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故事的心得體會推薦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37K

寫心得體會是情感的整理與沉澱,也是一次心靈的淨化過程,優秀的心得體會是一本生活的教科書,引領我們前進,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寫故事的心得體會推薦7篇,供大家參考。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推薦7篇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篇1

我最近讀了《雷鋒的故事》,讓我更深地認識雷鋒是一位普通的士兵,是一個不平凡的人。

?雷鋒的故事》的一書介紹了他長大後如願以償的當了兵,他不但在部隊裏虛心學習,幫助隊友,那裏有困難就到哪裏去幫忙,而且做好事從不留名,經常做了好事後就跑了。他自己捨不得買這買那,衣服破了自己縫補,他也特別愛看書,簡直就是書呆子。他在部隊裏虛心學習我知道:不管他多麼有學問,取得多大的成績都不會驕傲、炫耀。

從這本書裏讓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他高大的光輝形象指明瞭我前進的道路。記得有一次放學回家,我和同學一邊走,一邊談笑風生,走在路上,發現一位身着紫色上衣,背上揹着帶有公主的書包的小女孩,他耷拉着腦袋,在路上那走來走去並用袖子擦眼睛。我想:肯定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了,我約同學去看個究竟。這時,另外一個同學發話了:“放學了,我們趕快回家吧!爸爸、媽媽在家裏等呢?不及時回家要擔心的。”我連忙説:“人們經常説,‘雷鋒行路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我們作為少先隊員,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應當伸出援助之手。”他們聽了我的話一致同意了,大家急忙跑過去。我仔細一看,她臉頰還留下眼淚的痕跡呢,連忙問發生了什麼事了。她見我們的到來,好像盼來了星星,看我們挺和藹的,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於我們。原來這個小妹妹遲了幾分鐘,沒有按時乘上車,可能是汽車司機的不負責任,沒有點清人數車就開走了,她真是無奈,只好自己往家裏走了,她足足大約步行了三分之一的路程,也許走得太累了。我瞭解後連忙拿出餐巾紙一邊給她擦臉,一邊安慰她,她看到了回家的勇氣和信心,臉上露出了微笑,似乎綻放出一朵燦爛的紅花。我們陪着她到車站,等啊!等啊!過了不久,車終於等到了!我招了招手,車停了下來。原來是這位司機發現車上少了一個人,連忙調頭來找人了,司機看見這位小女孩才鬆了一口氣,他覺得有些羞愧就低下了頭。車門打開了,小女孩上了車,不停地説:“謝謝姐姐!謝謝姐姐!”汽車開走了,她在車窗裏不斷地揮手致意,我們看到汽車遠去的背影,大家心裏美滋滋的。

我們向雷鋒叔叔學習;學習他的精神,讓他的精神永遠發揚光大,世世代代相傳。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篇2

雖然沒有時尚的扮素,青山卻羨慕着我們淡綠的工裝;雖然都是無名小卒,宏偉的工程卻記住我們神聖的稱呼。我是一線工人,我在工地的一角,感受着這裏的熱情、温馨……

住在我們試驗室隔壁的是拌合站一名女操作員,我們都叫她鄧阿姨,在我的記憶中,從我來到項目,看到的鄧阿姨總穿着一身工作服,天天如此。我偶爾開她玩笑:“阿姨為什麼總是穿工裝呢,是不是叔叔太摳門兒,捨不得給您買新衣啊?”每每她總是笑道:“在工地不穿工裝穿啥呀,我們這都快退休的人了,穿工裝的時間都論秒啦!”

