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生活作文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5W

作文能否寫好,在於平時的多學習和觀察,樸素真摯的情感是最容易打動人的,我們寫作文也是如此,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文化與生活作文6篇,感謝您的參閲。

文化與生活作文6篇

文化與生活作文篇1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糖人、國畫、武術,可我卻對“做風箏”情有獨鍾。

星期天,我和媽媽去放風箏,可是我們沒有風箏。媽媽説:“我們可以自己做。”於是我和媽媽買來做風箏的材料。首先,裁剪一張正方形的紙,將一根竹子籤固定在紙張的中線位置,再將一根竹籤折成“u”形,固定在另外兩角。將剩餘的紙張剪成長條狀,貼在風箏的尾部。裁剪兩個短紙貼在側翼,在竹籤上綁上風箏線後就可以放風箏了。

我知道了怎麼做,就按照媽媽的做法來做。我開始做了,過了一會兒,我的風箏做好了,我和媽媽的對比了一下,我覺得媽媽做得好,當我抱怨自己的時候,媽媽過來對我説:“不能放棄,要慢慢的做事,才能成功。”這一次,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做了一隻美麗的風箏,我在風箏上畫上美麗的圖案,就好了。我心裏甭提多高興了。

下午,我和媽媽、弟弟一起去公園放風箏。到了公園,拿出風箏就開始放了。我和弟弟一邊跑,一邊拿着線,後來,風箏飛了起來,越飛越高。我們玩了一會兒,就回家了。

走在路上,媽媽告訴我,在古代,清明節放風箏是一種民間流傳的習俗,它最主要的寓意是“放晦氣”。人們在風箏上寫上自己的願望,然後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斷牽線讓風箏飛去,認為這樣就可以放走“晦氣”,交上好運,達到“消災去難”的目的。

中國傳統文化日多種多樣,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我獨愛“做風箏”。

文化與生活作文篇2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多種多樣——中秋節、端午節、元旦、春節……

就説説春節吧!每年春節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傳説從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年大年三十就會到村子裏去危害人類。村裏的人大驚失色,嚇得魂飛魄散,卻毫無還手之力,只好能躲一天是一天。因為“年”一次能吃掉整個村子的人,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這個叫“年”的怪獸又來了。天漸漸黑了,一位大膽的老人點起火堆,頓時熊熊大火燃燒了起來。就當火快滅時,一個小孩子找了根竹節扔進火堆,那時“年”正要吃人,被這突然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嚇得狼狽地落荒而逃。

雖然從此“年”不來了,但人們仍舊擔心它還會再來騷擾。就這樣,“過年放鞭炮”的習俗就形成了。

過年時,大家除了放鞭炮,還要吃水餃。老師説:“餃子”就是“交子”,意思是説舊年向新的一年交替。而古人在餃子裏放一枚銅板,誰第一個吃到裝有銅板的餃子,就意寓着今年會很幸運。現在的人們,覺得這樣不衞生,改用裝一顆蜜糖。

春節還有倒貼福字的習俗,這是預示着福來到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只要我們去研究就能發現許多有趣的事!

文化與生活作文篇3

看了這個文章標題,你是不是覺得好奇怪:麪條怎麼能做人呢?難道麪條能扭曲做小人?嘿,彆着急,我這就講講這奇怪的“麪人”。

要想弄清麪人是怎樣子的,我就得帶你咬文嚼字一下。面,不是你吃的那種面,這裏指的是麪粉,是麪條未成條狀以前的東西。人,那也不是會走會跳會跑的人,是假人,只是樣子像人而已。現在該明白了吧?麪人,就是麪粉做的假人。

麪人小巧可愛,瞧那麪人師手中的麪人栩栩如生,有的像孫悟空,那“孫悟空”穿着虎皮圍裙,還穿了一家現代化的t恤,那模樣,準能把一羣人笑倒。還有的像張飛,瞧啊,那麪人渾身炭黑,包着包頭,手裏揮舞着丈八蛇矛,雙腳離地,好像要向敵軍砍去,嚇得我魂兒都沒了。

