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綜合開發考察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7W

為進一步提高我市農業綜合開發建設的檔次和水平,促進開發工作再上新臺階,本站為此收錄了一些範文,為大家提供幫助。

農業綜合開發考察報告

一、兩市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經驗

(一)基本情況

1、區農業開發與新農村建設試點專案

市區朱臺鎮位於市區西北部,轄57個行政村,面積74.5平方公里,人口5.1萬。朱臺專案區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引導支農資金統籌支援新農村建設試點專案,地處平原,為井灌區,開發面積2.9萬畝,共涉及16個行政村,人口1.68萬人。專案總投資5127萬元,其中開發資金2507萬元,整合資金2620萬元,共拓修並硬化農田道路80公里,高標準硬化主幹道路17公里,林網植樹11萬株;建設糧食生產基地6000畝,發展優質果品、綠色蔬菜等經濟作物1.5萬畝,新建橋涵1024座,新打機井35眼,修復配套機井115眼,安裝水錘消除器355套,新建井房355個,鋪設PVC地下防滲管道154公里,埋設地下電纜10公里,購置大型農機具18臺套,購置化驗儀器11臺套,建立專業協會3個,科技培訓1.6萬人次。

朱臺鎮作為全國20個“農業綜合開發支援新農村建設”示範區之一,鎮黨委政府在搞好土地治理專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基礎上,結合鎮村實際,以新能源推廣、環境建設和鄉風文明為突破口,堅持典型帶動,突出重點,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朱臺鎮生態農業工作一直以來有著良好的基礎,他們按照高標準、高質量、高地點、高要求的“四高”標準,以及農田灌溉節水化、道路硬質化、植樹林網化、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業科技化、畜牧養殖規模化、企業區域龍頭化、環境生態化的“八化”要求,先後投資2000餘萬元完成了6期國家農業綜合開發任務,是全省率先整建制完成農業綜合開發的鄉鎮之一。全鎮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橋涵配套,種、養、加工全面發展”的格局,糧食產量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確保了農民收入逐年增加。全鎮生產總值實現34.2億元,農業總產值5.4億元,財政收入4000萬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090元。

鎮政府在年初出臺了關於《促進新農村建設獎勵扶持政策的意見》,鼓勵各村進行道路整修、建小沼氣池、綠化美化村莊、衛生綜合治理、路燈安裝等等,先後對全鎮23公里的鎮村道路進行了硬化,安裝路燈1215盞,完成綠化5600平方米,投資50餘萬元修建了高標準的垃圾中轉站,徹底解決“糞堆、柴堆、垃圾堆”的頑疾,全鎮衛生廁所的比重達到100%,專案區村莊林木綠化覆蓋率達到55%,村莊道路硬化率達到99%以上。

鎮黨委政府從村幹部入手,嚴格規範執行“五項制度”,民主管理,政務公開,財務公開,建立健全了紅白理事會,嚴格執行喪事“九不準,九提倡”制度,鎮上還出資建設村衛生室,先期墊付資金保證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落實,開展“百佳標兵、建文明朱臺”活動,在全鎮評選好乾部、好村官、好教師、好婆婆、好媳婦,在“農開支援資金”裡,列出專項開支用於農民科普培訓,成立農民書畫協會,定期舉辦農民書畫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2、縣農業開發小流域治理專案

本著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重點,以專案農業和園區建設為載體,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的綜合開發思路,短短的3年時間裡,農業綜合開發已累計投入資金3504萬元,治理土地2.3萬畝,建起了富硒蘋果園13000畝,黃金梨園、紅將軍蘋果5000畝,優質紅提葡萄園5000畝。全縣6個開發專案中,共建設橋涵閘站、攔水壩、蓄水池、機井等建築物600多座,建起科技示範園3處,形成了果業、畜業、勞務、生態、藥業五大特色產業。

農業綜合開發實施整體佈局,整體推進,規模開發,連片治理,示範帶動,輻射全域性,條條道路縱橫交錯,層層梯田錯落有致,棵棵樹木鬱鬱蔥蔥,藍天碧水交相輝映。開發專案為農民增收帶來了多彩的“神奇”。同時,該縣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大對農民的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先後舉辦培訓班20餘期,使山區1萬多人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今年1~9月份,全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833.78元,增長18.08%。

