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觀後感15篇 《高一觀後感:啟程的篇章》

來源:巧巧簡歷站 9.06K

《高一觀後感》是一篇以高一學生的角度思考人生、學業、成長的觀後感文章。通過對紛繁複雜的高中生活進行觀察和思考,描繪出青春年華的種種矛盾與選擇,以及成長過程中的變遷與啟示。這篇觀後感將深入探討高一學生成長的心路歷程,引發讀者對自我認知和成長的深思。

高一觀後感15篇 《高一觀後感:啟程的篇章》

第1篇

時間流轉,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們最愛的暑假生活已經結束,進入到新一階段的學習生活中,九月開學季,是我們向更高一年的級跨越,也是向長大成人的腳步推進的重要一步。

在九月一號這一天,央視聯合教育部推出的《開學第一課》也要跟我們見面了。

?開學第一課》是所有中國小生每年必看的一期節目,每年的主題都各不相同,依據當年的時下環境,會確立一個當期的主題。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就是“少年強,中國強”!

國家發展昌盛,除了各個領域的相關人才外,最重要的就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唯有少年不斷的成長起來,才能幫助祖國不斷的發展壯大。

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我們所有人都與疫情發生了一場戰鬥。而對於我們這些國小生來説,老實呆在家中,就是我們對國家做出最好的貢獻,不出門,不亂走,唯有如此,才能讓祖國戰勝新冠疫情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少年強,中國才會強,只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學習奮進,當我們未來成長起來,我們也將接手前輩們保衞祖國的重任,為祖國的建設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如今我們年級還小,需要繼續努力學習成長,還需要如《開學第一課》講的那樣,通過這不斷的普及的防疫知識,瞭解抗疫過程中的戰疫精神,我們才能不斷汲取英雄抗疫過程中所迸發的愛國精神,為今後可以強大起來,去用實際行動投入於學習之中。只有這樣,我們未來才能真正承擔起祖國發展的重任!

高一觀後感15篇 《高一觀後感:啟程的篇章》 第2張

第2篇

電視上,2021《開學第一課》正在播出,看到人民英雄們現身説法,讓我們了一句古語:“獨木不成林,單絲難成線,唯有凝聚合力,如江河齊匯入海,方能奔湧成浪潮;如樹木共聚一隅,才能林立為世紀砥柱。”

在2021年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已經成為尋常,不過這也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優良傳統。舉國上下,集資,救援,志願,捐贈,這些看似平常卻能讓人心頭一熱的詞也都在這裏匯聚。而我是一名江西九江三中的學生,在九江發生了洪災。大學聯考那天,無數莘莘學子奔赴考場,只為金榜題名,卻偏偏遇上洪災,恐懼,害怕,焦急,都湧上心頭。可是他們別無選擇,只能選擇硬着頭皮迎接這暴風雨的時刻,不知對於他們來説,這是一次幸運的經歷還是悲傷的經歷,又或許帶着那麼一點驚喜。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之所以能過着平平淡淡,幸福的生活,是因為那些在暗處默默守護着那些潛在的危險,保護着大家的安全。“1998年,江西特大洪水,全中國守護着00後,2021年,00後守護着全中國。”一人之力,雖渺小,但其實往往越渺小的越孤勇,就像創造奇蹟,往往只是我們腳下渺小的細沙。我們與河水老人對峙着水流到達前線,把充滿支持,愛意的意念傳輸千萬遍,我相信總會戰勝的,沒有不可結束的沉淪,所有被毀滅的都會在下一個路口重新譜寫,捲土重來。

儘管2021年初,一場疫情席捲神州大地,病毒肆虐橫行,災難從未停息,蠶食了春日的盎然生機,但我們以愛與支持致敬那些堅守,守護中國的英雄,如此,我們一定會風雨無阻的前進。

第3篇

隨着九月的降臨,熱氣騰騰的夏天過去了。今年的暑假可真的是很開心,想必大家都已經準備開始上學了吧!每一年的九月一日是我們正式回學校報到的一天,除了回學校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們,那便是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這是我們最期待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

面對新的學期,新的開始,相信各位同學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計劃與目標,也會在看完開學第一課之後,更加明確了具體的行動。這次的《開學第一課》真的讓我們重新燃起內心的鴻鵠之志,對於祖國的熱愛更上一層樓,主持人的娓娓道來,振振有詞中對於祖國的愛更加是有過而無不及之處,深深感動着每一位同學。

在生活中,我雖然是一名國小生,但我對祖國的愛也是十分得深的。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會努力學習,聽爸爸媽媽的話,在公眾場合,我嚴格恪守一箇中國公民的職責,不亂掉垃圾,愛護公有財產,愛護花花草草;在老師那裏,我會努力做一個團結同學,互幫互助的三好學生,這些都是我對祖國,對黨的熱愛。

