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生活心得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1W

通過總結心得體會,我們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心得體會是我們在實踐中獲取的智慧,能夠指導我們更好地應對各種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數學與生活心得5篇,供大家參考。

數學與生活心得5篇

數學與生活心得篇1

傳統的幼兒園數學教育過於強調靜態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一般以正規性的集中教育活動為主,把數學課當成幼兒學數學的唯一形式,採取的教學方式也是以教師為主導的高系統性、高結構化的教學,存在着重知識、輕思想方法的傾向,過分重視數學的抽象性、邏輯性,使得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併成為一種負擔。而在新頒佈的《綱要》精神中兒童數學教育所要追求的並不在於掌握多少數學知識——人類思維的結晶,而在於獲得遷移和構建數學知識的能力——個體發展所必備的品質,它重視幼兒園數學情感、態度的培養,重視數學的廣泛應用性,重視課程的整體效益,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對實施“以人為本”,探索培養幼兒學習的自主性、發展幼兒的個性,釋放創造性等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以“趣”導航,激發幼兒內在學習動機

興趣是幼兒學習活動中最活躍的成分,是激勵幼兒有效學習的內驅力,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推助器。由於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因此幼兒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不感興趣,這就要依靠直接的興趣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合理設計遊戲情景,讓幼兒玩中學,如:在教幼兒學習分類時,讓幼兒坐在位置上將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幾何卡分類,不如帶幼兒一起掃“落葉”。我在教室裏撒下各種顏色、各種形狀、背面有算式的“落葉”,然後將幼兒分組,要求各組動腦將“落葉”合理拾成幾堆放在一起。

這樣就很容易引發幼兒的興趣,他們在遊戲中發現可以將同顏色的樹葉堆在一起;可以將同一形狀的樹葉堆在一起;也可以將算式的答案相同的樹葉堆在一起,在此遊戲中,所有的幼兒都自主參與,不同水平的幼兒均能得到練習,提高,使得他們的個性、創造性也得到發展。

二、營造賞識氛圍,激發幼兒自信

自信心在人的一生髮展中佔據着基石性的地位,它決定着人的能力,而賞識氛圍是一種微觀的心理環境,它是建立自信心的“孵化器”。因此我們首先要建立尊重幼兒、相信幼兒的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因為這種環境能讓幼兒有安全感,從而使他們產生思維與創造;其次要建立一種激勵、鼓舞、感化和召喚的環境,因為這種環境能讓幼兒保持開放的心態,有利於他們產生充滿活力與創造的體驗,使其自身的個性化潛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如我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處處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的一言一行,關注每一個孩子的體驗、感受,並通過“你真棒!你能行!”……等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讓孩子們暢談、暢想、大膽探索。

三、在操作體驗中發揮幼兒主動性,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皮亞傑兒童認識發展的理論中認為兒童最初的知識發源於動作,三至六歲幼兒處於前運算階段,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通過操作讓幼兒具體地理解數學概念,直覺地體驗到物體的形狀、數量以及它們的關係,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構建起初步的數學概念,促進思維活動的發展。因此,操作活動是聯繫幼兒周圍環境和

心理結構的一個較好的紐帶,幼兒只有通過自身的各種操作實踐活動這一紐帶才能獨立、自主、自發地獲得有關數學感性經驗。那麼我們就要採取探索式的操作方法,如:幼兒在認識、、、三種形的基礎上,進行“圖形拼搭”操作,幼兒並不能預知組合出什麼圖形,而正是“未知”吸引了幼兒,促使其主動作用於單一圖形的材料。在反覆的操作中,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圖形組合,通過主動探索,將未知變成已知,發展了幼兒思維;同時在拼搭的過程中,發揮了想象,釋放了創造力。

在操作活動中教師要遵循面向整體和注意個體相統一的原則,對智力、能力強的幼兒要充分發揮其潛能,注重瞭解、保護、誘發其學習數學中獨特的思維方法和創造性;對一時學習能力較弱的幼兒要格外關注,耐心開導,積極鼓勵,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持之以恆地開發其學習數學的能力。如:複習幾何圖形(、、、)這一活動,我給能力強的一組幼兒提出問題:如何將半圓形、長方形變成圓形、正方形(半圓形、長方形數量若干),讓他們邊操作邊思考,瞭解圖形中的轉換關係,能力中的幼兒讓他們將圖中的幾何形與相似實物連線,能力弱的幼兒讓他們用不同顏色給幾何娃娃上色彩(同一形狀用同一顏色)。這樣就激發了幼兒努力追求的積極性。

