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婚禮禮儀4篇 "傳承千年的中華婚禮之禮儀盛典"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6W

中國傳統婚禮禮儀自古以來就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藴和儀式形式。婚禮是家庭和社會的重要儀式,需要遵守一系列傳統禮儀和習俗。這些傳統禮儀代表着中國文化的價值和思想,也反映了婚姻家庭在中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傳統婚禮禮儀4篇

第1篇

在中國傳統婚俗中,議婚,是商議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階段,包括“求婚”、“過帖”、“相親”等幾道程序,到準備定婚為止。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是由男女雙方父母根據對方的門第、家境及品貌等條件決定婚事成否,男女當事人是沒有多大發言權的。

“無媒不成婚”,議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長委託媒人或託靠親友、鄰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親”。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的“納采”。

如果女方家長答允考慮結親,男方便再次託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詢問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開八字”,請陰陽先生“合婚”,審看男女雙方的`命相是否相合。山西長治一帶稱之為“取四柱”,雁北一帶稱之為“換婚單”。具體做法就是,把男女雙方的生年、月、日、時“四柱”干支寫在絹帛或麻紙上,然後請人卜算,看雙方相互間命相有無克異。民間一般認為,男女生肖犯“對衝”的不宜婚配。所謂犯“對衝”,是指子、午相沖,醜、末相沖,寅、申相沖,巳、亥相沖,辰、戌相沖,卯、酉相沖,共“六沖”。各地歷來都有“白馬怕青牛,兔、龍淚交流,豬、狗不到頭,蛇、虎如刀錯,羊、鼠一旦休”之類的俗語。這些説法純屬無稽之談,現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講究了。這一程序相當了“六禮”中的“問名”。

在具備訂婚條件的情況下,男女兩家還要“相親”,又叫“相門户”、“看屋裏”,即男女兩家約定時間見面,最後議定婚事成否。現在山西各地仍有這種習俗,不過“相親”的主角已由雙方家長變為男女雙方當事人,“相親”的意義已不在於認親家,而是通過面對面的接觸,進一步加深相互瞭解。男女雙方初次見面時,一般由媒人或介紹人引見,兩人對面而坐,互相窺視對方的形貌舉止,正所謂“對像”是也。

男女雙方“八字”相合後,兩家即擇吉日傳換庚帖,晉北一帶叫“送契”,重新寫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時等事項。至此,親事算初步定下。按照忻州、長治等地的説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晉中一帶,則説女方“問出去了”。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納吉”的前一部分內容。由於現在不再時興合婚,“過帖”這道手續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中國傳統婚禮禮儀4篇

第2篇

中國婚嫁梳頭禮儀屬於舊時的習俗了,不過有些地區和少數民族仍然沿用。一般新娘出嫁前需要經歷三步:洗澡、梳頭、哭嫁。在舊時梳頭可算上是比較重要的一種出嫁儀式。

以前,新娘出嫁就意味着永遠告別家人和家鄉,因此新娘都要在婚前哭上三天,還與朋友和家人一起唱一些歌,這多少釋放了點新娘的恐驚感,也為她離家作了預備。現在,婚禮當然已不再如此,但每一個新娘好像都須要一點情感上的支持,人們鼓勵她把內心想説的都説出來,這時新娘往往哭上一陣,以撫平心中的憂慮。

女兒出嫁自豪的母親會面臨一個這樣的任務——梳頭。新娘洗了澡,打扮一下然後哭上一場就算是從“未婚”過渡到“已婚”了。這時母親需要交代女兒一些事情,然後幫助女兒洗澡(象徵性的),給她梳一個“有福氣的女人”的髮型。

洗澡一般並不意味着慶賀什麼,但是中國的婚前洗澡卻絕不僅是你平常所認為的20分鐘泡在浴盆裏。水裏溶入了文旦(柚子)的氣味,或者花草如竹子、松木或艾屬植物的芳香,新娘洗完澡,也就洗走了身上的"邪氣",而且還意味着幸運、長壽以及繁榮,除了這些精神上的作用,花草的味道還有助於讓皮膚光滑、鮮嫩,許多女人都希望的效果。

有些中國新娘穿上傳統的紅衣褲,再吃上一些美味的`餃子,有3枚餃子,一個預示着愛情,一個預示着多子多福,還有一個意味着幸福。給新娘梳頭的人都是生活幸福美滿的,被稱為有福氣的女人。阿姨,朋友或家庭其他成員都可充當這一角色,她一邊梳一邊説一些祝福的話,這一禮儀據説能給新郎新娘帶來和諧、財富以及多子多福。