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一直銘記祖國對我們新一代的愛。因此我往後會更加明確自己的方向,努力學習中國的歷史,一步步建立起自己對祖國的認知,增強愛國情感,樹立一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同時會以身作則,嚴於律己。雖然我現在還很小,但是我的志向一直都是跟着祖國,向着黨。

都説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如果我們不愛這個國家,誰愛。我會一直努力奮鬥,為祖國偉大復興可以出一份力,貢獻一份力量,同時把自己的個人發展與祖國相聯繫着,我一定可以做到的,加油!

第4篇

金秋九月,歡樂的暑假時間已過,迎接我們的便是新的開學季,而在9月1號這一天裏,我們共同觀看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節目《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

晚上8點,吃完飯後便守在電視旁邊,準時觀看着開學第一課節目,每到9月份新學期的開始,《開學第一課》總會播放各種有趣且藴含深刻寓意的故事片段讓我們觀看,而在這一堂課裏不僅可以讓中國小生們學習到各種知識,還能在觀看節目中,不斷感受到各個人生的意義。每一期的《開學第一課》內容都是不相同的,但在每一期的節目裏,都能夠讓我們學習到很多除課本以外的知識,見識到更多祖國一些光榮的事件,同時也讓我們在學習中,能夠更有目標和動力,這也許是為什麼每到九月開學季時,就播放開學第一課節目的原因吧。

今年是黨的100週年紀念日,通過《開學第一課》節目裏,使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祖國,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同時也明白祖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榮的生活,其背後離不開那些黨的努力,為此我們身為中國小生,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以黨為奮鬥目標,不斷學習更多的知識,將來為祖國做出一份貢獻,來報效祖國。

通過觀看了《開學第一課》,讓我明白到我們當前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要充分利用好時間,特別作為少年的我們,珍惜自己的青春,努力學習,為未來的學習打下一個堅定之心,更好的學習向上,為未來祖國建設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雖然目前我們還不能為祖國做些什麼。但我一直深信知道,當下只有我們好好學習更多的知識,不斷加強愛國主義精神,也許某一天裏祖國會因你們的成長而感到驕傲的。

第5篇

要説起《開學第一課》,這是一檔大型的青少年公益節目,對於中國小生來説有着重要的教育意義,2021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讓學生們觀看後,內心甚是感慨萬千以及反思良多。隨着時間匆匆而逝,轉眼間又是新學期的到來,面對着金秋九月,暑假的結束,同學們是時候要返校繼續求學之旅。也意味着《開學第一課》專題節目如約進行,以下就是本人對這一特殊課堂的感觸和體會。

每一期的《開學第一課》給我們帶來的都是全新的主題呈現,意義非凡,唯有用心感悟,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內涵與節目價值。而今年的這一期《開學第一課》,讓我們感受到黨的偉大以及當下的我們更是要學會感恩黨並且付出實際行動。2021是一個有着特殊意義的年份,皆因今年是,這其中的意義甚是深刻值得我們去感受和銘記。回首中國共產黨這100年來的風風雨雨,不禁讓人感歎黨的偉大與堅強,為了中國人民,為了祖國,一直頑強地拼搏,保護着我們,成為我們最堅實的後盾和保護傘。

通過觀看《開學第一課》,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沒有黨,哪有新中國?又哪有我們現在的生活?所以在面臨黨的100週年,身為中國人的我們心情除了是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如今祖國欣欣向榮,經濟蓬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國際地位空前居高,中國人民正滿懷喜悦和希望朝着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邁進,正是黨的功勞,在黨的帶領下才有如今的新中國,幸福的祖國,人民擁有美好生活。因此我們都應該以實際行動感恩黨的情義。身為新時代青少年的我們更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定位,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努力學習,向着自己制定的目標勇往直前,積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各個方面的能力和加強思想素養,這樣將來才能做好黨的接班人,為黨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也是人生價值最好的展現。

第6篇

?摔跤吧!爸爸》詮釋了一位父親特殊的愛,也驗證了“誰説女子不如男”的這句老話,下面就來看看荷塘同學會有怎樣的感悟吧!