四、表達與分享數學經驗

在幼兒形成數學概念的過程中,操作與語言有密切關係,動作是語言的基礎,語言對動作又能起調節、輔助作用,教師要給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數概念的理解的機會,一般在操作過程與操作後進行,主要起交流和整合的作用,也有利於幼兒對感知的分析、綜合、歸納。如:當我以主動、形象的語言配合具體的實物操作,讓幼兒知道什麼是三角形以後,啟發幼兒用三角形有三條邊,有三個角這樣的語言來表達三角形的基本特徵。

幼兒通過操作,通過自己的探索,對數學中的某個問題有了一定的感受,急於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應讓幼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並和同伴一起討論他們的發現和問題,即分享數學經驗。

五、將數學學習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

新綱要明確指出“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幼兒生活在充滿數學知識的現實環境中,教師應讓幼兒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幫助幼兒獲得經驗,進而讓幼兒理解數概念。

(一)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如:幼兒周圍的人,有“高”的、“矮”的;外出乘車有“大”的車、“小”的車;分點心可感受“1和許多”,分杯、勺時又能感受一一對應;家中的衣服,有爸爸的、媽媽的、我的,有春季的衣服、夏季的衣服、有不同布料的衣服中感受分類……所有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做個有心人,增強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讓幼兒積累數學感性經驗的意識,引導幼兒在無意、有意中通過各種感覺通道感受到來自生活的種種數學信息,培養幼兒對數學的敏感。

(二)教學過程生活化。由於幼兒樂於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我們就應當儘量使數學教學過程生活化。一要提供來自生活的學習材料。選擇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為部分數學操作材料,既受幼兒的喜愛,又更具有變通性。如:火柴梗、廢舊鈕釦、花生玉米粒等,幼兒可以用來拼搭圖形,進行點數、排序、比較、分類等。二要情節設計貼近生活。幼兒的教學學習活動是在教師所設計的情節的引導下產生展開的。如果教師所設情節是幼兒生活中有所感受並能喚起相應體驗的,幼兒的興趣會更濃,如:請幼兒按穿鞋子的種類排隊,進行分類、排序記數、比較、製作標記等訓練。

(三)讓幼兒在生活中運用數學。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繫還應包括幼兒運用數學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有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數學知識和技能,體驗成功與愉快。如:角色遊戲中玩商店遊戲《逛超市》。幼兒由認識超市物品——擺超市——購物,從中掌握了分類、對應、感知物體數量、鞏固加減運算知識。又如:計算活動《鋪路》中,幼兒在完成“鋪路”的過程中,掌握了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關係。幼兒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大大激發了其學數學的熱情。

六、尊重差異,提倡個性化的數學教育

幼兒是具有獨立個性的人,就如同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也沒有完全相同的。由於幼兒的成熟水平,知識和能力背景不同,他們對數概念的掌握以及他們的思維過程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解決問題的質量高低不一,此時,我們就要特別注意尊重兒童發展的“差異性”和“獨特性”,給兒童提供豐富的活動內容,創設開放的活動環境,在數學教育的過程中不但要“求同”,更要“存異”。個性化的數學教育是“教育應以人為本”思想的直接體現它既滿足了個體發展的需要,也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

總之,教師在數學活動中幫助幼兒主動學習,讓每個幼兒積極運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圍世界,在探索過程中有自己的發現,才能有效地釋放幼兒的創造性,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促進其智力、情感、態度的發展。

數學與生活心得篇2

一、教師創設生活化遊戲化的數學情竟,易於幼兒感受數學

創設豐富的活動情境,創設有利於幼兒自發主動活動的氛圍,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真實情景變成幼兒容易接受的具體事物,為幼兒提供各種互動的機會,為幼兒提供與其發展相應的幫助,幼兒就能學得輕鬆、變得積極主動。如在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時,我們可以給幼兒提供模擬生活中的場景水果超市,讓幼兒手持錢幣自行挑選喜歡的水果,主動學習加減運算,算出需要的錢數,在生活化的場景中來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和運算能力;如在學習時間,認識整點和半點時,可以美美小朋友從早到晚一日活動時間安排來進行,在具體認識時針和分針時,可巧妙地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創設情境,把時針走比作烏龜爬,把分針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動,在故事中,將抽象難解的時間問題迴歸生活,化為遊戲,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嗎?我們運用談話、午間、離園時間請孩子們講講自己家中的人數及相互間的關係稱謂,交流家中的住址、電話號碼,甚至父母的手機號碼;説説各自家中電視的頻道數目與感興趣的內容;談談家中的電器數量和名稱功用;吃飯時幾個人,幾個飯碗、幾雙筷子、幾把椅子理解對應關係,演演打電話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

