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心得7篇 成功教學策略:走進學生世界

來源:巧巧簡歷站 7.67K

本文將分享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有效教學心得,包括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的經驗與方法,希望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鑑。

有效教學心得7篇 成功教學策略:走進學生世界

第1篇

這堂課是外研社七年級(下)的一堂聽說課。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堂評析:

教師在設計本節課時,很明確要如何實施她的教學過程。圍繞此模組的話題,展開教學步驟。從話題匯入,到學生根據幾封郵件所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運用目標句型和語言進行回答,再到教材文字的聽讀,最後進一步發展到學生能夠親自動手,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來小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個性化的poster展示。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和設計,思路非常清晰,學生在教師的指令和指導下,能夠按部就班、順理成章的完成學習任務。那麼在能夠運用目標語言進行描述和交流的基礎和前提下,教師將文化差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讓學生有更多更深層次的思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教師在匯入話題的時候,通過讓學生猜測自己的年齡從而引出自己過生日的話題,並特別有趣、大膽地設計了三封郵件分別來自王詩齡、李易峰和特朗普,這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明星以及政壇熱點人物,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的瞭解他們並針對他們提出的問題給與解答。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並有效輸出,這種方法簡單明確而且教學效果顯著。在短語操練中,教師通過先做手勢然後再讓學生猜測並說出短語,這樣更加生動、具體、形象的教學方法,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在整個課堂中,教師還根據不同的task,設計不同的學生活動。例如,在練習含有頻度副詞的句型時,教師設計兩人一組askandanswer,而在最後學生makeposter的環節,又變成四人一組討論,通過合作探究式學習共同完成一個作品,在這樣的一個作品中,就集每個人的想法和智慧於一體,有分工有合作,創造出一種和諧的教學氛圍。

本節課是一堂聽說課,所以所有的教學活動和設計都建立在讓學生能夠充分聽(聽文字材料、聽教師),充分說的基礎上展開。圍繞著birthdayparty的話題,進行由此相關的單詞和短語的練習,在操練之後,由短語拓展到句子。在這其中,教師將本模組的重點語法也很自然的滲透其中,通過一個table,清晰地展現給學生頻度副詞有哪些,分別表示什麼,並且如何使用,然後再讓學生使用不同頻度副詞提出問題並回答。緊緊圍繞話題展開練習,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突出,設計合理流暢,學生較易掌握。最後設計了一個homework,是讓學生上網查詢其他國家的人們過生日的時候有什麼習俗,通過查詢,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感受不同的風俗風貌。

整節課,學生能夠融入到教師的教學中,並能積極的回答問題,進行對話和交流,在不同的學習任務下,能夠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後進行語言的有效輸出,這些說明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聽完本節課所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教師本人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教師熟練的運用英語進行教學,教姿教態自然大方,富有感染力,語言清晰,表達準確。教師面帶微笑,與學生互動、幫助學生解答困惑。教師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在某些環節中,教師通過開玩笑來活躍氣氛,例如在讀李易峰的郵件時,她說自己是李易峰的女朋友等等。尤為重要的一點是,教師的鼓勵式和讚賞式教學,學生在完成一個小任務後,教師都會及時給與評價,像great,welldone,congratulations,brave等。這些鼓勵都會增加孩子的自信,激勵學生大膽的說英語。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無瑕的,下面提出一些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首先,在給出課本上出現的5個頻度副詞的同時,也應該拓展出seldom這個詞。因為這也是在我們平時表述中會經常使用到的,適當拓充詞彙量。

其次,在短語練習環節,第一遍教師做動作學生猜短語,那麼在第二遍的時候仍然是教師做幾位學生猜,形式較單一。建議在第二遍的時候,可以一個學生做動作,全班學生猜短語,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關注到,也都可以參與其中。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中心。那麼同樣在句型操練時,學生討論的時候是兩人一組一問一答的形式,而在展示時卻變成了教師問學生答,這樣的話學生討論沒有太大意義。個人認為,此時完全可以讓學生將之前的對話進行展示即可。