“誰説女子不如男?”在中國,有有少的家庭主婦,但有更多的職業女生。可是在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較低,她們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務活。女孩子從一出生就註定是男人的附屬品,長大以後就得不停地幹活,一到十四歲就要出嫁,然後嫁到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男人家裏做媳婦,好為自己的家庭減輕點負擔。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家庭卻同印度大多數家庭截然不同。辛格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後來因為生活所迫,放棄了摔跤事業。但是他希望讓兒子替他完成夢想——奪得世界冠軍。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四個女兒,這讓辛格的夢想破滅了。

在一次偶然的事情中,辛格發現自己的女兒們有着驚人的摔跤天賦。有一次,調皮的男孩們説吉塔和巴比塔的壞話,於是她們倆就把力大如牛的男孩們打得鼻青臉腫。父親辛格趕到後,不知道怎麼,他心中有一份按捺不住的喜悦,那就是:世界冠軍女孩也可以拿,摔跤手女孩也可以當!他的夢想又重新燃起了!

在一次次嚴厲的呵斥、艱苦的訓練下,女兒們從被動訓練轉化為主動訓練,這讓辛格興奮不已。果然,吉塔在一次次的訓練中磨鍊出了非凡的意志。在大大小小的比賽中都獲得了冠軍,由中級組闖進高級組,爸爸也由中年邁入了老年。果然,吉塔奪得了全國摔跤冠軍。可是她仍然刻苦訓練,經受了失敗後,以超人的智慧和驚人的意志,取得了世界冠軍,圓了爸爸的夢想。

有一位叫馬丁路德·金的黑人説過一句名言:“i have adream.”(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在一個喜歡炫耀白皮膚的國家掀起了一場黑色風暴。只要不失掉心中的夢想,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你的生命就是充實的、美麗的。

不經風雨,就沒有彩虹。在美國有一位男孩,小時候立志要當一位盲人大臣,許多人諷刺他,嘲笑他,可他卻像珍珠貝一樣,在傷口處,結出了一顆完美的“珍珠”。

其實,我們的人生就像吉塔一樣,都是在不斷地將不可能轉變為可能。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質疑、嘲諷,但我們要像吉塔一樣,克服困難,將不可能變成一定能!

昨晚,我們看了一部很好看的電影,叫《摔跤吧爸爸》。影片講述了一位父親克服着種種困難和嘲諷,將兩個女兒培養成摔跤手,併為印度奪了第一塊摔跤國際金牌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就交待了故事的背景——貧困的小村落,擁有金牌夢的前摔跤手爸爸,4個女兒,這樣的組合,讓我在那位父親表示要把女兒培養成摔跤手時,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更別提他們用跑步代替專業訓練,用麥地當訓練場地了。我就如同村子裏的人一樣,覺得他瘋了,這是痴人説夢。

但故事的進展讓我大跌眼鏡,從一開始的牴觸到之後的主動,從一開始的瘦弱到之後的強壯,從一開始在男孩面前不堪一擊到之後打敗男摔跤手。兩個女孩一步一個腳印,用實力扭轉了所有人的看法,包括我的。我心想,或許真的可能。

但geeta在國際比賽上的表現讓人大失所望,屏幕外的我深深惋惜,心想這顆沒有升起的星可能要提前墜落。所幸她及時找到了方向,在爸爸的幫忙下順利找回狀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直到那場最終的比賽到來了。還有十幾秒,記分牌上的數字是5:1,geeta是1。這個數字彷彿擊碎了一切,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要在十幾秒內拿5分,我想,這次是真的不可能了。但是geeta不這樣想,那個彩虹摔,摔在地上,也摔在所有一路上對她嘲諷、對她説不可能的人的臉上。她用那一摔向所有人證明了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該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編,將親情、勵志、夢想完美結合的一部片子。講述了以前的摔跤冠軍辛格將兩個女兒培養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了印度傳統的故事。

辛格一向的夢想是能成為世界冠軍,卻因為種種原因直到退役都與金牌無緣。從此他的夢想就是能生個兒子替自己完成夢想,可偏偏連生了四個女兒。正當無奈要放棄的時候,卻偶然間發現了兩個大女兒身上隱藏着的摔跤天賦,從此對她們展開了殘酷的訓練。兩個女兒從此忍受着村民的各種嘲笑聲,頂着羞辱被剪掉作為女人榮耀的長髮,開始一天又一天無休止的練習生涯。曾努力反抗過,卻被共同的好友點醒,她十分羨慕她們有這樣的父親,為了她們能夠對抗整個世界,真正將她們當做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到了年齡就急着要甩出家門的負擔。同時也看出了一個道理,當你在抱怨的時候,卻不知有多少人在羨慕你。