二、教師提供數學教育生活化遊戲化豐富實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於幼兒感知數學

幼兒的學習強調真實的經驗和主動參與,操作學習是幼兒學習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幼兒學習一定要藉助具體的情境、具體的事物,在參與、探索和交往的過程中學習尤其在數學活動中,幼兒在對周圍環境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的認知上,幼兒需要通過真實的感知實際的探索才能有所得,在數學活動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應該結合活動的要求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選擇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數學活動中發揮最大效應。如有幼兒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樹葉、各種種子,果核像這些材料,可以在幼兒練習計數活動中;如日常生活中廢舊材料如紙盒、易拉罐、冰糕棒,瓶蓋,像這些材料在幼兒學習幾何形體認知方面,幼兒可以通過觀察觸摸直觀形象感知平面與立體,遠比老師空洞的説教來的具體;成品材料如撲克、積木、形狀串珠,積塑玩具等等,在小班排序活動中,我們可以在玩送給媽媽禮物,請幼兒用準備好的色彩鮮豔的串珠,按大小、顏色、形狀等不同標準把串珠交替排列,為媽媽製作一條彩色項鍊。在操作過程中不自覺的學習了形式排列,還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是幼兒與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操作和探索,發現問題,獲得知識和能力。因此,數學活動中所提供的材料很有必要。

三、讓數學問題生活化遊戲化,易於幼兒學以至用

?綱要》中數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中提到: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的簡單數學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善於從幼兒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幼兒,使幼兒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在孩子玩沙玩水時,我們提供各種形狀的容器,引導他們感知容量守恆;孩子玩撲克遊戲時,我們指導他們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孩子整理玩具時,可以玩玩具回家的遊戲,他們會按形狀、顏色、類別分類等等,孩子在輕鬆自然的一日生活中獲得了數、形、量的知識和經驗,既增強了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數概念。在繪畫泥工、剪貼的美術活動中,幼兒要準確辨認物體的形狀大小比例以及位置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也可進行畫糖葫蘆的繪畫,要求畫出幾個一個比一個大的糖葫蘆並連成串(大小序列),這些內容都拓展了孩子學數學用數學的天地。

四、總結

總之,幼兒數學教育是幼兒園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從觀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探索出一條融於生活寓於遊戲的激發幼兒興趣,適合幼兒學習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從而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生活化遊戲化有效、甚至高效。

數學與生活心得篇3

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心得體會

國小作為教育的起步階段,應根據國小生的特點,將創新與教學相結合,培養國小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和協調發展。

一、教師樹立生活化教學意識

實施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前提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要有生活化教學的意識。教師只有改變觀念才能在教學中利用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關係,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不能把意識強加於學生。因為學生是教學裏的參與者、合作者,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意志對學習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把傳統的注入式教學變為啟發、探討、研究等生活化的放鬆式教學。如學習了“元、角、分的認識”後,可以讓學生扮演售貨員、顧客角色,進行模擬購物。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後,可以安排學生,通過測量計算校園花壇、水池等設施的面積。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在動手實踐、合作探究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增強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又使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悦,滿足心裏上的需求。

二、營造數學生活化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氛圍是師生即時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是由師生的情緒、情感、教與學的態度、教師的威信、學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所以教師要善於調控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學習,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探討解決不同問題的方法。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係融洽,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只有營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氣氛,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鍛鍊創新能力的舞台。如學“混合運算”一課時,先提問“現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買你自己最喜歡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錢?”這樣一下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有的説:“我買5包麪包,一包1元,共花5元。”“我要買4包花生米和一袋糖果。”這時讓學生計算要花多少錢,讓學生彙報結果和想法。再引導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就在這種熟悉的生活情境下,讓學生體會到,簡單的數學算式也變得有非常有趣,同時也賦予了數學算式生命的價值。因為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通過説唱、遊戲,使學生主動、大膽、愉快地參與數學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言語、表情、態度等方面都應表現出對學生的尊重,關懷,欣賞,肯定和鼓勵,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減少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讓他們有成就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建立一種平等、和諧、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

