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6篇 遠航林海,啟迪心靈——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

來源:巧巧簡歷站 6.53K

本文以六年級語文上冊的《林海》為例,探討教學設計的方法和步驟,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和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6篇 遠航林海,啟迪心靈——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

第1篇

3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4.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感受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大興安嶺嶺、林、花的特點, 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寫作順序

同學們到過大興安嶺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大興安嶺,去感受大興安嶺的美。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老舍的《林海》,去感受老舍筆下的大興安嶺的獨特美。

分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作者初到大興安嶺所產生的親切、舒服的感受。

第二段(第2、3、4、5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依次描寫了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

蝴字屬左右結構,三個部分所佔比例大體相當,書寫時要注意。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上節課,我們已經欣賞了大興安嶺的圖片,感受到大興安嶺的美,這節課讓我們走進文字中去,通過我們的朗讀來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喜愛,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老舍先生親眼目睹了大興安嶺,並且進到原始森林裡邊去,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你能瞭解他此時的感受怎麼樣嗎,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一段,來談談你的感受。(親切與舒服)

(一)這一段分別寫了大興安嶺的哪些景物?(嶺、林、花)

(二)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二段,畫出相關的句子,請你講一講。

(三)彙報交流並在讀中體會大興安嶺的美和作者的喜愛之情(學生自主學習交流)

1、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①聯絡孤峰突起,盛氣凌人,理解秦嶺的險峻峭拔與大興安嶺的溫柔

②指導朗讀,讀出作者對嶺的喜愛(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要讀得輕快一些)

2、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3、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①句子比較: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就像海邊上的浪花。

③體會比喻的形象生動銀裙指什麼,為什麼比作 浪花

4、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小結:這句話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讚美。

6、總結:作者從大興安嶺的嶺多、溫柔,林的顏色多美麗多姿,花多等幾方面來描寫大興安嶺,為我們展開了一副精美的圖畫。這部分描寫能調換一下順序嗎?

(不能,嶺、林、花的描寫是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來寫的)

美麗的大興安嶺不僅美麗多姿,更為祖國建設提供了許多良材,請大家一起讀讀課文的最後一段。

五、總結全文寫作特點:結構上是總分總結構,寫作順序上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修辭方法上運用了比喻、擬人的寫法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6篇 遠航林海,啟迪心靈——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1、我們學習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我國的內蒙古高原東部,還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叫大興安嶺。那裡群嶺起伏,森林茂盛,生長著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實的林海。

2、釋題:課題中的“林”指的是什麼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麼意思?

大興安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和黑龍江省的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葉松、紅松、白樺為主。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剛進入原始森林時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介紹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並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2、思考: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並回答: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有什麼感覺?這個感受是怎樣來的?(感到大興安嶺的名字是那樣的親切與舒服,這一感受是眼見腳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觀察的結果)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麼?(嶺的特點)

2、自讀後小組討論,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各有什麼特點。

“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溫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順。本課指山勢平緩,輪廓柔和,這個特點是通過與秦嶺比較得出的?“雲橫秦嶺”意思是雲在秦嶺的半山腰,寫出了秦嶺的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大興安嶺的“嶺”還有一個特點是多。“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看不厭”一是因為“嶺”各具形態,二是因為“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看著這樣的“嶺”,心裡一定感到親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點是樹多成海。“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葉松”,“白樺”。但從“深的、淺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樹的種類多。看到這麼多樹,心中一定感到親切與舒服。

4、學習本段中的修辭方法,先由學生總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思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不用這些修辭方法可不可以?

(大興安嶺真是太美了,誰能帶著感情讀一讀這段?)

6、自由讀課文,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如:作者這樣描寫,在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們上穿翠綠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腳穿多彩的繡花鞋。顏色搭配多麼協調,多麼漂亮,多麼有生氣。)

7、小結:大興安嶺的嶺溫柔,林美麗,花鮮豔,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裡行間洋溢著喜愛與讚美之情,讓我們懷著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與讚美,再讀這段課文。

①為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①因為在林場看到“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②興安嶺的“興”有“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安定興安嶺也有一份貢獻,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因為大興安嶺不僅有美麗的風光,而更主要的是為祖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資源,與國家的建設結為一體,與人民的生活密切聯絡在一起,所以美得並不空洞。

5、作者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個人思考後討論交流。

作者結合對大興安嶺“嶺”、“林”、“花”的描寫,邊寫景邊抒情;借看“嶺”“林”“花”產生的聯想,抒發感情;參觀林場,看到林區的發展,看到人們愉快的勞動,幸福的生活,對興安嶺愛之更深,在敘述中抒發喜愛之情。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篇課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遊歷大興安嶺後寫的,文章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敘述了這個原始森林的景色,並展開聯想,抒發作者喜悅、歌頌之情。課文中的三個“親切與舒服”貫穿全篇,構成整體,中心突出、前後呼應,本文不僅記敘了作者所觀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聯想,抒發了感情。

(2)運用“中心突破法”抓住“親切舒服”重點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親切舒服”時主要寫些什麼?文中是怎樣體現出作者這感情的?

