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興國之路

來源:巧巧簡歷站 5.77K

在回顧新中國5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1年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時,人們便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學技術是支撐共和國大廈的堅強支柱,科學技術在富國強兵,振興中華的偉業中正在發揮着巨大的推動作用。

發展歷程興國之路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5500多名代表滿懷着喜悦的心情和強國的夢想相聚北京,出席了這次科學盛會。鄧小平同志在會上發表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理論。科學迎來了又一個春天。中國的科學將在東方的地平線上重新崛起。

據統計,1978年以後的一個時期,我國科研與教育部門每年發表論文的數量遠遠超過歷史記錄。增長率達到了世界第一。從80年代到90年陸續建立的眾多國家重點實驗室使我國的科研工作實力日益增強。象中科院高能物理實驗裝置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天文台的亞洲的2.16米天文望遠鏡,航天部門成功地實現了發射一箭多星和返回式衞星以及遙感衞星、通訊衞星和氣象衞星,中國科學家的大泮考察獲得許多重要成果,這一切都説明中國已經在高科技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高瞻遠矚,拉開了依靠科技發展經濟的序幕,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就沒有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的“863”計劃、“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的實施,使我國在生物技術、能源技術、材料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航天技術、自動化技術等諸多領域得到迅速發展,有些已經在國民經濟的生產部門得到應用。象材料領域的複合材料、陶瓷材料、超導材料,信息技術領域的巨型電子計算機大型程控交換機,自動化領域的工業機器人和6000米水下機器人等都是在高新技術領域內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的發展成果。

1995年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和同年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明確提出了“科教興國”的戰略。這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全面落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勝利實現中國現代化建設第二、三步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科學技術走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重要陣地。53個開發區和60多個省級開發區,涉及到生物、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光機電、環境保護等技術。總共立項12500多項。從91年到97年,開發區技工貿收入從87.3億增加到3300多億元。

目前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高新技術產業風華正茂,國營與民營企業當中都湧現出一批頗有特色的單位都以他們的高科技實力而成為市場競爭中的佼佼者。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在歡慶中國科技發展的成果時,我們也期待着中國的科技將以更新的姿態,更新的步伐跨入21世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