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養培訓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29K

要是在寫心得的時候沒有一個端正的態度,那個人的想法就很難給人帶來影響,通過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未知的挑戰,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文素養培訓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閲。

人文素養培訓心得體會6篇

人文素養培訓心得體會篇1

昨天下午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參加了一次重要的測試。測試內容是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為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等六大核心素養,具體細化為人為積澱、人文情懷等18個基本要點。

由於自己平時花費在學習核心素養方面的精力少,理解不夠透徹,導致考試時做題不理想。不過學習之後,還是很有收穫的。感觸最深的是其中的人文情懷。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人文情懷是學生未來必備的素養之一。人文情懷要求學生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從某些方面來看,教育是個傳承與複製的工作,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懷,那為人師表的我們就更應該為學生做出表率,更應該具有人文情懷。在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時刻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時刻心中裝着學生,教書是手段,育人才是根本目的,我們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心中只有分數,而忽略了學生內心的感受。

事情都是説着容易做起來難,做個具有人文情懷的教師,需要我們有一顆善待學生的心;需要我們多站在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考慮,而不是隻盯住學生的考試分數;同時也需要我們平日的積累,學生在成長,教師也一樣在成長,成長是一輩子的事。做個具有人文情懷的教師,從一點一滴做起吧。

人文素養培訓心得體會篇2

“人文素養”是一個抽象的詞語,無法用標準去衡量,只能在心中慢慢體會。因此,在學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眼中,培養人文素養無疑是一道難題。在説不清、道不明狀況之下,“空對空”、“虛對虛”成為學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致做法。學校管理者大喊“切實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人人都要讀書;”研究者在文章中大談人文素養包括那些情感、態度,價值觀,然後層層劃分,最後得出空洞的理論和無法實施的策略。實際上,人文素養的提升並不是靠晦澀而高深莫測的理論才能解決,只要遵循合理的途徑,便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一、中國小教師人文素養現狀

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它”不是什麼知識,卻是在知識的積澱中提煉出來的,“它”不是可以觸摸的,卻時時體現於個人的行為舉止之中。教師不僅是學生的知識傳授者,還是學生的精神導師。尤其是在人格塑造和行為養成的中國小時期,教師的人文素養對學生的影響可見一斑。然而,通過對眾多中國小教師的接觸,筆者發現,中國小教師人文素養的匱乏讓人咂舌。

(一)功利化的教學態度和行為

在社會高速發展,物質欲高度膨脹的當代社會,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物慾橫流的淫威之下動力漸弱。即使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未能倖免,教師的目光一致向能產生最大經濟收益的學科看齊,向能給自己帶來榮譽和晉升機會的升學率看齊。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之下,學生的升學率成為衡量教師優秀與否的主要評價標準,教師向學生灌輸大量的與考試相關的知識,好學生是教師關注的焦點。在教師眼裏,人文素養是虛的東西,根本無法納入評價標準之內。把時間浪費在不能帶來現實效益的讀書上面,是在教師的潛在價值觀中不被認同的做法。因此。時間緊張成為眾多教師無暇發展人文素質的藉口,進而導致教師原來滿懷的教育理想和審美情趣,甚至於興趣愛好都在逐漸的褪色和消失。

(二)失衡化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自從實行學科專業化以來,教育行業裏便出現了“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局面,自然學科的教師一心致力於自然教學的嫻熟,不去關注人文社會學科的知識;普通學科的教師一心致力於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去關注藝術學科領域的狀況。由此導致的結果是自然學科的教師不懂得寫文章。人文社會學科的教師不懂得自然現象的規律;普通學科的教師不懂得欣賞達芬奇和莫札特,藝術學科的教師不懂得欣賞老舍和莎士比亞。在這種教師的素質都有待提高的狀況下,對學生實行素質教育似乎成為一個悖論,語文教師不懂得音樂,如何用學生的音樂智能強項去開發語言智能;數學教師不懂得美術,如何用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強項去挖掘數理邏輯智能。

(三)斷裂化的文化認知和理想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積澱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遭遇現代多元文化的衝擊之後,正面臨失落的危機。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諸如責任感、團結、奉獻等已成為迂腐過時的思想。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兩漢的史學、魏晉南北南朝的玄學、隋唐的佛道哲學、炙燴人口的唐詩、宋詞和明清時期的程朱理學,這些閃爍着人類智慧光芒、彰顯着對人性的尊重、對人類自身存在價值的肯定和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探尋的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無人問津的陳詞舊典。處在文化斷裂中的教師正緊跟時代的潮流,崇尚效率,注重規則,學校不再是他們的精神家園,而是生存的名利場。

