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1W

教案不僅是教學計劃,也是教學過程中的指導和支持,通過不斷修改和完善教案,我們提高了教學質量,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8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活動,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有關實際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對分數含義的理解和分數大小比較的算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新課。

計算下面各題:

2/5+1/5=3/8+5/8=7/99=13=4/6+5/6=

7/88=104=14/30+5/30=12/28+16/28=

二、新授

1、塗色部分是幾分之幾?

2、塗一塗,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媽媽吃了六分之一。

(1)他們一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2)還剩下幾分之幾?

4、分數計算

5、一個月餅平均分成8塊,兩個共吃了這個餅的幾分之幾?

6、有三個蘋果四個梨

蘋果佔全部水果的幾分之幾?

梨佔全部水果的幾分之幾?

蘋果佔的分數比梨少幾分之幾?

7、陰影部分是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8、(1)參加跳繩活動的共有幾人?

(2)男同學佔總人數幾分之幾,女同學佔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3)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9、數學故事

10、實踐活動:製作七巧板。

這是個具有實踐性和挑戰性的活動。“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數的知識。七巧板又變成了研究分數加減法的學具了。

一定要鼓勵學生親手製作七巧板,這不僅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更能使他們藉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問題。

11、做一做

(1)拿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個的正方形,並剪下來。

(2)用剪下的正方形紙,按下面的順序製作七巧板,並塗上不同的顏色。

11、想一想

(1)1號圖形是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2號呢?它們共佔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3號、4號、5號、6號、7號圖形分別佔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3)用七巧板中的圖形拼出長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量一量,算出它們的周長和麪積大約是多少?

三、小結

課後反思: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有關實際實際問題。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範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並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着,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於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後,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繫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於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並且,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

第三課時

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四第6、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澱數學意識;人人蔘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6題。

比一比,那組摘得多?

2、練習十四第9題:奪紅旗小遊戲。

以小組為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勝組代表説一説你怎樣估算的。

3、練習十四第12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二、估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統計表,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據,估算結果。

(3)全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1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組織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你有哪些收穫?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3

設計説明

本節課主要探究的是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是在學生知道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理解了周長的實際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突出了以下兩點:

1.注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探究的能力。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探究,引導學生動手量一量,動筆畫一畫、算一算,通過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既發展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學生利用對周長含義的理解,充分發揮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它們的周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恰到好處地進行引導,從而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題卡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直尺彩筆題卡

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

1.複習舊知。

師:同學們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過哪些知識嗎?誰能説一説周長指的是什麼?

(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

2.引入新課,揭示課題。(課件出示)

師:剛才我們看到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別沿着長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誰走得遠?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要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才能知道)

師:同學們説得真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情境引入新課,使學生既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又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讓學生帶着興趣去學習,帶着問題去探究,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實踐探究

1.引導學生探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48頁上面例題。

師:這是我們學過的什麼圖形?怎樣才能求出它的周長呢?

學生動手操作,先量一量,再計算。

(2)組織學生集體交流結果和方法。

師:你測量了哪幾條邊的長度?你是怎樣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的?

(請學生充分表達,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預設

方法一:先量出4條邊的長度,再加起來。

5+3+5+3=16(釐米)

方法二:先分別量出長和寬的長度,再把2個長和2個寬加起來。

5×2+3×2=16(釐米)

方法三:先把1個長和1個寬加起來,再乘2。

(5+3)×2=16(釐米)

(3)理解計算方法。

針對只測量長方形的一條長和一條寬的同學提問:你是怎樣想的?

在交流中明確:長方形的特徵是對邊相等。

(4)對比評價。

師: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引導學生對比和評價不同的計算方法。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加強對千米和噸的認識,能利用它們之間的進率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2.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掌握單位間的換算

聯繫生活實際,運用千米和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和光盤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提問: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和質量單位?(板書:千米 噸)

2.舉例説明,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千米?什麼情況下使用噸?

3.小馬虎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件出示)

週末,我和小精明約好上動物園參觀。我一起牀就衝到衞生間,在牙刷上擠上2千克的牙膏開始刷牙,並洗了臉。媽媽給我準備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個400 千克的麪包。我吃完早餐,來到動物園。動物園裏的動物可真多呀!有重45噸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貓,真可愛!我們還看見一輛滿載約4克糧食的大貨車正在動物園門口卸貨呢!

