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統編教材》心得體會通用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8W

實踐是心得體會的源泉,反思是其深化的途徑,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和理解學習內容,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觀《統編教材》心得體會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

觀《統編教材》心得體會通用8篇

觀《統編教材》心得體會篇1

4月8日,我參加了保亭縣數學教研室舉辦的為期一天的人教版國小數學新教材的培訓學習,通過夏井川教授對三年級下冊教材的詳細講解,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我今後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教學最優化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下面就根據我自己這次的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教材也在不斷地整編。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重新研究知識之間的整合;加強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新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得出有關結論。新課程國小數學教材一方面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又為我們教師指明瞭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

這次培訓夏教授向我們分析了教材中的編排調整,以及改動意圖,向我們闡述數學解題的多樣性,建議教師們多鼓勵學生用自己學會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因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鍛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處理問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解決問題都要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也要符合算理和數學邏輯,結合實際問題出發。

通過新課標新教材的培訓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要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學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小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

總之,這次的培訓收穫良多,同時也讓我明白了弄清教材的編排,瞭解教材的設計意圖,鑽研教材這是我們教師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更精彩、更準確到位。

觀《統編教材》心得體會篇2

今年八月二十八日,縣教育局組織中國小數學教師學習一年級第一冊數學新教材,通過這次的學習培訓,我對新教材的理解及使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這次新教材培訓,如何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談談自己的體會。

新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感情態度與價植觀等方面得到進一步和發展,教材也着重強調了數學要注重情境的設置,數學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新教材要求教師大膽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真正轉變舊的教育觀念,思想必須適應形勢的發展,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現代教學觀,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樂於實踐的學習方法,我認為教師只要能把握住數學知識的目標,不要拘泥於教材,大膽地讓學生到生活實踐中去經歷、體驗、探索數學知識就是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最好實踐。

新教材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於為學生提供了富有情趣並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題材,設計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並符合兒童特徵,所以我們要採取適當的呈現手段,輔之以語言引導,激發學生所學知識的強烈興趣。

新教材倡導的.解題策略的多樣化,答案不唯一性,就是要促使學生儘快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探究,發現從而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這樣我們要留給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創新、發現,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奧祕。

新教材還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數學面向每一個人,摒棄舊教材內容繁、難、偏、舊,創設學生自在探索知識的創造性,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

總之,人教版數學體現了貼近生活,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同時,新教材給我們的是高強度的壓力,是全新的嘗試,也增加了我們學習業務的機會,我將和學生一道伴隨着課改成長。

觀《統編教材》心得體會篇3

疫情特殊階段,通過釘釘直播,我聽了統編版教材的網上培訓,有李瑞芳老師對我們五年級下冊編排思路及教學建議的深入講解,有張琳琳老師針對一二單元的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同時,也在網絡上觀摩了一些名師的微課,讓我對統編教材有了新的認識,為自己更好地教學打下基礎。現將自己的學習心得簡單做下總結。

一、對統編教材有了整體的把握和認識

與原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加了綜合性學習單元、習作單元,還有專門的文體單元,如名著單元、神話單元等,還增加了快樂讀書吧。並且,新教材的習作和口語交際不再從屬於語文園地,而是放在園地前面。園地中也增加了詞句段的運用,為習作打基礎。新教材也增加了許多傳統文化的內容,古詩詞和文言文都有所增加,説明新教材重視傳統文化的學習。

二、對教學目標的制定有了努力方向

要熟悉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段目標,對各單元的語文要素做到心中有數。在進行備課時,要對單元內容進行整體把握。

三、對閲讀教學的方向有了清楚認識

通過培訓學習,對於閲讀教學,我認為就是引導學生大量閲讀。精讀、略讀、課外閲讀,掌握閲讀的方法。閲讀是一項長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便有所收穫,要做到這一點並不簡單。要讓學生多讀,老師首先要多讀,先獲得閲讀感受,才可以在課堂上感染學生。

四、對習作教學有了方向

習作教學一定要滲透於平時的閲讀中,將平時課堂上學到的表達方法鞏固運用到習作上。重視過程性指導,一定加強作文修改和交流環節。引導學生多動筆,多積累。

總之,這幾次的統編教材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會認真閲讀筆記,結合實際,把教學工作開展好。

觀《統編教材》心得體會篇4

有幸參加了本次市局組織的新教材培訓我受益良多,現將本次的培訓心得總結如下:

第一,新教材在編寫方式上發生了變化,分為兩大類,即通史和專題史。通史規定為必修課,專題史類規定為選擇性必修課。在課程的編排上,內容將更加豐富,單課容量也將更大。在培訓會上專家也表示課容量這麼龐大,一學期很難做到把一本教材教授完畢。