二、人文素養匱乏的歸因

(一)領導對人文素養培養重視不夠

從人文素養本身的內涵來看,“人文素養就其核心來説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內容包括人生的意義、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價值等。”就其現實基礎來説,人文素養是由歷史文化和傳統精神薰陶而成的修養和氣質,是融進了自己理解和悟性的認知結構,是對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響的“遺傳基因”。從人文素養的核心價值體系和現實基礎來看,人文素養只有經過全方面的發展,歷經現實的錘鍊才能形成。但是,真正的具體實施起來卻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由於人文素養培養效果的滯後性,效果好壞一時也是無法檢驗出來的,正如通過要求教師讀書來提高人文素養,但教師讀多讀少,讀好讀壞,一時是無法評價的。所以。導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學校管理者不願投入太多精力在培養教師的人文素養上。

(二)人文素養培養對象的片面性

在大多數人的眼裏,語文教師成為人文素養的代表,因為語文教師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責任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文采飛揚、超凡脱俗、博古通今;有審美的眼光和情趣,有感性含蓄的熱情,有對崇高理想的執着追求。除了語文教師,優秀教師的標準也是要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學校管理者在管理中,把人文素養的培養重點放在這兩類人身上。研究者在論文中大談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優秀教師人文素養的養成,對數學教師、體育教師、物理教師等學科教師的人文素養研究卻相當匱乏。由於這些偏見的存在,導致其它學科的教師和普通的教師也覺得人文素養不是自己必須具備的方面,對其聽之任之。

(三)科研無法成為思考的.動力

中國小的科研狀況一直是中國小校管理者為之頭疼的問題,大多數學科的教師不願做科研,也不具備做科研的能力,而學校也只是設立專門的科研部門進行教學研究。筆者通過數次深入中國小發現,很多學科的教師比如計算機、音樂、體育、美術的教師科研動力特別不足,即使逼着寫出的文章,竟會出現文字不通。上下文不相關的情況。由做科研的情況可以看出教師的人文修養已經降低到了什麼程度。究其原因,學校在科研管理中,不注意培養教師參與科研的意識,教師不用做科研,便不願去讀書思考,更不願動筆把自己的實踐經驗提煉成文字。

三、由“虛”入“實”再化“虛”培養途徑的探索

針對當前中國小教師素養匱乏的現狀,學校管理者採取了許多的方式,研究者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出現的結果是學校管理中人文素養培養的形式化。校長不時的強調讓教師讀書,卻不給教師提供空間和機會。教育研究者從理論到理論的談論教師應有愛心、責任心、人格魅力。他們似乎從未考慮過教師的感受,教師究竟需要的是什麼,教師是怎樣看待人文素養的,學校的實際情況又是什麼樣的。如果不能究根溯源,只治標不治本是毫無意義可言的。人文素養雖然是比較虛化的,但只要能以教師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採取各種有利於教師成長的策略和措施。最終使教師從內心認識到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地去追求自身內涵的提升。因此,筆者認為人文素養的培養應落實到實處。

(一)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

學校的發展自始至終都是與教師的發展分不開的,關注教師,不僅要考慮到教師的工作狀態、工作成績,還要關注教師的精神狀態。“教師不只是一個教育者,同時也是一個社會人,教師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教師的生活也應該是多姿多彩的,關注教師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質是提升一個學校教師素養和教育競爭力的良好途徑。”因此,從關注教師生存狀態的角度,學校應該為教師創造以下條件和機會。

1、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學校應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讓教師對學校產生歸屬感,當作自己成長的樂園。比如,學校可以通過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節日給老師送一份關懷,來讓教師產生對學校的親切感和歸屬感。

2、創造書香校園的人文氛圍。學校可以設立:“讀書角”來鼓勵教師讀書,通過舉辦“讀書沙龍”來為教師提供分享讀書樂趣和交流心得的機會。從而讓讀書變成一種樂趣而不是任務。

3、給教師發揮專長的機會。學校可以通過設立各種各樣的作品展,鼓勵教師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給教師提供精神上的享受。

