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6W

      實現小康,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恆久期盼,是百年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砥礪奮進的重要目標。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供大家參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小康,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恆久期盼,是百年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砥礪奮進的重要目標。千年夢想,百年奮鬥,今朝夢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邁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
 
貧困是世界性問題,減貧是世界性難題。在百年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以堅定不移、頑強不屈的信念和意志與貧困作鬥爭。在革命戰爭歲月,根據地改善民生、發展生產的探索積累了減貧的寶貴經驗。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我國迅速扭轉了民生凋敝局面,群眾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佔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初步滿足。到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總體上跨過溫飽線,“三步走”戰略目標邁出堅實一步;1994年起,大規模、有計劃、有組織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農村貧困人口快速減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踐行“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莊嚴承諾,在中華大地上打響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間與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面對脫貧邊際成本不斷攀升、減貧難度逐漸增大的嚴峻挑戰,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團結一心,英勇奮鬥,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到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中國的減貧實踐,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蹟。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讚揚,“過去10年,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從實現溫飽到總體小康,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一步一個腳印,用拼搏奮進讓千年小康夢在新時代變成現實。從生活層面看,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210元,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0.2%,消費結構從溫飽型、小康型向富裕型、享受型轉變。如今,在大江南北、城市鄉村,昔日遙不可及的寬裕生活已經成為國人的生活常態。
 
與此同時,我們建成的全面小康,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共同發展的小康。經濟建設方面,超越“增速崇拜”,發展質量效益快速提升,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明顯改善,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競爭力邁入世界前列。政治建設方面,築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提供了根本保障。文化建設方面,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昂揚向上,堅定自信地平視這個世界,對民族和未來充滿信心。社會建設方面,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託底兜牢百姓的幸福生活,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實現“雙碳”目標具備堅實基礎。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對於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放眼中華民族從輝煌、衰落到再度走向復興的千年時間線,在漫長的古代社會,中華民族創造了領先世界的文明成就,但即便在漢唐盛世,抑或兩宋、明清等商品經濟繁盛時期,小康生活始終是廣大“升斗小民”的奢望。近代中國山河破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小康夢想更是遙不可及。面對內憂外患,中國人民從小康夢想、大同構想中汲取信念信心,屢仆屢起,愈挫愈奮。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與古老的小康夢、大同夢息息相通。黨領導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建立人民政權,讓中國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運,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建設熱情。從實現溫飽到實現總體小康,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程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全新起點。在“溫飽—總體小康—全面小康—基本現代化—全面現代化”的邏輯鏈條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承前啟後的關鍵一環。較之追求溫飽和總體小康的發展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發展的標準更高、要求更嚴,追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底線上,實現脫貧攻堅,標誌著中國在歷史上徹底擺脫貧困;在中線上,全國整體上達到全面小康的建設目標;在高線上,部分有條件的地區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區域現代化達到較高水平,為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嶄新樣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標誌性成果,拓展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樣式與形態。在發展正規化上,全面小康超越“西方中心論”,始終堅持國家自主性和獨立探索本國發展道路的自覺性,不斷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新內涵新特徵,拓展了發展中國家通向現代化的道路;在發展路徑上,全面小康繼承我國早期工業化、城市化的基礎優勢,深刻把握後發追趕型發展的“時空壓縮”特徵,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在發展支撐上,率先建成較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有效避免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可能滋生的發展極化、社會撕裂弊端;在價值取向上,全面小康遵循共建共享原則,在持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中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實現了對單純資本邏輯的超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豐富人類社會發展新樣式,拓展人類文明新形態。
 
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深刻啟示
 
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有機統一。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障。災難深重的近代中國,對現代化可謂“寤寐思服”,卻始終“求之不得”。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革命、建設和改革,中華民族才真正開啟了自身的現代化征程,書寫了並將繼續書寫人類歷史上人數最多的國家自主實現現代化的壯麗史詩。全面小康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本質上是黨領導的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現代化。在實踐層面,發揮人民群眾作為脫貧和建設主體的關鍵作用,廣大黨員幹部深入一線、衝鋒在前,和人民群眾擰成一股繩,同心“拔窮根”,走上“致富路”。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有機統一,讓小康社會建設始終具有堅強領導和內生動力,形成了“上下同欲者勝”的強大合力。
 
目標堅定性與策略靈活性有機統一。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矢志不移的百年夢想。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探索形成了“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在會見外賓時提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把遠大目標靈活務實地轉化為一項又一項具體可行的任務,才能在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基礎上抵達勝利彼岸。在脫貧攻堅、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中,我們黨既堅持遠大目標不動搖,又適時制定、實施與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政策舉措。例如,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標準不斷提升、內涵不斷拓展,既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縱深推進的實踐取向,也符合不同階段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具有極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在改革創新探索程序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為全國發展提供經驗示範,有效控制“試錯”風險,確保小康社會建設行穩致遠。堅持目標堅定性與策略靈活性的有機統一,使小康社會建設不偏離主航道,以漸進、可控、連續的務實方式朝著理想目標挺進。
 
系統謀劃與重點突破有機統一。全面小康的重要特徵在於全面,核心優勢在於由各領域全面發展而生成的整體性、系統性優勢。對於中國這樣的東方大國而言,要想突破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並實現民族復興,在若干細分領域成為單打冠軍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成為擁有整體競爭優勢的多面手甚至全能選手。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四面出擊,而是要在決定國家競爭力的主要方面和重點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推動各主要板塊相互賦能進而實現力量倍增、價值昇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全面小康的內在規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系統性統籌謀劃。例如,將全面小康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關鍵一步”;強調全面小康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要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強調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築整體性競爭優勢;將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小康的重要標誌,既夯實小康根基,也拓展小康內涵,彰顯出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西方現代化正規化的鮮明特質。系統謀劃與重點突破的統一,有利於克服小康社會建設重大短板、瓶頸約束,並得以在重點方向集聚能量實現重點突破,進而通過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現代化建設。
 
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有機統一。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豐厚滋養,“民本”“厚生”“民胞物與”“天人合一”等優秀傳統文化為小康社會建設提供深層次思想浸潤和精神支撐。原生的變革基因及深厚的創新力,是中華文明歷經磨難而傳承至今的核心密碼。小康社會建設之路沒有現成經驗可循,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更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社會工程,自主探索、創新求變是唯一選項。在脫貧攻堅、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中,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大膽探索,“弄潮兒向濤頭立”,創造出人類現代化的眾多“第一”“唯一”。例如,打破把社會主義等同於計劃經濟的陳舊觀念,推進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突破所有制禁區,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性地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全新命題。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的統一,讓小康中國有“根底”、有“源頭”,不為陳規舊俗所禁錮,敢於推陳出新、破舊立新,形成生生不息的澎湃動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