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調研報告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7W

一個引人入勝的標題和摘要可以使調研報告獲得讀者的關注,調研報告可以為各種類型的組織(如政府機構、企業、非營利組織等)創建,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衞生調研報告8篇,供大家參考。

衞生調研報告8篇

衞生調研報告篇1

鄉鎮衞生院是農村衞生服務網絡的樞紐,承上啟下,直接擔負着農村的預防保健、衞生監督、基本醫療、衞生管理等任務,在農村衞生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鄉鎮衞生院建設,既是農村衞生工作的熱點,也是難點。9月28日至30日,根據縣委書記劉新利的要求,政府組織了調研組一行6人,在魏國華常委的帶領下,對我縣鄉鎮衞生改革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深入到五鄉兩鎮實地瞭解鄉鎮衞生院發展現狀,以及當前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狀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鄉鎮衞生院的發展情況

1、鄉鎮衞生院的基本情況。我縣五鄉兩鎮,41個行政村。全縣共有鄉(鎮)衞生院6所(牧業醫院1所、中心衞生院2所、一般衞生院3所);村衞生室15所;鄉鎮衞生系統61人,佔全縣衞生系統人員的34%;衞生技術人員53人,佔全縣衞生技術人員的35%;鄉鎮衞生院有牀位數25張,千人均牀位編制數2.5張。

2、鄉鎮衞生院的經營情況。據衞生部門統計,xx年全縣5所鄉級衞生院的收入(不含財政撥補)略有節餘,通過財政撥補,沒有虧損的衞生院。衞生院業務收入構成中,以藥養醫的狀況普遍存在。調研組所到衞生院,藥的收入佔業務收入很大的比例。調研中發現哈爾交的衞生院屬於危房,住院部前面突出的平台一直用兩根大柱子支撐着。

3、縣委、縣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積極引進新的醫療設備。目前,各鄉鎮衞生院已配備了x光機、b超等相關的儀器。衞生院完善了病房生活設施,藥房中配備了基本的日常用藥,每個鄉(鎮)都設有村衞生室,解決農牧民日常病找醫生難的問題。

調研組通過實地考察,感到縣委、政府對農村衞生工作是重視的,對衞生院建設發展是關心支持的。但從總體上看,農村衞生工作發展嚴重滯後,衞生院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具體表現:1、基層衞生院設備簡陋,危房加固、重建進展緩慢。雖然衞生院引進了x光機、 b超等設備,由於沒有專家人員的指導,缺乏技術操作人員,許多設備成“花瓶”擺設。診病僅靠“老三件”(聽診器、血壓計、體温計)。2、人才缺乏。近年來一直沒有本科畢業生進入鄉鎮醫院,在職的培訓成材後又流向縣城。再加上基層基礎條件差,待遇低,難留人。

3、醫師老齡化嚴重。平均年齡在38—40歲之間,他們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的中專畢業生,部分醫師開出的處方已不適用,面臨退休的醫師,卻因後繼沒有人,遲遲得不到退休。大部分年輕的鄉村醫師因沒有醫師資格證,不能開處方。衞生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這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解決這些問題,也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當前農村實施合作醫療狀況

由於我縣是個貧困縣,農村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農牧民生活較為困難,對籌集合作醫療資金熱情不高,造成醫療業務量少,村醫隊伍極不穩定,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農村合作醫療的鞏固和發展。出現這些的原因:一是宣傳力度不夠,部分農牧民沒有真正認識到合作醫療的好處。二是農牧民對醫療合作有誤解,認為衞生院無法生存才出此對策;擔心衞生院和醫生會搞人情關係,看病、報銷不公平。三是鄉、村集體經濟支撐保障困難;有些農牧民幾年未生病報銷,認為吃虧了,藉機不參加,農牧民個人繳費拖欠面不斷擴大。

三、幾點建議和意見

做好農村衞生工作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羣眾的身體健康,關係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關係到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要發展農村衞生事業,必須以鄉鎮衞生院建設為切入點,從思想認識、政策、資金、人才技術和管理上,支持鄉鎮衞生院的發展。

在全面抓好改革創新措施落實的同時,針對農村衞生工作點多面廣、情況複雜、任務艱鉅的特點,突出抓好一些重點難點工作,以增強實效,帶動全局。要本着“計劃可行、目標可達、措施可做、效果可測”的原則,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各項具體工作目標和任務。

1、縣鄉兩級政府要把加強農村衞生工作列為今後工作重點,在財政與政策上切實加以扶持。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提出“從xx—xx年各級人民政府每年增加的衞生事業經費主要用於發展農村衞生事業。”縣鄉兩級政府要落實好中央政策,逐年加大財政對衞生投入力度,投入要重點向農村傾斜,確保新增衞生經費大部分用在農村,做到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

2、加強農村衞生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如何為農村衞生機構培養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是一項十分緊迫而艱鉅的任務,必須要認真研究和解決,通過建立完善以下機制,逐步解決:一是建立農村衞生人才穩定機制,要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的基礎上,實現待遇留人的突破。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和激勵機制,實行一流人才一流報酬。對在鄉級衞生機構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享受基層衞生崗位津貼,津貼從單位節餘中列支,不列入工資基金管理,並在服務期滿一定年限後開始領取。二是建立符合農村需要的人才的培養機制,要重點解決在職培訓成材後流失的問題。對選送外出進修學習人員,要明確任務課題,力爭做到送出去一個人,帶回一項新技術新療法,形成一個特色專科。

3、制定規劃,逐步解決農村衞生院危房。縣政府應該每年從財政安排一定專項資金,規定一定的期限消滅危房,完成其他衞生院整體規劃,為病人提供一個好的就醫環境。

4、應該加大宣傳力度穩步開展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各鄉鎮衞生院通過在各村主要街道、路口張貼宣傳標語,懸掛橫幅,營造宣傳氛圍。各村委會利用廣播每天對農村合作醫療的有關政策和具體內容進行宣傳,使農牧民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農村合作醫療的好處。

衞生調研報告篇2

按縣衞生局安排,局領導組成兩個調研組,對我縣的農村衞生工作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先後聽取了各鄉鎮衞生院的情況介紹,實地察看部分衞生院工作檔案和部分村衞生室,並和衞生院負責人和職工進行了座談,調研組對各鄉鎮農村衞生工作的發展予以充分的肯定,對農村衞生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發表了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瞭解的現狀情況和建議分述如下:

多年來,**縣農村衞生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以較少的投入取得了較大的成效,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護網絡健全,農民就醫得到極大便利,衞生服務功能發揮正常,醫療條件改善較快,醫療技術質量和水平基本適應羣眾的需求,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明顯下降,計劃免疫工作不斷加強,改水改廁工作成績顯著,農民健康意識得到初步提高,全縣初級衞生保健工作全面提前達標。

一、積極創建初級衞生保健先進縣。**縣自1993年初級衞生保健試工作正式啟動以來,已經歷了多個年頭,現已全部達到初級衞生保健合格縣的標準,通過了衞生部的審評,全部達到初保普及階段合格標準的縣城之一。

二、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建設。合作醫療保健制度作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保證農民獲得基本醫療服務,落實預防保健工作,防止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具有重要作用。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和幹部羣眾的積極支持參與下,通過不斷提高對辦合格醫療的思想認識,本着“加強領導、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完善”的原則,努力建立和完善了多種形式的合作醫療。通過積極探索,**縣在開展合格醫療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

三、強化農村三級醫療保健網絡建設。農村三級醫療預防網是實施初級衞生保健的重要支柱,**縣非常重視對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機構的建設。在縣財政、計劃和衞生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鄉鎮衞生院的各項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大部分鄉鎮衞生院實現了房屋、設備、人員“三配套”,成為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和社會衞生於一體,功能較完善的綜合性醫療衞生機構。鄉鎮衞生院的人員結構逐步趨向合理、技術能力不斷提高、服務功能有了一定轉變、管理水平相應提高。村衞生室作為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的網底,承擔着大量的初級衞生保健任務,各鄉鎮通過創建合格村衞生室活動,不斷加強村衞生室的建設和管理,強化功能,充分發揮其在防治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和婦女兒童保健等方面的作用,改變了村衞生室房屋簡陋、消毒不規範、常規設備不齊全、管理制度不落實的狀況,使大量的預防保健任務在農村基層得到了較好的落實。20xx年,以“夯實基礎、牢築網底”為目標,在繼續完善71個“空白村”衞生室建設的基礎上,爭取中央投資新建衞生室20個,加上村集體場所改擴建建設的31個村衞生室,使全縣新建村衞生室總數達到122個。全縣共有10個鄉鎮,175個行政村。其中159個村擁有了衞生室或服務點(百人以下的村為服務點),共選聘村醫264名。加上10個鄉鎮衞生院和6個鄉鎮社區衞生服務站的幅射帶動,基本實現了村衞生室全覆蓋的目標。

