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編版《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7W

通過看書來增長見聞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看完書之後最有價值的事情是寫一篇與之相關的走心的讀後感,你真的會寫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編版《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精編版《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三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1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是由尤瓦爾·赫拉利所著,他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是目前全球矚目的新鋭歷史學家。他主要通過以人類歷史上的三次重大革命使人類逐漸走向地球生物食物鏈頂點的時間主順序進行介紹,並且寫出了自己對歷史的一些看法與分析,並輔以目前人們對歷史史實的一系列觀點,使讀者能夠全面的瞭解歷史的發展歷程。

首先,人類只是地球上一種極為普通的生物,處於食物鏈的中層,並沒有多麼突出。但在大約七萬年前,智人的出現使得人類逐漸走上食物鏈的頂層,並且還將更加強壯、腦部更發達的尼安德特人踢出了歷史舞台,具體是如何做到的,無從考證。但作者通過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是因為智人擁有獨特的語言,可以通過這種語言虛構出許多事物,使智人能夠以一種極為龐大的組織出現,然後表現出一種極為強大的力量,使智人逐漸走上食物鏈的頂層。具體表現是當智人從非洲大陸逐漸遷移到其他大陸時,這個大陸的大型肉食動物以及一些其他類型的人類都會逐漸走向滅亡。智人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從食物鏈中層到食物鏈頂層的巨大跳躍,這也對後面的眾多災難埋下了伏筆。

而後,人類學會了種植,結束了狩獵採集的生活,生活更加穩定。作者認為農業革命其實是植物馴服了人類,使得農民一代又一代的進行着同樣的生活,使人類逐漸戴上了一道道枷鎖。但在我看來,農業革命使人類擺脱了四處流離的生活,有了固定的居所和活動區域,生活更加穩定,進而使得文明得以發展,是歷史之必然。

閲讀這本書解決了我內心許許多多的疑問,瞭解了人類從哪裏來,如何發展,也讓我從歷史的角度明白了印度種姓以及美國的種族歧視的複雜性,中東局勢的複雜性等一些問題。

在這次的讀書過程中,我認識到了自己應該有自己的判斷,不可把書當做聖經,不加思索的將作者的想法移植進自己的腦中,讀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自己的思想,不斷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類簡史》讀後感2

人類簡史的全名是《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其簡稱:《人類簡史》或許並不能準確表達作者的意圖,冒號後面的內容才是作者對人類進化史的真實定位:從動物到上帝!而讓人驚訝的是,人類這一發展歷程,竟然經歷了上百萬年,直到今天才摸到了上帝的門檻。但當我們沉醉在勝利的喜悦之中時,作者卻在警醒世人:一場災難或將開啟。這場災難並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人類自身。

然而要弄清這一切,還得從頭説起。早在上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猿人便已問世。而人類真正的歷史恐怕要追溯到幾萬年前的一場認知革命。但要把這段歷史給寫全了,絕對是一部長篇鉅製。可在作者眼中,縱橫幾萬年的人類文明史,也只不過經歷了三場大的變革,它們是:認知革命(7萬年前),農業革命(12000年前),科學革命(500年前),每一次革命的時間週期越來越短,但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卻是越來越驚人!

比如,你可以假想這樣一個場景:距今1千多年的唐朝人穿越回距今2千多年的秦朝,他們並不會感到太大不同;而換做今人,即便只穿越回30年前,你也無法忍受沒有手機和網絡的一天。

更加驚人的是,人類社會的這種變化,還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不斷演化着,以致今天的我們在面向未來,思考未來的時候,莫名產生了一種彷徨和無措,就好像你坐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卻不知目的為何方時,內心所感到的那種顛簸和忐忑不安。那麼,何以解憂呢?以史為鑑:瞭解過去,才能更好的理解將來。

