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賦讀後感參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86K

讀後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會寫的,讀後感是我們對於一本著作的看法,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深我們對書上內容的理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教師賦讀後感參考6篇,感謝您的參閲。

教師賦讀後感參考6篇

教師賦讀後感篇1

?愛心與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書以手記的形式,敍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後進生。李老師説:愛,當然不等於教育;但教育,永遠不可能離開愛!這是他十幾年從教生涯凝聚成的一句“名言”,是他對於愛與教育的理性的思考的結晶,翻閲厚厚一本《愛心與教育》,每一章、每一頁、每一句無不是對這話的生動闡釋。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閲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為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為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説:“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作為教師應該抓住每一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裏,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團結,學校才會更加繁榮,家庭才會更加和睦,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才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李鎮西大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真正做到“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教師賦讀後感篇2

?致教師》這本書是由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老師所著,朱老師圍繞教師提出的教師關心的重問題和教師成長的關鍵問題,如“成為教師的理由”“樣具備好教師的慧眼”“如何書寫教師的生命奇”“怎樣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為教師一一解惑。當作為新手教師的我閲讀了這本書之後,許多原來縈繞於心的困惑在書中得以解答,感覺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在對我諄諄引導,讓我撥開迷霧,看清前路。

在書中朱老師提到新教育教師有三寶,分別是專業閲讀、專業寫作和專業發展共同體。這種三專模式來源於國外的三大學派,一是以閲讀為基“專業引領”模式,二是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三是以同伴互助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通過專業閲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教師可以來自我培訓以實現專業發展。

首先,專業閲讀就是站在了大師的肩膀上前進。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智慧對話,是在向偉大的人請教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會將老師當成百科全書來尋求十萬個為什麼。在他們看來老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老師的知識面不廣就無法及時迴應孩子,就會丟失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我們要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那麼我們應該讀什麼書呢?主要有兩大類:提高教師職業認同的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讀物和教師所教學科的專業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與學習是不可分割的。怎樣才是善於思考呢?主要表現在思維有一定的深度、速度、變通性和創造性。做為教師應該主動鍛鍊自己的思維,如思維導圖法。但最主要的是師生共寫隨筆,即教師通過教育日記、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使自己更自覺地成長。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羣人能夠走得很遠。在我們完善自我時,也要看到其他人的閃光點。無論是在哪裏,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讀書學習、討論交流、取長補短是非常有益的。而在學校裏,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捷徑。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若能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教育生活中去反教育自己,利用教育完善自身,成就自我,那麼相信大家都能有所收穫!

教師賦讀後感篇3

我喜歡讀書,因為我一直覺得愛讀書的女人,常常也應該是智慧的女人。智慧的女人不一定美麗,卻會有一種特別的魅力,智慧的女人或許常常習慣於獨處,可是書讓她不孤寂,不落寞。而且,書能夠影響我的心靈,能把我無序而紛亂的世界理出頭緒,也會讓我體驗生活的幸福與快樂。

暑假前,學校給每一位老師發了一本《致青年教師》作為暑假閲讀的書籍。當拿到書看到書名時,我想:自己工作二十一年了,還算是青年教師嗎?《致青年教師》這書是給剛上班的老師看的。然而,邊讀吳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卻有些汗顏,很多地方,我都與吳非先生對青年教師的期待相距尚遠。

翻開目錄,看着那些章節標題、文章題目,一次次叩問自己:你是個有胸襟的教師麼?你對學生是不是容易着急?你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嗎?你放棄了自己的理想了嗎?你在學生心裏播下了善良的種子了嗎?……讀吳非老師的文字,真正感受到要成為一名成熟的教師,就須做一棵安靜的小草,執着、寬容、堅韌,享受平凡的幸福!