第二,對比舊教材,新教材在內容上也做出了一些調整和創新

(1)增強了與人類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相聯繫的內容。

(2)更加註重面向世界,有利於形成大歷史觀。

(3)貼近生活實際,充分發揮了歷史的社會服務功能。

第三,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一些問題也需要多注意

(1)從內容來看,新教材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內容結構,學科間的交叉聯繫更加密切。而且教材在編排上分為通史類和專題史類結合,這就要求學生要有更準確的時空觀念。

(2)在新教材使用下更倡導改進教學方式,更注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新教材的教學目標更加強調核心素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價值觀,以人為本,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自主性要求提高了,學生的時空轉換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要求提高了。

(3)要求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本次的培訓中,專家還介紹了一種“情境·任務·辯詰·生成”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學生自主學習,時空定位;老師給學生創設任務;情境設置,問題解決;探究學習,辯論詰問。這種模式非常不錯,但是更適合那些自主學習能力強,層次水平高的學生,我們學校的學生基礎太過於薄弱能力水平較低,所以這種模式並不適用我們的學生,但是也值得我們借鑑跟思考。

通過本次新教材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有一了定的理解和體會。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仍有很多的困惑,所以接下來我將會不斷地探索,希望能儘快摸索到適合我們學生的教學模式。

觀《統編教材》心得體會篇5

用新方式聆聽聽了張琳琳老師和李瑞芳老師對五年級教材的培訓,也有了新的感受和收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認真回顧,現將心得總結如下:

一、關注語文要素,明確訓練點

統編版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雙主題,“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在之前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人文主題,所以我們經常會出現語文課上成品德課,這樣的現象。而統編版教材在原有的人文主題上加入了語文要素,就是在明確告訴我們語文的“語用價值”。即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運用一定的學習策略,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有了這一明確的目標,我們就明確了在我們語文課上,我們的訓練點在哪裏?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語文要素下他所側重的訓練點是不同的,所以我們應改變我們原有的理念,不能老課文任用老教法,而是應該認真研讀文本,把握語文要素訓練點,來重新定義這樣一篇課文。明確訓練點不僅可以讓我們的指向明確,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在語文課堂刪繁就簡、重點突出。

二、學會瞻前顧後,彌補缺失處

統編版教材的語文要素是螺旋上升,因此我們在教學時,一定要注重這一語文要素,它所呈現的發展趨勢,五年級的學生沒有經歷過,從一年級開始的統編版教材的語文要素訓練,中間有很多的語文要素訓練是缺失的,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就要學會瞻前顧後,自己心中擁有一條螺旋上升的語文要素線。對於學生之前所缺失的訓練要適時的就行彌補。

三、關注編寫新版塊,加強板塊間整合

統編版教材的編寫,有刪有增。比如,在“口語交際”這一大板塊當中,他就將原來的八個口語交際變成了現在的四個,雖然口語交際內容少了,功能卻更加明確了。同時,教材當中還有許多增加“語句段運用”“小練筆”,這些板塊的增加,其實就是為學生的習作做鋪墊。那麼,我們在教學時就一定要多關注這些特色板塊,把這些板塊的作用和功能發揮到最大。不能僅當成一道習題來處理,應該打破原有的固勢,靈活處理,適當整合。

總而言之,教學新理念是具備了,但是如果要呈現一節靈動鮮活的課堂堂,還需要研究很多東西,“學生學情的瞭解”“對教科書的研讀”等,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觀《統編教材》心得體會篇6

這次參加部版新教材培訓,聽了張彬福教授的講析與指導,對這本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感受。儘管學習時間短暫,我事先也沒對教材有太多的閲讀與思考,但在張教授的精心準備、多方引用和深入淺出的講解下,我對這套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

如何要梳理本次培訓學習的感受或收穫的話,以下三方面,當是最想提及的.。

(一)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

整套教材130篇古詩文,佔到教材課文的52%,這是很了不起的變化與迴歸。

語文學習應有語文特色。我們既在學習現代語文,也不能割裂古代語文。畢竟漢語言是一脈相承的。學習古詩文,掌握漢語的傳統與特色美。另外,語文學習更要從課程中瞭解、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不僅是語文的責任,更是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與體現。

(二)尊重語文學習的規律

教材編者非常用心地思考語文學習過程應遵循的基本規律,如首先要學會朗讀,然後者學習默讀、快讀等;如語文要強化思維訓練,教材課後增設了層次多樣的思考探究和訓練題,課文分教讀、自讀與課外閲讀三位一體,古詩學習更強調教會學生自讀感悟等;漢字書寫能力的提升要在實踐中落實,如教材“讀讀寫定”提供了硬筆書法家的示範,更有利於學生進行書寫模仿學習;課外古詩閲讀的安排,除了有機穿插在各單元間,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自讀自悟古詩的賞析文字示範。真正是想辦法做到手把手教學生學習語文,想方設法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三)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更高

從張彬福教授所談的教材新變化和教學要求,我深切感受到了要用好新教材,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是重要前提。

例如,新教材刪減了課文數量,那麼留下更多時間教師應該怎麼用?是否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有時間去學習?總在趕課,學生的知識、能力及文化素養培養又如何落實?