張家坡鎮開發的名優果品基地,專案涉及3個村,小流域治理面積5000畝,總投資310萬元,實施水、電、路等綜合配套,建起了紅將軍、黃金梨等名優果品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燕崖鄉雙泉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4657畝耕地,有3847畝是山嶺薄地,並且大都掛在半山腰,農民生活一直在低水平線上徘徊。該村被列為綜合開發專案區後,對山、水、林、田、路進行綜合治理,在昔日貧瘠的土地上發展果品面積810畝,全村人均收入由3年前的不足2000元猛增到現在的4574元。

在專案區內的社莊村,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築路、修渠、架電,在果園推行噴施富硒、種植三葉草等技術,大大改善了農業基礎生產條件,有效提高了農民收入,今年全村5000畝蘋果喜獲豐收,畝均收益將達到1萬元,創產值5000餘萬元,由此,農民群眾形象地將農業開發稱之為“富民工程”。

3、市縣土地治理專案

縣2011年農業開發專案共涉及10個行政村,人口7359人。開發治理面積1萬畝,專案總投資513萬元,其中各級財政資金410萬元,自籌資金103萬元。新打機井70眼,修復配套機井60眼,建井房50個,橋涵284座,埋設PVC管道36公里,修建農田道路36公里,疏挖排水溝72公里,栽植楊樹6.6萬株。在專案實施中他們堅持高起點規劃,聘請有關專家親臨現場規劃,努力做到規劃的實用性和前瞻性。堅持高標準施工,對專案區的所有工程均實行包保責任制;樹木栽植實行“五個統一”;堅持高效能管理,專案區建立了由護林員、村幹部、鎮巡邏隊員三級管護隊伍,同時,充分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制訂了嚴格獎懲措施,使已建成的工程使用完好率達到100%。此外,在專案建設過程中,還做到搞好三個結合,一是農業開發與深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二是農業開發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相結合;三是農業開發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二)主要經驗

1、各級領導重視,健全組織機構,強化宣傳發動。專案計劃下達後,他們都及時成了開發領導小組和工程建設指揮部,實施一把手工程,確保參戰人員及時到位。不定期地組織召開指揮部人員及各村幹部參加的排程會議,分析研究問題,現場解難釋疑。同時,強化宣傳發動,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業開發的政策,讓廣大農民群眾瞭解開發的意義及內容,種植品種的選擇及供應,水利工程及道路等專案的建設要求等,以充分調動他們支援和參與專案建設的積極性。

2、嚴格專案管理,全面推行“四制”。一是嚴格推行法人負責制。二是全面推行了建設專案的招標制,對道路硬化、PVC管道埋設、橋涵井房修建等重要建設專案,均面向社會散發招標說明,實行公開招標,由多家隊伍參與投標,既提高了專案建設的透明度,又節約了專案資金。三是全面實行工程專案監理制,由具有專業資質的監理單位進行全程監理,為提高工程質量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證。四是嚴格推行專案公示制度,做到立項前、專案實施階段和專案建成後的公示,讓廣大農民群眾瞭解國家投資情況、自籌資金落實情況和主要工程建設內容,讓群眾看的明白,做得寬心,以激發群眾參與專案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嚴格立項條件,重視專案前期工作。在專案區的選擇時,要求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否則不予立項,一是水源條件具備,二是鄉鎮領導班子強,認識到位,三是專案區群眾開發積極性高。從而避免了出現因過多建設水源工程,而使田間配套工程建設不足,由於鄉村認識不到位,開發積極性不高而使自籌資金落實難的問題,專案區選擇後,他們還十分重視專案實施前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專案區於7月初便開始進行對主要框架道路的撒線布樁及路溝挖掘工作,9月中旬秋收季節即正式全面開工建設。

4、堅持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堅持高標準規劃設計,高標準施工、注重林網和田間配套工程建設。兩市土地治理專案區,主要建築物均由市水利設計院高標準設計,由具有監理資質的工程監理公司進行全程監理,所有工程質量好,建設標準高。專案區內橋涵等水利工程的設計統一標準,美觀實用。為滿足節水灌溉和生產的需要,他們均十分重視林網和田間配套工程的建設,林網建設從專案區實際出發,科學選擇樹種,專案區,林網樹木選用速生楊樹優良品種,除較窄的生產路實行單行種植外,主要道路均實行雙行或三行種植,且種植在較淺的排水溝內,便於管護,不宜破壞。由於他們重視林網建設,管理措施得力,苗木成活率和儲存率均在98%以上。專案區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5、進一步強化專案的科技推廣工作。市、市均在專案區內整建制實施了小麥及其他農作物的統一供種、全面推廣了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市區還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實際,制定出臺了許多優惠扶持政策,在專案區內整建制規劃建設沼氣村三個,共建設戶用沼氣池600餘個,並利用其產生的沼渣、沼液這一高效有機肥料,在專案區內選擇地塊綜合利用,進行了對比試驗。進一步促進了優勢農產品的生產。