拌合站打料是不分白天黑夜的。有一晚凌晨兩點開始打料,鄧阿姨一整晚守在拌合站。第二天一早在食堂門口遇見她,我故作挑釁地笑她覺沒睡成,她眯着那雙本就不大的眼睛笑着説:“孩子,你剛接觸咱們這行業,慢慢就會懂。不管苦累,懂了就能適應。”後來,和我一批到工地的同學們離開的越來越少,每看到他們離開的背影,我都在回想鄧阿姨那句話,然後告訴自己:不管苦累,懂了就能適應,適應就能堅持。

拌合站門口的路時常被大車壓得不成樣,據説以前一下雨,坑裏汪滿水,大家都是捲起褲管趟着水出入大門。後來鄧阿姨來了,一見路被壓壞,就發動大家修路。她説,這路可是咱拌合站的門面,誰能忍心看着自家門前一下雨就汪一坑水啊?説來也怪,大家也都愛跟她幹活,愛聽她吆五喝六的指揮。她勤勞的背影出出進進,在她火熱的幹勁下,似火的驕陽也顯得遜色起來。

每到飯點,我們幾個年輕人總喜歡去鄧阿姨那兒找吃的,她的零食總被我們一掃而光,然後就聽見一陣咯咯的笑聲“你們這幫小子,下次拿錢來!”不知從何時開始,她習慣地叫我們“兒子”、“閨女”,我們也就習慣地當了她的兒女。這樣的親情,讓人無意間感覺有種親切感,亦或是阿姨想念自己的孩子了。不管怎樣,嘈雜的工地有這麼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存在,我們很幸福!

為了節約資源,工地每天定時打水。每到打水時,很遠都可以聽見鄧阿姨的大嗓門,一邊嘮叨着一邊督促着,忙着叫上夜班正在沉睡的老劉,喊着一旁的鑽車司機李師傅,還有機械隊的曾師傅,施工隊的老趙、小張、小鵬,生怕大家沒有水喝。司機陳師傅腿腳不靈便,鄧阿姨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她組織幾個年輕小夥兒輪流幫陳師傅打水,日子久了,不用她説,這點兒小事就成了年輕人理所應當做的事兒,陳師傅的水桶天天都滿滿地盛着“愛心接力水”。而鄧阿姨,也照常理所應當地拉接水管,理所應當地叫大家來打水。對這樣的理所應當,她高興地給自己封了個封號“水管所所長”。不管冬雪覆蓋,還是烈日酷曬,工地上伴着水聲生髮的那份情,總是沁人心脾!

沒有人喜歡離別,更不喜歡送別。可是在工地,這種事情再尋常不過了。我和老鄉小雷年齡相仿,性格投緣,一起聊生活談工作,一起嘲諷彼此發胖的身材,一起做胖女孩兒共有的“減肥夢”,一起感歎“人生得一閨蜜,足矣”。聽到小雷要調到別的工地的消息後,我獨自跑到拌合樓後面的山坡上,哭成個淚人兒。鄧阿姨第一個找到我,陪着我在山坡上坐了兩個鐘頭。她給我講她和試驗室孫主任每換一個工地都是前後報到,給我講她和老劉師傅時隔十六年又聚在這裏,還給我講她和叔叔一輩子就沒在一個工地呆過……“閨女,我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要有堅韌的性格。離別不可怕,要相信只要有心、有情,我們無論在哪,都在相互牽掛,相互祝福。”聽着她的話,我哭得愈發厲害,但哭過之後,我懂了,不久的將來,鄧阿姨和我也終將面對離別,但曾經的相逢,就是最美的歌。是她,讓我懂了水電工人對那山那水的情懷,懂了水電人在歲月崢嶸中存留的那份真。

鄧阿姨是工地上最普通的工人,身着工裝的她,平平凡凡,簡簡單單,但她確是大夥心目中最不能少的人。沾滿粉灰的安全帽、忙碌的身影,鑄成一幅流動的畫。——這副畫的主角,就是那最美的一線工人。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篇3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幸福,同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不幸;我想過埋怨別人,想過叛逆,可最終的結果如何,沒有人會為我的過失買單,我只能自己摸索着前進。

寒假無聊,就想着讀幾本書,上網搜了很多適合女孩子讀的書,最後決定先看《撒哈拉的故事》,不僅僅因為豆瓣對它的評分是9.3,還因為推薦的書裏面我僅有《撒哈拉的故事》。