新教材強調了教師、學生對一些具體名詞概念(如在註解、練習中出現的)的學習要求,只有教師自己弄明白,學生才有可能對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把握。

總之,新教材有新氣象、新要求,要深入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還需要我們對教材下更多的研讀功夫。

觀《統編教材》心得體會篇7

這一次培訓,對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都有了極大的影響。很幸運能夠有這一次培訓的機會,讓我對這幾個方面都有了沉重的思考,同時我也得出了很多的感觸,在此,我希望可以利用這一段時間對這次培訓進行一個整理,也分享一下自己此次培訓中的一些體會和感悟。

今年是我正式踏入教學工作的第三年,這一年我有了自己的寶寶,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對教育有所改觀。以前在我的教學中,我總是把教學技巧和方法放在第一位,但我卻沒有想過自己這樣做到底是不是最好的,我一直認為讓學生掌握好學習技巧,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卻沒有想過,學生們的這一個成長階段裏,學習只是一種輔助作用罷了,我真正要去引導的,是一種關乎愛的教育。

為什麼總有人喜歡把教師比喻成父母?這也是我有了自己小孩之後才明白的事情,一個孩子慢慢長大之後,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裏的,這時候作為家長,我們只能給予更多的希望於教師,因為我們相信教師,孩子也相信教師。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而言,着一種責任,是龐大的,這一種責任並不只是教學的責任,更是一種愛的責任,就像是父母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這是我此次培訓中感慨最深的一點。

我們班四十幾個孩子,雖然平時我會去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但是我和他們之間心的交流是比較缺少的,而這一種交流又是孩子成長之中必不可少的,就像是母女、母子之間的交流一樣,這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必須存在的一種關係,只有讓學生和自己更加親近了,他們“愛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實施起來,不僅要讓他們走上學習的軌道,也要走向做人的正軌。這是我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更是我作為一名“母親”的責任。

以前我總是在幻想自己要成為一名多麼有價值有能力的教師,卻往往忽略了最基礎的那一點,就是“愛心”,該怎麼成為一名教師,我的心中或許已經有了答案。這份責任很沉重,可是當它壓在我的心上時,我便能夠感受到一股暖流,我想這就是這份事業所給我帶來的幸福吧。這次培訓是一次很有價值的培訓,啟迪了我的思想,也讓我對未來的工作有了一個更明確的目標,我會保持這一份愛和熱,努力前行!

觀《統編教材》心得體會篇8

xx月xx日,我們相聚萊州市雙語學校,進行魯教版英語新教材的培訓活動。培訓期間,教研員為我們安排了豐富的內容,包括威海教研室教研員對教材進行全方位解讀,以豐富的知識內涵進行精闢的闡述,使我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認識。此次培訓,還有三位在一線教學的骨幹教師用新教材給我們講了三節精彩的示範課,使我對英語新教材的教學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實在是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在此次培訓中專家老師能深入淺出地分析新教材的特點,將本教材的語言知識點作了詳細地分析,使得我們對於教材的重點、難點能準確地把握。語言點通過聽説讀寫模塊操練效果清晰可見。對於專家老師的講座我有如下感想:

一、新教材課程建設上拓寬了英語學習的渠道,營造了英語的學習環境。

我們的教學必須從課內引申到課外,不要放棄對學生課外閲讀的指導。

二、新教材注重語言積累,開發學生潛能,不過早強調語法,不求系統,但求應用。

這就要求教師決不能把課堂變為自己的“一言堂”,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展示自己的口才,而要將話語權還給學生,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強調學生自覺參與,提高學生的感受和表達能力要給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語言實踐機會。

三、教師要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變過去的“接受性學習”為“接受性、體驗性、研究性”學習方式相結合。

其次,我們聆聽學習了三位教學經驗豐富並在一線教學的優秀骨幹教師的示範課。她們的課對新教材進行了很好的演示和挖掘,能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在教學中積累的工作經驗介紹給我們。使我們更快的熟悉了新教材,並能準確地把握每一部分的重點,難點。同時也瞭解瞭如何將教改新理念轉化為教師的`具體的實踐操作,覺得很受用。對以後怎麼上課就更有底了。

總之,通過參加英語新教材培訓,我對國中英語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認識,為我們完善自我,提高理論水平提供了難得的平台。我一定會珍惜本次學習培訓的機會,認真學習,利用時間給自己充電,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獲得能力的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