“快來看啊!師傅要做蝴蝶樣的麪人了!”呀,現場製作麪人啊!只見那師傅熟練的從抽屜裏取出一團棕色的麪糰,三下五除二,那麪糰眨眼分離出一團錐子形的麪糰,師傅不知從哪兒變出一把雕刻刀,瞬間把麪糰刻上了紋路,然後放在了一個高温玻璃匣裏待用,師傅又取出了白色的麪糰,

那雕刻刀把它裁成了一對大半圓,剩下的麪糰被師傅捏成了小半圓,粘在大半圓上,啊,原來這是蝴蝶的翅膀,師傅吧棕色錐形的麪糰取出,把翅膀粘在麪糰上,蝴蝶就初步成型了,師傅有手腳麻利地點綻了一下蝴蝶,啊,多麼美麗的蝴蝶啊!

麪人真有趣,下次一定要自己學習做麪人。

文化與生活作文篇4

今天早上八點鐘,我們聖火小隊懷着激動的心情來到了塘棲古鎮,準備尋訪我們身邊優秀的傳統文化。

剛下車,我們就被古鎮的古韻味給深深地吸引了。抬頭望去,想不到這地方還真有戲台!哇,這戲台搭得還真有模有樣呢!我仔細一看,上面有演員化粧、排練的地方,戲台的後面,還有一個寬敞的後台呢!大家想看戲,卻被家長的話給雷倒了,“戲下午一點才開始呢!”

“啊?”我們異口同聲地喊道,一個個發亮的眼睛又暗淡了。“不過,這兒可有古街了!現在快過年了,小鎮裏的傳統文化可以堪稱第一了!吃的、玩的全有哦!”“百聞不如一見,我們快去吧!”一個同學的話又將無精打采的我們給電倒了。

大家朝古街跑去,哇,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裏面有做年糕的、粽子的、糖葫蘆給能甩出尖尖的、纖細的糖風呢!吃一口,甜津津的,化在嘴裏的味兒散不開呢!最有趣的還是看師傅做年糕,他先把年糕放在一個大婁子裏,用一個超重的錘子使勁地打,一面打好,又打另一面,打累了就換一個人,過了好一會兒,年糕打好了,於是,師傅們便把年糕放在石板上,用手弄出個香腸形,然後,他開始使用絕招-----用繩切年糕!他先動作熟練的把細如絲的繩子放在年糕下面,然後再從上把繩子交叉一拽,哈,説也絕,年糕就被切下來啦!

大家圍在旁邊,久久不肯離去,手實在癢癢了,就拿起一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有些厲害的師傅會把年糕做成金元寶的樣子,在邊緣粘上金燦燦的糖兒,剛做好,就被一羣貪吃鬼給一窩蜂似的搶走了。

吃好看好,享受了這麼多古鎮鄉民的優厚待遇,自然也得為他們做些事了。於是,大家開始寫福字和春聯送給鄉民們了!

時間過得真快啊!很快就回家了!原來我們身邊一直都充滿着優秀的傳統文化啊!

文化與生活作文篇5

現在,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在民間流逝,而今天我要説的,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捏泥人。現在估計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麼,捏泥人其實就是捏橡皮泥啊!能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的,也只有民間藝術家了吧。

那一次,我見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他是一位老爺爺,捏泥人的東西也很簡單: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類的工具。由於現在捏泥人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爺爺面前圍攏了一羣人。我湊上前去看,只見老爺爺面前的桌子上放着許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奧特曼,還有呆頭呆腦的豬八戒……

真是惟妙惟肖,現在,老爺爺正在捏一條小金魚,只見他取出一塊紅色的泥,東按按,西按按,不一會金魚的身體就被捏出來了,老爺爺又取出兩小塊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壓,兩顆黑眼睛就鑲上去了。最後,老爺爺給它按上了一條扇子狀的尾巴,頓時,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就躍然指間。老爺爺剛捏完,又有人邀請老爺爺捏一個豬八戒。老爺爺先捏了一個豬八戒的身子,又做了豬八戒的袈,九齒釘耙……我發現老爺爺的那雙手雖然佈滿老繭,卻靈活自如,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一個鮮活的豬八戒就引起了周圍一片叫好聲。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我希望像捏泥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被我們保護住,不被時間沖淡。

