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活着》7篇 《活着》引發的思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3W

《活着》是中國作家餘華創作的一部文學作品,以悲慘的歷史背景和深刻的人物刻畫而聞名。小説講述了一個普通農民的生活經歷,他在大時代的洪流中苦盡人生。通過真實而殘酷的描寫,作者帶領讀者思考人性的複雜與可貴,引發對生命的深沉思考。

讀後感《活着》7篇 《活着》引發的思考

第1篇

知悉《活着》這本書源於一位明星易烊千璽的極力推薦,出於好奇,更是出於對此位偶像的信任,我在網上買了這本書,是餘華的作品,十萬餘字,用詞很簡練,淡淡的,好似品茶一般,回味悠長,用很短的時間,我就看了此本小説,之後又重看了一遍,每看過後都有新的體會和感受,也許這正是這本小説吸引超多讀者的緣故吧。

?活着》講述了以為叫富貴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經人生滄桑和各種苦難的老人的人生感言。書中,伴着富貴悠長的笑聲,富貴將他一生娓娓道來。從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吃喝嫖賭敗光家產淪落到為餬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文革……的年代裏,他死裏逃生,可是他的家庭早已支離破碎。血濃於水的家人一個個離他而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

他用他破敗的身軀送走了一個又一個他摯愛的親人,用他佈滿繭子的黝黑粗糙的雙手掩埋了一個又一個親人,最後與一隻老黃牛做伴。這對我們來説,是多麼不能承受的痛苦,可他經歷了一遭又一遭。他以笑來代替淚,伴隨着死亡的兢兢戰戰地活着,他悠悠地講述着他自己的故事,不悲不喜,他嘿嘿地笑着,卻讓人感受到他身上的無限死氣。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死。

生老病死是誰也避免不了的,在讀《活着》以前並不是沒在書裏接觸過令人痛心的死亡。《平凡的世界》裏的田曉霞,《穆斯林的葬禮》裏面的韓新月,這兩個正值青春花季女子的死亡也曾令人唏噓不已。《活着》裏面的死亡比前兩本書寫的更加撼人心魄,慘烈的死、平淡的死、激昂的死、失望的死、意外的死……戲劇性的一切悲哀都發生在富貴身上,可他還是堅強地活着,活着是艱難的。

人為什麼活着,這是個永恆的討論話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説法,我們不妨聽聽餘華的看法。餘華這樣説: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貴的妻子家珍,她對人活着的好處看的明白清楚。她告訴福貴説:“我也不明白什麼是福分,只求每年都給你做一雙新鞋”。這不是對餘華這種“活的哲理”的'最好詮釋嗎活着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大道至簡,事幹為要”,人生在世,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找到我們的意義,找到我們喜歡的方向,併為之努力奮鬥前進。當代大學生,要在大學時期將自己培養成一個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技能的,適用於社會市場的人才。大學生要勤於學習,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做出貢獻,找到我們活着的價值!而我自己,更是要向自己喜歡的方向前進。我們要有一個健康和美麗的心。健康的心指的是良好的心態,面對困難挫折不放棄學習,不放棄自己,勇敢面對困難,虛心接受並改正。美麗的心就是愛自己,愛家人,愛祖國,愛集體,幫助他人。在生活中,我們要積極向上;學習上,認真鑽研;工作上,勤勤懇懇。這就是我們活着的意義。

當我們生活不下去的時候,不妨想想富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艱辛。活着或許是艱難的,生存也許是困苦的,可是生活中尋找美好的事物,不正是我們活着要做的事嘛!