四、積極推進農村中醫工作。近年來,**縣中醫工作的重點是:以創建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為目標,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加強人才培養,穩定中醫藥隊伍,努力提高中醫藥治療率,構建中醫藥三級醫療保健網絡。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特點和對老年性、功能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有較好療效的優勢,發展中醫特色專科,促進中醫業務發展。全縣有中醫院1所,縣醫院和各鄉鎮衞生院均設有中醫科、中藥房。

綜上所述,**縣政府及衞生主管部門在農村衞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隨着經濟基礎發生了變化,當前的農村衞生工作中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

1、政府對農村衞生事業的投入不足,面廣量大的預防保健任務不能得到更進一步落實,農村衞生工作顯得相對滯後,離羣眾的要求尚有距離。

2、由於農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衞生室賴以生存的集體資金投入不能到位,導致鄉村醫生對所承擔的工作不積極,紛紛變相個體行醫以彌補收入不足,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的網底建設受到很大沖擊。

3、鄉鎮衞生院由於建設規模小、醫技水平不高、人員素質低下等不利因素,使目前設置的牀位使用率降低,效率不高,業務收入呈下降趨勢,地區差距日益明顯。鄉鎮衞生院收入下降的同時,鄉鎮集體對衞生院的投入又普遍急劇減少,導致鄉鎮衞生院缺乏發展後勁。

4、農村衞生監督體制不順,執法力量薄弱,難以適應執法工作需要,導致對傳染病、食品衞生、非法行醫、醫藥市場的監督管理難以更進一步落實。

5、醫務人員人口老齡化、疾病譜的改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防保經費的不足,資格准入制度等,導致現有體制及專業人員難以勝任繁重的防保任務。

6、現有的合作醫療形式已無法適應農民現實的需要。首先是籌資不到位。傳統的合作醫療模式是三個一點,即政府投一點、集體籌一點、個人付一點。而目前的狀況農民自籌的一塊資金由於合作醫療對農民吸引力弱,也很難籌集;各鄉鎮多以上級行政手段而由於村委會墊付;其次是受益不明顯而報銷手續繁瑣。傳統的合作醫療覆蓋面相對較廣,由於參保的藥品價格的因素,農民通過醫保報銷後的金額未必體現比市場優惠,且在報銷手續繁瑣;二是受益力度大但受益面小,如大病風險醫療形式雖然報銷金額較大,但其受益覆蓋面所佔比例小。從而導致當前農村農民的醫療保障抗風險能力低,覆蓋面不廣,因病致貧現象還較為突出。

隨着以縣場經濟為導向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改變了農村衞生事業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給農村三級醫療衞生保健網絡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農村衞生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如何使農村衞生事業迸發新的活力,適應農民羣眾的醫療、預防、保健需求,我們提出以下建議和設想:

一、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適應我國國情的農民醫療保障制度,是實現農村廣大羣眾人人享有衞生保健的有效途徑,直接關係到農村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進程。傳統合作醫療目標定位低,統籌能力弱,管理層次低,難以抗禦大病風險,已明顯不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羣眾的醫療保健需求,必須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根據**縣的實際,全面推行合作醫療保險,本着民辦公助和自願參加的原則,積極探索家庭帳户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新型模式,並最終向社會醫療保險過渡。積極研究制訂實施合作醫療制度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把合作醫療的性質與作用,形式與內涵,資金的籌集,合作與補償比例等方面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保證和促進合作醫療制度穩定運行和持續發展。

二、深化農村衞生改革,構建新的衞生服務體系。衞生行政部門要轉變職能,實行宏觀管理、全行業管理、目標管理;要站在農民的立場上,以為農民服務為最終目標,注重研究農村衞生髮展戰略、規劃、政策、規範;要運用經濟管理和法制管理手段,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當前農村的鄉鎮衞生院要在診療人數和牀位使用率不斷下降的情況下,認清形勢,轉變陳舊的等病人上門的服務觀念,建立以農民為對象,以家庭為單位,以預防為核心,結合開展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基本服務內容,充分利用現有的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努力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層次協調的農村衞生服務新體系。村衞生室要堅持集體辦,管理上強調鄉(鎮)村一體化管理,始終將公共衞生工作作為工作重點,適當開展引進中醫、針炙等費用低、療效好、羣眾能承受的基本醫療服務。

三、增加對農村預防保健經費的投入。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衞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的新時期衞生工作方針,這充分體現了農村預防保健工作在農村衞生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説明了這項工作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前進一步做好農村預防保健工作,是保護農民羣眾身體健康,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防止農民因病致貧,保證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充分認識防病治病工作的緊迫性,各級政府應把預防保健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保證預防保健經費的及時到位或適當增加。衞生行政部門,一方面要十分重視提高有限的防保經費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考慮逐步提高預防保健經費在整個衞生事業經費中的比例。

四、政府要加強對農村初保工作的協調。實踐證明,農村初保工作是關係到9億農民的健康保障,符合我國國情、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件大事。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積極推行初保工作這項“民心工程”當作“一把手”工程來抓,努力為農民羣眾辦實事。應由衞生部門負責初保工作的制定、實施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政府要加強統一領導和做好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尤其是財政、農業、計劃、民政、衞生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切實加強對初保工作的領導。

五、改革現行的農村衞生監督體制。改革農村衞生監督體制,是由農村衞生工作面臨的新形勢與衞生監督現狀不適應所決定的。

當前最主要的矛盾是農村衞生監督力量薄弱、分散,形不成合力,難以完成面廣量大的衞生監督任務。建議加強鄉鎮衞生監督所(站)建設和投入,加強對農村各類衞生機構、個體診所的監管,以及對衞生專業人員的執業許可和健康許可。將目前分散的多頭的監管建成統一的衞生監督管體系。

衞生調研報告篇3

鄉鎮衞生院的狀況直接關係到農村廣大羣眾的就醫質量和身體健康。鄉鎮衞生院是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為全面摸清軍賽鄉衞生院的現狀,瞭解存在問題和制約衞生院發展的因素,近期,我帶着這個問題對軍賽鄉衞生院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剖析制約基層衞生髮展的癥結問題,尋找破解思路。採用座談、走訪、查看相關資料和實地瞭解等形式,對軍賽鄉衞生院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綜述如下:

一、軍賽鄉衞生院建設的基本情況。

軍賽鄉位於xx縣東南部,距縣城南傘98公里,是xx、xx、xx三縣的結合部,全鄉版圖面積186.1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1%,最高海拔2978米,最低海拔530米,氣候差異較大,立體性氣候較強。

全鄉轄6個村委會,43個自然村,69個村民小組,居住有漢、佤、拉祜、傈僳、德昂等11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4%,是xx縣唯一的一個民族鄉,也是雲南省唯一的由四種主體民族組成的民族鄉。20xx年全鄉有農業人口12880人,人均純收入4069元。

全鄉有醫療機構7個,其中衞生院一所,村衞生室六所。衞生院佔地面積10畝,建築面積3348㎡(含在建綜合業務樓面積1564㎡),其中危房面積1264㎡,佔建築面積的37%。衞生院有職工34人(其中:正式職工12人、臨時工22人),有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職業護師1人。

全鄉有村衞生室6所,建築面積均為60㎡(其中:磚混結構2所、磚木結構4所)。現有村醫10人,其中:男村醫6人、女村醫4人(缺編2人),村醫中高中以上學歷4人,國中以下學歷6人。

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人員編制不足(核定編制12人,實有編制12人),專技人員兼職情況突出,導致工作效率不高。衞生院已外聘臨時工22人,用於補充崗位上的不足,以滿足工作需要。