(3)採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用學習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學習第二、三次的段落。

第3篇

1、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學習作者善於細緻觀察景物,在描寫景物中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方法。

體會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又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課本、錄音機、錄音帶、投影機、投影片。

(採用學生自學_____ 四人小組討論_____教師巡視指導的方法。)

這篇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多而溫柔的嶺,色彩明亮的林海,美麗誘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種景物而產生了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氣凌人、興國安邦的詞義及自己不理解的詞。

經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本文是介紹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表達了自己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字裡行間充滿著真情實感!作者是怎樣介紹大興安嶺的?請翻開課文。

2、課文幾次講到“親切、舒服”?分別找出這三節課文,並用劃出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變化為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齊讀第一段。

(2)分析:這段的第一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前的看法。注意“總”的意思——總是,一直。第二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後改變了原來的看法,是真情實感啊!

(3)小結: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感到這個名字是親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親切、舒服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感到?

分析:是的,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使作者心中感到親切、舒服。大興安嶺這麼美麗,它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要求:想想大興安嶺有什麼景物?說說這些景物的特點。用“~~”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作者是怎樣寫的?採用個別、小組讀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嶺”的特點。

b、嶺上的“林”又有什麼特點?(林的特點:多____林變成海;從顏色看種類很多。)

分析:作者寫“林”的時候處處流露出對“林”的愛。

句子二: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分析:這個帶問號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寫出了作者對大興安嶺喜愛的感情。

小結: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句子,把群嶺起伏寫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葉松寫成海洋,把白樺寫成海邊的浪花,我們讀後對大興安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點——多(到處都是);種類多(叫不出花的名兒)野花為大興安嶺增

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式來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c、小結:這句話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小結:作者把大興安嶺的嶺,嶺上的林,林中的花聯絡在一起作具體描繪,構成了一個立體畫面,使大興安嶺更加美麗,可愛。

理解句子: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

小結:這段作者先介紹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再寫了作者的聯想。說明大興安嶺不僅美麗,還與祖國建設處處都要用到木材聯絡起來,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1、默讀第三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點句子理解。

2、作者第三次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親切、舒服之感,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句子。

我不曉得當初為什麼管它叫做興安嶺,由今天看來, 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興國安邦”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分析: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山養人,人育林,經過人們的辛勤勞動,大興安嶺的景色越來越美,它們對人們的貢獻也越來越大。

②為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4、小結:我們從作者的聯想中知道了大興安嶺不僅景色美,而且對祖國的建設真的起著使國家興旺安定的作用,我們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這篇課文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點,使作者產生親切、舒服之感。通過豐富的想象,抒發了作者對大興安嶺、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當你們長大後爭取去看看,親身感受大興安嶺的美麗和可愛。

第4篇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試著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積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學生試著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

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弄清課文圍繞大興安嶺的“親切、舒服”聯絡具體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逐步深化,學生試著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最後指導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條理,學習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逐步深化。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今天咱們就讓作家老舍先生作嚮導,把他的文章當作導遊詞,一起去領略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3、“林海”指什麼地方?“林海”說明了什麼?(大興安嶺,森林茂密,樹木很多。)

二、通過預習,你瞭解了哪些內容?你還想知道什麼?

4、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還真不少,相信學習了課文,這些問題一定能得到解決。

1、指名讀課文。思考:作者看到林海以後最突出的感受是什麼?讀後回答,評價。

2、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有幾次直接寫到這種感受?

課文三次講到“親切、舒服”。第一次是在剛進原始森林的時候,作者走進原始森林,看到的和想到的不一樣,腳踩厚厚的松針,手摸古木,感到親切、舒服。第二次是在看了興安嶺的“嶺”“林”“花”之後產生的聯想時,作者看到那麼多的嶺,那麼溫柔;那麼多的數,呈現那麼多種的綠色;那麼多的野花開在多處,特別是由此聯想到興安嶺不僅美麗,而且為祖國建設不斷作貢獻,因此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參觀林場有所感的時候。作者參觀林場,看到人們愉快地勞動,幸福地生活,看到興安嶺與人們的關係日益密切,更加感到親切、舒服。這種感覺觸景而生,且越來越強烈。)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想想從這一段中你讀懂了什麼?你認為這一段應該怎樣讀?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大興安嶺的嶺美在哪兒?(抓住嶺多、溫柔的特點進行理解)