讀後感《活着》7篇 《活着》引發的思考 第2張

第2篇

在公司的組織下,拜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為什麼活着》,相比前面讀過的《活法》、《幹法》、《六項精進》,這本書更能系統的體現稻盛先生的思想精髓。人為什麼活着?也就是人生的目的是什麼,稻盛先生説,人生的目的在於“提升心、磨鍊靈魂”,使自己的心靈純潔,如何才能磨鍊靈魂?就稻盛和夫本人而言,他27歲創業,當時京瓷是一個新生的弱小的企業,又處於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之中,而他自己是做技術出身不懂得經營,在這種逆境之讓京瓷公司生存下來乃至逐漸發展壯大,靠得是什麼?稻盛和夫用自己的經歷説明如何在逆境中求得生存,這是需要我們去不斷思考的一個重要話題,稻盛先生將逆境作為提升他心智的過程。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在逆境中生存。

書中開篇講到稻盛與我國著名企業家王石的對話,王石問到稻盛先生的經營祕決是什麼,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想要問的問題,而稻盛先生從自己經營的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不管環境怎樣變化,我都竭盡全力、拼命工作,也就是日日夜夜持續地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他這個所謂的祕決不能稱之為祕決,因為每個人都能做到,即使沒有經營才能,只要有熱情和拼搏精神,誰都可以做到。稻盛先生舉了明治維新時期傑出人物西鄉隆盛的例子,他對明治維新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鄉出生於日本的一個下級武士家族,小時候被視為一個“中看不中用的孩子”,沉默寡言、不善言辭,不能溶入羣體,曾經在進退兩難之際為了義氣選擇投江自盡,之後幸運的被救,同時經歷過流放及牢獄之災,這些艱苦的環境,西鄉仍然一步一步堅持了下來。長大後成就了偉大的事業,稻盛認為其主要因素是因為小時候經歷了種種逆境。相對地我們從來不曾發現那種從小未曾受苦、不需要辛苦工作,長大以後卻能成就偉業的例子,因為這種人往往一遇到困難就被打倒了。稻盛先生還舉了著名的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例子,他國小四年級時學道中落,被迫輟學去當學徒,但是這種逆境松下並沒有因此氣餒或自怨自艾,他儘可能努地工作,只希望得到發展。正因為年輕的`

松下能夠不畏逆境,用樸實、開朗、健康的心態拼命努力工作,日後才創立了有名的松下集團。中國歷史上不乏這種例子:每個朝代更迭,開國帝王艱難的經歷,到最後在好逸惡勞中亡國正是説明了逆境的生存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

公司在今年的海洋王報第11期以做勇敢的《“海燕”,不做膽小的“企鵝”》為題倡導我們學習在逆境中求生存、發展,面對目前國內國際各種經濟環境挑戰,我們要做勇敢的“海燕”,主動迎接挑戰,不能做膽小的“企鵝”,時刻都不能丟失目標。我們目前無論工作環境、資源比起稻盛、松下他們經營時面對的困難要好得多,我們沒有理由逃避困難。

今年供應鏈管理部開始實施自主經營,對產品的準時交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各種經營產生的損失需要供應鏈自己承擔。作為工藝質量部,這好比雙刃劍,即要滿足快速交付,又保證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在面對這種環境,我們沒有消極對待,通過不斷識別關鍵控制點,抓住產品質量控制要點,牢牢圍繞產品可靠性開展工作,在led產品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我們對電子產品的檢測重新制定的管控要求,保證電子驅動類產品的可靠性,改變過去只注重現象管理的做法,在縮短交付週期的同時,保證產品的可靠性,這項工作也是我們今後長期堅持的工作方式。面對困難、逆境時我們都應該積極應對,這樣才能夠不斷的進步,我們員工也能得到成長。

第3篇

“人生就像心電圖,一帆風順,你就掛了。”這句話在之前對我感觸不大,可在看了餘華的《活着》後,我才真正的理解,是挺諷刺的,一帆風順,災禍也就真的來了,不頂風而行,不逆遊而上,你只會被摔着粉身碎骨,人生就是一場鬧劇,就像硬幣的兩面,一半好一半壞,只有好和壞拼湊起來,才會是一塊完整的硬幣,才會是人生。

在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福貴講起了他自己:他以前是一個富少,成天往城裏跑,煙花巷子裏,睡錯了牀,他挺悠閒的,他知道自己有資本,但煙花巷子太温柔,他真正愛着的是讓他後悔一生的賭場,或許是他傻吧,自己挖了個坑把自己坑進去了,我在想,如果那天晚上他和家珍走了,會變得不一樣嗎?怎麼可能會不一樣,他的性子,他所生活到現在的一切沒有變,又會變什麼呢?他輸了,因為他只看到自己有什麼,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失去的太多了,他的父親知道後,沒有打罵,他把地產田地換成了銅幣讓福貴扛過去。徐家出了兩個敗家子,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鵝有變成了雞,到最後連雞也沒有了,福貴的爹也去了。

