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黨性修養

來源:巧巧簡歷站 6.33K

  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黨性修養



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黨性修養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只有對自己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方,沒有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就沒有自身的血脈與根基,就沒有事業的生機與進步。中國共產黨95年的奮鬥史最重要的歷史經驗之一,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這個結合既包括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又包括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實際。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七一”講話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三個“更”凸顯了文化自信的重要重要性和基礎性。 時隔一個半月的建黨95週年之際,習近平又一次用“三個更”來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其目的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每一位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都是黨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執行者、實踐者,因此,必須加強黨性鍛鍊與黨性修養。講政治、講規矩、講道德、講奉獻,打造共產黨員的精神高地,以堅定的信念、嚴格的紀律、高尚的品行和勇敢的擔當,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羣眾,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奮鬥。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實踐中,形成和鑄就了自己的科學理論、崇高理想、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和科學方法。這些理論、理想、宗旨、作風、方法,就是我們黨的黨性,也是每一個共產黨員應當具備的內在品格。只有提高和增強黨性,才能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培育和保持高尚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行,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凝聚力、戰鬥力,

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上,必然伴隨着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文化不僅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槓桿,同時也代表着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發展水平。只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有強大的自信,努力發展我們自己的文化,才能以堅持堅守的從容、奮發進取的勇氣、創新創造的活力,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當然,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必須加以區分和甄別,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克服又保留,文化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對歷史應當多一份尊重、對文化要多一點思考,實事求是地學習並加以利用。縱觀歷史,每當中華民族遭遇生存危機,總有志士仁人和風骨猶存的文化大師挺身而出,復活民族的歷史記憶,煥發民族文化尊嚴。只有經常進行歷史的回放,尊重歷史傳統、喚醒民族精神,才能激發使命感和責任感,厚植文化根基。因此,我們今天該傳承的,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果一個民族沒有了根與魂的支撐,這個民族就沒有前途和希望。

黨的領導幹部特別是“少數關鍵”更應該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加以學習,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范仲淹所説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獻身精神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今天,我們黨的幹部要用中國文化的根與魂打牢修身的基礎、夯實為政的根基、指導自己的行為 ,堅定自身從而提升自己的從政能力和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