做一個有胸襟的老師

吳非先生啟發我們要做一個有胸襟的老師。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處在思想成長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當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

大氣地對待同行

?我是來欣賞同行的》糾正了我以前的聽課觀。他告訴我們要寬容、大氣地對待我們的同行。古人都知道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能使世界多彩。所以吳老師説“我們是來欣賞別人的,不是來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長處。”

以前聽課時,常常懷着找茬的心態,好像能挑什麼毛病就可以顯示自己的實力。為上課教師一時的口誤而斤斤計較。“我是來欣賞同行的。”一句驚醒夢中人。課堂不像演戲,沒有經過精心彩排,失敗、缺陷都是正常不過的。我們是來“聽”課的,是來欣賞、來觀摩、來交流的。放正心態,才能看到並學到別人更多的優點。讓我們大氣地對待同行,為同行的成績伸出我們的大拇指。

寬容地對待學生

做老師的有氣量,教出來的孩子才能大氣。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孩子們的任性而為的做法氣的頭昏腦脹,甚至我們會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舉動,在孩子的幼小的心靈裏種下不可磨滅的陰影。最近,不是出現了很多關於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個案嗎?我們的老師總喜歡強迫學生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學生只剩下了一條,那就是聽老師的。老師如果是對的,聽聽很好的。可就怕應試教育下一些專制的教師為了片面的升學率而扼殺了學生應有的權利。那個時候,我們的老師的氣量是不是就顯得很狹小了呢?而學生又會如何看待我們呢?

所以,我們要學得大氣一下。當學生遲到時,不要陰沉個臉,要學會關懷;當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時,不要劈頭蓋臉,要學會曉之以利害;當學生經常犯錯誤時,不要掀學生的老帳,要學會就事論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我們的大氣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

我們不妨做一個“肚裏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吧,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在陽光下茁壯地成長。雖然我們的工作普通,雖然我們的薪勞微薄,雖然我們的事業艱辛,但是,當我們看到一個個的學子成才、成人時,當我們看到他們工作如意、生活幸福時,我們還要去苛求什麼呢?

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做教師的好多年來,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惑着,那就是同事們經常談論的一個話題:“做老師,你快樂嗎?你幸福嗎?”當我讀完書,掩卷長思,終於,有了一個使自己都感動的結論:“做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

“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吳非先生説得多好啊,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就要對得起自己,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於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於課堂的幸福中,同時自己也因精彩課堂而新鮮着、幸福着!

朱小曼教授指出:教育的目的,應該指向人的和諧發展與終身幸福。換言之,教育就是追尋幸福、創造幸福、享受幸福的過程。

學習本身應是快樂的,知識的獲得,想象的拓展,思維的昇華,其中藴涵着無窮的樂趣。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不僅僅是為社會培養“人材”,其根本目的應是提升一個人的生命質量,讓學生成長為自由的,全面發展的人。其中教師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它會感染到學生年幼的心靈。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用陽光的人性來啟迪陽光的人性。不管我們個人遭遇如何,一旦我們與孩子相遇,我們就要把內心的陽光傳達給他們,從而啟發他們陽光一樣的心靈。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懂得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學生是在不斷錯誤中成長的。“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張愛玲説: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在學生犯錯時,教師學會寬容地等一等,從而拾撿到那份家有兒女般的幸福。記得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教師的教育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甚至對人生的態度。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以讚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子不死的離歌,也是我心靈的牧歌。我虔誠為我們祈禱: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正如吳非先生憧憬的那幅幸福的圖景:“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着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地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國城鄉同一標準的營養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4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圖書館查閲資料,在實驗室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晚上,做完作業後,捧起一本詩集,輕聲地讀給媽媽聽……”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你還等什麼呢?

讓我們帶着執着與熱情行走在教育之路上,無需華麗的語言,在低調中保持着對教育的執着;無需多彩的生活,在育人過程中享受着快樂的繽紛生活。讓我們做一棵安靜的小草,執着而又堅韌,在鄉間的某個角落,思想發芽,攜風起舞,幸福歌唱……

教師賦讀後感篇4

?愛心與教育》的作者李鎮西,多年在四川省幾所重點中學任教。大量的教育實踐,使他悟出教育的真諦:一個成功的教育者最根本的條件,就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真誠之心!