2、綜合業務樓建設缺口資金過大,主體工程投資286萬元,輔助工程投資約32萬元,目前到位資金190萬元,其中:項目資金130萬元、縣級60萬元,缺口資金128萬元,由於衞生院創收能力有限,經濟困難,每月還需支付大量的臨時工工資(約3.5萬元),已無能力支付128萬元的缺口資金。

3、衞生院每年選派多人進修學習,但短期內人才缺乏依然存在,尤其是缺乏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學科帶頭人。

4、基礎設施落後,工作用房及病房嚴重不足,有工作用房663.84平方米,其中危房138平方米,職工宿舍1120.6平方米(屬危房),隨着新綜合樓的建成,用房緊張狀況將得到解決。

5、由於多年來衞生事業經費投入不足,衞生院底子薄,無法投入更多的資金及時更新醫療設備,致使衞生院所只有基本的醫療設備,醫療設備陳舊簡陋。衞生院所使用的醫療設備與同級別衞生院相比,呈現相對落後和不足,已不能滿足醫療需求。

6、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建檔和管理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對孕產婦、兒童、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有待加強。對糖尿病、高血壓的治療比較困難,一是衞生院和衞生室醫生專業技術不強,治療不規範;二是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的藥品品種相對不足;三是患者主動接受體檢和治療的意識不強;四是受當地風俗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健康飲食習慣難以介入。由於受交通影響,生活在山區的老年人,很難有機會到衞生院接受全面的健康體檢,從而影響系統管理率的提高。

7、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工作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與人力資源不匹配的矛盾日見顯現,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衞生院人員不足,公共衞生、疾病預防和婦幼保健工作沒有正式的專職人員管理,正式工兼職情況特殊,需要外聘臨時工來管理此項工作,加之臨時工工資低(1300—1500元),工作不穩定,流動性大,公共衞生服務工作缺乏連續性管理人才;二是村醫學歷普遍偏低,目前還有一定數量僅有國小文化的村醫,這一部分村醫識字不多,接受能力有限,工作起來十分困難,導致工作質量和服務質量不高;三是村衞生室人員配備不足,尤其是山區民族居住地的衞生室村醫缺乏,當地缺人才,外面的專業技術人員不願意去或去了又留不住,這種狀況目前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影響了總體工作質量的提高。

8、重醫輕防問題。長期以來,鄉鎮衞生院的重醫輕防現象非常嚴重。目前鄉鎮衞生院防保人員不僅數量過少,而且質量低下,使得鄉鎮衞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提供公共衞生服務本應是鄉鎮衞生院工作的重心,但是由於現行體制的原因,使得原本在功能上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縣、鄉、村三級衞生機構逐漸轉為全面競爭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公共衞生服務無法帶來明顯收益,故被逐漸弱化,導致鄉鎮衞生重醫輕防傾向不斷髮展。

作為夾心層的鄉鎮衞生院,在醫療領域,其便利性和服務價格不及村衞生室(所),在醫療水平上又難以與城區醫院相比,在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近年來,隨着政府對農村衞生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一些惠及鄉鎮衞生院的政策相繼出台,改善了鄉鎮衞生院的硬件設施,新農合在報銷方面向鄉鎮衞生院傾斜,另外,十八項公共衞生工作的開展也為其帶來了發展的契機。然而,這些政策僅僅只是救活鄉鎮衞生院,使他們能維持正常運轉,沒有在鄉鎮衞生院迴歸其本來定位上做出實質性貢獻,大多數鄉鎮衞生院仍然行進在重醫輕防的老路上。

三、軍賽鄉衞生院下步工作意見

1、繼續加強人才培養,根據衞生院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的安排人員到上級醫療機構進修學習,力爭用2—3年時間完成衞生院全員培訓,村衞生室90%的人員到衞生院輪崗培訓,使一線科室均有一名學科帶頭人,使衞生院的綜合服務能力上一個台階。

2、近期內儘快完成綜合樓建設項目,並投入使用。力爭達到規範化、標準化運作,努力向等級衞生院發展。

3、繼續加強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工作,着重加強特殊人羣的服務管理水平,確保孕產婦、0—6歲兒童、65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病、糖尿病的動態管理質量有大幅度的提高。加大對高危孕產婦的管理力度,100%將高危孕產婦納入系統,100%達到住院分娩,杜絕孕產婦死亡。

4、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力度,轉變宣傳方式,提高羣眾健康知識知曉率。

5、加強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規範化管理,同時加強對村醫的電子檔案錄入管理,讓村醫全面掌握電腦操作技術,使特殊人羣的動態管理記錄形成電子化、常態化。

6、加強項目資金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對村醫的每一項工作均要進行審核,核對無誤後方可發放補償資金,並按時將資金髮放到村醫手中,確保公共衞生工作高效運作。

7、繼續加強村衞生室標準化建設,提高村醫服務水平,改善村衞生室醫療環境,提高羣眾就醫舒適度,滿足羣眾醫療需求。

8、努力打造衞生院標準化建設,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和競爭力,擴大醫療輻射面,從目前服務的1。3萬人口,擴大到周邊的3縣人口,力爭用2年將醫療收入提高到300—400萬元,將衞生院建設成為羣眾滿意的花園式衞生院。

四、加快鄉鎮衞生院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明確功能定位。

卡立和完善縣、鄉、村農村三級衞生服務網絡,是政府的重要責任。在這三級衞生服務網絡中,鄉鎮衞生院是樞紐。它以公共衞生為主,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並承擔轄區內公共衞生管理職能。多年以來,由於人們對鄉鎮衞生院功能定位認識偏差,甚至把它當作生產性企業來運營,以致造成對衞生院投入少、工作條件差、衞技人員流失多的難以生存的局面。要加快鄉鎮衞生院建設,改變目前的狀況,首先要進一步明確鄉鎮衞生院的功能定位,轉變觀念,加大投入,切實把鄉鎮衞生院工作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充分發揮其在農村三級醫療衞生網絡中的樞紐作用,實現常見病不出鄉鎮的目標。

(二)加大投入,加強基礎卡設,深化內部管理。

當前衞生院存在着醫療儀器陳舊、醫療設備匱乏等問題,需進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要深化鄉鎮衞生院的內部管理,逐步完善內部管理機制,通過科學管理,提高鄉鎮衞生院的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通過出台相關政策來調動廣大鄉鎮衞生院衞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推動鄉鎮衞生院工作的開展。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鄉鎮衞生院管理各項規章制度,推動鄉鎮衞生院工作朝着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方向發展。要把如何將鄉鎮衞生院建設與新農合、公共衞生服務工作的開展有機結合起來作為當前加快鄉鎮衞生院建設一個重要問題深入進行研究。

(三)制政策、抓舉措,穩定農村衞技隊伍,吸引優秀人才,提高隊伍整體素質。

1、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醫務人員到基層工作。政府每年撥一定的專項經費,解決鄉鎮衞生院衞技人員的保險、工資待遇等基本問題,使其能安心全力投入工作;制定並出台相應傾斜政策,吸引更多的優秀衞生人才,充實基層衞生院人員隊伍,提高其整體素質水平。

2、加強鄉鎮衞生院衞技人員培訓。充分發揮市級醫院、縣級醫院的龍頭作用,實行對口支援,定向培訓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學習和交流機會,切實提高農村衞技人員業務水平,提高鄉鎮衞生院的服務能力。

衞生調研報告篇4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4月1日,在市人大常委會領導的帶領下,我委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和人大代表對我市社區衞生事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視察調研,實地察看了青龍、五星、三井3個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及青龍紫雲苑社區衞生服務站,並聽取了市衞計委關於全市社區衞生事業發展情況的彙報和4個城區衞計委負責人的意見建議。在常委會視察調研之前,我委先後到天寧和鐘樓區進行調研,重點察看了政府、社會力量和醫院舉辦的三種不同類型的7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分別召開了部分居民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座談會,並赴杭州江乾區、上海長寧區考察學習。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市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奎年來,市政府和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精神,圍繞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的目標,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總體要求,加快社區衞生服務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衞生需求,為社區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堅持社區衞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按照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多渠道發展社區衞生服務的原則,積極制訂和實施社區衞生服務發展規劃,調整和優化配置基層衞生資源,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健全以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為主體、以社區衞生服務站為補充的社區衞生服務網絡。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社區衞生服務中心27家(其中,政府舉辦的25家、社會力量舉辦的1家、醫院舉辦的1家),共開設牀位1180張,建成社區衞生服務站108個,基本形成了每個街道有1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及15分鐘健康服務圈的格局。按照國家、省示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標準和條件,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以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為抓手,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加大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基本建設、基本裝備的投入,新建和改擴建了一批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更新了設施設備,加強了機構內涵建設,先後創建成3家全國和20家省示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這些示範中心功能分區合理、服務流程順暢、就醫環境舒適,切實起到了示範帶動效應。