雖然我不能贊同片中的父親將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並像“暴君”一樣完全不顧孩子的想法,但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父親這樣看似獨斷專行的決定何嘗不是在給自己的女兒一條出路?他期望女兒們能夠不再依附男人而活,整天與鍋碗瓢盆打交道,不再受歧視,期望她們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得到男人們都望塵莫及的榮耀。而在我們眼中看起來絲毫不憐惜自己女兒的父親,在未刪減的電影當中卻也出現了這樣一個片段:夜深人靜的時候,兩個女兒筋疲力盡的睡着了,而父親走進來默默地給女兒們按摩起了小腿。母親説“我搞不懂你在做什麼。”父親背對着妻子説“有時候,我覺得自己不配當父親,當身份是教練時,她們爸爸的身份就要放在腦後。”而當眾人的輿論一天天的增加,説女人就該待在廚房做飯時,母親也開始擔心女兒嫁不出去。但父親卻堅定而自豪的反駁道“我會培養出一個十分偉大的女兒,他們沒有資格來挑選我的女兒,而是我女兒來挑選他們。”這些片段盡顯為父的那顆愛女的心,那不為人知的柔軟一面,所以説做父母的,有哪個不心疼自己孩子的呢。

兩個女兒在被點醒之後,自覺的開始配合父親的訓練,拿下了一個又一個獎牌,一年又一年的連冠全國冠軍。以前被嘲笑的恥辱與訓練的辛苦,轉成了眾人羨慕及渴望的目標。

而影片也展現了兩個女兒在成長過程當中的情緒變化和性格轉變,大女兒漸漸被世界所吸引,丟失了原本的初心,忘記了父親的教導。但在驕傲中一次次的失敗,最終痛哭着跟父親道歉,而那以前偉岸如山的男人也濕了眼眶,千里迢迢趕到女兒身邊為她打氣並一如往常那樣開始訓練她。

故事最終當然不出所料的有了最完美的結局,女兒拿下了世界冠軍,成為了父親的驕傲,成為了千千萬萬印度女性的激勵和榜樣。

作為一部電影來説,這是個相當完美的故事,可在我眼中,這部片子帶出了一個十分悲哀的家庭環境描述。作為生長在歧視女性超出想象的,並按數據統計每3分鐘發生一齊針對女性暴力的這麼一個國家,這位父親所為女兒做出的決定能夠説是她們唯一能夠獨立的出路。這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是一種無奈的選取。

在正常社會環境下生活的我們感恩吧!有着無數的機會,有着相比較起來如同天堂般的環境,身為女性的有着自尊和説話的權利,那麼留下的,就在乎我們選取怎樣活着了。永久不要抱怨自己沒有機會,因為機會是留給預備好了的人。

影片中的爸爸曾是一位有着遠大抱負的摔跤手,可是他放棄了職業生涯。但他很後悔沒能為國家拿到一枚金牌,所以她期望自我的孩子能夠為國家拿到金牌。可他的太太接連生了兩個孩子,都是女兒,女人是不可能成為摔跤手的,所以認為自我的夢想永遠不會實現了。就在他這樣想的時候,他發現自我的兩個女兒有摔跤的天賦,於是他開始培養他的女兒。

最終她的大女兒成為了全國冠軍,去國家學院學習技巧,因為外界的種種原因,她變得墮落起來。於是接連幾場世界比賽,她都以失敗告終。經過妹妹和父親的循循善誘,她才最終戰勝了自我,成為了世界冠軍。

也許這部影片中的爸爸剛開始的想法是很自私,可是這成就了他的兩個女兒輝煌的一生。當兩個女兒刻苦訓練並試圖反抗爸爸時,同齡的表姐卻流露出對她們的羨慕之情。那個表姐羨慕他們不用從小就訂婚,不用十四歲就為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飯。的確,憑什麼女人就必須乖乖的呆在家裏,聽從丈夫的擺佈,他們也能夠為國家奪得金牌。

這部影片,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第一,父母永遠是為自我的兒女着想的,要回報父母。第二,不能歧視他人。第三,要堅強。這些道理能幫忙我們更好的成長。

摔跤吧爸爸主要寫了一位來自印度的全國摔跤冠軍的夢想是為印度奪得金牌,可因這樣那樣的原因他不得不放棄夢想。他期望自我的妻子能夠為他誕下一名男子繼承他的夢想。可老天似乎沒有聽見他內心的渴望,給了他三個女兒。在偶然的一天裏,他發現自我的兩個女兒繼承了他引以為傲的摔跤手血脈!這就是打了一巴掌再給一顆甜棗,但這顆甜棗卻讓他堵上一來做賭注,他深知贏了便是輝煌一生,輸了便是萬丈深淵……