最後,在教師的口頭評價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而不能是針對學生本人進行評價。可以說good,well-done等等,但最好不要說you’reverysmart這樣的話,否則的話其他同學會認為那自己是不是不聰明。所以,建議不要評價學生本人而是評價他的行為。

20xx年x月x日,在學校領導及骨幹教師的領導下,學校組織學習了陳大偉老師的新著《有效教學》,經過一天的認真學習、培訓,讓我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一個層次的認識,對我們以後更有效開展工作有很大幫助。

首先,我在學習此書時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高效課堂”已經叫響全國,為什麼陳大偉不把本書改為《高效課堂》呢?我發現,這與他思考的深度有關係。

在本書開始的“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教學”一節中,陳大偉從三方面談了自己對“有效教學”的思考:

一看之下,好像是在玩文字遊戲一般。深入研讀之後,你會為作者的深度驚歎。比如,他在論述上述第三點時,就說了這麼一段話:“曾經觀察過一節數學課,教學密度大,智力含量高,同學們一直處於比較緊張的智力活動中,應該說是一節高效率的課。但我坐在學生身邊,感覺學生學得很累,下課的時候,發現很多同學顯得疲憊,認為是效率過高導致的後果。一方面不利於學生身心發展,另外把學生的油榨乾了,學生以這樣的身心狀態走進下一節的教學,不利於後面上課的老師教學。在今天的我們有和老師何嘗又不是這樣做的呢。

從這種意義上,我們追求的是合適效率的課堂教學,而不是高效““有效教學”是針對“無效教學”提出來的,“高效課堂”又是在“有效教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果要在“效”字上做文章,我覺得也應該有適度才行。這是陳大偉老師的思考給我的第一點啟示。

其次,思考“有效教學”的問題,光在課堂上轉圈行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教學要有效,功夫在‘課外’”。我看到陳大偉老師除了對有效教學的課堂細節極其重視外,還從“課外”下足了功夫。比如在論述“有效的教學設計”時,陳大偉首先告訴人們“不要輕率地說‘教學內容很簡單’”。他指出,“深入地閱讀教材,讀出新的理解和自己的理解,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避免教學的時候“照著講”。

他還提出了教學設計要從“兒童視角”出發;備課要瞻前顧後,注重“整體意識”;設計“教學結構”時,需要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最好能利用“先行組織者”進行有效教學;要根據文體樣式風格設計教學。光一節“有效的教學設計”,作者就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八個注意事項,這樣全面的思考讓人肅然起敬。原先我以為“教學設計”也沒什麼可探究的,讀過此書之後我才感覺裡面大有學問。所以,陳大偉老師對“有效教學設計”的思考的全面性也讓我受益匪淺。

當然,思考“有效教學”,你必須得讓自己的思考也“有效”才行。因此,陳大偉為保證自己的思考“有效”的措施也是十分令人佩服的。當好多優秀教師走上領導崗位或進了教學研究部門而脫離了課堂時,陳大偉卻走了一條相反的道路。這位曾經的優秀中學地理老師,一步步成長為成都大學師範學院科研處處長時,卻在別人的不解中為了“有更多的機會回到課堂”而毅然辭去了科研處長一職,成為了“課堂上快樂遊動的魚”。

我是理解他的,他這樣做,使自己有了更多的機會沉入到中國小的課堂之中,去捕捉現象、發現問題、深入思考。而且可以保證自己的思考不落空,不成為“空中樓閣”。所以,我們看到的陳大偉,就不僅僅是一個“學者”了,還是一個“行者”。他行走於國小、國中、高中各科課堂上,親執教鞭,訪問學生,指導教師,並同時向學生、教師學習,與他們展開探討,促進“有效教學”,達成“理想課堂”,再凝成寶貴經驗,奉獻給世人。

