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幼小銜接教案15篇 "Souping up the Connection: A Comprehensive Lesson Plan for Bridging Kindergarte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8W

本文旨在為一年級數學教師提供幼小銜接教案,幫助學生順利過渡到國小數學學習。教案內容包括數字認識、加減法、形狀與空間等基礎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入門數學,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數學幼小銜接教案15篇

第1篇

本節教學設計,是在幼兒學習了10以內數字後安排的一個新教學內容,對於幼兒來説是一個比較難理解、抽象的數的概念。因此本節教學活動設計以遊戲為主,通過遊戲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想通過趣味性的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遊戲使幼兒在玩中不知不覺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通過本課教學幫助幼兒在“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讓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1、讓幼兒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整數的相鄰數。

2、在遊戲活動中感知了解10以內數字的相鄰關係,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感知數的相對性。

3、通過遊戲的方式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在遊戲互動中學習數學。

瞭解數的簡單關係,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

⑴師:有一座房子裏住着許多小動物,我們來看看裏面都住着誰?

⑵教師出示有小動物的房子圖片(房子裏有狗、貓、兔子、猴子、狐狸),請小朋友説説這些小動物的左右鄰居是誰?

⑶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動物的鄰居是誰了,那請你們看看你們現在坐在這裏的左右鄰居是誰?

師:我們小朋友都有鄰居,數字寶寶它也有鄰居,它們的鄰居叫相鄰數,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的鄰居吧!

2、請幼兒為數字排序,知道相鄰的關係(多1和少1)⑴分別取三種不同顏色的瓶蓋各三個,每種顏色排成一排,討論如何才能做到讓三排瓶蓋變得一排比一排多一個。

⑵找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擺在瓶蓋的左邊,討論:比2少1的數是幾,應排在哪裏;比2多1的數是幾,應該排在哪裏,引導幼兒按要求排列。

⑶引導幼兒歸納:2有兩個相鄰的好朋友,一個是比2少1的數1,排在2的前面,一個是比2多1的數3,排在2的後面。所以,一個數的相鄰數就是比這個數多一和少一的兩個數。

⑷組織幼兒討論3的好朋友是幾和幾,根據前面的方法與經驗,引導幼兒藉助瓶蓋、數字卡片等加以驗證。

⑸老師拿出10以內任意三個相鄰的數字卡片,請幼兒為三個數字排隊,引導幼兒按順序排。

幼兒身上別好110的數字卡片並按1—10的順序排好隊後,老師帶着幼兒説兒歌:

幼兒大聲告訴彼此,自己的朋友是幾和幾?幼兒可以交換數字卡片,反覆玩幾次,進一步理解相鄰數之間的排列關係。

讓幼兒在一個裝有1—9的數字卡片的箱子裏摸,摸出一個數字,並説出它的相鄰數,正確的即可獲獎。(獎勵一個笑臉娃娃)

發給每位幼兒1到10的數字卡片,擺在桌子上,老師拿出任意一個數字,請小朋友把它的相鄰數找出來,看一看哪個小朋友反應最快。

在科學區投放1到10的數字卡片及不同顏色的瓶蓋若干個,讓幼兒進一步探索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由於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幼兒是整個活動的主體,調動了幼兒學習積極性,整個活動過程課堂氣氛好,幼兒學習興趣濃。通過觀察幼兒操作實物及遊戲活動過程發現幼兒理解了相鄰數的關係。但在一些細小的環節上,還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1、本次教學活動中設計的遊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幼兒都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2、在活動中,我觀察到兩名反應慢的幼兒沒能跟上,此時我發現了本次教學的缺失點:在教學重點環節時語速應放慢,要讓每位幼兒聽清楚,給幼兒留足思考的時間。在課堂延伸中,我走進兩名反應

一年級數學幼小銜接教案15篇

第2篇

1、認識和書寫數字“0”,初步理解“0”所表示的含義。

認識和書寫數字“0”,初步理解“0”所表示的含義。

1、出示鉛筆:老師手裏有幾支鉛筆?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朱老師拿給xx一支,還剩幾支鉛筆?用數字幾表示?朱老師又拿給xx一支,還剩幾支鉛筆?用數字幾表示?老師又拿給xx一個,有沒有鉛筆了?用什麼表示?(啟發幼兒思考“沒有了”可以用什麼來表示。)

