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與演講稿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5W

成功的演講是離不開優秀的演講稿的,但是一份好的演講稿也是不容易寫的,寫演講稿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來思考自己的演講內容,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學與演講稿5篇,供大家參考。

國學與演講稿5篇

國學與演講稿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國學經典伴我成長》。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聽到同學們的朗讀聲,我彷彿穿越時空,走進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敦厚之風。

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記錄在《論語》裏,得以流傳千古。《論語》它是一部閃爍着理性光芒、包雜素道理的文化經典。它闡述的主要內容是儒家的仁義道德,這是孔子學説的核心,也是儒家學派的主導思想。在孔子思想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並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論語》提醒現代人要重德。重德即是順應天道,順乎宇宙的規律。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着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説:“賢哉,回也。”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孔子關於學習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説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重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很多的人,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

?論語》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瓦市國小書香浸潤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瓦市國小讀書是幸運的,因為這裏有國學經典的薰陶。我來到瓦市國小是幸福的,因為瓦市國小充滿了濃濃的書香味,能夠感受到國學經典的無窮魅力。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國學與演講稿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爭當有志青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悠久的歲月,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藴。漫長的歷史,凝成了經久不蓑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練了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每當我們徜徉其中,感受國學的博大與精深,品味中華文化的優美時,我們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裏,有岳飛的《滿江紅》,有曹操的《觀滄海》,還有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瞧,那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衞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唱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看哪,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還有那亂世漂泊的李清照,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了遙遠的絕響!

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青年教師,我肩負着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啟迪祖國未來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國學經典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來到教室,面對天真的孩子們,我帶着他們背一段三字經,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講一段歷史故事,讓自己和孩子們伴隨着清新的晨風在古書的海洋裏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讓國學經典拉近我們與古人的距離,啟迪我們的心靈,充實我們的思想。

老師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拂去歷史的塵埃,共同打開一本國學經典,用心去細細品味那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不陌生、高雅卻不脱俗的國學經典吧!

國學經典三分鐘演講稿2

國學經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弟子規》《三字經》《史記》猶如一汪清泉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而這其中,其實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便是——《論語》。讓我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仁禮之風。《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温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與之類似,《論語》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其實也在強調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隨着自己文化修養的不斷提高,當回過頭在看到以前的學過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孔子的這種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為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中的僅兩句話,我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國學經典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若我們一味讀書而不勤于思辨,就會被書本牽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見,學習的過程亦是味同嚼蠟,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張網捕風,一無所得。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論語》不但詮釋了學習過程中温習與思考的重要性,還提醒我們要重禮儀。“不學禮,無以立。”只有簡單的六個字,卻含義深刻。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不學禮,不懂義的人;只有言教,沒有身教的人,最終也無法以德服人,無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被淘汰的。兩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這樣教書育人,而我們,作為全國文明衞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

道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國小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復禮;躬行仁義,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於道,建中建極。兩千五百年的荏苒時光,沒有讓《論語》湮滅在汩汩的歲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時間的打磨而顯出璀璨之華。

朋友們,用仁愛之心,為自己尋覓一個擁有文明和諧之美的桃花源吧。願你播下精選的種子,收穫精美的花朵,閲讀經典之書,享受精緻生活。然後躺在清風送爽的綠色大地上,仰望那無邊無限的蔚藍屏障,聆聽那動人心絃的國學經典傳唱,它會讓你置身於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仁愛的和諧社會。

讓經典的種子在我們的校園裏開出璀璨之花!

謝謝大家!

國學與演講稿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五月,最是繁花爛漫時,我們把文字化作聲響。為激發全體同學誦讀中華經典的熱情,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今天下午在這裏舉辦了以“誦讀國學經典”為主題的香鋪國中第三屆經典誦讀比賽活動,首先,我向獲獎的同學和班級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所有參賽的同學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次比賽學校高度重視,由校黨支部和教導處組織舉辦,各班精心挑選誦讀內容,積極組織學生排練,為大家呈現了一場耐人尋味的誦讀比賽。誦讀中,同學們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有利於使我們青少年樹立遠大目標,有助於我們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這是樸素又生動的比喻,藴涵着豐富的人生哲理,深刻揭示了價值觀教育要抓早、抓實的重要性。青少年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期,是邁好漫漫人生路的起步時。西方的諺語説:人生有怎樣的開始,就有怎樣的結束。正如習指出,青少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

同學們,你們是幸運的,正趕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機遇,個人的夢想和家國之夢、民族之夢融合在了一起,可謂生逢其時。誦讀經典,品味經典,可以提高品性和修養,為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去書寫自己別樣而精彩的人生!