思考是一個人生命質量的重要保證,是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必要保障。做課堂中快樂遊動的魚,需要像陳大偉那樣深入、全面、有效的思考。

總而言之,學習了《有效教學》,讓我們又認識到,有效並不是高效,我們追求的也不是高效。同時我還明白,我們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是無效,老師也預測到會無效,但採取的方法是後補,學習了《有效教學》以後,我們明白了,以其課後補不好課前補,做到有效先學,這樣有助有我們的教學正常開展。讓我難忘的是陳老師的一個例子,學生的跟隨學習行為有沒有效,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比如“請同學們開啟書本第45頁。”話才出口,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打開了”,老師接著說“請看這幅圖,圖上有什麼?”學生沒聲了。這樣的現象很讓我們深思,怎麼會沒人回答,這麼聰明的班怎麼會沒人答?真的很值得我們研究。

有效教學心得7篇 成功教學策略:走進學生世界 第2張

第2篇

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著“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的畸形現象。通過我參加工作這兩年,我的感觸很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恰當運用教學策略,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探討有效教學策略對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益有重要意義。

1.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開放思想,拓寬自己的備課視野,讓學生有一個開放的成長空間。

具體體現在:從傳統的自我個體備課轉變為教師之間的協作備課,集體備課,這樣教師可以取長補短,優化備課;

先讓學生通過預習提出一些問題,例如:不懂得單詞短語,怎樣讀、在什麼時候運用這些詞彙等,然後教師從這些問題中篩選一些有價值的與教學密切相關的問題,並將這些問題設計到教案中,讓學生更能明白。

2.教師將某一知識點、重。難點放在整個知識結構體系中來備課,這樣就能更好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絡,從而便於學生有效地進行知識的建構。

3.將備好的課進行實踐,把在實踐中所獲得的反饋資訊滲透到教案中,進行二次增刪、調整、修改,使其不斷地優化。

總之:教師的備課是讓學生更快,更順利,更方便的學習,最終把知識學會,所以一切都為學生能夠聽懂學會知識。

課堂教學只有立足於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同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教學,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和認識結構的不同實施差異的教學,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運用“上中下”理論,實施分層遞進的教學。這裡,“分層”是為了確保教學與各層次學生的發展相適應,“遞進”則是不斷地把“上中下”變成現有發展水平,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動。分層遞進教學是班級授課制中實施個別化教學的新探索。

2.根據多元智慧的特點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個人至少有語言智慧、音樂智慧、邏輯-數學智慧、視覺空間智慧、肢體運作智慧、人際交往智慧、內省智慧和自然觀察智慧等八項智慧。這八項智慧既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絡、相互補充。

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於合理運用與學生多元智慧相應的課堂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儘可能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學習方案。

優化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教學只有改變少、慢、費、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創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學體系,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

1.提高教學的有效知識量。簡單說:“重實際,少廢話”教學效果取決於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有效知識量。教學中有效的知識指對學生實際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識。如果教學的有效知識量為零,則教學的效果也為零。當前,課堂教學的問題不是內容不科學,數量太少或時間不夠,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學的有效知識量,由知識為本的教學向以發展為本的教學轉化。

2.促進學生的有意義的學習,加強知識結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教學的結構性原則,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只有掌握了知識結構,才能鞏固和運用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組織教材,不僅要考慮新知識內容的講解,還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只有科學組織材料,教科書,教參書等才能使學生既掌握基礎知識,又理解知識的內在邏輯性。另外,教師還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即教師可通過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求知慾,還可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

課堂教學既要傳授知識,也要生成學生的創造能力和主體精神。實施創造和主體教學策略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合理運用引導學生創新學習的教學法具體體現在:

1.即通過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教師預設的具有足夠知識性、能激發和滿足學生求知慾望的某種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的學習活動。教師不斷總結反思得出結論。