(二)創造共享的課程文化

隨着素質教育的提出和課程改革腳步的加快,教師僅僅依靠注入式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經發生了轉變,不再僅僅依靠教師的講授,而是逐步的走向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學生的主體意識也不斷地增強,問題越來越多,而且,涉及不同的學科和領域。學生需要的是啟發式教學,而啟發式教學需要教師有廣博的知識儲備。而且,新課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以及學科課程結構的多元化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師僅僅依靠自己現有的知識和經驗是無法獨立完成課程任務的。種種的變化都要求不同學科教師之間加強合作。“教師之間必須組成能力和特長互補性較強的關係或組織,充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實施跨年級、跨學科、跨層次的協同教學,根本改變教師教育行為和工作方式,構建一種共享的課程文化。”因此,為了能夠實現文化的共享,以下建議值得嘗試。

1、不同學科教師互相聽課。在以往的聽課習慣中,總是語文教師聽語文課,數學教師聽數學課,在這種習慣模式下,教師的知識面只侷限於本學科之內,無法得到新的教學靈感來改革自身的教學思想和水平。因此,學校應鼓勵不同學科的教師互相聽課,提高教學水平。

2、不同學科教師互相推薦讀物。不同學科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經典書籍都比較瞭解。通過不同學科教師之間互相推薦經典書籍,可以讓教師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瞭解其它學科的狀況,拓寬視野,有深入研究興趣的還可以和專業教師切磋,這樣也加強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有助於學科的發展。同時,由於教師之間的協作也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鼓勵全員參與科研創新

中國小的科研通常只是專門人員來參與,而其他的教師根本沒有參與科研的機會,久而久之,對於科研便毫無熱情。其實,科研是全體教師的權利,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都會產生自己的教學心得。如果學校能夠用積極的方式去鼓勵教師動筆去寫,比如,把優秀論文編成論文集。那麼,教師能夠見到自己的論文變成科研成果,將是很大的精神鼓勵。由此。也會帶動教師讀書的熱情。因此。為了提高教師的科研熱情,學校可以把教師分成各個科研小組,每個科研小組定期召開會議,交流心得體會,最終的科研成果以論文的形式來呈現出來。對於科研能力層次不一的狀況,可以採取結對互助的方式來進行。

總之,通過各種不同方向和層面的具體活動的開展,教師的人文素養會隨着活動的過程而逐步得到昇華和提煉。最終成為散發在每個教師身上的博學與寬容、理想與激情、合作與關愛等等人文氣息。這些人文氣息雖無形無影,卻是每位教師都能從他人和自身真真切切感覺到的修養和魅力。

人文素養培訓心得體會篇3

對於一名僅有理學碩士學位非科班出身的語文教師來説,這次培訓就是一場及時雨,解了渴、充了電,振奮了信心。四位老師從真實閲讀、趣學寫作、名著導讀、教師情緒管理與專業化成長等不同的方面演繹了一場又一場獻課、獻策的視聽盛宴。

?孔乙己》閲讀示範課上,學生們在韓x老師帶領下在不斷地分析、辨析、審思文本文字本身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咸亨酒店裏酒無香、人無温,似雪、似霜、似鐵般的涼薄;體會到了作者通過主人公孔乙己一遍一遍地要温酒、要茴香,來表達對要回歸温暖、醇香、書香的人間社會的渴盼。韓軍老師勇於挑戰、敢於打破了早已形成的思維定式,孔乙己是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這一挑戰就像一泓清泉給乾涸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機。《誦讀辨寫》寫作指導課上,學生在韓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背誦、聽讀《致大雁》並尋找與原文不同的學習過程中,知道了寫好一篇文章需要用心辨別詞義、仔細排好語序,依靠鋪敍豐富文章內容,藉助題記揭示主旨又可以激發讀者閲讀興趣。韓老師還從微學術的角度對經典課文《背影》進行了深層次的挖掘,示範瞭如何教出其真意、深意,如何從國中課文中探究大學聯考作文寫作方法,打亮了教材,擦亮了我們的眼光。更有韓軍在線這源源不斷的活水,來不斷為我們送上經典的案例,供我們參考、借鑑,開闊了我們的視野、點亮了教科研的啟明星。