李鎮西老師在這本書中通過七個“手記”,將他和學生之間的故事清晰、完整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雖然在每個手記的前半部分也有一些理論,但這些理論的實用性很強,很淺顯,不俗套,不空洞。而最讓我震撼的是書中記錄的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教育案例,最讓我敬佩的是李老師那種把學生作為一輩子的朋友的亦師亦友的真感情,最讓我難忘的是李老師那種“真愛、真誠、真心、真情”的真教育。

給家境貧寒的寧瑋送錢讓他補充營養,並與他保持八年如一日的聯繫,演繹師生間最長情的告白。跋涉三十多裏山路,給因家庭欠債想輟學的伍建送去捐款和物品,與學生齊聲大喊:“伍——健——你——好”,那是老師對學生最深情熾熱的呼喚。

給每個學生過生日,寫生日祝詞,温暖了學生最浪漫的記憶。週末輪流把一個小組的學生請到家裏做客,暑假邀學生遊山玩水,和學生歡度春節……這一樁樁,一幕幕,無不令人動容淚目,親人尚做不到這樣,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分明是勝過了親人。

?手記二:與頑童打交道——“後進學生”的轉化》這是我最受啟發的一部分,可能是與我現在所教育的學生有關,也可能這是李鎮西老師從實踐中得來的真知,所以很貼近實際,也很有操作性。先把這部分精華摘錄下來,然後再談談我的感想。

後進生的`教育要民主:用心靈贏得心靈

愛,是教育的前提,但對“後進生”的愛,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情懷的自然流露。時刻記得: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學生認錯,大家習以為常,為什麼老師認錯,學生就格外感動呢?錯誤面前,人人平等。

後進學生教育需要科學:把教育主動權交給學生

後進學生的壞習慣不可能一個早晨就根絕,我們要讓他們體會到成長與進步。

教育者要允許“後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自己進步的信心。

“後進學生”教育要個性:不以分數論英雄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教育者:“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如果一個人只是在分數上表現自己,那麼可以毫不誇張的説,他等於根本沒有表現自己,而我們的教育者,在人的這種片面性表現的情況下,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們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沒有看到整個花朵”

後進學生的教育方法: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賽;學生作文表揚。

我也應該反思自己的工作,對於班級的一些問題學生,有時可能缺少耐心,只是簡單粗暴的教訓,相比起來,對於學生的愛還太少太少。

通過閲讀此書,我收穫了很多。教育是一件需要付出愛心的事業。有真誠的愛心,才有流動的血脈,才有有生命的教育。我也會繼續揣摩書中提出的一些理論,讓它指導我的教育越走越遠。

教師賦讀後感篇5

讀《教育的美好姿態》,感覺:一個字——美!兩個字——唯美!

肖培東老師這本書談語文教學、談教育感悟,談人生、談生活,淺唱低吟,字裏行間流露着美。帕克.帕爾默説“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但我還是粗淺地學習感悟到教育、教學的美好之術和做人、生活的美好之道。

一、教育、教學的美好之術

1.耐心、愛心,堅持、思考

“沒有人永遠是一塊石頭,而且,石頭也是能唱歌的。”

“不埋怨、不拋棄,教育就是耐心加智慧。”

“教育的幸福不是熬出來的,是愛出來的。”

“堅持就像一條悠長的山路,我們走着走着,走出無限荒涼,又走出無限繁華。”

“天才一定也是勤奮者,但是,他不單單依賴機械的進球記錄,而是在內心深處融化了足球的所有靈魂。”

