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師教學論文5篇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6K

論文撰寫的時候,大家明白有哪些值得留意的點嗎,我們在書寫論文的時候,肯定要注意思路清晰,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語文教師教學論文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教師教學論文5篇作文

國小語文教師教學論文1

一、國小語文教學與學生品德教育的結合存在的問題

1、忽略了語文教學內容中德育教學的多樣性

國小語文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內容上多方面的,有反映祖國地大物博的,有表現傳統優秀道德品質的;也有表現偉大民族精神風貌的,這些不同內容構成了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整體。但現在教學中一些教師總是從單一方面的,沒有根據不同的教材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忽略了語文教學內容中德育教學的多樣性。

2、忽略了語文教學中品德教學的拓展性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課堂上僅僅利用教材內容進行教育是不夠的,這樣它的實效性是有限的。更為重要的是延伸好教材內容,要多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在實踐中進行的品德教育才是最為深刻有效的。但現在語文教學中大多數只是在課堂上的教導,而沒有在課外實踐中延伸教材內容,從而使語文教學中的品德教育沒有拓展性。

3、忽略了語文教學中學生品德教育的不同的心理面貌

兩千多年前偉大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的思想,傳統中醫裏也有“望、聞、問、切”的診斷法,這對教育工作者來説,要足夠地瞭解自己的學生,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心裏、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品德思想教學。但是他們大多數沒有做到這些,也就不能在語文教學中寓德育教育沒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國小語文教學與學生品德教育的結合的途徑

1、把品德教育融入到語文語言文字的教學中

要在語文教學中與學生的品德教育結合起來,首先要從語文教學的字、詞、句方面入手,在教學的初級階段,教育的對象往往是年齡段更小的學生,他們還不一定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常常是通過這些字詞中感受到文章的主題思想。例如教學《朱德的扁擔》,讀到“朱德扁擔,不準再拿”這幾個字時,引導學生體會當時在扁擔上刻這幾個字時的情緒,學生通過實際模仿,逐漸體會到朱德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則的模範行動。通過與語言文字的訓練相結合,可以有效的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德育品質。

2、把品德教育與學生的思想感受相結合

作為一門有着濃厚人文氣息的學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們往往喜歡讓學生進入到自己創設的一種教學情境中去教學,特別是在國小語文課堂上,這種方法尤為重要。只有讓國小生的思想感情充分的融入到教學之中教學,讓他們的思想感受同課文裏的主人公心裏活動感受一樣,才使他們從內心裏得到德育教育。如在《珍貴的教科書》時,可以通過視頻聲音情景劇等形式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當時指導員的那種情感,讓學生在課堂充滿感人的氛圍中理解文章主旨,學生個人思想情感也會得到了昇華,促使學生在經歷情感體驗中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影響,這樣學生才會過久不忘。

3、把品德教育與學生實際情況統一起來

所謂的結合學生實際,一方面要從學生實際理解的內容出發理解品德教育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在實際中讓學生實踐這些品德教育思想。教學《和時間賽跑》一課,先讓學生都通讀幾遍,結合自己的理解實際來談感受,再在課後活動中,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和時間賽跑”的行動,不同的學生實際情況不同,而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樣,但是通過這樣學生就很好地把文章內容和自己生活實際統一起來,都會懂得在以後做事中珍惜時間得道理!

4、在語文教學改革中更加註重品德教育

在教學改革之前,應試教育往往只關注學生的成績,我們的教育往往只培養出高智低能沒品德的學生。老師只會拼命地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更無從談起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現在進行新課改了,就要還原國小語文教學課堂的本質,在語文教學改革中更加註重學生的品德教育。例如教授《劉三姐》一課,可以在教學當中設立場景劇,把學生分為兩組或幾組進行山歌對唱,學生肯定在活躍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既得到了音樂薰陶,又感受到勞動人民的積極美好品質。

國小語文教師教學論文2

【摘要】在國小課程中,語文為基礎科目。語文教學不僅藴含着非常豐富的人文素養與情感因素,同時還肩負着發展與培養學生情感的獨特使命。依據國小語文新課改的標準,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緒作為主要職責,從而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基於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備課階段需要將教材深處藴含的德育因素通過閲讀充分挖掘,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讓心靈更純淨,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國小語文;語文素養;德育教育

一、通過言傳身教滲透德育教育

通過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調查表明,在教學中教師的為人處事、言談舉止會給學生造成行為上的心理暗示,它對學生的思想起指導作用。國小階段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思想單純,正式行為習慣逐步養成的重要時期,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引導者更是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他們的思想、行為都會受到教師的`深刻影響。因此,教師無論在思想政治方面還是學識學風方面,都要為學生樹立正確榜樣,做到先正己、後正人,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在實際教學中,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要敢於面對,及時反省;巧設時機對學生實施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努力促進學生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品格!