然而,面對浩如煙海的歷史學著作,總是讓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但《人類簡史》這本書,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以極簡的方式,一窺人類發展史的全貌。因為,在汗牛充棟人類歷史學著作中,《人類簡史》勝在一個“簡”字,相比於卷帙浩繁的歷史書,他真的可以算的上很輕薄了,但它簡明卻不簡單,視角獨特,見解犀利,內容豐富如百科全書。書中,作者將其廣博的學識和對歷史深入的思考竟皆融入其中,讓每一個深入閲讀的讀者皆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感。

《人類簡史》讀後感3

1、地球文明的文化融合大趨勢

農業革命之後,人類社會規模變得更大、更復雜,維繫社會秩序的虛構故事也更為細緻完整。人類幾乎從出生到死亡都被種種虛構的故事和概念圍繞,讓他們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標準行事,想要特定的東西,遵守特定的規範。就這樣,讓數百萬計的陌生人能遵照着這種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覺合作無間,這種人造的直覺就是“文化”。

幾千年來,不同的文化都處於流轉變化之中,歷史的大趨勢是規模小而簡單的文化逐漸融入規模較大、較複雜的文化中,世界大型文化的種類逐漸減少。就像中國一樣,隨着從大秦以來疆域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成為一個大一統的中華民族文化,已經很難區分純正的漢人文化或滿人文化。

這就是文化演化的大趨勢。公元前1萬年,地球上有數千個人類文明。到公元前200年,只剩下幾百個,最多不超過兩三千個。到公元1450年,文明數量鋭減。接下來的300年間,亞非世界吞噬了整個地球。1521年,西班牙征服阿茲特克帝國,1532年,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國,1606年,歐洲人登上澳大利亞大陸。

亞非世界花了幾百年時間吞噬了全世界,這個過程永遠無法回頭。今天,幾乎全球人類接受同一套地緣政治體系(整個地球劃分為不同的國家,但受到國際公認);使用同樣的經濟制度(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採用同樣的法律體體系(人權和國際法放之四海而皆準);接受同樣的科學體系(專家們對物理、生物學、醫學等所有學科的觀點幾乎相同)。

2、純正的文化不再存在

文化融合是帝國吞噬世界文明的結果。帝國是一種政治秩序,具有兩個最基本特徵:

(1)帝國統治着許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認同和獨立的領土,體現出文化的多元性。

(2)帝國的疆域可靈活調整,幾乎可以無限擴張。帝國不需要改變基本框架和認同,就能納入更多的國家和領土。

大秦帝國和蒙古帝國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帝國案例。

帝國並非永世太平,帝國也會面臨崩潰瓦解,就像大秦帝國命數並不長久,蒙古帝國也在輝煌之後很快消失。但是,帝國的消失,並不意味着已經融合的文明會恢復其純正和獨立,也不意味着帝國子民會恢復曾經的獨立。

歷史告訴我們,隨着帝國的崩潰,新的帝國代替了曾經的帝國,誰也回不到從前了。

好萊塢電影中,印第安人騎着高頭大馬和歐洲人作戰,大無畏地保護着祖先的傳統。然而,在印第安人祖先那裏,根本就沒有馬,馬是在17、18世紀從歐洲傳入美洲的。或者,意大利人吃着經由西班牙傳入的墨西哥的西紅柿做的意大利麪,印度人吃在墨西哥的辣椒,中國人穿着滿人的旗袍。回到大秦帝國,皇帝也不知道土豆、玉米、西紅柿、胡蘿蔔等無數我們飯桌上的美食來自哪裏。

想做個吃着純正中華美食的漢人,其實是不可能的。想要恢復純正的中華文明,也無從談起。剝離歐美傳入的文化知識和價值觀,我們看到還有滿清留下的文化侵襲,比如,普通話、旗袍、宮殿、習俗等,如果把這些再剝離,我看到的還有蒙古帝國的痕跡,繼續剝離,你看到印度傳入的佛教,再剝離······以此類推,到哪裏才算是純正的中華文明呢?

以前九斤老太的各種對新事物的抱怨,都會在歷史大潮中被淹沒,留下的只有融合和演化。演化是個不知目的地的過程,未來是什麼樣子,科學家説不出來,王大樹更不知道。

既然再也回不到從前,不如就接受融合和改變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