引導:説一説,你覺得這篇日記可笑的地方在哪裏?應該怎麼改?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1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單位,填完後讓學生讀一讀,最後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2題。

(1)説一説:米和千米、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

師歸納:米和千米、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板書: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噸

(2)填一填:讓學生將結果填入括號內。

3.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3題。

(1)讓學生看圖,讀題。提問: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2)讓學生依次解決教材上的問題。

4.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4題。

先出示圖,讓學生讀題,並瞭解題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讓學生列式,並説明列式的理由。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5題。

先讓學生讀題,然後指名口答,並讓學生説説解題依據。

2.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看懂題意,瞭解題中所提供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然後讓學生列式解答,再組織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7題。

先讓學生讀題,重點理解動車從上海出發經過南京開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最後組織交流,並讓學生説出解決問題的過程。

4.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8題。

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交流課前瞭解到的黑龍江、黃河、長江和珠江的長度,並填寫表格,再指名彙報。

5.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思考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後指名彙報結果。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5

教學內容:

課本第4至5頁例3和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4至6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2、通過實際測量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教學重點:

使學生識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教學難點:

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教具準備:

一把米尺、1米長的小棍、一盤捲尺。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寬是1釐米。

2、讓學生在尺子上指出2釐米、4釐米、5釐米、8釐米、10釐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並回答量的結果。

二、導入新課

教師請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現了什麼?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後,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説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釐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釐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釐米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釐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

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板書課題:認識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認識米。

(1)認識1米的實際長度。

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並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把自己的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1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認識米與釐米的進率

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瞭解這根繩子有多少釐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釐米?”“也就是1米等於多少釐米?”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米=100釐米,並讓學生齊讀兩遍。

2、用米量。

(1)、教師出示一盤捲尺,告訴學生這是一盤捲尺,用它可以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或校長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麼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指名兩個學生用捲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長度是幾米幾釐米。

四、鞏固練習

1、做課本練習一第4題第

1、3兩小題。

2、1米=( )釐米100釐米=( )米5米=( )釐米200釐米=( )米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米的認識和用米去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還知道1米等於100釐米。

六、作業設計

1、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 )作單位。

2、1米=( )釐米100釐米=( )米

3、5釐米+30釐米=( )釐米70米-7米=( )米

4、在下面的( )裏填上米或釐米。

(1)電線杆高8( )

(2)教室長8( )

(3)鋼筆長15( )

(4)小紅從家到學校要走100( )

(5)量籃球場的長度用( )作單位

(6)一張課桌長1( )

教學反思: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6

設計説明

本節課繼續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不過學習的內容稍顯複雜,被除數的首位不是除數的整數倍。因此在理解除法豎式的算理時,實際操作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考慮到以上因素,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先分後算,以分物的過程來指導計算的過程。

在教學中,先讓學生根據題意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將分小棒的過程與豎式計算的步驟聯繫起來,使每一步計算都有據可依,學生理解起來比較輕鬆。

2、重視學生的表達,讓學生通過表達加深對除法豎式的理解。

在教學中,不論是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後還是在列出除法豎式之後,都引導學生説一説,説分物的過程,説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説除法豎式的計算順序。在説的過程中既能促進學生思考,又能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用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你們還記得計算方法嗎?

請學生用語言敍述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

2、用豎式計算48÷2。

(1)指一名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計算。

(2)指名説一説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除法豎式的理解,為本節課的學習掃除障礙。

3、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板書課題)

探究新知

1、熟悉情境圖。

課件出示教材情境圖,請學生説一説圖中的故事。

引導學生説出:悟空、八戒、沙僧面前有48個橘子(4籃零8個),他們3人要平均分。

2、操作分物,直觀計算。

(1)引導列式。

師:他們3人每人能分到幾個橘子?你能列出算式嗎?

學生根據題意可列出算式:48÷3。

(2)分一分。

師:現在我們用手中的學具實際分一分,看看能否得出這道題的結果。(出示課堂活動卡)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分一分,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算理,為後面進行除法豎式的計算打好基礎。

(3)交流操作過程和結果。

師:你們是怎樣分的?先分哪部分,再分哪部分,4捆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1捆,還剩下1捆怎麼辦?