他開始訓練自我的女兒,企圖把她們打造成摔跤手,可女兒並沒有懂得父親的意思,只是一味的憎惡他。但經過表姐的訴苦,女兒明白了在印度這個男權王朝時代中,父親這樣等於是向這個王朝反抗,父親的良苦用心最終被女兒明白了。女兒開始更刻苦的訓練,為父親的夢想而努力。最終他們排出種種困難,取得了金牌。雖然過程是艱辛的,但結果卻是完滿的。

看完這部影片,心裏內心觸動很多。在那個時代裏,女人就是個累贅,生下來就是做家務,成年了就嫁出去。父親為女兒這麼做,為女兒未來做出策劃,敢於向社會做出挑戰,不得不的説他是一位好父親!還有他説的一句話讓人稱讚不已“我的女兒憑什麼讓別人挑選,應當是由我的女兒來挑選他們”。的確如此,在父親的眼裏女兒就是自我驕傲。

“當爸爸不在你身旁時,你要寫會克服恐懼,因為爸爸不必須在你身旁”這句話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因為我們喜歡事事都依靠父母,無法獨立,而我們也沒有辦法克服恐懼。所以要想強大,必須先克服自我內心的恐懼,如果連內心的恐懼都無法克服,何談什麼夢想呢,簡直是扯淡!

人生的奮鬥目標不要太大,認準了一件事情,投入興趣與熱情堅持去做,你就會成功。哪怕是最沒有期望的事情,只要有一個勇敢者去堅持做,到最終就會擁有期望。人生不就是如此,成功不就是既靠天,也靠地,還靠自我嗎?

所以趁着我們還年輕,我們還未老,趕緊行動起來,不要等到老了才想起自我的夢想,活在當下!趁着陽光不燥,微風正好,你我共同啟航!

第7篇

我們是花朵,是社會未來的希望,我們肩上承載着一代人的翹首以盼,我們擔負得太多。看了這一次的《開學第一課》,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原來有的人真的可以做到如此的大公無私,作為學生的我們,現在唯有好好讀書,將來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此時此刻的我,沒有任何的理由不好好讀書!

作為一名剛剛步入高中的學子,我制定了一套計劃。為實現以下規劃必須做到:樹立信心,滿懷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計劃分步驟的學習,養成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

1、高一上半學期是一個國中走入高中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積極適應各科老師的教學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識,同時穩住腳跟,一步一個腳印地進步。所以我這個學期的目標簡單來説就是四個字:適應、穩定。

2、高一下半學期是一個適應後的尋求及養成期期。這個時期由於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能力有了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因此對各學科特點有了一定掌握。這個時期的主要目標是:重點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循序漸進地、有規律地學習,全面發展,形成自己的優勢學科。簡單來説就是:養成、規律。

3、高二上半學期是一個定位起飛期。此時,高中生活早已適應,學習方法、習慣已經成熟,所以,這個時期就要開始有所突破。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進入一本梯隊。

4、高二下半學期是一個穩步發展期。有了高二上半學期的起飛和突破之後,又要開始穩住腳跟了,這時要全面地、客觀地看待自我和他人,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穩定自我水平,基本確定自己在年級的學習地位。

5、高三上半學期是一個紮實複習期。經過高二的認知後,自己的學習地位也穩定下來,不再輕易後退。就要完全靜下心來穩紮穩打地複習。此時也要注意調整心態,擺正主觀態度。時刻保持新鮮的自信心、堅韌的性格。不要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履行自己的計劃,做到步步為營。

6、高三下半學期是一個加速衝刺期。可以適當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查缺補漏,掃除殘敵,不留後患。還有此時心理素質也很重要。時刻擺正心態,注意情緒的變化,做到自我及時調整,自我鼓勵和認定。就如愛迪生所説:“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祕訣”。

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堅定自己的初心,珍惜這樣寶貴的學習機會!

第8篇

開學啦,央視《開學第一課》在觀眾的期待中播出了,今年的主題為“少年強,中國強”。回頭想一想,今年竟然是《開學第一課》播出的第十三個年頭。

人生當中能有多少個十三年?十三年,可以讓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長成青葱少年;十三年,可以讓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逐漸成為成熟穩重的大人;十三年,也可以讓一個人的生命凋零……十三年來,《開學第一課》都在開學的時候與全國的中國小生一起跨入新學年,開啟新到的旅程,它每一次都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教育意義,與此同時,又與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共同成長。

?開學第一課》為什麼能持續播出十三年年之久?這與家長和孩子們到的喜愛脱不了關係,但更主要到的原因是它能夠帶給學生們不同於課堂上的深刻的教育意義。

第一年,我國正在沉浸於汶川大地震的悲傷當中,《開學第一課》告訴孩子們:人的起點是生命,生命誠可貴,要用知識守護生命。第二年,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背景之下,《開學第一課》為全國中國小生展示了一台愛的主題班會。第三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剛起步,《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們意識到夢想在個人的人生中甚至在一個國家當中擔當的責任。