趙xx老師在古文《賣油翁》閲讀示範課上,通過充分討論交流更欣賞哪個人來思考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通過刪一刪換一換以及與《比説》原稿的對比來認識歐陽修語言之妙。在《發揮聯想和想象》的寫作課上,趙老師藉助繪本《天為啥是藍的》構建寫作教學的語境,學生在已知開頭續寫下一階段、已知結尾求過程的訓練過程中,發揮聯想和想象、展開寫作活動,就這樣學生在利用言語、實物等構建寫作教學的語境裏,與寫作內容相關的認知體驗被喚醒後,能自由歡暢和靈活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真實寫作活動。趙老師除潛心鑽研教材、教法外,更重要的是鑽研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在《語文趣教趣學實踐探索》專題講座中,國中36節作文課都有趣教趣學的探索成果,針對七年級作文課做了細緻介紹。拉慢鏡頭式展開寫作的方法,既解決了學生寫作沒話説的難題,也激發並培養了學生細緻觀察的興趣和能力,實用又高效!

最後一天上午,南京市彭x教師發展中心的徐樹忠老師就名著在新課程背景下閲讀現狀進行了分析、介紹了應對的方法和策略,從有道有格有度三個不同的維度進行了詳細的説明;他的《新課程背景下的名著閲讀策略》專題中詳細介紹了六節必讀名著的課時、課型及具體的實施方案,以及為師的錦囊妙計即多讀書,深入讀。下午,江蘇省碩士生導師蔣波教授的講座《教師專業化的成長》,主要從心理學角度講解了教師壓力管理與專業化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題、中國小教師發展的困惑以及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是的,教育就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掌握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激發學生內驅力、為學生的成長創設有利平台!

聽完這幾位專家的精彩講座,我找到了與專家型教師的差距。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爭取做到以下三點轉變:一是由不斷的學習單篇文章的閲讀向整本書閲讀教學的轉變;二是由單一的趣教趣學教學活動向系統的課程開發轉變;三是由單一學科教師向教科研綜合型教育工作者轉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人文素養培訓心得體會篇4

教師尤其是中國小教師,對學生未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人們對教師的人文素養要求甚高,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我所理解的教師人文素養的構成主要有:強烈的職業認同感。教師要有職業認同感,這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一點,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因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能對教育事業抱有執着的追求,才能擺脱名利的困擾,堅定自己的選擇,在當前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環境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甘於寂寞,甘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偉大的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尋找到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意義。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教師對它的忠誠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獻身教育為榮、為樂的思想情懷,教師只要有了這些,就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一朝聆教誨,終身銘師德。教師對學生未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教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因此,我認為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首先要培養教師強烈的職業認同感,這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因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會視教書育人為己任,才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將科學文化的傳授與人文精神的培育緊密結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踐行兩綱精神,才能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負責。其次,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善於鼓勵學生,關注他們的未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師愛與智慧的陽光。

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就必須具備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為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是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另外,教師除了具備紮實的專業基本功以外,要廣泛涉及與本專業有關或對自己的素質提高有積極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這樣,我們在進行教育時,才能高屋建瓴、遊刃有餘;教師對社會的新知識、新信息及時準確地掌握,使學生能在教師的身上學到更多除了書本以外比科學知識更有實際意義的本領,從而激發學生對各方面技能掌握的興趣,真正達到全面發展。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不過,現在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然,教師不是聖人,也應該允許犯錯誤,允許有自己的脾氣,可是,身為人師,我們的言行舉止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尤其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學生對於教師的人格要求,可能超過對任何人,而人文素養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徵。很難想象:一位素養不高的教師,會是一位擁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會成為學生所愛戴的教師?一位不受學生愛戴的教師,能夠管理好班級?能夠影響與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乃至個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人文素養外在表現為人格魅力即一個人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行為上果敢、作風上的剛毅等所產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時間,收集了9萬份學生來信,概括出作為一個好教師的12種素質,包括:友善的態度,尊重課堂內的每個人,仁慈和寬容;耐性,興趣廣泛,良好的品性,良好儀表,公正、幽默感,對個人的關注、坦率,有方法。這集中反映出受歡迎的教師必須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養。

我國現階段,有人提出教師的人文素養除了具有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熱愛學生的人文意識和人文精神外,還應該注重五心修養。誠心是五心修養的基礎修養。精心,是要求教師對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做到不討厭一個學生,不放棄一個學生。安心是敬業愛崗的前提條件。恆心是為人師表的長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業的心理品質。教師也需要雄心壯志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在不斷創業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從而擔負起實施人文關懷的重任。傳授知識,自然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但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擔負起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責任。