2、出示數字“0”,告知幼兒“0”也是一個數字,“沒有了”可以用數字“0”來表示。

3、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景需要用數字“0”來表示。(演示出生活中各種可以用數字“0”表示的情景,讓幼兒判斷,然後讓幼兒自己舉出實例,如,黑板上的粉筆字都擦乾淨了,餅乾盒裏的餅乾吃完了,玩具箱裏的玩具全被拿走了……)

二、認識數字“0”的外形特徵,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

2、遊戲:“我會變0”,發散幼兒思維,啟發幼兒運用各種方式編出數字“0”的造型。(繪畫方式:畫出一個“0”;身體動作的方式:用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圍成一個小0的造型,用兩隻手的食指和拇指圍成一個大0的造型;材料擺放的方式:用毛線圈出一個0的`造型;剪切的方式:用一張紙剪出數字0的造型。)

三、認識數字“0”的其他含義,感知數字“0”在生活中的用處。

1、發散幼兒思維,啟發幼兒説説“0”的其他含義:盤子裏沒有東西可以用數字“0”來表示,你們還在什麼地方見到過數字“0”呢?它用來表示什麼?(搖控器、電話鍵、微波爐的刻度等。)

1、在黑板上出示算式:1-1=()、2-2=()、3-3=()、4-4=()。請幼兒算出答案寫在作業紙上,並説出理由。

第3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紙條等若干套(3"5個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教師:看,媽媽給寶寶買了什麼?媽媽買了幾條褲子?它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褲子,並説出它們長短不一樣。

教師:媽媽讓寶寶排一排褲子,你覺得哪條褲子放在前面?可以怎麼排呢?

鼓勵幼兒自主地排褲子,然後説一説自己用什麼方法排的。

沿着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條線將褲子放整齊,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長(最短)的褲子排號,再通過兩兩比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長的褲子,發現長了再調整。

教師: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紙條都來找小朋友幫它們排隊啦!

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總結:先找出物體中最長或最短的.一個排好,在比剩下的物體,找出最長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後説一説。

第4篇

幼兒每人正方形紙、長方形紙各1張,各種長方形組成的物體。

感知長方形:説説它象什麼?(冰箱、彩梯、桌椅、輪船、寄信)這些東西都是由長方形組成的`,長方形的用處很大。

比較正、長方形:讓幼兒從我手中的兩張紙中找出已認識的正方形的紙,用折線的方法對正方形的四條邊的長短,四個角的大小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用摺紙方法對這張紙的兩邊進行比較,使幼兒發現長方形的特徵。用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説説他們不同的地方。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是正方形,而這張相鄰的兩條邊不一樣長是長方形。(幼兒學會説)

尋找識別長方形:窗和門都是長方形的,還有什麼是長方形的?(汽車、樓梯。)

效果記錄:對學習長方形很感興趣,教師一拿出範例,幼兒就能準確的説出這是什麼物體,由什麼圖形組成?對教室裏由長方形組成的物體能描繪出來,能明顯的區分長方形和

第5篇

1、感受幾何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展空間方位知覺能力。

2、嘗試將三角形裝入盒子,在移動、翻轉、拼接幾何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幾何圖形變化的樂趣。

ppt課件,小三角形人手12個,三角形底座、正方形底座、長方形底座各六個。

一、播放課件:指認幾何圖形出示三角形"我是快樂的三角形,我最喜歡和我的朋友一起玩遊戲了。看看我的哪些圖形朋友來了。"指認幾何圖形,並説出它們的名稱。請幼兒指認旋轉後的幾何圖形。

2、怎樣才算2個三角形碰在一起了?(幼兒回答老師在電子白板上演示,然後播放操作視頻)3、歸納小結。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要完全重合在一起,兩個三角形才快樂。

第一,聽清楚是"幾個三角形碰碰樂"。第二,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條邊要全部"碰"在一起。

2、教師播放課件錄音"碰碰樂、碰碰樂,2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觀察幼兒拼搭情況。

5、教師再次播放課件錄音"碰碰樂、碰碰樂,4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請用4個三角形拼出一個大的長方形。

6、4個三角形"碰出"了一個長方形,現在請你任意移動一個三角形,把它變成另一個圖形。看看你能變出幾個圖形呢?