2.即指那些尚處於孕育中的屬於“教學胚胎”的科學。科學教學法是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自己探討疑難問題或尚未定論問題的方式,讓他們目睹教師創造性思維和想象活動的實際過程。

3.發展問題教學法。當學生解答了某一問題之後,教師要求學生把原問題的某一部分變化一下,編寫出與原問題相關而又有所區別的問題並加以解答。

以上就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思索和做法,今天拿過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希望大家能多提高貴意見,我相信你們的意見一定是我成長的最寶貴的財富。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多地是多種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結合體,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很喜歡一段話,也把它作為我的結束語吧:既然已經選擇了做教師,那就做一名讀書人,奮鬥著,鑽研著,不斷厚實文化底蘊,培植教育智慧,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吧!

第3篇

1、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是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

(2)行為動詞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否則就無法評價。

(3)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範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

(4)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第4篇

有效課堂是從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和任務的角度來評價教學行為,關注課堂目標的實現和學生的發展。摘要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放羊”、“灌輸”、“表演”等多種“低效”現象,阻礙了課程改革的程序,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改變這些低效的課堂,教師需要準確掌握教材,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課堂教學的立體化目標,預設主要的教學方法;教師要用心創造主觀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意願、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力求嚴謹,要善於引導,盡力教好學生如何學習。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讓學生及時實踐和鞏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從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來評價或診斷教學行為的。過去,在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合格”、“高質量”等綜合評價和綜合評價。評價視角雖然也包括對目標任務“結果”的評價,但更側重於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過程”。因此,許多開放類變成了“效能類”。為了“表演”一節課,有時老師和學生必須“排練”幾次。“有效課堂”從“結果”的角度出發,著眼於教學預設目標的實現、學生習得的生成和發展。所有能有效促進學生髮展,並能有效地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稱為有效教學。新課程要求“教師和學生相互參與,相互影響,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是動態生成教學智慧的教學,是注重師生健康發展的教學。

1. 羊放牧類。片面理解課堂教學的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放棄了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放任自己進入放任狀態,非教學活動過多,教學秩序混亂,教學目標虛化,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有效的課堂教學首先是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必須根據課程要求和學生髮展的需要提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努力實現教學目標。

2. 教育類。充滿了解釋,傳統的講座。在教學中,仍然有一些教師不能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習慣於“講課”,試圖把書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總是主導整個課堂,忽視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忽視學生思維的啟發,忽視學生潛能的生成和發展。有的課堂表面上表現學生的參與,但“問題”沒有靈感,“活動”沒有主動性,“討論”沒有探究性。最後,老師把知識灌輸給學生。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學生不僅要學習大部分由教師講授的學科知識,還要學習大量的其他知識;在課後很長一段時間,學生在課堂上繼續學習和探索資料;不是強迫學生學習,而是學生渴望學習。

3.表演類。這種課堂由於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表現而脫離了“正常課堂”,這在開放式課堂教學中是常見的。由於整個過程是定向的,學生的發展性思維在課堂上沒有火花,其有效性不言而喻。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靠課堂教學。有效課堂的研究應立足於正常課堂。

第5篇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我認為有效教學中的“效”字不僅侷限在課堂中的體現,還應體現在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中、課後的反思中及長期的關注中。只有這四方面都做到了有效,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學生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就要走進學生,瞭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找準教學的切入點,準確的把握教學的量和度。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做到“六認真”:

1、備課深入細緻。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中年級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3、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並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

4、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層次性,注意他們在知識水平、認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觀差異,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以“人人會學”為宗旨。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尊重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他們形成自己不同的風格,不強求一律。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揮。讓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了創造性思維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相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作為教師,應該明白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後進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尤其是在學習上後進的學生,往往得不到老師的肯定,而後進生轉化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全班學生的整體成績。首先教師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應當縱向地看到:後進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其次,教師應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幫助後進生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後進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該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該在稍有一點進步時得到老師的肯定。