後來,它不僅讓孩子們知道幸福是什麼、美與愛是什麼、英雄是什麼、未來是什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同時給家長和孩子們上了十三節人生大課。毋容置疑,這十三課所傳授的知識是非常深刻的,至於如何消化這些知識,更需要父母帶領孩子慢慢去品嚐、去領會當中的意義,然後轉化為屬於自己的東西。我想,其實這也是《開學第一課》的意義所在。

第9篇

緊閉的大門,嚴密的高牆,古板狠心的校長,冷酷的教學制度,一羣問題孩子,這裏就一所被稱為“池塘之底”的法國寄宿學校。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一位名叫馬修的新學監慈祥善良、充滿愛心。他摒棄了學校長期以來的教學方式——體罰、禁閉,用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原諒和寬恕每個犯錯的孩子,用愛和音樂感化並拯救了一羣稱為無可救藥的學生。

在馬修老師的關懷下,性格孤僻、敏感叛逆的皮埃爾逐漸走上音樂之路,常用惡作劇整蠱老師的勒菜克主動去照顧受傷的老師;幼小柔弱的佩皮諾不再受他們的欺侮……尤其令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撒謊成性、無惡不作的蒙丹,他在原來的學校用刀捅傷舊學監,馬修老師找他談話時,他往馬修老師臉上噴嘴裏的煙。可當警察帶走他時,馬修老師沮喪地説:“等等,我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此情此景,我不覺淚水盈眶,這麼一個壞孩子,馬修老師卻也不肯放棄,一心還想挽救他、改變他。我深深的感到,馬修老師對待每一名學生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無私無窮的愛,他的胸懷是那麼的寬廣博大啊!

前段時間,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後媽媽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僅僅是因為他沒完成媽媽給他佈置的課外作業而已。當警察來抓媽媽時,孩子卻像馬修一樣,選擇了原諒和寬容。希望這個孩子的善良能喚醒媽媽良知,能融化媽媽內那顆冰冷的心。孩子犯了錯,寬容和愛心就像春天的一抹陽光,給人以温暖,這比一味地指責和毒打更有效。

讓所有的家長和老師,人人捧起愛心和寬容,給孩子一片春天吧!

第10篇

不必悽婉哀惻,無須生離死別,一種柔和的、温婉的、詼諧的生活故事同樣可以給我們以感動和心靈的震撼,這就是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故事》給予我的最直接的啟示。感動,因為平凡的小人物克萊門特·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震撼,因為藝術的力量竟是如此巨大,讓多少冥頑的靈魂得到救贖。

?放牛班的故事》,是這樣一部影片,沒有任何一丁點的色情和暴力,而是那樣的陽光和健康,卻同樣的扣人心絃、引人入勝。這是一部關於事業與成功、教育與成才的影片,在欣賞着優美音樂的同時,相信為人父母和為人師長者還都會有思想上的不菲收穫。

我不懂法語,不知道“放牛班”是法文的直譯還是綜合了中文的意譯,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常把對學生不加區分、放任自流的教育和管理稱作“放羊”,並且當我們這麼説時,可能同時也意味着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和被教育者的不可救藥。我想“放牛”當與此相類。

的確,“池塘底學校”雖然名為學校,實際卻是“教養院”,這裏聚集了眾多的問題少年,偷盜、説謊、抽煙、搞惡作劇對他們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同時,這裏還有一個淺薄、勢利而冷酷的“鐵血”校長,一個把“犯規——處罰”奉為圭臬的教師。在這裏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會客安排、關禁閉罰勞役的處罰等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裏更像是一座監獄而不是學校。

但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小小”的帶課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改變。馬修是這樣的其貌不揚,他沒有魁梧的身材,沒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禿頂的腦袋讓他看起來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創造了奇蹟。他從這些讓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養出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並讓受他教化的學生在幾十年後滿懷着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本身就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無上光榮和莫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們感動,恰恰正在於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給予我們學習的可能性,而並不簡單是當作一個偶像或榜樣而遠遠的膜拜敬仰。“池塘底”在“鐵血”校長的統治下彷彿罩上了一面密不透風的鐵幕,任何的變革和嘗試彷彿都是不被允許的,而馬修在這種“制度下”進行了自己的探索。當他發現這羣孩子有唱“歪歌”的愛好後因勢利導,成立了合唱團,並在被發現後冒着丟掉飯碗的危險進行了“制度內”的抗爭,而成效是顯著的:當皮埃爾內心深處對音樂的愛好被喚起,而獨自在角落裏唱歌;當那一羣散漫不羈的孩子被音樂俘虜,而馴服的聽從了馬修的指揮,並大大減少了搗亂和惡作劇;當皮埃爾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並因為獲得原諒而竊喜……這時候,在我們感慨音樂的神奇力量的同時,也不能不想到,無論多麼叛逆、任性、看起來無藥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一把可以打開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關鍵是教育者有沒有這種願望、有沒有這種耐心來尋找這把鑰匙;在今天中國的教育現狀下,我們聽多了一線老師對應試教育的不滿、對教育積重難返的無奈,馬修提供了我們思考的另一個角度:可否在無力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進行力所能及的探索?