文化與生活作文篇6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蓴鱸以季鷹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宋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漲潮《幽夢影》

(一)

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我總會為之感動。

就像有情人那老天荒的誓言:“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是的,我是如此痴迷的愛着它,永遠的傳統文化,它的簡約,它的質樸,它的厚重,它的深沉。

我依舊願意,青燈黃卷,古書典籍,兼計天下,修齊治平之禮。

我依舊願意,花前月下,香箋錦書,幽香暗溢,字字珠璣。

我依舊願意,一樽薄酒,一隻長劍,“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歷歷。”

我依舊嚮往,“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我依舊願意沉於竹簡青史間一醉一夢,尋求千百年前的那份智慧與靈氣。

相對於絢麗的法國香水,我更願意去嗅那檀木的幽香。

我懂得卡布其諾是高貴的象徵,卻更愛去細品,經年普洱苦澀的馨香。

無論多少人不解,我依舊不改其志

我想我就像一塊頑石,執着,為之於我半條性命的傳統文化。

(二)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着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雙城記》中的這段話就似一個絕妙的讖語,當今的社會,依舊在這樣的矛盾中滾滾向前。

海巖説當今的文化是一種狂歡現象,以形式之重承載精神之輕。

又有作家閻連科言:“當今中國文學不缺技藝缺靈魂。”

誠如是。

抑或,文化的狂歡,是幾千年壓抑後精神的狂歡?

如同山林的野人逃出了經院,在一片跌宕與樸野中不停的釋放。

在這藝術狂歡的時節,不知多少人扮演了狂歡者的角色。

在這時代華美的盛宴上,“快餐文學”,“學術口紅”,亦或是“意淫”的穿越小説,它們拍着手,唱着歌,是那麼花枝招展,那麼光彩奪目。卻不曾看到,厚厚的油彩,身後生命力是那樣脆弱。

是的,它喧譁,它盛大,它反叛,然而,它終會是無痕的禮花,不留名,也不留聲。

因為它不厚重也不深沉,既無神韻亦無風骨,它經不起時間的拷問。因為狂歡是文化的易碎品,它的無病呻吟亦或是瘋狂宣泄,終會曇花一現。

唯有傳統文化,看慣世態炎涼仍舊知情會意,歷經滄海桑田依然頂天立地。

(三)

但我依然看到,傳統文化的家園,在淡漠,在荒蕪。

我的心在痛。

失落感、逼迫感、危機感在我心中不停的翻滾,並把它轉化為一種力挽狂瀾的動力。

雖然我明白,傳統文化的探究抑或傳承,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像真正的大師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如同武林中的絕世高手,耐得住寂寞,方能下苦功練就驚世劍法,方有摒棄外界一切浮華浮躁的定力,方能將私慾降至最低,而降文化的、民族的、國家的命運奉為最高,超然於物外,卻又以濟天下為己任者,方為大焉。”

這是對任繼愈老人的評價。

在寂寞中治學,在寂寞中生活,不過生日,不赴宴請、不出全集,八十歲仍不敢從心所欲。他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只講自己弄明白的話。”

如今,他的離去,令世人大驚、大悲、大慟之餘,卻也更多地被他們的人生精神感動並温暖着。

見賢而思齊。

(四)

終於我明白,頑石自有頑石的好處。

千萬年的風霜,千萬年的滄桑,稜角不復尖鋭,光彩亦可褪去,卻唯有一顆心,亙古不變。

風雨過後,它只會更加穩重,更加執着,不為潮流左右,不受物慾驅使,不在浮躁媚俗的空氣中迷失自我。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蓴鱸以季鷹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宋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漲潮《幽夢影》

(一)

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我總會為之感動。

就像有情人那老天荒的誓言:“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是的,我是如此痴迷的愛着它,永遠的傳統文化,它的簡約,它的質樸,它的厚重,它的深沉。

我依舊願意,青燈黃卷,古書典籍,兼計天下,修齊治平之禮。

我依舊願意,花前月下,香箋錦書,幽香暗溢,字字珠璣。

我依舊願意,一樽薄酒,一隻長劍,“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歷歷。”