三、將生活融入教學中,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更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離開了生活的書本是死的書本,教育不能脱離生活,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學生認為數學就是學習,學習和生活沒有什麼關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鼓勵學生多多的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並對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利用數學方法解答出來,如給學生布置感受數學的任務:讓學生陪父母去市場、去超市買東西,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影子。上課時,很多學生爭相説生活中遇到的數學,有的學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同學們出了一道題:在市場買菜花了16元,付20找回4元,買肉花了23元,付50找回27元,請同學們一起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錢,帶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學生們面對同學提出的問題,紛紛展開討論計算。用這樣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又可以讓學生髮現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鍛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利用情境教學,將數學探究生活化

在數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作用更多地在於點撥,“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學生探究、獲取知識,學會思維。例如,教學長方體的體積時,先利用身邊的實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樂中的飲料等等,給學生講清體積的概念。接着要推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這時,取出一排4個稜長是1釐米的正方體拼成長方體,要求學生觀察並説出長方體的長、寬、高與體積,學生很快就説出了長是4釐米,寬是1釐米,高是1釐米,體積是4立方,然後取出三排同樣的長方體擺三排一層,得出長是4釐米,寬3釐米,高1釐米。

通過教學生活化的過程,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被塑造者,而是積極主動地開拓者,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享受、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過程,以此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品質、勇於創新的精神及探索實踐的能力。

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心得體會,盡在第一心得範文網。

數學與生活心得篇4

我花了一個上午認真讀了《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深深地體會到父母也是需要學習和成長的,在這本書裏我真的是學到了不少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或者忽略了的育兒知識。

首先看第一部分:無窮的寶庫。每個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個無限的寶庫,等待父母去啟發、去發掘,第一部分提到的特質是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具有的,也是所有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作者提到孩子的各種能力,可能都是父母比較容易忽略的,但對孩子來説卻是影響深遠的,每個父母都應該學習一下。比如想象力讓孩子擁有超能力,而想象力的遊戲,就是想象力最佳的訓練方法,讀了這部分後我會更有目的地培養女兒的想象力了。

對於自然力的無窮力量我深有感受,我一直相信大自然是身心快樂的源泉,大自然能夠帶給我們很多的開心和喜悦,雖説小區花園也不錯,但一有空時我和老公都會帶女兒出去外面玩,讓女兒盡情地擁抱大自然。説起神通力我還有點陌生,讀了這本書後,我明白了孩子的神通力,總是希望我們能夠去發現和賞識,不要只是把孩子送去潛能開發和學習,父母本身也需要開發,跟着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樣也能讓孩子將來的人生越來越成功!

再讀第二部分:危機就是轉機。當孩子的人格、情緒、行為及人際關係出了問題時,作者提醒父母不要急,不要慌,好好地靜下心來,危機就是轉機,應付危機的過程就是最好的學習過程。其實很多小孩子的問題多緣於父母的問題,比如缺乏耐心易讓孩子成為多動兒,父母要思考很多的問題,是否自己不夠有耐心啊,有時我就是這樣,如果女兒調皮撒賴時我就容易激動,很快失去耐心,今後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缺點才行。説到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最易得自閉症,小區裏有個小男孩就有自閉症,雖然我沒跟他父母深談他們自己本身是不是有安全感的大人,但我只到看到他出來時,我都會鼓勵女兒去跟那個小男孩交流。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真是一本不錯的書,讓我受益良多,希望有機會再一次捧起來深讀!

數學與生活心得篇5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羣眾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着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這天,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羣眾行動。有的三五成羣地在自然角觀察,談論着什麼;有的站在新貼出的活動區記錄表前,尋找着自我的名字,議論着誰的紅花最多;有的乾脆走到桌前,翻閲起老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為孩子們都在做着有好處的事情,説着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簡單,給他們支配自我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我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我的行為,構成必須的時光觀念,有着更深遠的好處。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裏,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光,讓他們生活得更簡單些。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光做什麼事,歷來由老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為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羣眾進行。當然,班級裏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着,他們的時光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被逐漸磨蝕。為了不“亂”,老師必然要規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潛力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老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老師的關係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羣眾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就應儘早改革。

老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我支配自我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狀況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使用時光,安排自我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鍊,能夠使孩子構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為幼兒這天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搞笑創造了條件,而且為他們今後從容地應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泗水新中展開教學已經有三個星期了,由中國教師承擔的中班華語教學課時每週2小時,本地華語教師承擔4個小時,累計周教學時數為6個小時。至今為止,中班孩子理解華語教學累計18個小時,學習了“手、蘋果、小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共七個詞彙的漢字與讀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