福貴也不在是以前的福貴了,他要養活自己,他租了五畝地,從早忙到晚,妻子被接走了,福貴變了,他的命是苦的,但無悔啊!他認為自己的妻子是最好的,兒女是最孝順的,哪怕到最後,只剩一隻牛陪着自己。

我沒經歷過那段時代,我不懂,但有慶的死卻讓我泣不成聲!不過或許,在這個動亂的年代,死去或許能少受點苦,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親人相繼離去,福貴的生命也失去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年頭,他看着親人一個個離去,我不知道他怎麼想,他進述時,還是那麼寧靜,是麻木了?就像看一本書,或許帶給你或喜或痛或麻木不仁的感覺,可人生也還要繼續過,還是會出現新的章節,可那有那麼容易就過去,失去親人的痛苦怎麼能夠忘卻,只是暫時想不起來罷了,但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又豈能是我們能夠理解的?

表面上的安靜並代表真正的安靜,內心的波濤洶湧才是真的。其實,老人“福貴”講述自己四十年前自己,讓我覺得,最快的是時間,最慢的也是時間,春去冬來,一年就過去了,四十年間,有太多的遺憾,或許我不該去批判一個人的人生,因為我不是他,我不該去批判一個人的選擇,因為我沒經歷過。

福貴和他的牛“福貴”一起回去時,福貴嘴裏唸叨着“有慶、二喜、家珍、風霞、苦根。”我哭出來了,這是一個老人以他的方式紀念、寄託已經離他遠去的人,一個又一個親人,要有多堅強,才能在動亂的社會,埋葬一個又一個的親人,目睹一個又一個被死神無情奪走的生命,還能如此平靜的把自己的`一生,一個悲慘但卻再也回不去的故事,講述的淋漓盡致,他成功的活着,在精神上,活着很好,他不再痛苦,他可能就這麼悄悄的,那一天就能與親人團聚了。

?活着》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不只是一星半點,我不懂那個時代,但我知道,無論什麼時候,人心裏想活着的慾望,親人離去的痛苦,獨自一人活着的孤獨,如野獸一般的人性,是最基本,也是你我都擁有的,無論過多久,那種最原始的感觸就是最深的感觸,無論跨越多少時代,多少國家,他是最好的歷史,最複雜、痛苦的中國變換歷史。

第4篇

熬夜到凌晨兩點看完了《活着》這本書。“活着”,含義很廣闊的一個詞,覆蓋了宇宙萬千所有的生靈。

讀完每本書都會產生一種與本書共鳴的感受,可是此刻,過了一夜思緒仍在毫無方向的亂飛。可能這就是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深層含義更廣,廣到無法觸及,或有這荒誕離奇的時代,或有富貴悲憫絕望的一生,再或者是人要“活着”。

可能是自己的思想太過反面化,有慶的遭遇讓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那個荒誕的時代,沒有人性,愚昧無知的時代,這個或多或少也受到三體中相關情節的影響吧。後來緊接着到富貴身邊每一個人不幸的人生,忽然感覺可能這就是命。一個人的命運應該是早已註定好,要不然怎麼能遭受如此的絕望和折磨?

在看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我一直認為主人公應了他的名字,大富大貴。無論是傾家湯產,還是去充軍,在死人堆裏存活下來,再到龍二的被槍殺。在這亂世荒誕的時代,他其實是幸運的。

可能正如現代的一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他的後半生慘絕人寰。在現實中這樣的人怎麼會有勇氣再活下去,這也許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活着”。

總結一下,生活不會善待平凡善良的人。人生而孤獨,人生而要遭遇磨難。但無論遭遇着什麼都要“活着”。

讀完《活着》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本身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本身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本身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本身。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本身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第5篇