二、從學生的情感出發

在素質教育中,要體現出學生作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努力促進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因此,在相關的德育教育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需要與學生的情感出發,以此達到教學目標。國小階段的學生,還處在初步認知發展階段,對道德的概念非常模糊,特別需要依靠教師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規範。此外,這個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思想單純善良,在開展德育教學時教師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些認知特點進行。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們親自體會文中所描寫的看見母親艱難地提水三個兒子的各種表現,通過對幫助母親給水的那個兒子給予肯定與讚揚,從而將中華民族傳統的親情美德灌輸給學生們。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要了解父母的辛苦,在家裏儘量幫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時還可以讓他們仔細觀察父母的點點滴滴,充分感受到他們的“愛”與無私的“付出”。這樣的教育方式比單純的口頭授教要好很多,悄無聲息地將德育教育傳輸到學生的思想中。

三、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學校的課外實踐活動於實際的課堂教學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可以説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國小階段的教學,最主要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能力,在提高語言文化綜合水平的基礎上將自己所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師可以通過舉辦主題班會、外出參觀等形式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例如,教師可以根據班級中某些學生上課愛遲到、愛吃零食等不良習慣,為學生們舉辦摒棄不良行為的主題班會活動。在活動中,言傳身教地為他們講述這些不良習慣給自身帶來的影響,再通過循循善誘使其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端正思想,規範自己的行為;還可以通過五四青年節、九九重陽節、十一國慶節等特殊節日確定活動主題,以針對性的方式傳輸給學生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傳統文化教育等;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們通過外出參觀進行相應的德育教育。比如,在清明節時讓學生們參觀烈士陵園,讓他們深刻體會到革命先烈的大無畏精神。通過對風景名勝地參觀,充分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通過體驗農村生活,而知農民的艱辛不易使其更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四、通過口語交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而語文教材中所選編的口語交際內容所藴含的思想性也較強。例如,人教版的《小鴨子得救了》《有禮貌》等課文內容,就是在教育學生們要養成樂於助人的品質與禮貌待人的習慣,教師在教授這些內容時,要對學生從不同方面進行思想教育,將德育教育充分滲透在教材中。

五、鼓勵閲讀,在課外讀物中滲透道德教育

課外閲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們對不同優秀課外讀物的閲讀,不僅可以開闊其視野、豐富其思想,還可以完善其品格,從而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操。書有良莠之分,在選擇課外讀物時,教師要正確合理的引導,可以向學生推薦符合年齡段的讀物。例如,向國小二年級的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向三年級的學生推薦《窗邊的小豆豆》;向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推薦《狼王夢》《小王子》;向國小五年級的學生推薦《親愛的土豆》等。這些優秀的書籍是學生最好的精神食糧,它們藴藏着淺顯易懂的人生哲理與良好的人格品質,在這些優秀讀物的滋養下,學生們會從中收穫許多。此外,在閲讀後,教師還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寫出讀後感,在加深對讀物內容理解的同時將優秀的品德滲透其中!總而言之,道德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非常關鍵,他是教師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標誌。作為國小語文教師,若想全面提升國小語文的教學效果,就應當重視道德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國小語文教師教學論文3

【摘要】國家近年來一直提倡素質教育,為學生學習減輕負擔。與此同時,國家也倡導學生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發展,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就國小語文來説,如何在教學活動中開展素質教育呢?本文從國小語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出發,主要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談談如何開展素質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素質。

【關鍵詞】國小語文;素質教育;學習目標;教學策略

萬丈高樓平地起,國小語文就相當於整個語文學科學習的地基,國小語文知識掌握透徹了,地基穩固,才能為國中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國家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上到大城市的學校,下到農村的學校,都在積極地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而語文學科的學習又非常注重感受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更需要實施素質教育。本文在簡要分析國小語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重點從學生和教師兩個角度來談素質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

