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師讀後感範文最新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8W

您給了我們一杆生活的尺,我們天天去標準自己,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遠的北斗,那麼關於相關的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師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師讀後感範文最新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師讀後感1

假期,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一書,我覺得本書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行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鑑價值和指導意義。讀完本書,回想自己短短几年的教學生涯,我心潮起伏,難於平靜。

一、和學生共同學習

“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後生可畏,正是此意。教師非常願意我們的學生能有一天跑在我們前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教師對於學生的希望。當今的社會日心月異,信息量瞬息萬變,不斷地在更新。我們在教學中不能懈怠,不能放鬆,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不能固步自封,守着老教材、老教法貽誤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師道之可敬在此。有教師經常説: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可是桶再大也不可能取之不盡,要不斷的往桶裏注入新的水才行!

記住這點,我平時就注意積累,遇到需要時更要不怕麻煩地尋找答案,不斷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盡到自己的責任。因此我利用一切時間,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只有具備了真才實學,才能對得起教師的職業稱號,對得起自己的學生,才能在新教改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相長,從容正視學生求知若渴、躍躍欲試的目光?並在教學中思考,怎樣才能做到以身作則,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品格與開拓創新的意識,培養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人文胸懷與奉獻精神……通過實踐,我發現只有經常閲讀報刊,閲讀網絡,才能夠讓我對世界保持一種新鮮感。經常閲讀經典,能促使我學會思考,能夠使我的觀點不落後於學生,讓我找到與學生交流的話題,從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從而適時地進行點撥、引導,在無形中提升我的品位,強化教師的人格魅力,從而影響我的學生敢於求實創新。

二、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從開學以來我發現我班的學生有個毛病都不喜歡做眼操,只要眼操音樂一響,很多學生為了逃避做眼操而在操場上呆一會,音樂一完再氣喘吁吁的跑到教室。我總是對孩子説做好眼操的重要性,但是學生明白了又能怎樣,還是不喜歡做。很多方法都用了,但是效果並不大。前幾天讓班長記下誰不做眼操,就讓他中午到我辦公室做十遍,明明知道是在懲罰學生,但是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試試。嘿!

還真管用,除了2個學生不聽話,受到懲罰,其他學生還不錯,大多數能坐在教室裏認真的做,心裏為自己的高招偷着樂。

這節不是我的課,但是得先做眼操,我告訴科任老師等一會上教室。因為我想上樓試探一下學生做眼操的情況,還沒走到教室,就聽到了教室裏亂哄哄的,只有幾個孩子在做。這時我氣得火冒三丈,讓學生坐好了聽音樂,等音樂一完,讓班長喊着全班做,做完一遍,我讓班長再喊一遍,就這樣連續做了4遍,剛要做第五遍,“啊!還要做呀,累死了!”一個個很抱怨的樣子,我很嚴厲的説:“怎麼,閒累了,早知道一遍做好,何必需要做這麼多遍,你們明白老師的用意嗎?”一個孩子説:“老師這樣做是為了讓我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今後不至於戴眼鏡。”“同學們能明白就好,希望以後為了自己的眼睛好好做眼操,好嗎?”“老師,谷沛成沒了”一個孩子的話把我的視線引到了他的座位上,是呀,大半節課過去了,我竟然沒發現少了一個人,心裏為自己的粗心感到慚愧。

“是不是到語文老師辦公室了”課代表説:“沒有呀,我剛從辦公室上來。”“那到哪去了!”一種不詳的預感使我快步跑到辦公室,問了語文老師,她説:“孩子作業沒完成,應該不能回家拿吧?”我想也是,他家離學校很遠,他還能不去上課跑回家?越想越害怕,很快到了下課,還沒有看到他,下一節課是英語,一打鈴,我又跑到教室,看到了這個孩子坐在那裏,説實話,當時又是氣又是高興。我一臉的嚴肅對他喊:“谷沛成,你給我出來。”可能他也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所以很膽怯的低着頭出來。“你到哪去了,嚇死我了。為什麼不上課,快説呀!”任憑我怎麼問,他就是不説話。我氣的大聲喊:“你怎麼回事,再不説話我就打電話叫你爸爸來。”這時他小聲的説了一句:“出去玩了。”我一聽,“你沒搞錯吧,不上課出去玩,到哪玩了。”他説:“在水爐旁邊”我氣的要命:“你説你這孩子語文作業不完成,不快點補上,還有時間玩。先上課,下了課再説。”看着他的背影,我不免自責起來,可能我的聲調太高嚇着孩子了。但是一想他回來就放心了,如果真有個閃失,我如何向他家長交代。

下了班回家,我給他家長打了個電話,反映他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以及今天發生的事情,(我和他家長經常通話)家長説可能最近忙忽視了孩子,表示一定配合老師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提上去。放下電話我輕鬆了很多,一會我又接到了谷沛成媽媽的電話,她説:“孩子今天的事情很是生氣,我問了他為什麼不上課,他説因為蹲廁所時間長了,等出來已經上課了,他怕老師説他,所以一直等到下課才敢回教室,你説這孩子就是不敢説話。”我聽了他媽媽的解釋,心裏説不出什麼滋味,真的感覺冤枉了孩子,如果當時的我能冷靜下來和孩子説話,不對他大聲吆喝,説不定孩子會告訴我事情的經過,真的是好後悔。