我依舊嚮往,“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我依舊願意沉於竹簡青史間一醉一夢,尋求千百年前的那份智慧與靈氣。

相對於絢麗的法國香水,我更願意去嗅那檀木的幽香。

我懂得卡布其諾是高貴的象徵,卻更愛去細品,經年普洱苦澀的馨香。

無論多少人不解,我依舊不改其志

我想我就像一塊頑石,執着,為之於我半條性命的傳統文化。

(二)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着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雙城記》中的這段話就似一個絕妙的讖語,當今的社會,依舊在這樣的矛盾中滾滾向前。

海巖説當今的文化是一種狂歡現象,以形式之重承載精神之輕。

又有作家閻連科言:“當今中國文學不缺技藝缺靈魂。”

誠如是。

抑或,文化的狂歡,是幾千年壓抑後精神的狂歡?

如同山林的野人逃出了經院,在一片跌宕與樸野中不停的釋放。

在這藝術狂歡的時節,不知多少人扮演了狂歡者的角色。

在這時代華美的盛宴上,“快餐文學”,“學術口紅”,亦或是“意淫”的穿越小説,它們拍着手,唱着歌,是那麼花枝招展,那麼光彩奪目。卻不曾看到,厚厚的油彩,身後生命力是那樣脆弱。

是的,它喧譁,它盛大,它反叛,然而,它終會是無痕的禮花,不留名,也不留聲。

因為它不厚重也不深沉,既無神韻亦無風骨,它經不起時間的拷問。因為狂歡是文化的易碎品,它的無病呻吟亦或是瘋狂宣泄,終會曇花一現。

唯有傳統文化,看慣世態炎涼仍舊知情會意,歷經滄海桑田依然頂天立地。

(三)

但我依然看到,傳統文化的家園,在淡漠,在荒蕪。

我的心在痛。

失落感、逼迫感、危機感在我心中不停的翻滾,並把它轉化為一種力挽狂瀾的動力。

雖然我明白,傳統文化的探究抑或傳承,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像真正的大師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如同武林中的絕世高手,耐得住寂寞,方能下苦功練就驚世劍法,方有摒棄外界一切浮華浮躁的定力,方能將私慾降至最低,而降文化的、民族的、國家的命運奉為最高,超然於物外,卻又以濟天下為己任者,方為大焉。”

這是對任繼愈老人的評價。

在寂寞中治學,在寂寞中生活,不過生日,不赴宴請、不出全集,八十歲仍不敢從心所欲。他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只講自己弄明白的話。”

如今,他的離去,令世人大驚、大悲、大慟之餘,卻也更多地被他們的人生精神感動並温暖着。

見賢而思齊。

(四)

終於我明白,頑石自有頑石的好處。

千萬年的風霜,千萬年的滄桑,稜角不復尖鋭,光彩亦可褪去,卻唯有一顆心,亙古不變。

風雨過後,它只會更加穩重,更加執着,不為潮流左右,不受物慾驅使,不在浮躁媚俗的空氣中迷失自我。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蓴鱸以季鷹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宋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漲潮《幽夢影》

(一)

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我總會為之感動。

就像有情人那老天荒的誓言:“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是的,我是如此痴迷的愛着它,永遠的傳統文化,它的簡約,它的質樸,它的厚重,它的深沉。

我依舊願意,青燈黃卷,古書典籍,兼計天下,修齊治平之禮。

我依舊願意,花前月下,香箋錦書,幽香暗溢,字字珠璣。

我依舊願意,一樽薄酒,一隻長劍,“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歷歷。”

我依舊嚮往,“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我依舊願意沉於竹簡青史間一醉一夢,尋求千百年前的那份智慧與靈氣。

相對於絢麗的法國香水,我更願意去嗅那檀木的幽香。

我懂得卡布其諾是高貴的象徵,卻更愛去細品,經年普洱苦澀的馨香。

無論多少人不解,我依舊不改其志

我想我就像一塊頑石,執着,為之於我半條性命的傳統文化。

(二)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着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雙城記》中的這段話就似一個絕妙的讖語,當今的社會,依舊在這樣的矛盾中滾滾向前。

海巖説當今的文化是一種狂歡現象,以形式之重承載精神之輕。

又有作家閻連科言:“當今中國文學不缺技藝缺靈魂。”

誠如是。

抑或,文化的狂歡,是幾千年壓抑後精神的狂歡?