一、國小語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新課改以後,國家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首先,要先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很多人容易斷章取義,認為素質教育是隻關注學生素質教育,而不注重文化課的學習。這個誤區一定要糾正過來。注重素質教育,並不代表不注重文化課的學習,而且要求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又關注學生的身心和整體素質的發展。

二、從學生角度談國小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開展

素質教育是相對於學生而言的,學生和教師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談素質教育的開展,主要在以下兩方面。

(一)轉變學習態度,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學生要轉變學習態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的過程,而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必須以自願和主動為前提。學生主動學習了,才能真正從心底裏愛上學習,愛上語文。語文屬於文學的一部分,對於國小語文來説,學生學習的東西是最基礎最簡單的。很多孩子在咿呀學語階段就會背誦唐詩名篇,如李白的《靜夜思》、白居易的《草》等,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語文學科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即使是最初級的國小階段,需要學生掌握的東西也比較多,國小低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層次要求又不一樣。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漢字是中國特有的,漢字文化源遠流長,國小階段學生學習漢字卻成了學生苦惱的事情,如多音字的辨析。漢字繁多,偏旁部首不一樣,甚至多一筆少一筆意思都有可能截然不同。學生只有學習態度端正,主動學習,才能真正學好語文學科。

(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培養興趣愛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培養興趣愛好。國小生好奇心比較重,對於很多事物都有嘗試的勇氣。在國小階段,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培養他們不同的興趣愛好,如有些人喜歡讀書,有些人喜歡唱歌,都可以和學生的語文學習結合起來。因為語文本來就是需要學習語言和文字的,尤其是國小階段更為基礎和重要。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互相監督,看看誰的字寫得最工整乾淨。

三、從教師角度談國小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開展

素質教育的開展和教師也是分不開的。國小階段的學生,情感依賴性強,可塑性強,容易引導。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一)關愛學生,鼓勵學生,尊重學生。教師要關愛學生,鼓勵學生,尊重學生。葉聖陶曾經説:“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對於國小階段的學生,教師要有足夠的愛心耐心和信心,用愛心引導學生,用耐心教導學生,用信心激勵學生。教師也要樹立平等的師生觀,雖然學生年紀比較小,但是學生和教師都是平等的,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不管是學習成績好的,還是基礎比較薄弱的,教師都要平等對待,而且,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幫助他們學習。正如李商隱所説:“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對於國小生,要用自己的時間和耐心來教導他們。在《我最好的老師》一課中,作者回憶了他最好的老師是如何教會學生懂得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的。除了父母和親人之外,老師是學生最親近的人。一日為師,終生為師,教師的責任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

(二)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提升學生知識素養。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國小生比較愛動,愛思考,喜歡課外活動。因此,在學習完古詩以後,教師可以開展一個古詩接龍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去,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潛移默化地學到知識、掌握知識。如《竊讀記》中的林海音,沒錢買書,就在書店偷偷看書,她的好學好讀精神是值得每個學生學習的。而且在今天這個生活條件,幾乎都能買得起書,學生要學會閲讀,熱愛閲讀,從閲讀中發現更深刻的世界。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時舉辦讀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去,寫出自己的讀書感受和體會,教師可以挑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讀後感,讓學生自己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於文章的理解。這樣做,同樣也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結語

素質教育不是一個假大空的口號,它需要真真切切地落實到學生學習和教師授課中的每一步,學生和教師的心裏要有一杆標尺,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學生需要轉變學習態度,教師需要改進學習策略和方法,學生和教師要一起努力,齊心協力,從語文學科開始,引領數學英語等其他學科,也像素質教育看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全面發展。

國小語文教師教學論文4

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的“發展情節法”(通過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合理性想象,經過擴散性思維對課文的有關情節加以適當發展)緊密聯繫形象和課文內容,集説寫訓練、發展想象和思維能力、進行思想教育於一體,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發展情節法”既充滿情趣又符合兒童年齡特徵,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具有廣闊的天地,運用得當,將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通過發展情節,主動揭示寓意