"你的12個三角形要回家了,這裏只有一個底座才是這12個三角形的家,要把12個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送回去,拿一個底座是它們的家?

2、提問:你覺得12個三角形的家是哪一個底座?見你的'名字貼貼到相應的圖形中。然後請你來説説你的理由。

4、提問:你們剛才送了之後,哪個底座才是正正好好12個三角形的家呢?請你説説理由。

5、歸納小結:三角形底座太小,有幾個沒有放進去,正方形底座又太大,要再多幾個小三角形才行;長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剛剛好。

6、剛才選擇三角形和正方形底座的幼兒重新找一個長方形底座再次將12個三角形都送回家。

第6篇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與比較能力,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發展幼兒的逆向思維。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指導語:我收到了圖形王國發來的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指導語:在圖片中除了有紅、藍顏色之外,你們還發現了什麼?它們是怎麼排隊的?(三角形、圓形等)

指導語:剛才的問題,小朋友都答對,我們再接着玩遊戲吧!請你們根據我給的圖形排隊,並説説你是怎樣排的?

今天你們通過遊戲,學會了按物體的形狀有規律地給圖形朋友排對,我們今天又學會了一種本領,我們要謝謝圖形朋友們,跟圖形朋友再見!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第7篇

1、認識加號、減號、等號,知道它們表示的意思,初步學習2的加減法算式,並進行運算。

教師出示一隻小螃蟹圖片,邊演示邊引導幼兒觀察: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麼吐的?鼓勵幼兒講述小螃蟹先吐了1個泡泡,又吐了1個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個泡泡。

啟發幼兒思考:小螃蟹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什麼符號和數字幾表示?一共吐了2個泡泡可以用什麼符號和數字幾表示?

引出“+”和“=“,初步瞭解加號表示把它兩邊的數合起來,讓幼兒知道可以用”+“表示又吐出了1個泡泡;等號表示它兩邊的數一樣多。幼兒認讀並空手練習書寫加號、等號。

教師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導幼兒説一説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教師請幼兒觀察並説説小螃蟹現在吐了2個泡泡。教師拿走一個泡泡:破掉了幾個泡泡?現在還剩下幾個泡泡?鼓勵幼兒將事情講述清楚。

啟發幼兒用數字和符號表示2個泡泡、破掉的泡泡和剩下的泡泡。引出“—“,初步瞭解減號表示從它前面的'數裏面去掉後面的數,讓幼兒知道可以用”—1“表示破掉的一個泡泡。

看圖列2的加法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看圖説説三幅圖的含義,並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

看圖列2的劍法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理解第二幅圖的變化。並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知道劍法的意義。

請幼兒介紹看圖列2的加減法算式活動,説一説三幅圖的含義,引導幼兒講述為什麼要用加法,或為什麼要用減法。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第8篇

1、嘗試用多種簡便的方法區別和記錄物體的輕重,初步瞭解輕重與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證關係。

2、培養幼兒好探究、敢實踐的科學精神,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1、幼兒人手兩、三個小件物體、一張記錄單、一張操作單、一支水彩筆。

2、分組材料:用褲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1、我在幹什麼?舉了幾次?每一次的結果怎樣?你覺得為什麼會這樣?

2、説明:物體、人都有輕重之分,輕重是相對而言的,需要進行比較。你們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較輕重的方法嗎?如果沒有秤,你會用別的方法代替嗎?如果將“輕重”結果記錄在紙上可以怎麼表示?怎樣表示最簡單、最清楚?

二、幼兒嘗試用各種日常的材料比較物體的輕重並加以記錄。

1、請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己盆子裏兩個物體的輕重,並把結果記在對應方法欄的下面;然後到後面的桌上選擇一種或幾種材料,試試:用它能不能比較物體的輕重?結果又是怎樣的?請你也將結果記在相應的方法欄下面;最後我們再來看看:你幾次比較的結果是否一致?

2、幼兒嘗試用目測和其他各種簡便的方法比較盆中物體的輕重並加以記錄。

3、彙報並交流:你用了什麼材料、怎樣比較物體的輕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出的結果是否一致?你覺得問題在哪裏?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為什麼?

