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説的心得4篇 小説世界、心靈獨白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W

閲讀小説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一種思考和感悟的方式。每本小説都有其獨特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讀者通過閲讀小説可以瞭解到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思維方式,從中獲得啟迪和感悟。在這裏,我們分享一些讀者的小説心得,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

關於小説的心得4篇 小説世界、心靈獨白

第1篇

過於追尋事件的源頭就有可能忽略事情的本質,而將責任推脱。家庭在人的成長中究竟扮演怎樣的地位?如果成年人犯罪都可以追溯到幼兒的悲慘遭遇,世界上童年不幸的人比比皆是,但以此進行犯罪報復社會的卻只是極少一部分。不得不説,即使是相同的環境下,人格的養成都會產生差異。推諉到童年、推諉到他人只是在逃避事情本身——存在對社會缺乏同理心的人。

此外,借托不幸、誇大傷害對犯罪者報以同情,對於受害者一方是不公平的。不是自己造成的傷害,卻要承受當中的惡意。將責任推脱是在美化犯罪的事實,在事中客觀,在事後思考,反思並總結教訓才能避免重蹈覆轍,也是對受害者的尊重。

在《告白》裏,犯罪是出名的方式,是得到的方式,唯獨不是承擔後果的方式,傷害他人的方式,對於未成年的人犯罪報道近些年也日益增多,如果不及時引導難免不會出現模仿犯罪與跟風犯罪。而法律對於這樣的犯罪卻又報以最大的寬容心。我不止一次地想,《未成年人保護法》應當是“我來保護你不受傷害”,或者“你受到了傷害,我來保護你”,而不是“你傷害了他人,我來保護你”。我們保護的也應當是無力保護自己的未成年人,而不是暴力施加他人的未成年人。被傷害與傷害是兩件事情,但在年齡面前卻好像模糊異常。

人都是有情緒的,森口的報復,下村媽媽的誇獎,渡邊的渴求,人最開始也只是一個普通的生物而已。雖然有人類社會,但只是其中一種自然環境,仍舊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教師的職業,母親的身份,學生的角色,每一個都尋常無比。

關於小説的心得4篇 小説世界、心靈獨白 第2張

第2篇

錢鍾書是《圍城》這部書的作者,是一名學者、小説家。江蘇無錫人,字默存,號槐聚。《圍城》是他所著的一本長篇小説,如果説它是愛情小説或者是知識分子的心理小説,那麼就不值一提了。

?圍城》是在上海淪陷時,耗時兩年時間完成的,其中還有他的妻子楊絳先生幫助對原文進行註釋。《圍城》這部書的內容儘管讀起來好像真有其事,實有其人,但實際上只是一部虛構小説。

就像90版《圍城》電視劇的封面上所寫到的“困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慾望卻大都如此”。

這部書以主人公方鴻漸的視角去講述這座城市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20到1940年間,方鴻漸是個鄉紳家庭的青年,他的未婚妻周氏提前病逝。方鴻漸在歐洲留學時收到來信,後來沒過多久就回國了,他在回國的船上遇到了鮑小姐,並愛上了她,結果卻被鮑小姐的感情所欺騙了,後來方鴻漸遇到了大學同學蘇文紈,故事便由此開始。

縱觀整本書,有人認為作者筆下的方鴻漸其實就是錢鍾書本人。因為方鴻漸的經歷與作者的經歷相似度很高,例如他們都是無錫人,他們都有着歐洲的留學經歷等等。但幫助錢鍾書先生撰寫註釋的楊絳卻認為方鴻漸的原型不是作者本人,他是一個合成的虛擬人物。

?圍城》這本書中的角色不是按照特色人物作為原型來寫的,而是為讀者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可以説文中的人物分別指代了一類人。作者可以根據親身經歷,以及其他人的經歷去構造小説中的主人公的形象。這些賦予主人公的經歷都是為了使這個角色達到作者心目中的“完美”。

第3篇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蘇文紈

人人都在一座圍城之中,並且無法逃脱他的束縛。書中男主人公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產生的感情糾紛,一次次因自己的懦弱,剛張開嘴,卻又欲言又止。自己卻毫不知情,自己掙一步步落入孫柔嘉所設計的圈套,最終自食惡果。感情這座美麗的城池,曾使方鴻漸無限嚮往,但進入之後,卻又無奈與城中的無聊。當他離開自己所在的大學時,迎來的卻是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等許許多多構成的混雜的圍城,使他感覺力不從心,似乎自己正在被一股力量操控着,只能無奈的面對各種生活的壓力,卻又無法衝破。唯獨他對唐曉芙的追求,能看出他似乎有一點想衝破命運囚牢的思想,剩下的只有他對命運的屈服和軟弱無能而已。

書中另一位男角色也希望能夠進入蘇文紈這座圍城,他就是趙辛楣,可卻又無法離開結婚生子這座城池。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圍城,都只是為了一個面子,但也沒有人能夠衝破城牆,呼吸到城外的新鮮空氣,最終只能等待這些封建思想和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

?圍城》這部小説,凝聚了錢鍾書本人對社會腐敗,人們思想封建,老人迂腐,學生傲氣的感歎。人生就是一座最大的圍城,沒有人能夠逃脱他的束縛,所有人必定在冰冷的城牆下度完一生,既然無法逃脱命運的控制,那麼就看你在城牆下活的是否快樂,生活是否精彩。那些想衝破城牆的人,只會失去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第4篇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裏面,其實會發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裏面。閲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昇華。對於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閲讀名著,對自己提高修養都很有幫助!

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講的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伕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個理想:擁有自己的洋車。於是他憑着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終於如願以償。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洋車就被士兵搶走。但他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不過他實在太倒黴了,辛辛苦苦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就這樣反覆了三次,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他開始遊戲生活,吃喝嫖賭,徹底墮落為城市的垃圾。

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着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着像駱駝一般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鬥,他寧願冒着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鬥,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是為了尋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