如同山林的野人逃出了經院,在一片跌宕與樸野中不停的釋放。

在這藝術狂歡的時節,不知多少人扮演了狂歡者的角色。

在這時代華美的盛宴上,“快餐文學”,“學術口紅”,亦或是“意淫”的穿越小説,它們拍着手,唱着歌,是那麼花枝招展,那麼光彩奪目。卻不曾看到,厚厚的油彩,身後生命力是那樣脆弱。

是的,它喧譁,它盛大,它反叛,然而,它終會是無痕的禮花,不留名,也不留聲。

因為它不厚重也不深沉,既無神韻亦無風骨,它經不起時間的拷問。因為狂歡是文化的易碎品,它的無病呻吟亦或是瘋狂宣泄,終會曇花一現。

唯有傳統文化,看慣世態炎涼仍舊知情會意,歷經滄海桑田依然頂天立地。

(三)

但我依然看到,傳統文化的家園,在淡漠,在荒蕪。

我的心在痛。

失落感、逼迫感、危機感在我心中不停的翻滾,並把它轉化為一種力挽狂瀾的動力。

雖然我明白,傳統文化的探究抑或傳承,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像真正的大師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如同武林中的絕世高手,耐得住寂寞,方能下苦功練就驚世劍法,方有摒棄外界一切浮華浮躁的定力,方能將私慾降至最低,而降文化的、民族的、國家的命運奉為最高,超然於物外,卻又以濟天下為己任者,方為大焉。”

這是對任繼愈老人的評價。

在寂寞中治學,在寂寞中生活,不過生日,不赴宴請、不出全集,八十歲仍不敢從心所欲。他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只講自己弄明白的話。”

如今,他的離去,令世人大驚、大悲、大慟之餘,卻也更多地被他們的人生精神感動並温暖着。

見賢而思齊。

(四)

終於我明白,頑石自有頑石的好處。

千萬年的風霜,千萬年的滄桑,稜角不復尖鋭,光彩亦可褪去,卻唯有一顆心,亙古不變。

風雨過後,它只會更加穩重,更加執着,不為潮流左右,不受物慾驅使,不在浮躁媚俗的空氣中迷失自我。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蓴鱸以季鷹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宋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漲潮《幽夢影》

(一)

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我總會為之感動。

就像有情人那老天荒的誓言:“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是的,我是如此痴迷的愛着它,永遠的傳統文化,它的簡約,它的質樸,它的厚重,它的深沉。

我依舊願意,青燈黃卷,古書典籍,兼計天下,修齊治平之禮。

我依舊願意,花前月下,香箋錦書,幽香暗溢,字字珠璣。

我依舊願意,一樽薄酒,一隻長劍,“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歷歷。”

我依舊嚮往,“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我依舊願意沉於竹簡青史間一醉一夢,尋求千百年前的那份智慧與靈氣。

相對於絢麗的法國香水,我更願意去嗅那檀木的幽香。

我懂得卡布其諾是高貴的象徵,卻更愛去細品,經年普洱苦澀的馨香。

無論多少人不解,我依舊不改其志

我想我就像一塊頑石,執着,為之於我半條性命的傳統文化。

(二)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着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雙城記》中的這段話就似一個絕妙的讖語,當今的社會,依舊在這樣的矛盾中滾滾向前。

海巖説當今的文化是一種狂歡現象,以形式之重承載精神之輕。

又有作家閻連科言:“當今中國文學不缺技藝缺靈魂。”

誠如是。

抑或,文化的狂歡,是幾千年壓抑後精神的狂歡?