4、操作練習:印章寶寶也想玩蹺蹺板比輕重的遊戲,請根據紙上蹺蹺板的平衡情況在兩邊敲上一定數量的印章。

三、聽音樂“大桶與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輕的東西自然離開活動室。

幼兒對輕重已經有一點了解所以本次活動我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並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使幼兒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體驗採用不同方法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和成功感。

第9篇

1、通過觀察、辨別筷子顏色、圖案的不同,找相應,並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嘗試用筷子夾食物,體驗美味食物帶來的樂趣,並會分享食物。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我想邀請你們去我家做客,你們願意嗎?

2、小熊想請我們小朋友給筷子找好朋友,請你們幫他找找好朋友,好嗎?

3、請你從後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樣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嗎?

4、現在請你們從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後去後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6、“xxx,請你説説,你為什麼找他做好朋友?”(請2-3名幼兒)

7、原來你們是因為他們的顏色和圖案一樣,才找他們做好朋友的,你們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2、(出示插筷筒)你們看,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們有什麼不同啊?(顏色)這個是什麼顏色啊?那這個呢?那就請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嗎?待會請你們輕輕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個一個放,千萬不要把他們送錯家了。

4、請你們看看筷子的家找對了嗎?(如找錯了,請一名幼兒再找,並説説為什麼?)

5、哇,我們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紅筷子送到了紅色的插筷筒裏,把黃筷子送到了黃色的插筷筒裏,把藍筷子送到了藍色的插筷筒裏,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裏,真厲害!

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這就是他們的新家,他們有什麼不同啊?(圖案)這個是什麼圖案?這個呢?對了,一個上面是花花的,一個有蝴蝶,還有一個上面有綠色的`圖案。

7、現在請你給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歡什麼樣的筷子,你就輕輕地把他從老家拿出來,然後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嗎?要一個一個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9、請你們看看筷子的家找對了嗎?(如找錯了,請一名幼兒再找,並説説為什麼?)

10、哇!你們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孫悟空還厲害啊!

1、剛才,我們幫筷子找了好朋友,還把他送回了家,那你們知道筷子還有什麼用嗎?

2、對了,筷子還可以夾東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麼用嗎?(請幼兒説説)

再怎麼用?我們請中指幫幫忙,把嘴巴張開來。張開嘴巴夾夾緊。

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們幫我解決了這麼多的困難,為了謝謝你們,我就請你們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請你們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們一定要用筷子夾,千萬不能用小手抓,因為我們的小手剛才玩過了,很髒,知道嗎?這裏的筷子也髒了,我一你們準備了乾淨的筷子放在後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時候也要有秩序,一個跟着一個,好嗎?然後把食物夾到盤子裏吃。

5、託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吃,我們也請他們一起吃,好嗎?

1、能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筷子進行活動,既方便又簡單也很實用,很貼切農村的鄉土特色。

2、設計的活動能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動作發展的水平,有利於幼兒手部小肌肉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3、幼兒在活動中也能大膽地和同伴交流,將自己的玩法與同伴分享,氣氛活動,孩子也很積極投入。

第10篇

1、通過“圖形分家”的操作活動,繼續讓幼兒學習按圖形片的顏色或形狀或大小等特徵進行多次分類的方法。

2、發展幼兒觀察比較、積極思維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1、觀察分類材料:看看盤子裏有些什麼?(有許多圖形寶寶)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來玩一個“分家家”的遊戲。

2、交代遊戲名稱與規則:師:圖形的家在哪裏?(處示盤子)分成幾家?(兩家)師:分的時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寶寶放一家,等一會兒把老師給你的圖形寶寶分完,分好了取個名字記在心裏,待會兒告訴老師。

4、討論:你們是怎麼分的?(請幾位幼兒走上來,師幫其操作結果貼出來)和他一樣的有沒有?小結:分家家,可以根據圖形的顏色來分成兩家,可以根據形狀分成兩家,還可以根據大小分成兩家。你們還想再試一次嗎?

