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3篇 “從青山不老的故事中,我領悟到的課後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6W

本文主題為“青山不老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該篇反思範文以教師“青山不老”在課後自我批評中表現出的勇氣和謙虛為例,強調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擁有的反思精神和自我質疑的態度,具有啟示和借鑑意義。

青山不老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3篇 “從青山不老的故事中,我領悟到的課後教學反思”

第1篇

?青山不老》是一篇閲讀課文,而語文閲讀教學其實就是一種對話,而對話的實質在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走進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壯、或優美、或激昂的美的過程。對於略讀課文,這應該放手讓學生透進語言文字自主感悟。

上《青山不老》這一課時,我在總結前幾篇閲讀課文教學和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後,試着把握好閲讀讀文教學的“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略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體現課程理念創設了條件。那麼略讀課文的教學是否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

通過本節課證明,學生是不能完全放手的。因為國小生,他們認知水平的提高與學習方法的運用都離不開老師適時、適當的指導。但是,略讀課文也不能過多的指導,以前我總是放不開手,生怕學生什麼也不會,而過多給予引導,這樣就大大束縛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了。

本課教學時,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問題“老人在什麼情況下創造了奇蹟”和難以理解的句子,“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等,進行啟發,把握引導學生的“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聯繫實際、際深入思考是本課的一個成功之處。通過本個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深入思考。第一個是開課開始增強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聯繫資料或實際情況談晉西北沙化現象,引發思考。第二個是在感愛老人生活艱辛時,讓學生聯繫自己家庭生活情況想象如果只有“三間房”什麼傢俱也沒有的情況下您會怎麼過?還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的爺爺在子女三番五次接他進城而他卻堅持在山裏生活時,你會對爺爺説些什麼?通過這種想象,使學生體會老人的精神。

教無定法,但對閲讀課文老師的恰當引導會讓教學收到較好的效果的。

青山不老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3篇 “從青山不老的故事中,我領悟到的課後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今天教完了閲讀課文《青山不老》,回憶起最近一期《國小語文教師》中專家關於閲讀文章教學的討論,有些感想,記錄於此。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閲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體現課程理念創設了條件。那麼閲讀課文的教學是否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呢?答案是否定的!對於學生而言,不管精讀還是閲讀課文都是新知,他們認知水平的提高,學習方法的運用都離不開教師適時、適當的點撥、啟發。所以,閲讀課文的教學既不能完全放手,也不能過多引導,要把握一個“度”。教學課文《青山不老》,我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抓重點問題“老人在什麼情況下創造了奇蹟”和難理解的句子“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進行點撥,把握學和導的'“度”,收到良好的效果。

2、照準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繫實際學習。

聯繫實際、深入思考是本冊教材教給學生重要的讀寫方法。教學實踐中如何引導學生運用這一方法,是需要教師抓主要問題、找準切入點的。《青山不老》一文是通過三個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深入思考的。第一個是上課伊始,為增強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聯繫資料或實際情況談晉西北沙化現象,引發思考;第二個是在感受老農生活艱辛時,讓學生聯繫自己一個人長時間呆在家裏的感覺,思考老人常年生活在山溝裏的艱難;第三個是在拓展延伸處,學生聯繫實際,思考能為保護環境、綠化家園做點什麼。三個切入點,三處聯繫實際,恰當準確,層層推進,幫助學生理解了文章內涵,強化了學習方法。

第3篇

這片課文主要是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描寫的山林景象,院子裏的綠意濃濃,山溝的綠意盎然,山野的綠樹成蔭描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習品讀。然後引導學生去理解老農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去創造奇蹟的,從而去理解老農開闢山林、綠化家園、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和情懷,在此基礎上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

課前讓學生收集關於晉西北的相關資料,瞭解綠色作物在那裏生長的不易。教學的時候讓學生圍繞老農創造了什麼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蹟的,以及你是如何“青山不老”的含義的這三個問題展開自學,自學的時候給了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和自主性。而且讓孩子們在自學的時候動筆,圈圈畫畫,批註點評,寫下心得體會。引導學生交流的時候我注意把握重點,引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我讓孩子們進行了一個小練筆,把自己想對老農説的話寫下來。

孩子們寫的很有特色,注意了各自的側重,有的讚揚老農堅持不懈地改造山林,有的敬佩老農拋棄個人的利益甘願在清苦的環境中改造山林,有的驚詫老農所創造的奇蹟……總之,這次的小練筆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山野老農只是一位普通的人物,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不能讓人為之感動,為之敬佩,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含辛茹苦的`堅持;老農的身上沒有熠熠生輝的光環,但是他那種造福人類,造福子孫的精神卻能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但是帶給我們的感動是真實的,是無窮的……不知道在教學中我有沒有把這份感動帶給學生,但是我想,讀他的故事,對孩子們卻是一種真實的心靈的滌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