第三: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和形式的開放,改變單純依賴課本的陳規陋習。選擇一些難易適度、形式活潑、具有趣味性、挑戰性和研究性的學習材料與學習輔導作業,同時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調、枯燥的形式,組織小組討論、多媒體演示,學生上講臺等教學形式,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師生配合默契、熱烈和諧融洽、心理呼應,讓課堂活而不空,實而不死,生機勃勃、趣意盎然。

第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展示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更主要的是胸懷與個性的袒露,思想與情感的交融,文化與智慧的流淌。只有當教師博大的胸懷、真誠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對學生產生春風化雨的影響時,才能震撼學生的心靈,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想象力,使教學活動充滿理性和激性。教師要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髮現“有假”,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他們,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與文化背景價值取向,內在素質的綜合體現,是教師不斷探索、研究的永恆課題。

第6篇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在鋼琴教學方面還是有著很大的特長的,鋼琴教學是我最擅長的,在不斷的教學中,我對鋼琴教學有了自己比較客觀的認識,我在總結自己的鋼琴教學後,有如下心得與體會:

一、講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學生對樂曲的把握更具表現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儘可能多的介紹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麼情況下創作了該作品,其音樂表現的動機是什麼,抒發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通過這樣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該曲目產生一定的興趣,另外,對把握樂曲的性質有很重要的作用。

鋼琴的演奏是聽覺的專注、敏感,十個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積極活動;這種雙手不同動作及全身多種器官的配合運用,必須遵循有規律的、科學的、恆久性的訓練,努力地去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才能掌握鋼琴的演奏技藝。

首先,樂感對於學習鋼琴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那麼,怎樣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樂感?

在練習樂曲、音階和練習曲的時候可以加入適當的表情。如音階,用有力的斷奏來表達一種威嚴、憤怒;用較慢的連奏來表示一種憂傷;用快速輕巧的指頭彈奏來表示歡快隨心所欲的情緒等等。這些都是訓練孩子帶著表情進行彈奏,展示自己表現才能的好辦法;對練習曲和樂曲中的表情記號或力度記號做誇張性的彈奏和練習。正如李昕老師所講的,比如說教授湯譜森《火車》一課,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車跑的聲音,引起他的興趣後,告訴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長短,然後火車是怎樣由慢到快跑起來的,加入形象的說明孩子會對這一課很感興趣,接下來就是如何彈奏了。

一般來說,再簡單的樂曲或者練習曲,都有可能進行對比,至於對比是力度上,還是在音色或者情緒上,可以請教老師來進行要求;多聽、多看、不放過任何表演的機會。要鼓勵孩子在適當的場合進行表演,這樣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鍛鍊,自信心會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師示範、觀摩音樂會、聽音響資料等方式。通過音樂撥動學生的心絃,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豐富自身情感。通過各種音響和“通感”作用引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融於音樂作品中,直接強化學生的鋼琴學習行為,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正確示範的同時,還可以適時地選擇典型的錯誤彈奏進行演示,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腦記,對正確的彈奏與錯誤的彈奏進行比較,以提高學生的鑑別力和感知力。

是遵循節奏的韻律,將幾個區域性的彈奏技巧連線起來,形成一條整體的、有機的、連貫的最佳彈奏狀態。銜接法主要解決音與音、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相互連線。把前一小節最後一個音與後一小節第一個音按拍子連續彈奏、反覆練習,是提高整條曲子彈奏質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學生彈奏由各自反覆的兩段組成的樂曲時,都處理的太隨意,不是銜接過緊,顯得倉促,就是停頓過大,失去整體感。所以銜接法的正確運用可以避免彈奏中一些不該出現的錯誤發生。

在第二階段,切不可忽視音樂練習的方法。通過聽所學曲子的旋律,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感,還能激發學生內在情感的發現。教學過程首先要求學生聽幾編所學樂曲,使學生心中有歌,然後採用相應的觸鍵方法,結合彈奏練習,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從心中轉移到手指上。