(二)社區衞生服務功能逐步清晰。按照新醫改的要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從管理體制、補償機制、藥品供應、人事分配等方面積極探索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綜合改革,逐步建立社區衞生服務運行的新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社區衞生服務的基本功能,努力實現由過去片面注重醫療服務向“六位一體”功能並重發展。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全面履行以維護社區居民健康為中心的職責,開展建立健康檔案、組織健康教育、定期為65歲以上老人提供體檢、婦幼保健、兒童接種預防疫苗等11類43項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進一步強化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初級診療和慢性病管理、康復服務職能,並從2019年起啟動實施了家庭醫生制度,逐步推行全科醫生(團隊)與社區居民建立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從原來的坐堂行醫逐漸轉向上門服務和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目前,全市共組建全科團隊219個,重點人羣簽約率81.04%、居民簽約率28.55%,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81.07%,65歲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95.42%,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人羣規範化管理率分別為87.61%、86.76%和98.42%。2019年,全市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門急診445.4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83%,門急診均次費用93.57元,比三級醫療機構低158.43元,居民在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就診率達51.2%。

(三)社區衞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圍繞基層醫療衞生改革發展和努力滿足社區居民基本醫療衞生服務需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加強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能力建設。一是按照《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初步建立了全科醫生制度。全科醫生主要有二種來源,一種是對符合條件的原基層在崗臨牀或中醫類別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經過半年的轉崗培訓,取得全科醫生資質;另一種是從具有本科學歷的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中招收(機構新進人員由單位發工資,社會招聘人員由財政發3萬元/年生活費),經過三年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將其執業範圍變更為全科醫學專業。目前,全市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共有全科醫生458名,其中,經過三年規範化培訓的合格全科醫生232名。二是推行市級醫院與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共建醫療聯合體,實施對口幫扶。由市級醫院選派醫療專家或青年骨幹到基層定期坐診、掛職,組織基層醫務人員到市級醫院進修學習,幫助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加強特色專科建設,提高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三是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廣泛推廣運用中醫適宜技術。全市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基本都設有中醫科和中醫綜合服務區,並分別建成了8家省徑、10家市級中醫藥特色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

二、我市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奎幾年,我市社區衞生服務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發揮了應有作用,並逐步得到社區居民的認可。但對照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目標要求和人民羣眾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社區衞生服務事業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制約着社區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的建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設施有待加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全市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基本建設、設施裝備、環境條件雖然有了明顯改善。但隨着形勢的發展、需求的增長,加之規劃相對滯後,除原來由鄉鎮衞生院轉型為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機構外,當初老城區通過整合利用原有資源舉辦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業務用房小、佈局不合理等問題。特別是2019年新定的全省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標準明確規定,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築面積不得低於3000平方米(原為1500平方米),並要開設病牀30-50張。而我市先期編制的《常州市社區衞生服務發展規劃(2019-2020年)》已顯得不相適應,以致一些機構面積不達標,無法開設病牀;一些機構設備陳舊,沒有按標準化要求配備更新。

(二)相關政策不夠配套。上一輪醫改實施以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關於加快基層醫藥衞生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促進了社區衞生事業的發展。但從基層和羣眾的反映來看,某些方面並不盡如人意,特別是相關政策不夠配套,運行情況不大理想。譬如:在藥品供應上,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制度後,許多低價藥品退出市場,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只能使用省定的588種基本藥物,居民習慣的常用藥,包括專家門診開出的職工醫保目錄中的藥品在社區衞生機構部分配不到,患者反響較大,基本藥物不僅滿足不了羣眾的.用藥需求,而且影響了基層特色專科的發展。在編制核定上,我市是按照2019年省定標準核配的,標準較低,尤其是藥劑、檢驗、b超、放射等崗位只各配1名,顯然不盡合理,而隨着社區衞生服務功能的拓展和家庭醫生制度的實施,原來核定的1872名編制已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在收入分配上,實行績效工資後,社區衞生機構一定程度上由過去的“做事養人”變成了“養人做事”,出現了新的“平均主義”、“大鍋飯”現象,雖然制定實施了新的考核辦法,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執行或執行不到位。同時績效工資的封頂和收入的基本平均,導致幹多幹少一個樣,且乾的多、錯的多、扣的也多,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不升反降,甚至推諉病人。在財政補助上,我市採用補供方服務需方的政策,政府舉辦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經常性收支差額由財政兜底,造成虧得越多補得越多,虧得越少補得越少的削弱醫療的現象。在醫保定額上,我市社區衞生機構實行按次均費用3100元的標準核定醫保定額支付;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實行總額預付政策,經測算後次均費用大致為二級醫院8000元、三級醫院12019元。目的是降低醫療費用,但實際情況是社區衞生機構選擇性收治病人,賺不到錢或有風險的都往上級醫院推,結果是小醫院住不進、大醫院也住不進,使社區衞生機構資源(病牀)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時推高了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在收費價格上,實施家庭醫生制度後,我市規定一級護理收費9元,家庭醫生上門收費10元/次,因收費標準低,機構沒有動力,雖然簽了約,且居民有巨大需求,但實際卻享受不到服務。

(三)人才短缺矛盾突出。全市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全科醫生“招不進、留不住”、骨幹人才缺乏和流失,以及空編與外聘並存等現象。據瞭解,我市第一批全科醫生三年規範化培訓,共招聘具有本科學歷的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112名,培訓一年多後,其中一些考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的人員即隨之流失,最後只剩60多人,難以滿足基層衞生機構的需求。而部分骨幹人才又因社會地位和工資待遇低,發展前景小等原因紛紛上流。去年,僅新北區三井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就有5名醫生、8名護士辭職調離。目前社區衞生機構招聘醫生、護士都很困難,特別是經過規範化培訓的全科醫生緊缺,許多社區衞生機構只能採用外聘退休醫務人員來解決醫生不足問題。我市較早推行了上級醫院與社區衞生機構的醫聯體建設,但由於體制、機制及公立醫院改革滯後等因素,至今沒有真正建立起上下分工協作、互利共贏機制,對提高社區衞生機構醫療技術水平的帶動作用有限,大多還是停留在表面和貫徹相關政策層面上,推動醫療資源下沉和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的障礙較多。