如今,不再唱《梳頭歌》了,梳頭的嬸嫂邊梳頭邊吟道:“一梳白髮齊眉,二梳兒孫滿堂,三梳早生貴子……”

以前,新娘出嫁就意味着永遠離別家人和家鄉,因此新娘都要在婚前哭上三天,還與朋友和家人一起唱一些歌,這多少釋放了點新娘的恐懼感,也為她離家作了準備。

現在,婚禮當然已不再如此,但每一個新娘似乎都需要一點情感上的支持,人們鼓勵她把內心想説的都説出來,這時新娘往往會哭上一陣,以撫平心中的憂慮。

第3篇

也正因如此,從古至今,各國各地區的人們無一例外在big day都要博個好彩頭,遵循禮數以求婚姻平順、幸福美滿。在婚禮這一天,不同文化歷史背景下的新人,展現着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傳統,它們之所以延續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是因為這背後寓意的美好祝願。除了遵循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傳統,跨國、跨民族婚姻也讓傳統不斷融合,進而締造出新習俗;更有許多新人旅行至嚮往的國度,依照當地文化習俗舉辦婚禮。現代再摩登的婚禮形式中,都藴藏着祈求美好的.古老習俗。傳統,在當今再度變成了“流行”。

訂婚“過大禮”,即男女雙方互贈禮物,以表兩家對這樁婚姻的認可和祝福。男方要準備禮金、代表吉祥的貴重食物和金飾等。

女方迴應男方禮物的一半或若干即可,往往包括精緻的衣物、鞋襪、茶葉。這一習俗現多在婚禮當天進行,婚禮前婆婆給新娘戴上龍鳳金鐲,女婿穿着岳母買的衣服,禮物也將回歸到新人手中。

佈置新房前,要請一位上有老人下有兒孫的“全福”男士將牀挪到適當位置。婚禮前一天,一位“全福”女性會被請來幫忙鋪牀,並將栗子、核桃、桂圓等八寶喜果撒在牀上,寓意早生貴子。婚禮前夜,男方家族會派出一個小男孩睡在婚牀上意為“壓牀”,或讓男嬰在牀上玩耍表示及早添丁。

與現代人習慣不同,古時黃昏是吉時,所以人們選在此時行娶妻之禮,這便是“昏禮”一詞的由來。現在,中國南方城市大多還保留着下午婚禮、晚上喜宴的習慣。

古代講究用八台大轎迎娶新婦,行路不過廟、不過河、不過井,一條路來同一條路回去,意為不走回頭路。出門時新娘要腳不沾地,由兄長或大姐夫背出門,這一習俗演化到現在就是新郎將新娘“公主抱”起來。藏鞋、堵門等熱鬧形式其實並不是中國傳統,反倒是由西方習俗演變而來的。

婚禮前的梳粧對新娘來説無疑為一次重生,由孃家請來“全福人”梳頭是不可省去的程序。“全福人”邊梳頭邊念吉祥話, “一梳梳到白髮齊眉”就是經典台詞。

新娘出了門,婚禮就算正式開始了。步入禮堂時,新娘要邁過一個火盆,意味着祛除隨之而來的邪氣。

這一儀式須由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新人拜過神明、父母並對拜表示相敬如賓後,會被宣佈結為夫妻。接下來,古時新人正式踏入婆家拜見公婆,公婆會從屋裏迎接出來,這就是“過門”儀式。

第4篇

3、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4、等待:新郎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一男童侍持茶盤等候新郎,新郎下車後,應賞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5、討喜:新郎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閨中密友要攔住新郎,不準其見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過後才得進入。

6、拜別:新人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並由父親蓋上頭紗,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7、出門:新娘應由福高德劭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子在結婚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因此不得與天爭大。

8、禮車:在新娘上禮車後,車開動不久,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車後,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以後的一切再也不予過問,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樣要一路燃放禮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車隊到達新郎家時,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並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要放到晚上,讓新娘親自剝皮,意謂招來"長壽"。

11、牽新:娘新娘由禮車走出時,應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新娘進入大廳。進門時,新人絕不可踩門檻,而應橫跨過去。

12、新娘進門前應從炭火盆上跨過去,表示洗去進門前的'晦氣和不祥

13、喜宴:時下頗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禮,大都在晚上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禮服,換上晚禮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5、鬧洞房:新人被整之災情大小,端視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禮上戲弄別人,或平素待人夠不夠忠厚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