(1)溫柔:嶺的山勢平緩,線條柔和。指讀有關語句.理解“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2)哪些語句說明了嶺多?(“這裡的嶺的確很多…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3)引導學生提問:“看不完”,“看不厭”分別指什麼?(“看不完”是因為沿途都是嶺,連綿不斷,彷彿沒有盡頭;“看不厭”是因為這麼多的嶺並不單調,它有各種各樣的形態)

(1)提出學習要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3——5自然段。

(5)指名說說林的特點,並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

c、作者看到“林”後,想到了什麼?(海洋、浪花、銀裙)

d、出示句子.看,海邊上不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這句話中的“海”和“白色的浪花”分別指什麼?)(“海”就是上一名中所說的落葉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說的俏麗的白樺。)

小結:作者敘述大興安嶺的“林”,把群嶺比作海邊的浪花,我們讀了對大興安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會由衷佩服作者想象的豐富,請帶著感情朗讀。

(6)指名說說花的特點,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多,為大興安嶺增添了色彩)

a、出示句子: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這個句子描繪了怎樣的一幅圖畫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樣描寫非常準確、形象,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讚美之情。)

4、默讀第6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什麼?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指導朗讀。

(1)思考:為什麼說“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

(2)學生談體會(因為大興安嶺林木資源十分豐富,這種“美”是國家建設所需的良材的主要來源,是建設無數“廣廈”的基地,所以說“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休”兩者密不可分)

(3)想到這些,作者感到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因此會再一次感到“親切、舒服”。

思考:為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因為在林場看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如何理解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興安嶺的“興”,由“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識。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與安定有興安嶺的一份貢獻,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五、質疑問難: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七、誰能說說你對大興安嶺有哪些瞭解?同學們談得很好,相信大家經過努力,將來都能像大興安嶺的落葉松一樣,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

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加深理解,領會表達方法;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怎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的。運用所掌握的方法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

1、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課文,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2、這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課文,領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1、自讀課文第二段,思考,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來描寫景物的?然後交流、討論。

“嶺”:溫柔 通過和秦嶺的比較;“林”:總述“林海”,顏色、數種多,白樺、落葉松,打比方;“花”:多、到處都是。最後總述:打比方,準確、生動。

2、作者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個人思考後討論交流。(作者結合對大興安嶺 “嶺”“林”“花”的描寫,邊寫景邊抒情;借看了“嶺”“花”產生的聯想,抒發感情;參觀林場,看到林區的發展,看到人們愉快地勞動,幸福地生活,對興安嶺愛之更深,在敘述中抒發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興安嶺景色的特點,讀出“親切、舒服”感覺的逐步加深。

4、誰願意做小導遊,為大家介紹一下林海的美麗景色?

三、配樂朗讀: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伴隨著音樂朗讀課文。

1、提出要求:請大家認真讀短文,想想短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

(4)積累。你認為那個自然段寫得最美?能背誦下來嗎?

六、總結:今天我們不光進一步學習了《林海》,領會了表達方法,還閱讀短文,從中懂得了要想表達真情實感,就必須說真話,吐真情。“文貴情真”,我相信同學們今後的作文也一定能做到這一點。

2、小練筆:寫一寫冬天的校園,要求做到“說真話,吐真情”。

第5篇

引導學生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使他們受到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賞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勾劃、獨立品味、討論彙報、感情朗讀、背誦積累、詩文創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學習課文。

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想象和辯論;激勵學生創作詩文讚美林海;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創新精神。

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培養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在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進行積累。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19課。請想一想,老舍先生筆下那莽莽蒼蒼的林海是怎樣的?學生簡要回答。師:大家想親眼看一看林海嗎?(播放錄影。)

(1)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請同學們帶著愛美的心,去尋找課文寫得最美最美的小片段。你們找,我也找,咱們比比誰找的小片段最美?

(3)師:看來,同學們的火眼金睛還真能發現美!不過,我找的才是最美的。(師朗讀寫人的小片段。如已經有學生讀過,教師就主動與該同學聯合起來學習。)

4、品味美師:服氣嗎?不服氣?那願意認真品味之後來跟我辯論嗎?好!請參考提示,認真品味。注意,一定要展開創造性想象,你們品,我也品。咱們等著瞧!品讀提示自由選擇一個小片段,參考以下提示品讀欣賞:

b、這個小片段的關鍵詞是哪些?它們分別讓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生:仔細品讀。

5、討論美(1)教師輔助、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描寫嶺、林、花、木的四個小片段進行辯論發言。每個小片段的載入程式大體如下。

①根據學生髮言,靈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段。師:這個小片段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你品味想象到了什麼?

②啟發同學補充。師:還有誰品味了這個小片段的?談談自己的意見,好嗎?