實際上這本書我上國中的時候就看過,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啞奴,看的時候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現在看這本書,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現在的我讀《撒哈拉的故事》,看的是三毛的生活和她對生活的熱愛,在物質缺乏的沙漠裏,三毛利用媽媽航空從中國寄過來的部分特產做着各種美味,把粉絲換作“雨”,開着吸引同事的“中國飯店”;沙漠的生活,不同與正常的生活,對三毛來説是一個重大的考驗,但三毛終究把生活過得美好起來。三毛和荷西的家是在墳場區的一大片垃圾場附近,起九年級毛稱之為“房子”,這個房子裏有兩個大小不一的房間、有一個四張報紙平鋪起來大小的廚房、有一個帶白浴缸的浴室和一個公用天台。三毛在《白手起家》中是這樣説道“這個房子其實不必走路,站在大洞洞下看看就一目瞭然了。”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是自己的。三毛解決了民生問題後,開始着手於對“房子”的佈置,沙漠的東西貴的讓三毛灰心,購買了基礎生活起居用品後,不敢再買下去,雖購置了一些東西,但不太大的家看得見的東西也只是地上鋪滿的席子。這樣的家,三毛是不喜歡的,只是結婚的事被公告後,那個家,便成了一個離不開的地方。沙漠現實生活的枯燥和艱苦,都需要三毛獨自去面對,忙於生計的荷西只能到了週末才回到那個家來陪伴她。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中期的作品,即是三毛與荷西結婚後,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期間,這本書記敍的是三毛和荷西生活在沙漠中的所見所聞、所經所感;每一篇文章,每一個細節,都在敍説着他們在撒哈拉的點點滴滴。《撒哈拉的故事》收錄了《沙漠中的飯店》、《結婚記》、《懸壺濟世》、……等17篇文章和附錄:《回鄉小箋》、《塵緣》,以及三毛與家人的書信。

?觀浴記》看着讓人噁心到嘔,沙漠上的澡堂,用很少的水,衝一遍,然後用石頭刮(而不是搓),一直刮到黑漿一樣的污水從頸部頭部流到,懷裏的孩子還在污水中吸着奶水!

?啞奴》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記錄了她眼中的一名撒哈拉奴隸。由於出身的關係,奴隸只能終生為奴,世代為奴。他們自己改變不了身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而三毛對這一切無法熟視無睹,努力為他抗爭和呼告,可是連她自己也知道,她不可能改變這一制度。

她寫到:“啞奴呆呆地望了一會天,比比自己的膚色,歎了一口氣,過了一會兒,他又笑了,對我們指指他的心,再指指天上的小鳥,又做了一個飛翔的動作。我知道,他是在説,我的身體雖不自由,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

越長大越孤單,不管怎樣,隨心所欲是不可能的;只能且行且珍惜,慢慢走,慢慢看。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篇4

第一次,是聽語文老師提起三毛的作品。三毛原名陳懋平,改名陳平,之後就以筆名“三毛”為名,她是永遠的三毛。

我小時候只聽説過“三毛流浪記”,那個三毛是個只有三根頭髮的小男孩,很頑強地活着,流浪……當今我漸漸長大,我驚奇地發現了這個全新的三毛,她是個最浪漫,最真性情的女作家,她有一個男朋友叫荷西,因為她對沙漠生活充滿了好奇,所以去大沙漠旅行,寫出一系列大漠風情的散文,從而成就了一種“流浪文學”文化。

這哪是玩啊?他們在大沙漠裏結婚,雖然那裏的傢俱是用撿來的棺材板做的,雖然房子不像房子,頂上還有個大窟窿。雖然撒哈拉威人有種種陋習,但是他們不介意,他們認為只要能住就行了,還在這裏長久安頓下來了。他們樂於助人,自己的什麼東西都可以給別人用,有些人很不懂規矩,把三毛晾的衣服褲子拿去用幾天後在還回來;可是三毛也夠大方的,還是那樣和睦相處,三毛還要教那些撒哈拉女人做什麼什麼的,她還義務地給大家送藥,免費給大家治些小傷,把東西讓給別人……

我比較喜歡這本集子裏的《死果》這一篇散文,它驚心動魄地結束了這個故事。三毛被“死果”弄得快死了一樣,一天,被這掛墜折磨得不成人樣了。這一篇文章挺長,但每一個細節都很吸引人,無論是誰都會一口氣看完。對三毛來説這是一個噩夢,過去了,一切都過去了。結尾是“今天是回教開齋的節日,窗外碧空如洗,涼爽的微風正吹進來,夏日已經過去了,沙漠美麗的秋天正在開始。”説明這時三毛的心情已平復下來了,不去想那些事……繼續生活……