1、要求:等一會兒分家家的時候要求不一樣了,再取兩個好聽的名字,要和現在的名字不一樣。

2、幼兒操作提示: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樣。

3、討論: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怎麼分的'?(請1-2名幼兒)請幼兒和旁邊的幼兒相互講講自己分的結果。

(三)提高嘗試:遊戲“大轉盤”師:老師這裏還有很多好看的圖形。(師分盤子)請你們用小眼睛看,誰的小眼睛亮?看看這些圖形一樣嗎?(不一樣),哪裏不一樣?(形狀、顏色、大小)

1、師:老師要和你們玩大轉盤的遊戲,我們要和電視裏的叔叔阿姨一樣看標記拿獎品,轉盤上的針指向哪個圖形,就請你拿一個和它一樣的。我們先來試試:“快樂大轉盤,大家一起玩。”看看,請你拿什麼樣的圖形呀?(幼兒集體進行3-4次)

3、增加難度:看看這個轉盤和剛才有什麼不一樣?(大小)哪些大,哪些小?拿好了舉在手裏

4、比賽:四個人一個隊,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個隊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對,老師送你一朵小紅花。(還要幫隊裏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檢查一下,有沒有拿錯的)反覆嘗試4-5遍。

師:今天我們玩了圖形寶寶分家的遊戲和大轉盤的遊戲,你們還想玩嗎?(告訴幼兒以後再玩)。評析:活動過程中,教師思路清晰,很有條理,這對於一位新教師是難能可貴的。第一個遊戲建議教師在材料的提供上應給幼兒再多幾份,讓孩子能保留操作痕跡,同時便於幼兒比較後找出新的分類方法,也便於教師幫助幼兒總結歸納幾種不同的方法。第二個遊戲“快樂大轉盤”,在幼兒對圖形一個特徵有明顯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及時取出另一圖形來比較,並提問“取這個行不行”?幫助幼兒發現圖形的二維特徵,這個手段用得好,通過自己思維獲得發現比直接引導孩子觀察第二種特徵更易於被幼兒接受。不過,建議第二個轉盤設計中作改進,因為出現了“大小”這一第三維特徵,所以設計時應有意識地將有大小區別的同形狀的圖形放在一起,便於幼兒觀察、比較、獲得發現。此外,活動中,可在材料及提問方面多注重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要求,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第11篇

1、運用已有的數、形知識,學習分析事物的因果關係。

2、樂意和同伴一起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樂趣。

"尋寶需要一星期的時間、如果每天吃一包餅乾,算算一星期需要幾包餅乾?"

"小朋友可兩個人一組,商量一下需要買什麼物品?"

"上面有3條路,走哪條路可以尋到寶呢?"(幼兒討論)

"大家看看門上的鎖有密碼,你們必須補齊密碼,才能打開門。"

"這棵樹上只有一個聰明果,請大家把它找出來。"

大班數學活動《數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開展了,這一次活動,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動中的不足進行了改進。

我將整節活動更為細化了一些,讓活動更加的遊戲化,將“捉迷藏”貫穿到底,數字不停的藏,孩子們不停的找,過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開始的就得要“藏起來”,這是我上次活動所欠缺的,這一次,我將數字放在氣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聲音音效技術,讓一個個的數字氣球爆炸,然後消失,以達到數字藏起來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祕感,孩子的參與性就更強了。數字們共計隱藏了三次~

第一次數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數字構成的兔子,孩子們在找的過程,讓孩子們在找的過程中學會講述以自我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體部分,瞭解簡單的方位。

第二次數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擋技術,我出示隱藏一半數字的數字格,讓幼兒從中找出數字,孩子們根據沒有隱藏的數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測是哪個數字,活動氣氛一下子被提升起來,孩子們爭先舉手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將10個數字全部召找出,並且幼兒同時學會了方位詞“行”“列”,通過説“行”“列”就能馬上找到數字。

第12篇

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魚圖片,場地上畫三個大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後進行提問,複習三種圖形的名稱。

3、出示正方形,讓幼兒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變成三角形。提升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和探究。

4、遊戲“快樂的小魚”。老師和孩子們扮演小魚,讓幼兒聽指令游到相應的池塘裏。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説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第13篇

3、掌握序數詞,能用第幾表示物體在序數中的位置。

4、注意傾聽各活動中的規則,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重點:理解10以內的序數,知道物體在序數中的位置難點:序數的理解。