如同山林的野人逃出了經院,在一片跌宕與樸野中不停的釋放。

在這藝術狂歡的時節,不知多少人扮演了狂歡者的角色。

在這時代華美的盛宴上,“快餐文學”,“學術口紅”,亦或是“意淫”的穿越小説,它們拍着手,唱着歌,是那麼花枝招展,那麼光彩奪目。卻不曾看到,厚厚的油彩,身後生命力是那樣脆弱。

是的,它喧譁,它盛大,它反叛,然而,它終會是無痕的禮花,不留名,也不留聲。

因為它不厚重也不深沉,既無神韻亦無風骨,它經不起時間的拷問。因為狂歡是文化的易碎品,它的無病呻吟亦或是瘋狂宣泄,終會曇花一現。

唯有傳統文化,看慣世態炎涼仍舊知情會意,歷經滄海桑田依然頂天立地。

(三)

但我依然看到,傳統文化的家園,在淡漠,在荒蕪。

我的心在痛。

失落感、逼迫感、危機感在我心中不停的翻滾,並把它轉化為一種力挽狂瀾的動力。

雖然我明白,傳統文化的探究抑或傳承,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像真正的大師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如同武林中的絕世高手,耐得住寂寞,方能下苦功練就驚世劍法,方有摒棄外界一切浮華浮躁的定力,方能將私慾降至最低,而降文化的、民族的、國家的命運奉為最高,超然於物外,卻又以濟天下為己任者,方為大焉。”

這是對任繼愈老人的評價。

在寂寞中治學,在寂寞中生活,不過生日,不赴宴請、不出全集,八十歲仍不敢從心所欲。他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只講自己弄明白的話。”

如今,他的離去,令世人大驚、大悲、大慟之餘,卻也更多地被他們的人生精神感動並温暖着。

見賢而思齊。

(四)

終於我明白,頑石自有頑石的好處。

千萬年的風霜,千萬年的滄桑,稜角不復尖鋭,光彩亦可褪去,卻唯有一顆心,亙古不變。

風雨過後,它只會更加穩重,更加執着,不為潮流左右,不受物慾驅使,不在浮躁媚俗的空氣中迷失自我。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蓴鱸以季鷹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宋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漲潮《幽夢影》

(一)

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我總會為之感動。

就像有情人那老天荒的誓言:“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是的,我是如此痴迷的愛着它,永遠的傳統文化,它的簡約,它的質樸,它的厚重,它的深沉。

我依舊願意,青燈黃卷,古書典籍,兼計天下,修齊治平之禮。

我依舊願意,花前月下,香箋錦書,幽香暗溢,字字珠璣。

我依舊願意,一樽薄酒,一隻長劍,“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歷歷。”

我依舊嚮往,“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我依舊願意沉於竹簡青史間一醉一夢,尋求千百年前的那份智慧與靈氣。

相對於絢麗的法國香水,我更願意去嗅那檀木的幽香。

我懂得卡布其諾是高貴的象徵,卻更愛去細品,經年普洱苦澀的馨香。

無論多少人不解,我依舊不改其志

我想我就像一塊頑石,執着,為之於我半條性命的傳統文化。

(二)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着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雙城記》中的這段話就似一個絕妙的讖語,當今的`社會,依舊在這樣的矛盾中滾滾向前。

海巖説當今的文化是一種狂歡現象,以形式之重承載精神之輕。

又有作家閻連科言:“當今中國文學不缺技藝缺靈魂。”

誠如是。

抑或,文化的狂歡,是幾千年壓抑後精神的狂歡?

如同山林的野人逃出了經院,在一片跌宕與樸野中不停的釋放。

在這藝術狂歡的時節,不知多少人扮演了狂歡者的角色。

在這時代華美的盛宴上,“快餐文學”,“學術口紅”,亦或是“意淫”的穿越小説,它們拍着手,唱着歌,是那麼花枝招展,那麼光彩奪目。卻不曾看到,厚厚的油彩,身後生命力是那樣脆弱。

是的,它喧譁,它盛大,它反叛,然而,它終會是無痕的禮花,不留名,也不留聲。

因為它不厚重也不深沉,既無神韻亦無風骨,它經不起時間的拷問。因為狂歡是文化的易碎品,它的無病呻吟亦或是瘋狂宣泄,終會曇花一現。

唯有傳統文化,看慣世態炎涼仍舊知情會意,歷經滄海桑田依然頂天立地。

(三)