讀三毛的作品,你會發現三毛教會了我們熱愛生活。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美好的,只要你認真地去體驗生活,生活也會贈予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禮物。三毛筆下的文字,讓我明白,只要善於發現,善於創新,生活處處有精彩。在撒哈拉沙漠這麼艱苦的環境下,三毛依舊活的這樣精彩,還有什麼困難我們面對不了呢?

人活着,就應該有目標與理想。我們要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讓平淡的生活充滿歡樂,用愛滋潤生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面對一次次挫折,經歷一次次考驗,挑戰一次次難題,才能像三毛那樣活出精彩人生,雖然短暫卻是永恆的。

撒哈拉沙漠的夜空,應該是星羅棋佈,有無數顆星星向你眨眼睛,哇!那顆最亮的會是三毛嗎?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篇5

“雷鋒”一個令人敬畏的名字,在世之時,他撫老攜幼,成為世世代代的好榜樣!

如今又是一個雷鋒紀念週,老師讓我們去做一件好事,並讓父母拍下照片,來評比誰做的好事最有意義。放學時,同學們圍成一桌商議起來。“做什麼呢?”“要不去幫人扶自行車”,“還是扶老奶奶過馬路。”大家七嘴八舌,各種辦法莫衷一是,最後,我聽取在同桌的建議:清掃街道。

星期六,我拿着掃把來到我們社區街道,埋頭苦幹起來。媽媽在一旁不斷變換角度,按下快門,“咔嚓”,“咔嚓”,的聲音連綿起伏,閃光燈也不在地閃着。

平時也沒注意,掃起來才發現垃圾是此之多,灰在也遍地是。這也就算了,平是竟然有人將痰和口香糖吐在地上,粘乎乎的,直叫人想吐。當我費盡千辛萬苦將垃圾打掃完畢回頭掀賞時,結果令人膛目結舌,眨眼間,乾淨的街道又被在吐了痰,有人直接從樓上丟下垃圾。成了原來的樣子。唉,如果人們自覺遵守衞生,不吐痰,亂扔垃圾,也就用不着有什麼清潔工了。

其實做好事並不難,只要你願意,留意一下腳下的花草,幫忙關緊沒關緊的水龍頭,或是將垃圾扔入垃圾桶,都是一件好事,讓我們向雷鋒叔叔學習,共創美好的家園!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篇6

在中國,農業的發展不是一個單一的產業發展,更需農民與農村的協同跟進,即所謂的“三農”,“三農”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若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素質無法提高,農民的生活環境得不到改善,從事農業生產的環境惡劣,就不能使農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更無法達到所謂的高質量現代化農業。因此,農業的發展,也可以説是建立在農村的發展與進步的基礎之上。作為現階段的農業發展也需要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與實現與農業環境的協調發展,才能取得長遠的進步。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重要的發展戰略是在新時期農村發展中提出的一項重要的發展理念,這一理念明確的指出了發展農村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提出了現階段“三農”問題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環境是習近平總書記很關心得問題,而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到了脱貧攻堅決勝時期,農村貧困人口的脱貧問題更是成為政府最關注的重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憧憬,關鍵就是要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協調發展,補齊農村發展滯後的短板,建設好美麗鄉村,讓農村人也能夠共享改革開放的美好成果。

對於實現鄉村振興,十九大報告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比之前的統籌發展更加具體;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無疑給廣大農業經營者吃下了一顆“長效定心丸”;提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更是切中了農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對於這一系列的新政策帶來的不僅僅是農村發展的新希望,更是實實在在的政策幫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確指引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這艘巨輪的領航中,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破浪而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篇7