目前,為數不少的教育從業者還未意識到,教師作為施教者,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髮展有着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往往成為孩子一生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完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具備健康人格。在學校裏,教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

而長期以來,由於我們習慣於把學生看着是一個認知體,把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與擴展學生的知識內涵作為基本目標,重思想教化而忽視生活情趣,重知識積累而輕視文化融合,重教材示範而無視表達熱情。因而導致許多學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識和人文關懷意識,在校內和校外呈現兩面人現象。而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實際上是一種靈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尋人文精神的迴歸,是我們教育的當務之急,而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完善。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的樹立遠大的目標。反之,一個沒有深厚人文素養,舉止猥瑣,語言粗俗,庸俗無聊的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一個沒有恆久引力與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師。歷史上的聞一多之於臧克家,沈從文之於汪曾祺,魯迅之於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這些偉大的教師,永遠會讓他們的同樣偉大的學生銘記不忘,學生的成功為這些偉大的精神導師的人生寫下了輝煌的一筆!因為,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的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中學階段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影響力從哪裏來,以前的師道尊嚴,可能很難約束現在的個性化強的中學生了。而在這方面研究頗為深入的可能要算河北省著名的衡水中學了,他們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了長期研究後發現: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他們對學生進行了跟蹤,發現學生往往因為不喜歡某一老師而不喜歡他所教的課,許多學習上偏科的學生都能從此找到原因。衡水中學領導者慢慢地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為同樣很重要。衡水中學校長李金池用了一個函數式來表達教師人格修為與教學能力、教育觀念以及二者與教師的教育力之間的關係:y=kx。因變量y表示教師的教育力,係數k表示教師的人格修為,自變量x表示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觀念等。其實,這裏所謂的教育力,最終還是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效果方面。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人文素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習慣。

依據個人的理解,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表現在向學生指出應形成什麼樣的學習習慣,即具體的學習習慣;二是通過教師的榜樣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習習慣的形成。班杜拉認為人類的許多行為都是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習得的。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學生通過觀察學習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樣的行為特徵,形成規則,並通過對這些規則的重新組織,形成全新的行為。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首先考慮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着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其次教師所提出的要求、監督和評價對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快慢產生影響。再次教師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的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由此,我們呼喚教師的儒雅風度,尋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養的教師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資源,為了學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長與完善,作出我們作為教師的最細緻、最全面、最合乎教育規律與學生心理成長規律的努力。

人文素養培訓心得體會篇5

從20__年的金秋十月第一屆名家人文高端論壇的召開到2018年已經進行到第十屆,我也在工作的第十年很幸運的參加了第十屆高端論壇。終於能見到夢寐以求的名家大咖,懷揣一顆迷妹般興奮的心情遠赴濟南,事實證明,確實是揹着輕鬆的行囊,沉甸甸的滿載而歸。回顧反思這幾天所學,只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需要負重前行且任重道遠。

一、教師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此次人文高端論壇,與會的專家老師一共17位,把傳統文化作為講座主題,公開課主要內容的佔到一半。本次人文論壇的組織者陶繼新教授在他的講座《經典誦讀與教師生命成長》中談到:經典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誦讀經典能完善人格,讓人遠離浮躁,淡泊名利,教師的生命成長之旅如有誦讀經典相伴便是終生幸福的精神之旅,經典為伴,幸福一生。

__市教育局局長__校長在他的講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大魅力》中深刻的闡述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胸懷天下的宏大格局,無遠弗屆的遠大志向,孜孜以求的學習精神,知行合一的道德修養,止於至善的厚德載物,慷慨赴死的英雄氣概,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福禍相依的辯證智慧,求新求變的創新思維。”汲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對於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__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顏子第七十九代孫顏炳罡教授在他的講座《經典教育與當代教育的困境》講座中説到:“中國一切學問皆源於經學,如同哲學是西方一切學科之母一樣,經學是一切學問之源頭。”

還有青島年輕教師__的公開課《走進蘇軾》,倡導“青春語文”王君老師的公開課《在孫權的朋友圈學習有效溝通》,程翔老師的公開課《愛蓮説》無一例外都是傳統文化的經典代表。我一直覺得傳統文化,國學經典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血脈,更應該成為我們語文老師薪火相吸,代代相傳的血脈,所以我們要負重前行,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在傳統文化的薰陶感染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二、語文課要告別低效重複,真正體現人文性。