但我依然看到,傳統文化的家園,在淡漠,在荒蕪。

我的心在痛。

失落感、逼迫感、危機感在我心中不停的翻滾,並把它轉化為一種力挽狂瀾的動力。

雖然我明白,傳統文化的探究抑或傳承,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像真正的大師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如同武林中的絕世高手,耐得住寂寞,方能下苦功練就驚世劍法,方有摒棄外界一切浮華浮躁的定力,方能將私慾降至最低,而降文化的、民族的、國家的命運奉為最高,超然於物外,卻又以濟天下為己任者,方為大焉。”

這是對任繼愈老人的評價。

在寂寞中治學,在寂寞中生活,不過生日,不赴宴請、不出全集,八十歲仍不敢從心所欲。他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只講自己弄明白的話。”

如今,他的離去,令世人大驚、大悲、大慟之餘,卻也更多地被他們的人生精神感動並温暖着。

見賢而思齊。

(四)

終於我明白,頑石自有頑石的好處。

千萬年的風霜,千萬年的滄桑,稜角不復尖鋭,光彩亦可褪去,卻唯有一顆心,亙古不變。

風雨過後,它只會更加穩重,更加執着,不為潮流左右,不受物慾驅使,不在浮躁媚俗的空氣中迷失自我。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蓴鱸以季鷹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宋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漲潮《幽夢影》

(一)

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我總會為之感動。

就像有情人那老天荒的誓言:“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是的,我是如此痴迷的愛着它,永遠的傳統文化,它的簡約,它的質樸,它的厚重,它的深沉。

我依舊願意,青燈黃卷,古書典籍,兼計天下,修齊治平之禮。

我依舊願意,花前月下,香箋錦書,幽香暗溢,字字珠璣。

我依舊願意,一樽薄酒,一隻長劍,“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歷歷。”

我依舊嚮往,“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我依舊願意沉於竹簡青史間一醉一夢,尋求千百年前的那份智慧與靈氣。

相對於絢麗的法國香水,我更願意去嗅那檀木的幽香。

我懂得卡布其諾是高貴的象徵,卻更愛去細品,經年普洱苦澀的馨香。

無論多少人不解,我依舊不改其志

我想我就像一塊頑石,執着,為之於我半條性命的傳統文化。

(二)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着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雙城記》中的這段話就似一個絕妙的讖語,當今的社會,依舊在這樣的矛盾中滾滾向前。

海巖説當今的文化是一種狂歡現象,以形式之重承載精神之輕。

又有作家閻連科言:“當今中國文學不缺技藝缺靈魂。”

誠如是。

抑或,文化的狂歡,是幾千年壓抑後精神的狂歡?

如同山林的野人逃出了經院,在一片跌宕與樸野中不停的釋放。

在這藝術狂歡的時節,不知多少人扮演了狂歡者的角色。

在這時代華美的盛宴上,“快餐文學”,“學術口紅”,亦或是“意淫”的穿越小説,它們拍着手,唱着歌,是那麼花枝招展,那麼光彩奪目。卻不曾看到,厚厚的油彩,身後生命力是那樣脆弱。

是的,它喧譁,它盛大,它反叛,然而,它終會是無痕的禮花,不留名,也不留聲。

因為它不厚重也不深沉,既無神韻亦無風骨,它經不起時間的拷問。因為狂歡是文化的易碎品,它的無病呻吟亦或是瘋狂宣泄,終會曇花一現。

唯有傳統文化,看慣世態炎涼仍舊知情會意,歷經滄海桑田依然頂天立地。

(三)

但我依然看到,傳統文化的家園,在淡漠,在荒蕪。

我的心在痛。

失落感、逼迫感、危機感在我心中不停的翻滾,並把它轉化為一種力挽狂瀾的動力。

雖然我明白,傳統文化的探究抑或傳承,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像真正的大師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如同武林中的絕世高手,耐得住寂寞,方能下苦功練就驚世劍法,方有摒棄外界一切浮華浮躁的定力,方能將私慾降至最低,而降文化的、民族的、國家的命運奉為最高,超然於物外,卻又以濟天下為己任者,方為大焉。”

這是對任繼愈老人的評價。

在寂寞中治學,在寂寞中生活,不過生日,不赴宴請、不出全集,八十歲仍不敢從心所欲。他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只講自己弄明白的話。”