預設

生:先分成捆的,每人1捆。剩下的1捆與另外8根合起來是18根,平均分成3份,每人又可以分到6根,這樣每人共分到16根。

師:剛才分物的過程用算式怎樣表示呢?

引導學生説出算式:30÷3=10,18÷3=6,10+6=16。

3、用豎式表示分的過程和結果。

(1)嘗試筆算。

師:請你們結合剛才分物和口算的過程,嘗試用除法豎式算一算。這道題與48÷2的豎式計算有什麼不同?如果被除數的首位不是除數的整數倍,那麼在計算過程中應該怎樣處理?

學生獨立計算。

(2)集體交流,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

教師根據學生的口述板書除法豎式及除法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如下所示:

(3)結合計算過程總結算法。

師:在用除法豎式進行計算時,要從哪一位算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引導學生回顧計算過程,使學生明確要從被除數的高位算起,相同數位要對齊,每一步的餘數都要比除數小。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對“時、分、秒”和“千米和噸”的知識加以鞏固,提高計算和估算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讓學生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長度觀念,克千克和噸的質量觀念,知道各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進行各單位之間的簡單計算和估算。

教學過程

一、歸納整理,相互交流

1、談話引導

同學們,到現在為止,數學中我們已經學了幾組表示事物及其特徵的特定單位。你們知道有哪些單位嗎?

如:表示時間的單位有哪些?還有表示什麼的單位?

2、小組討論

由小組長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

3、交流展示

並評出哪一組記錄的最完整。

二、加深體驗,建立觀念

1、數一數

出示時間單位時、分、秒。討論:怎樣才能感受和記憶這些時間單位?

讓學生從鐘面的認識,1時、1分、1秒內所幹的事情,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等方面複習時間知識。

2、比一比

出示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組討論:怎樣感受和記憶這些長度單位?

讓學生通過用手比劃,以及用語言描述,全面複習所學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把前後知識聯繫起來,使知識系統化。

3、估一估

出示質量單位:克、千克和噸

小組討論:怎樣感受和記憶這些質量單位?

讓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全面複習所學的質量單位及其進率。

三 、聯繫生活,實際應用

1、算一算

出示課本第122頁的第9題,讓學生説一説題意,再獨立解答。最後交流自己的算法。

2、 猜一猜

結合課本第10頁的第4題,讓學生根據路程的遠近,猜一猜他們是步行、乘車還是乘飛機?

3、 估一估

通過第125的第8題,使學生掌握千克與噸之間的計算與估算。

四、鞏固練習:

獨立完成課本第122頁的第10題,集體核對。

五、總結評價: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複習了哪些知識?你掌握的怎麼樣?還有什麼困難?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痺謔導、觀察與推算的活動中,認識1噸物品有多重,建立噸的概念。

2閉莆漲Э擻攵值慕率,能進行簡單換算。

3迸嘌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實際應用的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1鼻胙生課前去調查貨車的載重量。

2苯淌ψ急柑逯爻印1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願意把你瞭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貨車車身上寫着準載2噸、4噸……

教師發現了一輛長安小貨車,車身上寫着準載1 000千克,另一輛小貨車車身上寫着準載1噸,哪輛車的準載量大?

引發學生的爭議,進而引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噸。(板書:認識噸)

二、建立概念

1比鮮1噸

(1)請一個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學生站上體重秤。告訴大家,三年級的國小生大約重25千克。

同桌互相抱一抱,或者背一背。説一説對25千克的感受。

(2)請4個學生上台,算一算,他們的體重一共約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這4個學生都壓在你身上,感覺怎樣?100千克重不重?

(3)請40個學生起立,算一算,他們的體重一共約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這40個學生全都疊在你身上,會怎樣?1 000千克重不重?

(4)1 000千克就是1噸。1噸重不重?

板書:1噸=1 000千克。

2彼鬩凰悖加深對1噸的認識

(1)出示重20千克的一桶水,放在體重秤上。請學生用手拎一拎,説一説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桶水重1噸?

(3)出示重50千克的1袋米。請學生用手提一提(先請一個學生提,再請兩個學生一起提,然後請三個學生一起提),説一説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袋米重1噸?