三、促進我市社區衞生事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為促進社區衞生事業的加快發展,推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的建立,實現醫改提出的目標,我委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優化規劃佈局,進一步加強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認真貫徹《全國醫療衞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9-2020年)》,科學制定我市區域衞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進一步優化全市基層醫療衞生資源配置,提高服務可及性、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一是將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佈局設置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綜合考慮我市人口總量、區劃調整、城鎮化、老齡化和社區首診等因素,以調整佈局結構、提升能級為主線,理性有序發展,強化薄弱環節,科學合理確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數量、規模及佈局,加快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社區衞生服務體系,為社區衞生服務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二是立足利用現有基層醫療衞生資源,對未達省定基礎設施標準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採用新建、改擴建的辦法,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並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發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給,優先保障非營利性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用地;要按照《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牀位數達到1.2張,重點加強護理、康復病牀設置的要求,確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牀位規模,支持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衞生機構利用空餘牀位開設醫養護一體化的老年病牀,發展健康養老服務;要根據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覆蓋情況以及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合理設置和調整社區衞生服務站的配置數量和佈局,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按照相關規定保障基本醫療衞生設施配套。三是按照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支出由政府根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發展建設規劃足額安排的規定,在加快社區衞生機構基本建設的同時,按標準化配齊、更新醫療裝備和公共衞生服務設備,保障社區衞生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進一步深化基層醫療衞生體制改革。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按照醫改提出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總要求,堅持以病人利益為導向,綜合運用醫療、醫藥、醫保和價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醫療分流機制,為逐步建立完善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就醫制度創造有利條件。一是擴大基本藥物範圍。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省增補品種外,選擇新農合和職工醫保藥品目錄中的藥品,按一定比例配備給社區衞生機構,實行零差率銷售。在增加藥物品種時,要充分考慮基層常見病、慢性病用藥習慣,並與上級醫院用藥相銜接,使羣眾享受到優惠、全面的用藥服務。二是強化醫保政策導向。科學引導基層首診,進一步完善醫保政策,健全差別化支付制度。適度調整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報銷比例,合理拉開基層醫療機構、縣級醫療機構、市醫療機構報銷差距。除危急患者需要採取眶急措施以及手術病人複診、急診和特殊情況外,參保人員未經轉診,自行到上級醫療機構就診的,其醫療費用報銷比例要在原有基礎上明顯下降。全面執行不同等級醫療機構不同住院起付線政策,轉診病人採用累計起付線政策。合理設定不同等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使不同等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保持適當差距,引導患者分流就診。三是建立有效簽約制度。借鑑上海、杭州等地做法,實行家庭醫生有償簽約服務,提高有效簽約率,促進家庭醫生與社區居民建立穩定的契約式服務關係,適當提高上門服務收費標準,讓社區居民接受更多、更全面的基本醫療、公共衞生和個性化服務,滿足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特殊人羣的健康需求,使家庭醫生真正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上海長寧區在建立全科醫生(團隊)的基礎上,將家庭醫生分配到各個社區居委會,開展簽約服務,實行健康、亞健康、患病人羣分類管理,每簽約1人收費120元/年,統一由醫保基金支付,並建立了以簽約數量、服務質量、簽約對象滿意度、首診率、預約門診履約率、轉診率、服務到位率等為內容的考核辦法,按考核百分比將簽約服務費返還給全科醫生(團隊)。杭州江乾區同樣每人每年收費120元(個人承擔10%、財政25%、醫保65%),簽約服務費85%給團隊,15%由區管理中心統籌,上門服務收費標準由過去的10元/次調整為按醫生職稱收費(中級40元、副高60元),以體現醫技價值;簽約對象門診醫保起付線下降300元,享受優先就診、專家門診、精確轉診、家庭病牀、家庭護理和個性化、特需等健康延伸服務。

(三)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衞生服務能力。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切實增強社區衞生機構的服務能力,為加快構建充滿生機、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合理核定崗位編制。《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衞生人員數達到3.5人以上,醫護比達到1:1.25,市相關部門要按照規定和標準,重新核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編制總量,綜合考慮城區規模變化、服務人口和範圍擴大等因素,實行統籌安排、動態調整。同時要明確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法人主體地位,落實其用人自主權,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實行定編定崗不固定人員,變固定用人為合同用人,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二是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將服務質量數量、患者滿意度、任務完成情況和城鄉居民健康狀況等作為主要考核內容,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總量、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等掛鈎。社區機構在核定的收支結餘中,按規定比例提取職工福利基金、獎勵基金,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三是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加快推行全科醫生制度,加強師資和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實施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繼續做好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實施全科醫生特崗項目,確保如期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配備2-3名合格全科醫生目標。四是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以形成分級診療秩序為目標,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醫聯體和遠程醫療等方式,制定各類遠程會診收費政策,逐步建立利益、命運、責任共同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建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之間共享診療信息、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和教學培訓。建立區域在線預約掛號平台,公立醫院向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提供轉診預約掛號服務,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轉診病人優先安排診療和住院;將恢復期需要康復的病人或慢性病病人轉診到病人就近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加強政府對醫藥衞生人才流動的政策引導,推動醫藥衞生人才向基層流動。

衞生調研報告篇5

為進一步加強我縣學校食品衞生、傳染病防控工作,預防學校食物中毒事故和傳染病發生,保障學校師生的食品衞生安全,維護廣大師生的健康權益,促進安全、文明、衞生、和諧的校園建設,隨縣衞生監督所於2008年8月底至9月初組織開展了秋季中國小、幼兒園衞生監督檢查。

食品衞生:學校食堂是否持有有效衞生許可證和食堂工作人員是否持證上崗;食堂自身管理、規章制度建設及落實情況,防範投毒事件、食物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理和報告制度;學校食堂“三防”設施是否完好;是否對食品用具、容器進行消毒處理和登記;冷藏設備、加工現場的情況;食品原材料採購是否按要求索證、驗收、登記,貯存條件是否符合衞生要求;蔬菜是否進行流水浸泡並做好記錄;是否落實好食品留樣及記錄。

飲用水衞生:學校的自備水源、蓄水池是否定期清洗、消毒;蓄水池是否加蓋並上鎖;是否有充足的開水供學生飲用。

傳染病防治:學校是否建立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學生宿舍、教室衞生管理和通風情況。

學生健康檢查:學校是否按要求組織學生進行健康體檢及建立檔案。

本次衞生監督檢查,我所共出動執法人員54人次、執法車輛14輛次。檢查中、國小校食堂34個,幼兒園食堂27個,校園小賣部29個。對不符合衞生要求的學校出具24份衞生監督意見書。

從本次檢查結果發現:大多數學校食堂都持有衞生許可證,學校食堂食品從業人員都持有健康合格證和衞生知識培訓合格證上崗;學校的各種制度都較健全,各項制度得到較好落實,各校食堂都執行食品採購、索證、登記驗收制度和浸泡菜制度、食品留樣制度、餐用具消毒制度並做了記錄。食品倉庫物品分類存放並有明顯標識;“三防”設施比較完善。各校在開學前對自備水源、蓄水池都進行清洗、消毒;每天都有充足的開水供學生飲用。學校環境、學校宿舍等較為整潔,學校教室、學生宿舍都能做到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敏陽國小、屏山國小原食堂面積小,佈局與設施不符合衞生要求,經多次監督檢查、下發整改意見書,現已籌措資金,近期將興建佈局較為合理的的學校食堂。

1、個別學校領導對學校衞生工作不重視。如縣第四中學食堂衞生許可證到期未進行年審,有 8名老師到食堂從事炊事員工作,這些人員均無健康證明和衞生知識培訓合格證;不熟悉崗位工作職責,未按規定執行食堂浸泡菜記錄、消毒記錄、留樣記錄、採購索證、驗收登記等。小林、布泉國小食堂食品衞生許可證到期未及時申請延續或換證,工作人員未持有效健康證和衞生知識培訓合格證。丁當鎮保灣村幼兒園食堂、布泉街幼兒園食堂無衞生許可證,各種制度沒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2、個別學校特別是私立的幼兒園食堂設施簡陋、設置與佈局不符合衞生要求。

3、個別學校尤其是幼兒園食堂各項衞生制度及傳染病防治有關制度未健全,落實不到位。如消毒制度的執行、登記,採購索證、驗收、登記,食品留樣、浸泡菜制度的落實、記錄等未能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執行。

4、個別食堂“三防”設施不夠完善,一些紗門、紗窗殘破未能及時修補;一些工作人員未養成隨手關門習慣,致使配餐間內有蒼蠅;已陳舊或損壞的紫外線消毒燈未得到及時更換,達不到消毒目的。

5、個別學校食品倉庫未能做到分類存放、明示標識,物品擺放散亂,甚至存放有其他雜物。

6、2006年以來,全縣所有的中、國小校均未組織學生進行健康體檢。

1、各學校必須明確學校主要領導是學校衞生安全第一責任人,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履行職責,切實加強學校衞生的督查,建立健全各個崗位責任制並認真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工作人員必須體檢合格,持證上崗。

2、各學校分管食堂衞生的領導,要經常深入食堂進行檢查制度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加強對食堂“三防”設施檢查,發現殘缺及時修補、更換。工作人員要養成講衞生、隨手關門的良好習慣。

3、增添冷藏設備容積,滿足經營規模需要,做到食品生熟分開存放;配備留樣冰箱,做好各餐次食品留樣並做好記錄。

4、各中、國小校應按有關規定 組織學生進行健康體檢並建立好檔案。

5、學校的食堂應通風透氣避免燒柴的食堂引起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儘量讓燒柴火的食堂,把柴火從屋外送進灶內。

衞生調研報告篇6

(一)機構和人員情況

我縣共有5個縣直醫療單位(縣人民醫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衞生防疫站),9個鄉鎮衞生院和中心衞生院,下設村衞生室個,其它醫療機構個。衞生系統共有幹部職工人,其中在職人,離退休人;在職職工中共有衞生技術人員人,其中高級職稱人,佔,中級職稱人,佔,初級職稱人,佔,無職稱人,佔;按學歷結構分,本科人,佔,專科人,佔,中專人,佔,國中人,佔。全縣共有鄉村醫生人。