如今,他的離去,令世人大驚、大悲、大慟之餘,卻也更多地被他們的人生精神感動並温暖着。

見賢而思齊。

(四)

終於我明白,頑石自有頑石的好處。

千萬年的風霜,千萬年的滄桑,稜角不復尖鋭,光彩亦可褪去,卻唯有一顆心,亙古不變。

風雨過後,它只會更加穩重,更加執着,不為潮流左右,不受物慾驅使,不在浮躁媚俗的空氣中迷失自我。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蓴鱸以季鷹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宋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漲潮《幽夢影》

(一)

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我總會為之感動。

就像有情人那老天荒的誓言:“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是的,我是如此痴迷的愛着它,永遠的傳統文化,它的簡約,它的質樸,它的厚重,它的深沉。

我依舊願意,青燈黃卷,古書典籍,兼計天下,修齊治平之禮。

我依舊願意,花前月下,香箋錦書,幽香暗溢,字字珠璣。

我依舊願意,一樽薄酒,一隻長劍,“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歷歷。”

我依舊嚮往,“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我依舊願意沉於竹簡青史間一醉一夢,尋求千百年前的那份智慧與靈氣。

相對於絢麗的法國香水,我更願意去嗅那檀木的幽香。

我懂得卡布其諾是高貴的象徵,卻更愛去細品,經年普洱苦澀的馨香。

無論多少人不解,我依舊不改其志

我想我就像一塊頑石,執着,為之於我半條性命的傳統文化。

(二)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着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雙城記》中的這段話就似一個絕妙的讖語,當今的社會,依舊在這樣的矛盾中滾滾向前。

海巖説當今的文化是一種狂歡現象,以形式之重承載精神之輕。

又有作家閻連科言:“當今中國文學不缺技藝缺靈魂。”

誠如是。

抑或,文化的狂歡,是幾千年壓抑後精神的狂歡?

如同山林的野人逃出了經院,在一片跌宕與樸野中不停的釋放。

在這藝術狂歡的時節,不知多少人扮演了狂歡者的角色。

在這時代華美的盛宴上,“快餐文學”,“學術口紅”,亦或是“意淫”的穿越小説,它們拍着手,唱着歌,是那麼花枝招展,那麼光彩奪目。卻不曾看到,厚厚的油彩,身後生命力是那樣脆弱。

是的,它喧譁,它盛大,它反叛,然而,它終會是無痕的禮花,不留名,也不留聲。

因為它不厚重也不深沉,既無神韻亦無風骨,它經不起時間的拷問。因為狂歡是文化的易碎品,它的無病呻吟亦或是瘋狂宣泄,終會曇花一現。

唯有傳統文化,看慣世態炎涼仍舊知情會意,歷經滄海桑田依然頂天立地。

(三)

但我依然看到,傳統文化的家園,在淡漠,在荒蕪。

我的心在痛。

失落感、逼迫感、危機感在我心中不停的翻滾,並把它轉化為一種力挽狂瀾的動力。

雖然我明白,傳統文化的探究抑或傳承,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像真正的大師往往與寂寞同行。

“就如同武林中的絕世高手,耐得住寂寞,方能下苦功練就驚世劍法,方有摒棄外界一切浮華浮躁的定力,方能將私慾降至最低,而降文化的、民族的、國家的命運奉為最高,超然於物外,卻又以濟天下為己任者,方為大焉。”

這是對任繼愈老人的評價。

在寂寞中治學,在寂寞中生活,不過生日,不赴宴請、不出全集,八十歲仍不敢從心所欲。他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只講自己弄明白的話。”

如今,他的離去,令世人大驚、大悲、大慟之餘,卻也更多地被他們的人生精神感動並温暖着。

見賢而思齊。

(四)

終於我明白,頑石自有頑石的好處。

千萬年的風霜,千萬年的滄桑,稜角不復尖鋭,光彩亦可褪去,卻唯有一顆心,亙古不變。

風雨過後,它只會更加穩重,更加執着,不為潮流左右,不受物慾驅使,不在浮躁媚俗的空氣中迷失自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