有做好準備要好。比如,北京體育彩票開始發行的時候,由於市場認識度低,很多經營者缺乏應有的勇氣,在投資10萬佣金6.5%與投資5萬佣金3.5%兩種方案中選擇了後者,彩票經濟的火爆給他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每個人都被機會包圍着,但是機會只是在它們被看見時才存在,而且機會只有在被尋找時才會被發現,關鍵在於你如何去認識機會,利用機會,抓住機會和創造這些機會。譚小芳老師在河南有一個年輕的業界朋友,就是抓住了網絡營銷的機會,在當地的旅行社市場迅速佔有一席之地,至今小有成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