教育者固然需要技術上的探索和創新,但同時更需要博大的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並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個寬容而富於愛心的人,十惡不赦的孩子是沒有的,即便墮落固執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愛的一面。而鄙視疏遠他們、對他們以暴制暴只能換來他們對社會的更猛烈瘋狂的報復,這不能不令教育者引以為戒。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作為教育者,擔負着救治靈魂的重任。如果那些不諳世事的幼童都是純潔而無知的羔羊,教育者就是他們的守護者和牧羊人。我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

牧羊人啊,一定要慎用手中的牧鞭:把迷途的羔羊喚回,更不要把他們趕入歧途……

雪萊的《西風頌》中有這樣的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放牛班因為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我相信,如果中國的“放羊班”上也多一些馬修式的人物,我們也將能迎來自己的春天!

第11篇

?大國崛起》前言部分有這樣的描述“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先後崛起的國家,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闡述其發展歷史,探尋其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對於今天的中國尤其大有裨益。”這就對本書的高度總結和概括。

?大國崛起》一書以“九大國”的興衰為主線,剖析其興盛的背景和原因,並通過大國崛起探究其對世界歷史及整個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為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借鑑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全書展示了九國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曆程,既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不可重複的時代特徵和民族個性,同時也探討了某些相通的規律。在中國全力爭取和平崛起,大國復興的戰略發展時期,此書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時代性。激發了讀者對中國崛起強盛的希望和激情,這也就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國家應運時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過本書不難發現,本來西方大國的定義並不是以國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來衡量,他們之間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處:第一,曾經有過(或正在經歷)對外擴張的歷史或以進行殖民統治的方式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經經歷_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第三,就是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或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

總之,《大國崛起》一書帶給人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來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更替啟迪人們: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準事物變化趨勢,立足創造性地化解難題,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的過程。進入二十世紀後,尋求擺脱危機的良策,保持持續、良好的發展態勢,則是崛起的必然要求。歷史昭示我們,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重要歷史時期,只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第12篇

在不同的時期,只有那些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時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確戰略判斷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

看過《大國崛起》使我對世界歷史有了一個真正的瞭解。這部片子是根據歷史事實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在500年的時間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9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

但不免讓我想起了中國可悲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從此落後。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一個接一個的出場,引領了歐洲作為全球頂尖的新時代。五百年前航海技術的提高人類終於有了一種真正的世界觀。先後出現了殖民大國葡萄牙、西班牙,這兩個國家都有着早期大國的相同的特點,靠掠奪別的國家的資源,充實國力兵力,然而資源是有限的,國家和人民的消費消耗是無限的,沒辦法發展本國經濟的特色,終於在無限的消費中保持不住強國的地位。這讓我們明白了靠掠奪只能是暫時的強大,最關鍵的是要能發展自己國家特色的經濟,才能站穩世界強國。

在這本書中,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還是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為海洋霸主,或是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為大國崛起的基本條件。而面積只有兩個北京大的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證券交易所,建立銀行信用體系的國家。正是這種經濟體制的創新,深刻地影響了現代經濟,也使面積這麼小的國家脱穎成為當時世界性強國。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也使其成為當年的“日不落帝國”。這無疑告訴了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強佔先機,才能立於強國之列。但是,當世界上的國家一個接一個的崛起時,當時的清政府卻依舊落後。明朝時期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不是為了開拓貿易,而是為了宣揚皇帝的德威。鄭和死後,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這些,我想我不説同學們也知道為什麼中國現在比別的國家落後。而英國、荷蘭等國家是那樣的強大。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發展比較遲。不過中國發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點幾的速度增長,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崛起都給其他大國造成了恐懼。

這本書是品讀歷史的見證,更喚醒了人們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它啟迪着今天,也影響着未來。

第13篇

看過《大國崛起》使我對世界歷史有了一個真正的瞭解。這部片子是根據歷史事實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在500年的時間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9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