3畢胍幌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噸

啟發學生舉例:如大象約重4噸,大黃牛約重1噸,家中上月用水約5噸……

教師舉例:城市家庭每月的排放污水量,城市家庭全年生活垃圾量,每人每年消耗的食品量……從而進行環保教育。

與克、千克相比較,你認為什麼情況下使用噸作單位?

結論:計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

三、認識進率

1噸=1 000千克。

(1)出示兩輛車的圖片,其中一輛車身上寫着2 000 kg,另一輛車身上寫着4噸。

填一填:2 000 kg=()噸4噸=()kg

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啟發學生説出1 000千克是1噸,2 000千克就是2噸;1噸是1 000千克,4噸是4 000千克。

噸與千克的進率是1 000。把用千克作單位的數換算成用噸作單位的數,要去掉3個0;把用噸作單位的數換算成用千克作單位的數,要加上3個0。

(2)判斷。

(3)解決問題。

①看圖,這幅圖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提出了什麼問題?

②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答。

③教師: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你遇到了什麼情況?怎樣思考的?

學生2:都變成用千克作單位的數,5噸=5 000 kg,5 000-2 000=3 000(kg)。

總結:可以統一成用噸作單位,也可以統一成用千克作單位。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堂練習

六、課後延伸(可用計算器)

一個雞蛋大約重50克,如果1個人1天吃1個雞蛋,多長時間能吃掉1噸雞蛋?

克、千克、噸的認識(四)

教學目標

1蹦芨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加深對質量單位的理解。

2庇τ每擻肭Э恕⑶Э擻攵值慕率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庇τ玫ノ換凰愕鬧識解決實際問題。

4碧寤崾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

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準備 圖

教學過程

一、選擇單位

(1)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質量單位?

板書:克千克噸gkg

(2)舉例説明,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哪個單位?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較輕較重很重

(3)想一想,在()中填上合適的單位。

1個梨重180()。

爸爸的體重是67()。

1頭河馬大約重1()。

1本連環畫約重216()。

一輛大貨車運白菜3()。

小馬虎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早晨,天剛亮,我就起牀了。我拿起5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臉。媽媽早就準備好了一杯250克的牛奶、一個55千克的雞蛋和一個200噸的蘋果。不一會兒,早飯吃完了,我親熱地跟可愛的小狗告別,這隻小狗足足有20克重。我背起3噸重的書包高高興興地向學校跑去,剛到學校大門,就看見一輛滿載着約4克的糧食的大貨車正在食堂卸貨呢!

説一説,你覺得這篇日記可笑的地方在哪裏?應該怎麼改?

二、單位換算

1彼狄凰擔嚎擻肭Э恕⑶Э擻攵種間的進率

克與千克、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都是1 000。

板書:克1 000千克1 000噸

2碧鉅惶睿ń炭剖櫚6頁:第7題)

4 000 g=()kg 9 kg=()g

()g=7 kg 6噸=()kg

8 000 kg=()噸 ()kg=4噸

學生獨立作業,完成之後,請學生評講,就4 000 g=()kg,6噸=()kg這兩題追問單位間的進率及思考過程。

3痺凇鵠鍰釕>、

三、解決問題

(1)出示圖及題目:有5 000克白糖,每1千克裝1袋,可以裝多少袋?

(2)學生自編一個類似的實際問題,同桌相互解決。

(3)出示圖看圖,你從圖上了解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麼問題?

説一説,你是怎麼解答的?

總結:當相加或相減的數單位不一樣時,要先換算單位,統一單位。

(4)出示圖及題目:

王叔叔家裝修房子,這是他在一個建材市場購買材料的清單:

水泥河沙地磚紅磚牆磚

2噸3 000千克1 100千克1噸900千克

王叔叔租了兩輛準載4噸的貨車,可以怎樣裝貨?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四、數學小調查

(1)到商店調查下面商品有多重。

一把掛麪、一包奶粉、一袋味精、一袋洗衣粉……

(2)查閲資料,調查下面的動物有多重。

一頭牛、一頭鯨、一隻蜂鳥、一隻鴕鳥……

小組合作,完成調查任務,並自己交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