6、堅持專案建設與專案管護相結合,工程管護措施到位,效益顯著。市人大通過立法的形式出臺了《市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管護辦法》,它的出臺填補了我國地市級農業綜合開發立法的空白,使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執行管護做到了有法可依,步入法制化軌道。兩市土地治理專案區均按照專案執行管護的要求,因地制宜,勇於創新,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專案執行管護新機制,進一步明晰建設專案的產權歸屬。一是針對林木、道路、橋涵等公益性設施,鎮政府成立了管護專職隊伍,由林路站負責實施統一管理,並與管護員簽訂《管護責任合同書》,實行“定管護路段,定管護人員,定管護標準,定管護獎罰”措施的四定管理辦法。僅朱臺鎮就聘用林路管護員100名,鎮政府每年出資90萬元用於專案管護。二是將專案區內機井、井房、防滲渠等農田水利設施使用權一次性劃歸各地片小組,由農戶自主管理使用,保證了專案區工程的長效執行。其他各專案鄉鎮、村根據各自實際,都分別制定了相應的管護制度,落實了管護措施,全面落實管護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管護的工程管護體系;通過開發專案的實施,專案區整體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整體面貌煥然一新,使昔日的中低產田全部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為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敖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二、主要收穫

這次赴我省兩市參觀學習的主要收穫是:一是基本瞭解了兩市平原和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建設和專案管護的做法、經驗和主要特點,二是在學習經驗的基礎上,看到了我們的差距,找出了不足。大家一致認為,兩市在土地治理專案建設和專案管護方面創造了很好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結合我市實際,在今後工作中,要進一步強化措施,突出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堅持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效能管理,高效益開發。嚴格立項條件,重視專案前期工作。在專案區的選擇時,要求必須滿足水源條件具備,鄉鎮領導班子強、認識到位,專案區群眾開發積極性高等基本條件,否則不予立項。專案要早規劃,早設計,自營工程早實施,爭取工作主動。同時還要十分注重林網和田間配套工程建設。防滲渠和PVC管道安裝等節水灌溉保證率要達到95%以上;橋涵建設要滿足群眾生產的需要;道路要壓實平整通暢;林網建設要從實際出發,科學選擇樹種,做到統一樹種、統一標準質量、統一標準栽植,加強管護措施,提高樹木成活率和儲存率。進一步發揮防護林網的生態防護效益。

2、農業開發堅持兩個優先做好四個結合。在專案實施過程中,要堅持群眾意願優先,堅持生態富民優先;做好四個結合:一是農業開發與深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二是農業開發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相結合;三是專案建設與專案管護相結合,四是農業開發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3、加強專案管理和管護措施,確保建成專案能長期發揮效益。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專案法人負責制,工程招投標制,工程專案監理制和專案公示制度。認真做好建成工程的產權移交工作,進一步明確竣工工程的管護責任;積極探索產權制度改革和自主管理新模式。對樹權、路權等可進行公開競價拍賣,對拍賣的資金可繼續用於開發專案的管護和維修;對產權明晰,配套齊全的部分水利工程,採取政府引導、自願組合的辦法成立農村經濟合作社或用水者協會,走自主經營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路子,確保專案長期穩定發揮效益,真正實現專案執行的良性迴圈。

4、積極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進一步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充分發揮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業綜合開發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現代農業的作用。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資訊、技術和銷售服務,改變單個的農業生產者參與市場競爭的弱勢,把處於鬆散狀態的農民聯合起來,有效地促進農民增收。

5、農業綜合開發與結構調整相結合,大力推進基地化建設。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與調整農業結構有機結合起來,與建設優勢農產品基地有機結合起來,與增加農民收入有機結合起來,使中低產田改造成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勢產業佈局的橋樑和紐帶,把專案區建設成為發展優勢農產品的重要基地,推進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為現代農業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