但不免讓我想起了中國可悲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從此落後。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一個接一個的出場,引領了歐洲作為全球頂尖的新時代。五百年前航海技術的提高人類終於有了一種真正的世界觀。先後出現了殖民大國葡萄牙、西班牙,這兩個國家都有着早期大國的相同的特點,靠掠奪別的國家的資源,充實國力兵力,然而資源是有限的,國家和人民的消費消耗是無限的,沒辦法發展本國經濟的特色,終於在無限的消費中保持不住強國的地位。這讓我們明白了靠掠奪只能是暫時的強大,最關鍵的是要能發展自己國家特色的經濟,才能站穩世界強國。

在這部紀錄片中,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還是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為海洋霸主,或是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為大國崛起的基本條件。而面積只有兩個北京大的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證券交易所,建立銀行信用體系的國家。正是這種經濟體制的創新,深刻地影響了現代經濟,也使面積這麼小的國家脱穎成為當時世界性強國。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也使其成為當年的“日不落帝國”。這無疑告訴了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強佔先機,才能立於強國之列。但是,當世界上的國家一個接一個的崛起時,當時的清政府卻依舊落後。明朝時期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不是為了開拓貿易,而是為了宣揚皇帝的德威。鄭和死後,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這些,我想我不説同學們也知道為什麼中國現在比別的國家落後。而英國、荷蘭等國家是那樣的強大。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發展比較遲。不過中國如今的發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點幾的速度增長,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崛起都給其他大國造成了恐懼。

第14篇

劃幾許流光,落幾許蒼涼,一世繁花似錦,奈何離散使人傷。情太真,意太濃,紅樓一夢,惹人怎敢忘。

?紅樓夢》既是女子的歌頌,卻又是女子的悲劇,它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不朽的鉅著,在以往的中國你,古典文學中儘管有許多美麗的女子形象被塑造,但最高也不過像《牡丹亭》這類,敢於為自己的愛和幸福而鬥爭的“女子覺醒”形象,而紅樓夢中卻帶來的是全新的也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對女子的尊重,就像曹雪芹本人所説:“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鬚眉,誠不若比裙釵,我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大無可如何之日也。”他依他所想而寫,也因此寫出了不朽。

?紅樓夢》是對女子的頌歌,讚美黛玉“世外仙妹寂寞林”寶釵“山中高土晶瑩雪”,湘雲“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寄月光風耀玉堂”,妙玉“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孤僻世罕見。”……但又是女子的悲劇,含恨結鬱而死的是林黛玉,青春守寡的是史湘雲,李執,出嫁一年就被丈夫折磨而死的是賈迎春,遠嫁他方的是賈探春,對人生悲觀絕望而出家的是賈惜春,跳井而死的是金釧,含冤而亡的事秦可卿和鴛鴦,被強盜強搶去的是妙玉……她們都是“紅顏薄命”是註定沒有好結局的人物。

?紅樓夢》中的悲劇震撼人心,使人蕩氣迴腸,不僅僅寫了一羣青年女子的毀滅,也寫了整個賈府的衰落。許多人曾説這就是整個封建社會衰落的象徵。但從精神上、思想上,卻是因賈寶玉,這種新思想人的出現,宣訴這個社會的不合理性,這才是封建社會衰落的真正預兆。

寶玉在作者筆下是一個封建社會末期孕育的一個“新人”,他尊重女子,愛惜女子,她從小就宣佈“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尊敬每一位女子。魯迅就曾深刻的指出“暱而敬之,恐拂其意,意博而心勞,而憂患亦日甚也。”他愛惜他身邊的每一位女子。把她們的悲歡哀樂,榮辱得失,都包括在自己的關心注念中,幾千年來被否認的女子價值,僅在寶玉眼中充分反映,幾千年來被遮掩的女子悲劇,也僅寶玉眼前展開,所以魯迅又説;“悲涼之物,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着,獨寶玉而已。”

雲捲雲舒,踏遍世間繁華,風氣風停,盪滌紅塵煙波,昔日縱使榮華再過,到頭來,不過一夢而已,終究曲了人皆散,究竟誰奏的輓歌?又該為誰悲傷?紅樓一夢,閲盡世間滄桑!

第15篇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它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此書是在封建社會晚期,清朝中期完成的作品,該書對封建社會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天讀後感大全和大家分享各種紅樓夢讀後感,期望對大家有所幫忙。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杯具為主要資料,透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述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説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杯具。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此刻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説不得賢,説不得愚,説不得善,説不得惡,説不得正大光明,説不得混帳惡賴,説不得聰明才俊,説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着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構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