對學生來説,課本上的一些寓言故事雖然情節吸引人,但如果要想真正理解其中藴含的深刻寓意卻比較難。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對寓言的故事情節加以合理的想象,引導學生通過發展情節達到主動揭示出寓言所藴含的深刻寓意的目的,從而指導學生的生活、社會、學習等實踐活動。如《狗熊給象做褲子》(基礎訓練閲讀部分)的結尾是:“狗熊捧着做好的褲子,十分得意地向大象家裏走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狗熊到大象家後所發生的事情:“大象一見狗熊送來新做的褲子會怎樣”“大象一定很高興,急忙把新褲子穿上身嗎”“不能。”“為什麼呢狗熊不是穿上新褲子很合身嗎”“從大象和狗熊的身材大小上想一想看!”學生細細一想: “噢,問題出在大象的身體比狗熊要大得多上面。”“大象那麼大,狗熊和大象比小得多了,難怪狗熊穿着正合身的新褲子大象會穿不上身。”再通過適當的點撥,學生便能主動揭示出文章藴含的寓意:“做事應該面對實際,不能憑自己的主觀想象。”

二、通過發展情節,體會思想感情

課本上有些文章的結尾看似言盡,但意未完,餘味很濃,很值得回味體會。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按照文章的思路進行合理的想象,對文章的情節加以發展,將會使學生從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草原》一文的結尾寫道:“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文章雖然寫到此處為止,但其中的意並未完。特別是結尾的兩句詩很值得揣摩體味。如果教師單純從字面上對詩句進行解釋,便不能使學生充分領略文章所營造的那種意境。教師可以放段優美動聽的蒙古族主人在夕陽西下的美好景色中、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別的感人情景:汽車慢慢地往前開,漢族客人揮手致意不忍離去,蒙古族牧民牽着馬,淚眼朦朧頻揮手,不願離去,主人和客人之間好像有一根無形的線連接着。那是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的感情線。

三、通過發展情節,深化理解詩意

古詩教學的目標是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應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反覆誦讀詩句,啟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這既可深化學生理解詩意,又可引導學生自然地體會詩所藴含的意境。如《宿新市徐公店》結尾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讀到這兩句,城裏的學生缺少生活體驗便會產生疑問:“為什麼黃蝶飛入菜花叢中後就難以找到它呢”教師可以通過試驗來讓學生體會理解,讓學生自己找尋其中的答案。如教師用黃色粉筆在黑板上隨意勾勒幾筆簡筆畫,學生就會明白,顏色相同,所以看不清楚,黃蝶飛入菜花叢後,因為黃蝶和菜花都是黃顏色,因此使人難以發現。農村學生有條件,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親身體驗一番,印象會更深。這樣的教學(試驗、點撥、講解、體會),學生既對詩意加深了理解,更學習到了詩人觀察細緻、有生活感等可貴的寫作經驗。

國小語文教師教學論文5

傳統的拼音教學,學生機械地記,枯燥地讀。教師的指導僅僅體現在領讀上。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的過程中,我對拼音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一、多彩活動——興趣之來源

傳統的拼合教學死記硬讀,學生毫無興趣可言。常常是教師領讀得口乾舌燥,效果仍不明顯。低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佔主導,他們往往開始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聽講,有目的地注意有關事物,但不能持久。新教材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如果我們的教學方法能夠具有多樣性和趣味性,就能調動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興趣來自多彩的活動。

在拼讀練習的教學中,待學生掌握了拼讀方法後,我設計了“找朋友” 的遊戲,就是把聲母卡、韻母卡分別交給學生,哪兩個(幾個)能組成老師要求的音節,他們就是好朋友。我也常和學生一起做“摘蘋果”遊戲。板畫(簡筆)蘋果樹將聲母、韻母分別寫在半個蘋果的貼片上,拿對了聲母、韻母卡片,合起來是一個蘋果。此外,我還領着學生捉迷藏(訓練練拼),比賽“開火車”,進行演一演(識字)等活動。我覺得拼音教學中恰當地安排活動,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歌訣法——有效的教學方法

拼音字母是一些抽象的符號,而且有些字母很容易混淆,像 ie 和 ei .如果只是分析字母構成效果不會太好,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可以採用歌訣法來進行拼音教學。如區別舊和引,我編了歌訣:小人砍樹 ei ei ei ,小人倚樹睡一夜( ye )。教學“ iu ü”一課,我採用了歌訣教學:小 i 的媽媽是大 y ,大 y 小 i 挨一起( wu ), 小ü爸媽不在家,大 y 阿姨照顧他,小ü非常有禮貌,見了大 y 就摘帽( yu )。利用歌訣去教學,學生興趣濃厚,而且通俗易懂,便於學生識字。