“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

堅持一件事很難,放棄很容易。看到肖培東老師的自我反思和成長之路,原來,專家也會迷茫,專家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瞬間釋懷了許多,堅持自己想做的,努力做好!把圖説時政和大單元整體備課持續深入做下去!多動腦筋思考,多為成功找方法!朱永新教授主張“所有的學科都應該有深度的閲讀”,崔允漷教授談新課標導向下的教學改革觀點之一就是素養本位的“大”單元教學,中政參開闢了“習而時察”學生作品專欄,“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提倡道德與法治學科創新作業形式,可以設計思維導圖、新聞時評等作業,各單位的作品質量越來越高,老師們的理解越來越深......越來越多的好消息激勵我向前,借用肖培東老師的話“沒有難上的課,只有不悟的心。思政課,教好它,我們別無選擇。”

2.簡約,凝練,牽一髮而動全身

“一堂課要想升級,就必須走向簡潔大氣。”

“課堂要處理好大小的關係:大,用主問題來搭建,在整體上用盡心思;小,進入文字語言的深處去品味,在細節上下功夫。”

一堂課如此,一篇文章、一件事、一項工作又何嘗不是呢!首先抓住本質和靈魂。幫助學生正確、熟練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語文課的本質,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教學的靈魂,以生為本是課堂的靈魂,以師為本是學校的靈魂......其次找準切入點,持續推進,達到四兩撥千斤、牽一髮而動全身之效。反思自己的工作,有所得亦有所失,且行且思,在時光中不斷雕刻自己吧。

3.課堂評價關注過程和態度

“真語文,還得真評價。真選拔,還要真名次。”

“一個不當的獎勵會迷失前方的星辰,一次真實的落後則會催放一路的花香。”

當課堂上不假思索的脱“掌”而出習以為常,廉價了自己也廉價了同學們的掌聲。課堂要讓掌聲“真”響起,掌聲裏有滿腔的熱情、真誠的愛心,掌聲外有冷靜的頭腦、審慎的態度。評價不是最終結論,而是鼓勵和點撥,是前進的方向和目標。

二、做人、生活的美好之道

1.謙遜低調

肖培東老師沖淡謙和、恂恂儒雅,幽默有趣、自信自然,如一株美麗的樹,靜靜地、温和地綻放美好,播撒美好。反觀自己,總是很急躁。最美麗的往往最低調。靜水流深。安靜最有力量。默默地學習修煉吧!閲讀,寫作,沉澱,積蓄。

2.灑脱高效

“站上講台,我是學生的陽光;走出學校,我有自己的幸福。這就是教育的美好姿態。”

高效地工作,幸福地生活。把高效積攢的慢時光,給自己愛着的人、愛着的事。

3.同向同行

“一羣人,一羣彼此相知的人,可以走得又快又遠又安全。”

“人,被需要是一種辛苦,也是一種幸福;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回饋。”

感謝同向同行的夥伴!讀讀寫寫是我們的快樂,相知相惜是我們的快樂,需與被需是我們的快樂!

向美而行,攜美而行!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行走的美好!

教師賦讀後感篇6

這些日子,我津津有味地看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這本書是出於意大利的亞米契斯手筆,作者以四年級小朋友的口吻,描述了學校老師們如何啟發學生的心靈:描述了家中父母對子女心靈成長的影響;描述了一羣可愛的學生在相處中彼此照顧,彼此鼓舞,相互學習。對於教育,除了知識的傳授,書中更加強調了教育所具有的更大意義,是對心靈的啟發。像《盛氣凌人》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無論是工人的孩子,還是紳士的孩子:是窮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的孩子,都要像親兄弟一樣和睦。相比之下,我們天天和同學吵架,沒有友好相處,今後,我一定要和同學和睦相處。

除了學校生活的描寫,作者更別出心裁的安排了“每月故事”,講述了感人肺腑的愛國少年的故事。例如《帕多瓦的愛國少年》,它描述了一個少年寧願捱苦受餓,也不讓外國人侮辱他的祖國!我一定要像那位少年學習,做一個愛國的好少年。

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它素質的基礎。《愛的教育》這本書細膩生動地刻劃了各種高貴的品質──愛國﹑善良﹑俠義﹑英勇﹑寬大﹑無私,令人深受感動。啊!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