(二)資產情況

全縣醫療衞生單位共有資產萬元,其中流動資產萬元,佔;土地及房屋價值萬元,佔;醫療儀器設備價值萬元,佔。佔地面積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萬平方米,共負債萬元,人平負債達萬元,固定資產負債率為。

(三)經費收支情況

2004年全縣各醫療衞生單位收入共計萬元,其中縣財政預算撥款萬,;醫療收入萬元,佔;藥品收入萬元,佔;其他收入萬元,佔。人平創收萬元(剔除財政撥款部分)。支出共計萬元,其中人員工資萬元,佔,人均工資為元;藥品購置萬元,佔;其他支出萬元,佔;設備購置萬元,佔。人平支出萬元。

(四)主要衞生工作情況

近三年來,我縣衞生行政管理部門對各醫療衞生單位堅持實行統一領導管理,全縣醫療衞生事業得到了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加快了衞生基礎設施建設。累計籌措建設資金近萬元,改建擴建房屋萬平方米,添置大型醫療設備多台件。目前全縣共開設病張。二是加強了農村衞生工作。杜絕了霍亂的傳入和控制了大宗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傳染病總髮病率控制在/10萬左右,實現了大災之年無大疫;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0萬和‰以內,均達到自治區下達的控制指標。我縣提前年達到了全球婦女兒童兩個發展《綱要》的中期目標,提前年實現了國家第一個《十年初級衞生保健規劃》目標。三是加速提高了醫療技術。全縣的鄉鎮衞生院達到了一無三配套(無危房,房屋、設備、技術配套)標準,的醫院達到了“一甲醫院”標準,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達到了“二甲醫院”標準。四是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設力度。全縣各醫療單位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組長的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文明醫院建設標準和考評細則,持續開展行風評議。近年來我縣先後獲得全區“《廣西母嬰安全工程》先進單位”和“自治區對口支援鄉鎮衞生院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二、醫療衞生體制改革進展態勢

近年來,衞生部門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關於衞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配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對全縣醫療衞生體制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實行了醫院業務收入“總量控制,結構調整”,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現象得到初步遏制。從年起,我縣在鄉鎮衞生院和縣直醫療衞生單位實行了醫院業務收入“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管理辦法,每年初由縣衞生局根據近幾年醫療醫藥費用的收入情況,給每個醫院下達業務收入和藥品收入控制指標,如超過控制指標比例,則對醫院採取一定的懲處措施。據縣衞生部門檢查統計,通過採取這一管理辦法,近3年全縣醫院業務收入增長幅度下降了個百分點,藥品收入佔業務總收入的比例下降了個百分點,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的情況得到初步遏制。

(二)開展了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採購,規範了醫療機構購藥行為。我縣從年啟動醫療藥品集中採購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達到了保證藥品質量、降低藥品採購成本、遏制醫藥購銷不正之風的目的,受到了醫療機構和藥品供應企業的肯定和歡迎。

(三)推進了醫療機構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增強了醫療機構的活力。根據中組部、人事部、衞生部《關於深化衞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我縣一些醫療衞生單位推行以“定崗定責、競爭上崗、優化組合、減員增效”為主要內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強了醫療機構的活力。

(四)推行了醫療機構收費項目公開查詢業務,增加了醫藥收費的透明度。從年起,縣衞生局規定醫療單位都要公開醫療收費標準,縣級一些醫療衞生單位創造條件開展收費電腦查詢,隨時接受病人的監督。

(五)配合城鎮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狠抓了衞生行業行風建設。縣衞生局針對羣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看病費用貴、藥品回扣等熱點問題,下達了有關禁令,即:醫療機構嚴禁各類開單提成、嚴禁收受藥品回扣和藥品促銷提成、嚴禁參加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安排的促銷旅遊活動、嚴禁醫療機構向科室不切實際的指令性經濟收入指標、嚴禁推諉危重病人。對違反上 [] 述“五條禁令”的單位,追究單位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對醫務人員違禁者,給予行政處分、經濟處罰,直至取消或降低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三、醫療衞生體制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多年積澱下來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我縣現行的醫療衞生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很不適應。國家明確醫療衞生單位是帶有一定福利性質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要求醫療單位優質低價搞好醫療服務,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羣眾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使醫療衞生單位的醫療技術勞務價格長期低於成本,而政府的財政補助水平又相對不足,不能保證“福利”給醫療衞生單位造成的成本虧損。另一方面,醫療衞生單位生存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之中,又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行,它的各種生產要素(如藥品、醫療用品以及後勤服務等)無不取決於市場。縱然不以贏利為目的,為維持醫療衞生單位正常的運轉,也必須傾向於至少保本經營。而要按市場經濟規律保本經營或保證醫療衞生單位的正常運轉,就必然與國家賦予醫療衞生單位“帶有一定福利性質的公益性事業單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衞生資源配置和結構不合理。城鎮衞生資源相對過剩,重複建設,浪費較嚴重,效率不高。衞生資源集中在縣城的醫院,城鎮醫療服務供過於求。三是醫療機構的補償結構不合理。醫療機構的經濟補償主要來源於藥品收支盈餘。這種“以藥養醫”的補償模式,誘使醫療機構擴大藥品銷售,促使醫生開大處方、用進口藥,也誘使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虛高”定價和回扣促銷,造成了醫療藥品費用的不合理過快增長,加重了財政、企業和病人的負擔。四是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和內部管理缺乏活力。醫療機構之間和醫務人員之間缺乏競爭,這種“吃大鍋飯”、“捧鐵飯碗”的體制,導致了醫療衞生機構不斷膨脹,人滿為患,效率下降。少數醫療衞生機構管理鬆弛,服務質量、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滑坡,醫療差錯事故時有發生,羣眾意見大。五是醫療市場是一個新興的、尚未成熟的市場,也是一個沒有完全放開、帶有一定壟斷性質的市場。其市場行為還沒有規範,市場需求缺乏彈性,對醫療市場更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六是醫療衞生機構部分人員思想觀念陳舊。過去在計劃經濟時代,醫療衞生單位有一種“救世主”的高姿態,居高臨下面對患者,醫生説一不二,患者完全聽命於醫生的擺佈。醫療衞生體制改革“讓病人選擇醫院”、“讓病人選擇醫生”,這種改革使醫患關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病人來醫院,不單純是為了接受治療,而是通過貨幣的變換來享受醫療服務,他需要得到“放心、及時、方便、有效”的優質服務。這些,需要醫療衞生單位改變舊有的觀念,正視社會已進入了一個人民走向富裕、服務要走向市場的新時代,改變舊的服務模式,變“救世主”為人民的公僕。

(二)投入少,醫療衞生機構生存困難。2002—2004年,全縣財政投入的衞生經費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為、和,分別占人員工資的、和。

(三)醫療供需脱節,農民的醫療需求得不到保障。全縣共有各類醫療機構(包括縣直醫療單位、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和個體診所)個,有醫療衞生從業人員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衞生從業人員人,是國家規定標準的倍。相當一部分村衞生室因長期得不到集體經濟的支持,完全處於“自流”狀態,與個體藥鋪、診所沒有什麼區別,有的鄉鎮村衞生室全部變成了個體診所,不願無償承擔預防保健和公共衞生任務,致使預防接種、婦幼保健工作很難完全落實到位,農民的預防、保健得不到完全保障。

(四)公共衞生體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預防控制任務艱鉅。目前,我縣設立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但人員欠缺。特別是基層機構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設備不齊全,缺乏必要的檢測檢驗設施;鄉村兩級缺乏穩定的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經費保障機制不完善。這種狀況難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結核病、肝炎等傳統型傳染病仍在威脅人民的健康。

(五)、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機制不夠完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發生,除了重大傳染病傳播蔓延以外,還有突發自然災害、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如火災、車禍、礦難,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職業中毒等帶來的人員傷害。這些都需要我們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處置機制,提高應對公共安全危機的能力,盡最大可能減少突發事件發生時的人員傷亡損失。有效應對更大範圍的突發事件,還需要不斷完善。因此,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基本職責,也是我們的一項長期任務。

四、加快我縣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一)認真貫徹《決定》精神,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