第二天一到教室,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谷沛成叫了過來,他還是那樣膽怯的看着我,我笑着對他説:“谷沛成,你昨天的事情老師都知道了,都是老師不好,冤枉你了,你怎麼不告訴老師真相呢?”“我怕你説我”“真是的,以後呀男子漢不要這麼膽小,有什麼話就對老師説,你不説出來老師怎麼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對不對。”“恩”“好了,今後學習上要好好表現,不會的問題一定來問老師,老師會幫你的,知道嗎?”“知道了!”高興的一溜煙跑到座位上,能看的出孩子心裏的疙瘩解開了。希望他今後敢於大聲“説話”。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師讀後感2

拿到《陶行知文集》這兩本書的時候,有些犯難情緒。因為不知該從哪兒入手。於是就翻開了目錄,立刻地,就被《師範生第二變——變個小孩子》這個題目所吸引。

“不可忽視小孩子的情感”,當此句躍入眼簾時,我陷入了沉思,思緒也不由千迴百轉,那一幕幕、一句句不由在腦海中迴盪:每當下課後,孩子總愛圍在身邊,頂着那一張張無與倫比的燦爛笑臉,連太陽都為之失色。他愛説笑話給你聽,希望換得你的一笑;他愛為你捏肩捶背,換得一句輕聲的“謝謝”,然後再歡呼雀躍般的回句“不用謝”;他愛興奮地向你展示他在生活中點滴的成果,希望聽到你的一句讚美:“你真是了不起!”;他愛向你報告同學們之間發生地你再三禁令的小事,希望你賦予他神聖的職責;他愛將自己帶來的水果與你分享,眨着明亮的眼睛期待你能接受;他愛不厭其煩地向你介紹着家庭成員最近的動向,以期你對他有更深層的瞭解。他愛,在他犯了錯被批評後,滴落下悔恨的眼淚,再伴上一句深切的懺悔:“老師,我知道錯了。”以期得到你的原諒,然後轉身,又是一片歡聲笑語。

可是,每每此時,在短暫的課間休息時間裏,我們總是埋首於作業堆中,或者在訓斥那幾個“慣犯”。所以,當他要説笑話時,一句“下次吧”,凍結了孩子的笑顏;當他給你水果時,你的拒絕接受讓他心傷;當他。。。。。。總之,他們的滿腔熱情總是被我的敷衍而大打折扣。其實,孩子的心思很單純,是希望與你多親近,而我們不停歇的腳步,讓他們抓不住,於是,距離就越拉越遠,也許,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再也無法懷有當初的盛情。

如若,放慢腳步,降低身姿,變成他們中的一員,也許,學校將成為師生共同的樂園。

“等到您重新生為一個小孩子,您會發現別的小孩是和從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師讀後感3

今年寒假初次拜讀《陶行知教育文集》,先生的教育之光洞開了我懵懂迷茫的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學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等。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陶先生反覆強調的“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説,是生活現象之説明,即教育現象之説明,在生活裏,對事説是做,對己之長進説是學,對人之影響説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説: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説: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裏做的,便須在田裏學,在田裏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別的。

陶行知所説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脱節。‘做’字在曉莊有個特別定義。這定義便是在勞力上勞心。單純的勞力,只是蠻幹,不能算做,單純的勞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勞力上勞心。而現在的孩子缺少的卻是重要的——做”。

先生多次講到:”如果我沒想學會游泳,我們必須在水中游。”這是強調要在做中學。每次讀到這個例子,我就想起自己班上的這些孩子。因為是農村留守兒童比較多,孩子們平時跟着爺爺奶奶,老人們都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平時除了上學,其他事情一律包辦。幾年級的孩子啦,衣服還不會自己穿,飯要喂着吃,鞋要抱在懷裏換。做完作業連書包都不會收拾。到校後卻發現不是作業忘帶啦,就是課本落在家裏啦,諸如此類的小事真是舉不勝舉。結果孩子們依賴性越來越強,一點生活常識也沒有,生活上沒有自理能力。學習上也困難重重。

班裏的一個小女生,葛豔豔長得清秀可愛,禮貌十足。可是一談到學習就知道搖頭,根本就不知道動腦筋思考問題,平時的成績一塌糊塗。向父母瞭解情況,他們一直認為孩子太笨啦。我告訴他們孩子這不是笨,而是在生活中缺乏動手動腦的能力,隨着年齡的增長要讓她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經歷也是一種學習,比如做家務、做手工、或去購買東西等。都要鼓勵並引導孩子去做,不要認為不讓孩子做就是對她好,不能太嬌慣孩子。聽了我的話,他們點頭贊成。可是一到平時生活又捨不得啦。説孩子不會幹,幹不成還不少添亂……。像葛豔豔這樣的孩子還真不少,所以我常常有點兒擔心。現在的孩子長大了怎麼辦?現在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之後,更增添了幾分擔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