幻燈片演示,猴子吃桃子,把籃子裏的桃子吃光光的,籃子裏沒桃子了,引出“0”。

(2)認識序數出示動物卡片排成一橫排,引導幼兒觀察動物以及動物排列的位置,並按順序説出每隻動物的位置。

a小動物王國要召開運動會,瞧!小動物排好隊進場了,看看圖上有什麼小動物?有幾隻小動物?帶領幼兒從1數到10。

b第1個是什麼小動物呢?第2個是什麼小動物呢?第3、4————請個別幼兒説説,指一指。

c這個動物排在第幾位?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這個動物的位置呢?啟發幼兒上來在每隻動物下面放一個數字來表示動物的位置。

(2)第四、五、六組:觀察兩組物體,想一想怎樣使它們一樣多。

第14篇

1.引導幼兒學會觀看時鐘的整點與半點,並嘗試探索出其規律。

2.培養幼兒學會珍惜時間,遵守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難點:能夠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學會珍惜時間。

2.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這個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見過。是誰呢?

1.鼓勵幼兒觀察時鐘鐘面,大膽説出時鐘鐘面的特點。

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你發現時鐘的鐘面上都有什麼呢?”

(引導幼兒發現時鐘上一共有12個數字;時針、分針、秒針以及其特點。)

師:“小朋友們都發現了時鐘上有分針和時針,那哪個是分針哪個是時針呢?它們有什麼不同點?”

1.通過展示部分幼兒一日生活照片感受時間的重要性。激發幼兒探索的願望。

(2)教師通過各種時鐘鼓勵幼兒嘗試探索出整點時間的規律。

(1)教師利用實物鐘錶出示各種整點,請幼兒積極參與,説出時間。

(2)請幼兒當小老師隨意撥出整點,小組比賽看誰先説出時間。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半點的時鐘與整點時鐘的不同,鼓勵幼兒嘗試探索出半點時間的規律。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整點,小朋友們仔細看這個時鐘的分針和剛才有什麼不同呢?”(引導幼兒説出分針指向6)

2.幫助幼兒梳理清楚:半點的時候,時針指向兩數字中間時,算數字小的時間。

(1)教師利用實物鐘錶出示各種半點,請幼兒積極參與,説出時間。

(2)請幼兒當小老師隨意撥出半點,小組比賽看誰先説出時間。

師:“這些時間,小朋友都在做什麼事情呢?王老師有點兒糊塗了。請你趕快幫幫我吧!”

2.小組分享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表現,鼓勵幼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教師總結,並幫助幼兒體會時鐘的重要性;培養幼兒學會珍惜時間,遵守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第15篇

按規律排序是幼兒園數學活動的一項基本活動內容,有多種變化的規律。在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顏色、大小、形狀的多種間隔。於是便設計了“找一找、排一排、説一説、擺一擺”這一系列數學活動,幫助孩子們整合日常活動經驗,提升對規律排序的認識。

1、能通過觀察、推理髮現物品、圖形或數字的排序規律。

3、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使之願意並喜歡參加數學活動。

4、瞭解排序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並學習將排序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1、材料準備:動物圖片若干,幼兒操作材料,各種圖形卡若干。

今天大森林裏開聯歡會,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我們也去看看吧!

1、有些小動物來晚了,我們來按照規律給它們排好隊吧。

2、引導幼兒排列出”abcabcabc”“aabbaabb”“aabaabaab”“aabcaabc”等不同模式。

在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有規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紋)

問題:(1)你能看出來這些圖形(數字)是怎樣排列的嗎?

2、我們看了許多排列圖案,你能不能用手中的材料排出一些圖案,然後讓自己的夥伴接着往下排?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過程首先讓幼兒找到小動物的排隊規律,然後讓孩子排一排,説一説身邊什麼是有規律的,最後讓孩子們擺一擺,讓孩子們在展示的基礎上,老師加以總結。活動的目的基本達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規律排序。活動的過程能兼顧全體幼兒的需要,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成功和進步的體驗。

我認為本節課的亮點是“擺一擺”,在此環節幼兒可以自己動手把想的規律擺出來,體現了手腦互動,然後説出自己是按照什麼規律擺的,在説時注意要説完整話,用“我是按照……規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後請小夥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來做小老師檢查是否正確。

我認為本節課的不足是缺少小組活動,下次設計時加小組活動,讓小朋友們有競爭意識,合作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