初次接觸到這部作品,是在中學時期一次寫語文練習冊上的閲讀題,那些題目我已不大記得了,但題目中節選的那些文字卻始終盤旋在我的腦海中,帶給我心靈上的感觸,所以,後來我便去買了這本書,將那個沒有講完的殘篇完整的讀了一遍。《活着》確是一部讀來令人觸動令人心慟的作品,它令我了悟了" 活着就是幸福" 這一句簡單的話的意義,令我對" 生命可畏" 這四個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着》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好賭,最終將家產賭了個精光,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氣死,母親也在貧困中重病最終逝世。而福貴的妻子辛苦將兒女養大卻也逃不過死亡的命運,他的一雙兒女也相繼死去,故事的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福貴,相依為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福貴的活,我不知道對於他來説究竟是上天的眷顧還是懲罰,但毫無疑問,福貴是一個能忍受孤獨而堅強的人,在親人一個又一個離他而去時,他也沒有放棄過自己,哪怕孤獨,哪怕心痛,他在最後也能夠為了活着而活着。

" 活着就是幸福" 這句話被福貴的妻子家珍詮釋了意義," 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給你做一雙新鞋" ," 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 ,這是家珍的話語,不想死,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只是不想離開自己的親人,只是怕死後再也見不到他們,這樸實的話語所表達的,不正是真實的最感人的情感嗎?只

要家人天天在一起,好好活着,也許這就是家珍所認定的幸福," 活着就是幸福" ,不僅僅是自己活着,還要身邊的人活着,那才是幸福。這種幸福,常常被我們忽略在生活中,當過年與家人團聚時,當打通一個個熟悉的號碼時,都是我們可以稱為幸福的時刻,有時這樣回想才發現自己已擁有太多,正是因為擁有,才覺得它們並不重要,甚至感受不到它們的存在。回想書中最後,福貴與老牛為伴,那老牛明明已經老得快要行將就木了,卻仍固執地活了下去,陪着同樣年邁的`福貴,這種陪伴是最温暖的幸福,所以珍惜陪伴在你身邊的人吧,他們帶給你無盡的愛與温暖。

書中的福貴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過,這讓我看到了生命的堅韌,無論有多痛多坎坷,路依然要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生命中的苦難與艱辛都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的,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本身也是一種責任。這種體會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沉重,每一個生命都是我們要敬畏的,因為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為了活着而付出了多少……

?活着》是一部令人心痛的作品,但同時,它帶給我的震撼和體會也使我獲益匪淺,我認為這是一部好作品,它能讓我體會到生命的厚重和沉痛,讓我們去深刻的反思活着的價值和生命的責任。

第6篇

喬布斯傳展示了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的個人創業經歷。這個活在自己想象世界裏的奇才,雖經歷過各種挫折,但他那無所畏懼的個性使他一直努力實踐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觀。

回顧個人電腦數十年的發展歷史,讓人感到有趣的是,其中的許多大腕都與大學“有仇”:無論比爾·蓋茨,還是戴爾,或者蘋果電腦的總裁史蒂夫·喬布斯都沒有讀完大學。

但他們憑藉自身的努力不僅贏得了個人事業的成功,更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生活方式、改善了無數人的生活。

喬布斯是一個私生子,早年被養父和養母收養。少年時代,他有緣結識了不少電子工程師,從而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期間,喬布斯認識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夥伴沃茲,後者是一位電腦天才。兩個人在求學期間聯手研製成功了免費偷打長途電話的裝置“藍匣子”,並由喬布斯負責推銷出去。這次合作,不僅讓他們嚐到了經濟上的甜頭,更促使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76年,年僅21歲的喬布斯和26歲的沃茲成立了一家電腦公司。這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蘋果公司。他們的事業,是從設計製造第一塊電路板開始的,並因此積累了第一桶金。1980年,蘋果公司在華爾街上市。一夜之間,喬布斯成為一名年輕的億萬富翁。之後,隨着企業的壯大和發展,他成為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但他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85年,因決策上的失誤頻出,喬布斯從蘋果出走併成立了next公司,取得了不俗的業績。1996年,在蘋果公司負債累累的時候,喬布斯毅然回到蘋果,拯救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並通過改革促使蘋果扭虧為盈。