鋼琴彈奏即是以鋼琴的音樂美為核心,以全身多種器官和肢體的協調配合、手指的獨立運用為基礎。由於鋼琴音域寬廣,和聲效果豐富,共鳴體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聲樂器;因此在學生彈奏鋼琴之前,應向學生講述鋼琴彈奏的價值、作用極其特殊魅力。

是鋼琴教學中被普遍採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別是在初學階段更顯重要,準確的示範彈奏,使學生對新樂曲或練習曲的性質、風格、技術型別和特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優美的旋律、嫻熟的技術,技巧還能提高學生興趣。所以在此階段中,教師應先作詳細的準確的彈奏,然後再講解彈奏要領,指出重點的技術困難之處,教給學生怎樣克服技術困難的具體方法,最後根據旋律調式調性的轉換和所表現的不同風格特點進行講解,並選用適當的力度、速度做出示範,進行講解。其順序按左右手分別進行。使學生對所學樂曲、練習曲彈奏的技術、技巧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概念。

第7篇

為迎接9月23日全區生物教師觀摩在我校進行的課題組青年教師張顯俞老師與巷口中學房莎莎老師的“全區同課異構活動”,我們全體生物教研組成員在活動之前,針對張老師的課堂進行課前的“磨課”,作為實驗課題“課堂觀察”的課題組老師,我和塗雲彥運用課堂觀察的“專業觀課”的四個維度量表帶領生物組全體成員進行觀課議課過程中,我們在觀察點“教師教學維度”中教師“提問”,從課堂觀察專業的角度觀察到張老師:課堂提問方法這一環節上,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重複多次出現很多“口頭禪”,以及許多無效提問。例如:“懂沒懂、聽沒聽、看沒看”等等(這也是部分老師課堂中比較容易出現的共同問題)——課堂中沒有價值的提問。於是,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查找了相關資料,並進行了相應的調查研究,發現情況如下:

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而“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從提問的效率上來看:可以分為高效提問、有效提問和無效提問三個層次,根據觀察教師的“無效提問”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問過於簡單,沒有思考價值。“口頭禪”:“懂沒懂、聽沒聽”

(3)提問過於急於求成,未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就要求立刻作答。(年輕老師或趕課時)。

(4)提問沒有新意,每節課、每章都是雷同的提問:上節課“學習那些內容”“介紹了什麼問題”等引入。

(5)提問物件過於集中,只顧優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傷差生的積極性。

於是我們課題實驗組就以“如何有效提問”這個點,針對如何“改進提問技巧,設定有效問題,減少無效提問”等“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運用每一堂觀察課,細緻的在教師課堂教學中觀察教師是否在教學設計中進行了的“有效性提問”、“有效性提問”是否由“問題”驅動,後面的教學內容、問題鏈與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結構等是否關聯,學生針對問題的不同反應是什麼等等,進行詳細觀察和記錄,課後議課每位老師小結列舉出自己所觀察到的:任課教師課中提出的高效提問、有效提問、及無效提問,並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的提問方式和內容。

在這一學期中我們每一堂課都認真觀察分析,進行了一學期專門觀察和訓練後,在本學期期末結束時實驗教師進行了認真總結反思,提出如下改進意見: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提問應遵循如下原理:

(1)課堂教學中提問設計具有目的性,抓住本節課重點、難點,開展提問,注意提問的有的放矢。

(2)課堂提問注意啟發性原則,應該對教材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運用,利用提問來引導啟迪學生的思維。

(3)課堂提問注意全體性原則,我們要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活動中設計提問問題時,應讓全體學生參與思考,把回答問題的機會讓給每一個同學。

(4)科學性原則,課堂上提問必須準確、清楚、符合學生認知特點。並提出具體改進措施:

我相信我們每一位老師經過有效的關注和訓練後,課堂的提問會變得精練而高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