當接到“數字故事培訓”的通知時,我很好奇,什麼是“數字故事”?以前可是從未聽説過!甚至有點擔心:會不會很枯燥?但內心裏對這次培訓是非常向往的。終於,3月14日,我和我的同伴一起參加了這次數字故事的培訓,並有幸聆聽了

xxx大學黎加厚教授關於《數字故事在教育創新中的應用與發展》的報告,瞭解了製作數字故事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黎教授在報告中告訴我們,數字故事是一種全新的講故事的方法,是在教學活動中編寫故事、並加入文字、圖像、聲音、音樂等多媒體元素,創造可視化故事的過程。它能夠極大地激發和提高學習者的內在情感,給學生留下難忘的記憶。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要麼是憑藉書本,要麼是憑藉記憶將看過的故事通過語言的方式呈現出來,數字故事也是故事,但它的呈現方式卻完全不同。它包含了一個故事的全部要素,時間、地點、人物,還有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和傳統故事不同的是,它不再侷限於書本,不再侷限於語言,而是結合了當今發達的多媒體技術,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展現了出來。

當我看到黎教授給我們播放的示範案例時,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泰迪的故事》讓我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點滴行為,對待孩子,特別是對待所謂的“差生”,我們是不是應該付出更多的耐心來教育他們?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僅是在“教書”,在我們的肩上還承擔着更重要的責任,那就是——“育人”!《回憶喬布斯》讓我看到了喬布斯奇蹟般的人生,他天才的電腦天賦、絕妙的創意思維、偉大的目標、狂熱

的執着……喬布斯留給我們深深的啟迪:夢想、信仰!《詠歎夜鶯》讓我看到了一代藝術大師周小燕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在追求夢想道路上的持之以恆!除此以外,還有《打錯的`電話》、《影子校長》……這些製作精美的數字故事一次又一次地撞擊着我的心靈,使我深深折服於它的魅力!

培訓第一天結束時,黎教授給我們佈置了一項作業,按區、縣分組,自行製作一部數字故事,第二天上交參評。這項任務對第一次接觸數字故事的我們來説,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幸運的是,在這次培訓時我恰好遇到了以前所在學校的一位同事——張老師。張老師年輕有為,詼諧幽默,待人熱情,在他的組織下,我和我的同伴,加上同縣的其他幾位老師,一起組成了“鋼七隊”,打算用鋼鐵般的意志用心完成一份漂亮的作業!

吃完晚飯後,我們集合在一起,找素材、搜圖片、搜合

適的背景音樂,整理、加工……需要的圖片網上搜不到的怎麼辦?沒關係,聰明的張隊長讓我們隊的老師當模特,需要什麼造型就擺什麼造型,用相機拍下來,然後傳到電腦上進行摳圖加工!一遍一遍的潤色,一遍一遍的修改,就這樣,我們從晚上七點多,一直忙活到深夜十二點多,我們的《讓生命充滿愛》總算塵埃落定,大功告成。

第二天展播時,看到一部部精美的數字故事,我很驚訝,也很感動。沒想到,短短一夜的功夫,老師們能製作出如此高水平的數字故事!像同縣的趙老師製作的《那年我八歲》貼近生活,感人至深;東港四組的《不差錢》,表達了農村留守兒童“不差錢,差愛”的主題;日照實驗高中高老師製作的《最後一份盒飯》突出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五蓮縣選播的作品《永不凋謝的玫瑰》再一次讓我明白了“愛心就是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這麼多的優秀作品,讓我再一次領略了數字故事的魅力,同時也不禁讓我忐忑,我們的作品設計比較簡單直白,和他們相比,能獲獎嗎?展播完畢,我們隊的《讓生命充滿愛》意外的獲得了三等獎,我們有點不敢相信,但內心其實激動的不得了!我們的獎品也很有趣,每人兩根棒棒糖!

這次培訓,除了對數字故事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之外,我感觸最深的就是:

1、要相信事在人為,很多時候有些事看似沒有希望了,但只要努力爭取了,説不定就會峯迴路轉,柳暗花明!(由我們隊數字故事展播過程一波三折所想到的)

2、多學習,多接觸新鮮事物,不要侷限於自己狹小的、固有的思維裏,要時刻提醒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想不被淘汰,只能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培訓雖然結束了,但它帶給我的震撼卻還停留在我的心裏,我相信,這種影響力還將繼續下去,時刻激勵着我努力學習,並且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