1、改革農村衞生管理體制,健全農村衞生服務網絡。一是提高認識,切實加強領導。我縣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農村衞生工作作為實踐“”和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精神的大事來抓,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領導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計劃、財政、税務、物價、衞生、人事、編制、宣傳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參與和支持衞生事業,努力為衞生改革與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二是搞好區域衞生規劃。要根據重點建好鄉鎮中心衞生院、管好一般衞生院的原則,對區域內全部衞生資源重新進行結構調整、資源重組和優化配置,搞好醫療衞生機構和網點佈局,認真制定好區域衞生規劃。三是改革鄉鎮衞生院的管理體制。四是健全農村衞生服務網絡。要加強村衞生室建設。合理設置村衞生室,原則上一村一室。村衞生室由縣級衞生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批發證,主要承擔村級公共衞生和預防保健任務,經批准可開展一般常見病的診治服務。

2、深化鄉鎮衞生院內部運行體制改革。一是確定好鄉鎮衞生院院長。選好院長是搞好衞生院的關鍵。院長人選可採取民主推薦、公開競爭的形式產生;也可以由縣級衞生行政部門按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在全縣或更大範圍內,公開招考或招聘等多種形式產生。要真正選拔作風好、懂技術、善管理的人擔任鄉鎮衞生院院長。二是搞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舊的用人觀念和制度,實行全員聘用和聘任制,同時,根據用人數量確定各類人員比例,實行全員競聘上崗,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三是搞好分配製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嚴格內部考核制度,實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辦法,使人員收入與技術水平、服務態度、勞動貢獻等掛鈎,調動職工積極性。對鄉鎮衞生院院長和大學本科以上醫學專業畢業生以及業務技術骨幹,要適當提高待遇。

3、進一步完善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一是搞好鄉鎮衞生院對轄區村醫療機構、個體醫療點的“五統一”管理。第一,統一組織領導。成立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領導小組,由鄉鎮黨委、政府及醫院領導組成,具體指導和督促一體化管理的各項工作。第二,統一人員管理。轄區內所有鄉村衞生機構人員,要根據轄區醫療佈局、人口、醫療任務等因素由一體化管理領導小組統一調配。要建立健全鄉村醫師檔案,實行鄉村醫生執業考試。第三,統一業務指導。由衞生院負責轄區內醫療機構的業務技術指導,縣衞生局制定鄉村衞生機構業務考試、考核辦法,負責培訓和考核,指導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生轉化。第四,統一購進藥品。轄區內所有鄉村衞生機構用藥都由當地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辦公室統一到市藥品集中採購中心代購,確保進藥渠道正規,保證醫療用藥安全。第五,統一財務管理。轄區內所有鄉村醫療機構必須建立財會帳目,特別是必須建立藥品購進、銷售明細帳。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物價政策,加強財務監督規範管理。二是加快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推進步伐。我縣今年內要辦好2-3個鄉鎮的試點,爭取在年全縣鄉村醫療衞生機構全面推行一體化管理。

4、落實農村衞生各項經費政策。一是要增加對農村衞生事業的投入。爭取縣財政逐年增加衞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縣政府要按照國辦廳〔2001〕39號文件規定,將衞生經費列入預算,並儘量落實到位。同時,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對衞生事業的投入要按照上級政策要求全額補足,且補助的重點應放在農村中心衞生院,對鄉鎮衞生院及其分支機構也要適當給予補助。二是縣級財政對政府舉辦的鄉鎮衞生院給予定額和定項補助。定額補助主要包括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傳染病與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與貧困地區基本醫療服務等。對其基本建設及大型設備的購置、維修經費,政府也應給予適當安排。對人員經費,政府要根據醫療機構的不同情況及其承擔的任務,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三是農村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執行政府指導價,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價格放開。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疾病控制與婦幼保健等衞生機構的收入,免徵地方性政府基金,其税收按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的有關規定執行,禁止在國家規定之外向農村醫療衞生機構徵收任何税費。

5、抓好農村衞生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一是縣衞生行政部門要制定培訓計劃,加強對我縣在職衞技人員的教育培訓,改善我縣衞生隊伍結構。到2010年,全縣縣級醫療衞生機構醫生類人員要以大學本科生為主體,鄉鎮中心衞生院以專科生為主體,一般鄉鎮衞生院要全部達到中專以上水平。至年底全縣鄉村醫生都必須具有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今後,新進村衞生室的人員必須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或護士執業資格。二是要繼續貫徹城鎮醫務人員到農村服務的政策,恢復和執行城市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專業技術職務之前到農村衞生機構服務一年的制度。

6、着力規範整頓農村醫療市場秩序。縣衞生監督所成立後,要切實加大對醫療市場秩序的整治力度,打擊非法行醫,淨化醫療市場,搞好醫療市場的管理。

(二)敢於打破壟斷,積極引入競爭機制。

“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是我縣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過去,衞生部門在醫療衞生服務工作中存在7個方面的壟斷:即醫療衞生單位政事不分、定點醫療、國家辦醫、藥房經營、人事任免、自辦後勤和購藥行為。醫療衞生單位的這種壟斷性經營,束縛了醫療衞生單位的手腳,出現了穩端“鐵飯碗”的現象,不思改革和進取,缺乏服務思想,以致影響了醫療衞生部門的羣體形象。

衞生調研報告篇7

一、基本概況:

今年的寒假,我參加了學校的活動,進行了一次寒假回鄉實踐調查,調查對象是我的家鄉,xx省xx布依族苗族自治縣xx鄉,我就其中的一個村——xx村進行了為時兩天的調查走訪,走訪時得到了廣大村民的信賴和支持,調查時也針對村裏開展了一些工作,還對部分村民進行實地調查走訪,以取得更好的調研效果。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29日至30日

地 點:xx省xx縣xx鄉xx村

實踐調查員:* * *( 北林經管 人資xx-1 )

二、調研經過及內容

1 、村莊基本概況

從xx鄉繞過蜿蜒崎嶇的山路,經過半個多小時車程,我來到此行目的地——xx村。一到那我就得到了村長的熱情接待,當我説明此行目的時,村長對我表示感謝,並對我的調查和實踐表示支持,從而也增加了我調研的信心。

通過向村長詢問,我首先大致地瞭解了xx村的基本情況,xx村距xx鄉政府所在地約4公里,全村行政村總面積1200畝,共有5個村民小組,絕大部分村民為布依族,全村總人口1262人,其中勞動力人口有650人。該村經濟發達程度居其所屬的xx省xx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的中下等水平,村民的生活總體水平還比較低,因此,近年來村裏的勞動力越來越多地向城裏轉移,至2007年,全村外出務工人數已接近300人,將近本村勞動力總人數的一半。

由於xx村所處地形為山地,三面環山,一條小河順山而下,最終注入xx河。村裏耕地類型主要有水田和旱地,總面積為600畝,這裏屬於亞熱帶氣候,全年氣温較高,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穀和玉米,經濟作物有甘蔗和西紅柿。經村長介紹,至2007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達600元,比上年增長約15%。雖然村民們生活比過去好了很多,但是村裏仍然有經濟特別貧困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收入不能滿足家庭的基本開支。

xx村進行農業生產時依照的是村民們多年的經驗,由於村民們大多不識字,文化水平低,且xx村交通不便利,因此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xx村的村民們不能較快地掌握科學的方法,通過技術的改進來提高生產力,導致了發展的滯後,這次來調查我從學校帶來了一些掛圖和農業書籍,我把資料交給村長,村長十分激動,他説;“放心,我們村幹部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春節之後,我們就開村民委員會,組織大家一起學習,謝謝你帶來的資料,也謝謝你們學校的領導關心我們農村的發展,相信有了國家的政策和你們的關心,我們xx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2 、村莊建設情況:

⑴ 村莊基本面貌:

通過對xx村概貌進行分析,村民住房沒有進行過統一規劃,全村的建築有着明顯的布依族建築風格,主要類型為磚、石、木料型房屋,較過去住的土坯房有很大改善,但仍有極少數村民的房屋仍是土坯結構,冬不擋嚴寒,夏不避酷暑。全村無硬化道路,通向鄉政府的路只能通過摩托車、農用車等小型車輛,而且道路崎嶇不平,在雨季容易出現道路軟化,滑車等危險。