同學們,今天的活動雖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給我們的回味卻是深長而久遠的。比賽中,所有參賽同學能儘量使用標準的普通話,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讀得正確、流利,並且感情表達真摯、充沛,用稚嫩的聲調再一次詮釋了詩文的美感,展現了同學們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動。通過詩文誦讀,我們又一次發現什麼是文章之美,什麼叫意境之美,什麼叫青春活力之美。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大家發現美、欣賞美、展示美、歌頌美;另一個目的,就是要引導大家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養成長期讀誦積累的習慣。只有多讀書、讀好書,常練筆,我們才能寫出優美的詩文,才能精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等思想情感。堅信開展這些活動,必然對大家有所啟迪、有所促進,有所提高!

“人間仲春五月天,又逢草木葱蘢時”!同學們,我校今後會更好的開展有益於同學們健康發展、快樂成長的活動,希望同學們都能在素質教育這個大平台上發揮自己聰明的智慧,施展自己的才華;各位老師要多費心思、悉心教導,讓我校學生都能滿腹經綸,知書達理,懂得孝親,胸懷感恩。為我校的素質教育踏上更高的台階增光添彩,這也是學校、家長和社會對我們共同的期待。

最後,對本次活動辛勤的組織者、對各位老師表示誠摯的感謝,對積極組織參與的班級和獲獎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

謝謝大家!

國學與演講稿篇4

各位老師、同學: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台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的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的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於我的來説,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紮根在心底,從為萌發的種子,到後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樑。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裏,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着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其中,一句爛熟於耳的“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愛情,算是到了某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後,是以深厚的文化為底藴形成的。但詩經並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的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的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於是現在大家漸漸習慣於唱“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而但忘了“碩鼠碩鼠,無食我的黍。”

對於詩經,我的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的們前世的前世,我的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的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詩經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國學之莖——唐詩

漢唐,中華民族五千年裏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的們的血液裏,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的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的古代文學體裁中,興許是我的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的們的父母或老師就一字一句教予我的們“牀前明月、春眠不覺曉。”但當時也只是學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它的美麗與哀愁。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羣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淨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獨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愛,可兩者都藴含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前一句“獨”,後一句“孤”,李白在塵世中活得無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單薄且虛妄。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情感也會迥然不同。而唐詩,也正因此變的瑰麗多彩。

國學之枝——宋詞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仍陶冶着人們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在秋風蕭瑟時,柳永將自己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表達得如此悽婉動人。而晏殊用“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問道對美好景物的留戀。反之,蘇軾、辛棄疾的氣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詞無疑是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枚巨鑽,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園,有傲骨佇立的梅,有嬌豔依人的杜鵑,更不缺大氣豐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態,奼紫嫣紅的花兒趕趟兒開,怎可能不多彩絢爛呢?

國學之葉——元曲

元曲給我的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獨特的,所以它才有資格與唐詩宋詞鼎足並舉。

馬致遠是我的最愛的戲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優秀的散曲家。他的《天淨沙秋思》或許許多同學都熟知。一個人,僅用二十八個字,就能把秋意那樣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且“不着一字,盡顯風流。”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馬致遠意境。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

國學與演講稿篇5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不信但看檐前水,點點滴滴舊窩池。”這是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第108則的內容,讀到這裏,我的心中泛起了漣漪,也想到了許多。小羊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行為,小烏鴉有銜食反哺母鴉報答養育之恩的情義,這些小動物都知道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更何況我們人呢?

我們之所以能健康,無憂無慮的成長,父母為我們付出了無數的心血,當我們呱呱墜地時,是誰一次次為我們換尿布餵奶,不辭辛勞?當我們開始牙牙學語時,是誰一次次糾正我們的發音,不厭其煩?當我們搖搖擺擺學走路時,是誰一次次鼓勵我們從跌倒中爬起,寸步不離?當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是誰一次次給我們信心,加油鼓勁?是我們可親、可敬的父母。

父母的愛,是我們黑暗中的明燈,總是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父母的愛,是我們迷途時的航標,總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父母的愛,是我們疲倦時的港灣,總是給予我們温馨的依靠。父母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又能為父母做些什麼呢?感恩父母,用一顆感恩的平常心,理解父母,用切實的行動,表達自己對父母小小的關懷。一張親手製作的賀卡,一杯暖意濃濃的熱茶,一盆熱氣騰騰的洗腳水,一個燦爛甜美的微笑……都會讓父母感到幸福和安慰。

所謂,“百行孝為先”。 孝,乃其人之本。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讓我們一起將這份感恩之心延續,父母的冬天將不再寒冷,幸福快樂會常常陪在他們身旁!

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們,讓我們一起,用心銘記父母所有的恩情,用心理解父母所有的厚愛,用心感恩父母所有的關懷。在此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永遠健康快樂!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