三、小組研討一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人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我認為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應該是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在拼音教學中,我體會到小組討論研究學習很有必要,它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初步的合作意識。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先自己試一試,掌握好的同學幫助一下有困難的同學。例如拼讀時,可以這樣跟學生説:“要像老師那樣,先看聲母、後看韻母、再加上聲調、碰一碰看看發什麼音?”這樣的要求實際上強調拼讀的方法,學生容易接受。教師再補充一句,“看誰是最好的小老師”。這樣極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好勝心理促使他們競讀互學,課堂氣氛熱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樹立起來了。因為只有參與具體的活動,他們才能獲取知識、與人合作,才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充分開發教材中的圖畫資源

人教版實驗教材中的每一課都安排了色彩明麗、內容豐富、具有啟發性及思想深刻的圖畫。對於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一年級學生,這些圖畫是鞏固漢語拼音、進行聽、説、想像與拓展思維訓練、培養創新精神的極好素材。教學“ d t nl ”一課《小兔追馬圖》時,我先問學生,“觀察圖,你看到了什麼?”有的學生直接看畫面就説出,有一匹小馬和一隻小兔。我接着説:“藉助音節再看看,還有什麼?”學生就會藉助音節説出,還有一片土地,小馬身上馱着一袋大米。教師這兩個問題,主要是複習新學的拼音。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米袋漏了但小馬沒發現,小兔一邊追一邊喊,累得滿頭大汗。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然後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

小馬媽媽讓小馬馱上大米到九里以外的姥姥家串門。小馬聽説要去姥姥家,心想一定能吃到姥姥準備的嫩草。他高興極了,還沒等媽媽把話説完,就馱上米袋,一溜煙兒跑出了家門。他哪知道,米袋漏了,媽媽還沒來得及補上呢。一粒粒米掉在地上真可惜呀!這時候,在地裏挖野菜的小兔看到了,他急忙去追小馬:“小馬哥哥 ——小馬哥哥——快等一等”,追得小兔滿頭大汗,小馬才停住腳步……教師講到這裏嘎然而止,問學生:“同學們,想一想,小兔和小馬會怎麼辦?怎麼樣才能補上米袋?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學習夥伴商量一下。

看看誰想到的辦法最好?”經過充分的討論後,有的學生説:“小兔把小馬領到附近的家裏,讓兔媽媽補好了米袋。有的學生説,四周沒有人家,小兔用野菜塞住了漏洞。還有的學生説,幸好小馬媽媽及時趕到,補上了米袋,還教訓了小馬一頓,告訴他做事要細心,彆着急。最後,讓學生對小馬和小兔説句話,再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説説應該怎麼做。我們應該相信孩子們的想像力,如果教師能為他們構築足夠高的梯子,為他們的想像插上有力的翅膀,他們的想像會遠遠超出我們成人,他們的心是純淨的,應該還給他們本屬於他們的空間,讓他們自由暢想。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圖畫,挖項課程資源,讓教材內容為教師的教服務,為學生的學服務。

五、在語言環境中學習拼音

拼音服務於識字、閲讀以及學説普通話這一作用的發揮不僅要在學完拼音之後,還要體現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拼音部分安排認 70 個常用字,並配有內容豐富的插圖。在拼音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語言情境,將學習拼音與識字訓練和聽、説、閲讀結合起來;我的做法是:讀音節、口頭組詞、再説話。如教學了音節 ma ,學生組詞“媽媽”,教師板書“媽媽”,然後教師用親切的語言説:“媽性是最疼愛我們的人,你想對媽媽説什麼?”學生都能説出“感謝媽媽”之類的句子。

教師再相機引導學生説説媽媽的樣子,媽媽每天干活怎樣辛苦等。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訓練學生自由表達。教師再用富於感染力的語言介紹各自的媽媽,讓學生模仿老師的樣子向學習夥伴介紹一下各自的媽媽。這樣教學,學生都能説幾句關於媽媽的句子,甚至有的還能説出一段意思明確的話來。在和諧親切的語言環境中,學生學會了拼音,認識了詞語,訓練了説話,一舉三得,教師只需相機引導,就可以輕鬆實現教學目標。

總之,教學中,我們要轉變拼音課堂“一張嘴” 的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大語文觀,把學拼音和識字、閲讀、學説普通話緊密聯繫起來,訓練學生的聽、説、讀、想像與創新能力,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力求使我們的拼音教學活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