⑵ 基本設施建設

通過了解,xx村基本設施建設情況基本不完善,村委會雖然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但沒有國小、醫務室、診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設施。至07年年底,村裏已有超過90%的村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國家的政策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是由於村裏沒有醫務室,村民在出現疾病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和治療。

⑶ 村莊自然環境

xx村是比較傳統的村,村裏無企業、公司等辦公場所,環境沒有受到來自外界的污染,因此xx村自然環境很好,空氣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飲用水都是純天然的淺井水,平時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種的無污染食品。

3、村民生活情況:

經過村長的介紹,我對xx有了基本的瞭解,但是實地走訪是不可缺少的,我召集了村裏幾個正在玩耍的小孩,説明來意後,他們都很願意幫助我,於是他們幫我把村裏正在家閒坐的大人們叫來了,我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和他們親切地聊起天來。

交談的過程中,村民們很熱情地與我進行交流,內容包括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等。通過談話,我瞭解了在xx村,絕大多數村民家裏都過上了比較幸福的生活,家裏都有電視機和vcd等基本電器,也通了電話,村民們紛紛表示,近幾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民的生產和發展,出台了很多惠農政策,據我所瞭解,xx村的農民們都享受到了政府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他們的生活水平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藉着這個機會我把自己所學的十七大會議中有關“三農”方面的信息講解給他們聽,村民們都很感謝黨中央對他們的關心和社會給予他們的支持。

但是我不由得擔心起來,在我和村民們的聊天中發現,儘管村民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但是他們的思想覺悟還不夠,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從來沒有感到憂慮過,極大多數村民對孩子的學習問題都是不管不問,任其自由發展,孩子爭氣就讓他們多上兩年學,不爭氣等到了十五六歲就出外打工,無論如何都可以生存下去的。我告訴村民們,如今是知識爆發的時代,不懂文化就只能永遠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永遠不可能生活得很好。讀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在社會上打拼,不懂文化,只能吃虧。在我一番真誠的勸告之下,村民們紛紛表示,以後會盡量督促孩子的學習,儘量讓他們多學習科學文化,即使做農民,也要做一個有文化的農民。聽了這些,我心裏充滿了欣慰,也看到了希望。是的,只有家長、學校和社會三方都真正地行動起來關心和幫助這些孩子,他們才會有光明的未來。

從村民的講述中,我得知了xx村有幾個孩子,由於家裏特別貧困,正面臨輟學的危機。於是在第二天,我在一個村民的帶領下,找到了這幾個孩子,並把自己隨身的筆送給了他們,還收集了他們的信息帶回學校,希望學校和社會的力量能夠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夠安心地在校園裏學習。

三、關於xx村發展的思考:

在xx村兩天的調研讓我對農村和農民有了新的看法,也讓我對xx村的發展道路有了一些思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

1、受地形、經濟等條件約束,xx村仍處於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完全沒有實現農業機械化,因此要通過傳統農業來大幅提高農民的生產力基本不可能,這需要村幹部們以帶動xx村經濟發展為己任,為xx村的發展做出一個全面的規劃,逐步實現農業半機械化。

2、基礎設施建設很不完善的情況也是xx村落後的一個重要因素,要發展,醫療和教育是關鍵。在經濟發展之前,必須先保證村民們生活得到保障,因此,學校和衞生所是一個村經濟起步的必要設施。

3、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落後,對子女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往往是子女無法很好地受到教育最直接的因素,因此,需要全面村民的思想境界,讓他們樹立起一個重視孩子教育的觀念,這樣才能很好地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孩子素質的差距。

4、“一村一品”的開發程度不夠,本村沒有特色明顯、品質優良、附加價值高的農產品。本村的潛力和優勢沒有很好地被髮掘。xx村的特色和優勢是土特產,特別是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但其經濟價值並沒有得到宣傳,在今後的工作中,村幹部們需要加大宣傳的力度,提升xx土特產的知名度及其經濟價值,xx鄉政府應在這方面給予支持。這樣,經過多方面的努力,xx村的特色才會更明顯,發展的空間也會更大。

5、村裏的發展計劃不夠明確導致了xx村的經濟發展較緩慢。一個村能不能得到長足的、有效的發展,關鍵就看有沒有一個明確的、系統的發展目標,明確的目標是發展的前提,有了目標,才會有前進的方向。xx村在未來的發展中,一方面要加強本村的農業生產,另一方面可以依託農業發展養殖業,這樣既可以減少農業生產的成本,又可以增加經濟來源,使經濟得到持續有效的發展。

6、交通不發達,成為限制本村發展一個很大的制約因素。俗語説的好,“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經濟流通和發展的紐帶,其作用不可忽視,既然認識到道路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就要把道路建設的問題擺在重要位置,這樣才能使xx村更好地實現小康新農村。

衞生調研報告篇8

現在人們對於居住環境的衞生要求非常的高,所以各級政府部門都非常重視基層的衞生狀況,第一公文網網為您帶來一篇基層衞生調研報告範文,全文如下:

為進一步改變我縣城區市容環境衞生髒、亂、差現象,從根源上查找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2013年5月5日上午10時許,縣政府副縣長王繁凡就我縣農貿市場和部分路段缺乏垃圾中轉站問題進行實地調研,參加陪同調研的有城管局局長、副局長,局辦公室,環衞所,城管大隊,市管中心等人,現將有關實地調研情況、問題和建議報告如下:

1、一河二岸(南岸)建垃圾中轉站問題。由於一河二岸(南岸)工程改造,將原有二處地坑式垃圾中轉站撤消改建綠化,導致該區域無垃圾中轉站,為解決周邊無垃圾中轉站問題,目前環衞所只好每天派一輛價值近40萬元的壓縮式垃圾車,在此處臨時替代無垃圾中轉站收集垃圾,緩解一河二岸(南岸)垃圾遍地現象。為此,建議環衞所拿出擬在一河二岸(南岸)設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方案和與周邊環境相匹配的效果示意圖上報縣政府研究。

2、無垃圾中轉站問題。因開發商將原址垃圾中轉站推平開發建房,現沒有垃圾中轉站,周邊居民所產生的垃圾成了管理真空,環衞工人每天只好臨時將垃圾傾倒在成長家園圍牆外馬路上,垃圾佔據了半邊馬路,周邊居民意見反映強烈。為此,建議將去造紙廠路側一座旱廁拆除,改建成一座二層樓地坑式垃圾中轉站(一樓為地坑式垃圾中轉站、二樓為水衝式公廁)。

3、坪頭路垃圾中轉站垃圾儲存容量不足問題。位於坪頭路人民會場側地坑式(二窖)垃圾中轉站,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只有一個地坑(窖)能放置垃圾箱使用,另一個地坑(窖)被房管局的廉租安置房近距離擋住進出口,吊臂式垃圾車無法進入放置垃圾箱,長年閒置不能使用,特別是每年逢年過節垃圾倍增時,此處垃圾中轉站一個地坑(窖)無法容納周邊居民所產生的垃圾,以至垃圾堆放蔓延至坪頭路馬路上,給周邊居民和過往行人帶來不便。為此,建議縣政府協調房管部門,可否拆除垃圾中轉站前安置房,以解決此處地坑式垃圾中轉站存儲垃圾容量不足問題。

4、農貿市場周邊髒、亂、差問題。目前,城區現有菜市場3家,分別是橋南集貿市場、月池商城和寶水商城。三個市場基本上都屬於零售性質市場,沒有批發性的菜市場,市場內也沒有專供自產自銷農民銷售的區域範圍。由於這三家菜市場都是市場化運作模式建設的。市場內的攤位大都被個人所購。因收攤位費過高,商販及菜農都不願意進去銷售,特別是寶水大街菜市場因收攤位費過高,現基本閒置未用,這些問題的出現,為城市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影響了城區的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為此,建議:1、橋南集貿市場後一河二岸(南岸)在現有硬化地面向新橋方向再延伸20米(4棵樹距離位置),地面硬化後供自產自銷菜農銷售,可全部清理勝利路佔道經營菜攤。2、市管中心探索市場內按農副產品品種劃片區經營運作模式,解決農貿市場內經營雜亂無章、無序和大量攤位閒置問題。3、對建材市場內閒置的農貿市場利用起來,作為專業批發性的交易市場,該市場使用後可大大緩解人民大道三中對面露天市場和勝利路農貿市場佔道經營賣菜壓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