在《活着就為改變世界》這本傳記中,喬布斯對其前半生的傳奇經歷進行了一次重温。無疑,他是一個複雜的人。在他的身上,不僅有美國人特有的硬漢氣質,而且,性格也十分複雜。在工作中,有時他是一個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他卻喜歡獨來獨往。有人把他的這種多面人格歸結於早年的成長經歷,或許這是有道理的。

眾所周知,電腦產業是一個工程量巨大的領域,在業界,兼容和共享一直是一面光輝的旗幟。但早年的蘋果公司,經營理念竟然是獨來獨往。雖然蘋果憑藉獨特的外觀設計和無與倫比的創造性思維不斷贏得認可,但最終仍然敗走麥城。究其原因,不外乎在當今世界,喬布斯傳讀後感_讀喬布斯傳有感_讀喬布斯有感_讀喬布斯傳電腦產業的主導權已經越來越多地被軟件生產商所左右。而蘋果,歷史上其長處是硬件的生產與經營。尤其可怕的是,蘋果公司長期拒絕與其他軟件公司合作。這使其自絕於整個互聯網產業之外,走下坡路就是必然的了。

喬布斯是一條硬漢,曾經身患胰腺癌,在死神的手掌裏得以逃脱。他更是一個冷酷的人,早年與女友同居,育有一女。但他拒絕與其結婚,不肯承認孩子是自己的,直到法院判決才不得不承認。蘋果公司上市以後,這位億萬富翁也不是一個慷慨的人,早年跟隨他一起打拼的技術人員,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當然,這並不影響喬布斯作為一名傳奇人物出現在我們面前。

第7篇

我非常喜歡餘華先生的一部書《活着》。“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這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

書中的主人公徐福貴可謂是個富二代。整日流連煙花柳巷,煙酒賭博,魚龍混雜之地,荒廢學業,在大好的青春年華,卻將大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事情上。就這樣,一步錯,步步錯,原本坐擁幾百畝地的地主家的兒子變成了窮得叮噹響的貧農。我想,本該是努力拼搏的時候,卻將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無用的事情上,最終落得這樣的下場,也是自作孽不可活。之後,父親病死,母親去世,福貴必須一個人擔起肩膀上的責任的時候,福貴才真正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恨這,恨那,最恨的是他自己。一下子從天上掉到地下,福貴的後半生在曲折、艱難、痛苦的長河中無聲掙扎。兒子有慶被抽血抽到失血過多而死,妻子家珍也因此病故,女兒鳳霞難產而亡,女婿二喜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孫子苦根被豆子噎死。所有的`親人全是福貴一個人送的葬,親手埋的。讀到這裏,我忍不住眼淚就流了出來,如果我是福貴的話,一定忍受不了自己親眼看着最親的人一個個死去,人生最大的苦難與不幸莫過於此了。

福貴的後半生極其跌宕起伏,痛苦艱難。有言到,生命有裂縫,陽光才照得進來。福貴的一生也絕不是沒有一件幸福的事,他的人生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他曾有一個賢惠的妻子,一羣懂事的孩子。

福貴的故事就像傳奇一般。他經歷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運動,但他依舊好好地活了下來,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着》講述的故事,餘華先生在自序中寫到:“這是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美國民歌《老黑奴》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但他依舊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福貴和這首民歌中的老黑奴,兩個命運截然不同的人,但卻在精神上產生了共鳴。書中開頭時寫道:“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裏笑的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遊動着。”我想《活着》這本書打動我的不僅只有故事情節了,而是福貴身上的精神。無論在面對怎樣的坎坷,在失意過後又重新振作,這種面對困難樂觀的人生態度。這個時候我,不再認為這是一具行屍走肉了,福貴是在有血有肉的真正的活着。

我想我應該去學習怎樣對待人生中的苦難,也應該學會對世界的樂觀態度。讀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才能充滿力量,活着就是生活的希望。“作為一個人,要是不經過人世上的悲歡離合,不跟生活打過交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義。”

有島武郎有句話:“上人生的旅路罷,前路很遠,也很晴。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所以,從現在開始,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堅持的人才能改變命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