全國特級教師史建築老師,一個用理科思維教語文,極睿智,極聰明,聲音極好聽還有些帥氣的男老師,從聽完他報告的那天起,他便成了我的男神。當然征服我的並不是他的顏值,而是他所經營的“有種,有料,有趣”的語文天地。

史老師講到在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他問孩子們:“假如你的生命還有最後一天時間,你最想做什麼?”有一位同學回答説:“老師,我最想上語文課。”史老師覺得特別感動。於是就追問了原因,只聽學生回答:“因為每當上語文課的時候我都有度日如年的感覺!”孩子們的回答在讓人發笑的同時,也讓我們開始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們對於語文課是這樣一種度日如年的態度和感情?

1、免低效重複,收穫別樣精彩

以作文《我的媽媽》,學生從國小就寫《我的媽媽》,全班的作文彷彿都寫了一個媽媽,毫無特別之處。到國中我們仍然要求寫這篇作文,這時孩子就有牴觸情緒,也自然特別不配合。史老師説今天是寫《我的媽媽》,但是全班同學只能寫媽媽的手。同學們接着就不太説話了,陷入了沉思,慢慢開始構思這篇作文應該怎麼寫。通過史老師的指導,他得到最好的一篇文章是一首散文詩,分了五段,每一段都是用媽媽的五個手指頭做標題:大拇指——母愛的讚歌;食指——人生的路標;中指——家庭的支柱;無名指——無私奉獻;小指——平凡中的偉大。雖然是同一個主題,但經過教師指導就呈現出不一樣的層次和水平。避免了低效重複,精彩便可能隨處開花。

2、意向逐步深入,體悟更加深刻

以《再別康橋》為例,七年級可以講“笙簫”,“夏蟲”這樣的單一意向,“笙簫”是管樂器用於吹奏音樂,“夏蟲”也是一年中蟲聲鼎沸的時候。但是到了初四再講,便不能單純只讓學生思考“笙簫”“夏蟲”這樣的單一意向,而應該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笙簫既然是用來吹奏聲音的,詩人卻寫道“悄悄是離別的笙簫”;夏蟲既然是蟲聲最喧鬧的時候,詩人卻寫“夏蟲也為我沉默”。意象分析的逐步深入也就讓學生對文本的體悟更加深刻。

所以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避免語文課堂的低效重複,讓語文課在繼承傳統的路上朝着有料又有趣的方向前進,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正如文章題目如是説,我們負重前行,任重道遠。

人文素養培訓心得體會篇6

人文精神是現代教師人文素養的核心要素。作為一名國中政治教師的更應該具有較好的人文精神。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應該從下面幾方面進行培養自己的人文精神:

(1)具有強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責任心。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處在歷史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如何將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寶貴的人力資源,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他們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信心、有活力、有尊嚴,全靠我們今天的教育,全靠我們廣大教師的辛勤勞作。重任在肩,光榮而又艱鉅。作為教師,應該懷着一份激動、懷着一份榮幸、懷着一份莊重,把歷史的重擔挑起來。

(2)要用對教育的理想不斷追求。沒有理想的教育,便不能造就理想的人,沒有理想的人,便不能創生理想的社會。我們應該不斷追問:什麼是教育的真諦?什麼是教育的源頭?什麼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們應該不斷追求:教育的路途應該怎樣走?教育的桎梏應該怎樣打破?教育的遠景應該怎樣繪就?一句話:教育的理想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陽光,

(3)要積極維護教育的公平和正義。教育是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重要途徑。在存在各種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能增強人的社會能力,我們要積極維護和支持教育的公平和正義,關心教育資源的分配,關心教育機會的平等。

(4)還有以學生生存和發展為本。以學生的生存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不僅體現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而且要體現在學生對教育的選擇上,要給學生提供最大的選擇機會,包括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等等,要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最大的張揚。簡單地説,以學生髮展為本,就是要使學生對教育享有參與性和選擇性。

(5)更要有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意味着教師要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和學生一起去感受和體驗,去感受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期待及沮喪時的心情,去體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挫折、渴望,以心對心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去包容學生的過失,去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是一種愛,是教育學生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對學生心靈的點撥。

總之,作為一名農民工學校的政治教師,面對農民工子女,要對他們有同情心,愛心,要讓他們享受到黨的温暖,更好的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