③過渡、激勵。在各個小片段的討論學習過程中,教師靈活地指導全體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全面欣賞林海的美。

(2)教師根據課文描寫人之美的小片段組織辯論發言。(也可以靈活地穿插在上面四個小片段的討論之間。)

①啟發學生"幫忙"。師:誰跟我品味的是同一片段,願意幫我說說嗎?

②教師補充發言。師:點綴在莽莽林海當中的市鎮,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見證,是興安嶺興國安邦的體現,是林海人民在愉快的勞動歌聲中創造的!

③激勵、過渡。師:怎麼樣?我找的片段美得和諧,美得深刻,不是最美的嗎?咱們辯論的勝負如何?後面還有兩局比賽,我們可要決一雌雄!重點討論的五個小片段如下。

嶺:這裡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林: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花: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木:千山一碧,萬古長青,恰好與廣廈、良材。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

人:山林中已經有不少的市鎮,給興安嶺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勞動歌聲。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呢?

(1)形成板書。師:(指板書)同學們,從剛才的品味和辯論中,我們知道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木、人都很美。請看:它們的美有沒有聯絡?林與花有沒有?花與木有沒有?……(一邊指點一邊連線。)

(2)小結課文。師:興安嶺的嶺、林、花、木、人的美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絡。這種聯絡在一起的美,使興安嶺美得那麼燦爛,那麼實在!她就像一顆裝點我們美麗祖國的星星!

(3)理解"興國安邦"。師:難怪作者說,興安嶺具有興國安邦的意義。同學們知道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說嗎?

(1)學生練讀。師:下面,進行第二局比賽。就是通過優美片段的朗讀來盡情地讚美林海。誰朗讀讚美得最有吸引力,誰就是冠軍!當然,能夠通過背誦來讚美的,更是冠軍!請同學先練一練。

(2)學生誦讀。師:誰最先來讚美?能讀就讀,能背就背!(師生共同評議,選出一個個冠軍。請他們昂首挺胸地站著。)

(3)教師表演讀。師:我也想當冠軍!可以表現一下了嗎?(教師讀,學生評。)

(4)學生齊讀重點文段。師:剛才,我們選出了班上的個人冠軍。現在看看,我們這個集體能不能當冠軍?請齊讀課文第三、四節,能背誦的同學還可以背!

(5)激勵、過渡。師: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堪稱冠軍!

(1)師生同時創作詩文。師:我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讚美林海嗎?好!請參考課文的優美詞句和自己收集的詩文、圖片資料,為興安嶺寫幾句讚美的話,也可以寫一首小詩。你們寫,我也寫,咱們進行第三局比賽!(學生寫在印著精美圖片的作業紙上,教師用電腦寫作。)

9、憧憬美師:同學們想去林海旅遊嗎?能實現嗎?老師認為完全有可能!現在,教你一個絕招:自己先把課文最美的兩個自然段背下來,然後,在父母面前把林海盡情地讚美一番,打動他們的心,爭取讓爸媽明年暑假帶你進到興安嶺的原始森林,去踩踩那裡的松針,摸摸那裡的古木……這就是今天的家庭作業。

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教學目標的設計具有"全人"意識和創新意識,做到了立體化。創新的層次定位很準確。簡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這節課深入研究品味重點片段的前提。欣賞錄影是前一個環節的延伸,又是後一個環節的基礎,可以營造良好的審美氛圍。學生的獨立學習是創新的必要條件。巧妙地"點火扇風"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品讀提示獨具匠心。一個"品"字的運用,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審美心理,符合本文的文體特徵。提示的內容頗具啟發性和層次性。根據學生的有效活動組織教學是課堂創新教學的顯著特徵。

此環節由學生提出討論學習的內容,由師生共同參與,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機結合。教師的參與很巧妙,絕無喧賓奪主之嫌。師生平等地參與比賽是嶄新的學生觀、教師觀和教育觀的體現,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激發學生主體性的有效手段。"教材無非是例子。"把師生精心選擇的重點片段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能夠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按照段落順序串講課文的格局,能夠實現課堂教學的巧妙創新。這是新的教材觀的體現。

此環節可以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對此,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板書設計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誦讀訓練方式新穎獨特,行之有效。究其實質,是因為可以充分激發學生主體的參與熱情和競爭意識。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師的職責在於激勵、鼓舞和喚醒。"這是不無道理的。創造是教學的永恆主題,師生同臺競相創造是課堂創新教學的至高境界。該環節巧妙地體現了大語文教育觀的精髓: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

這個教學設計從四個方面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面創新。

1、教學目標立體化。創新教學必須"以人為本",而"人",是大寫的"人",豐滿的"人",立體的"人"。所以,語文課堂創新教學必須做到教學目標立體化,必須使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在有意訓練和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到主動提高。這堂課,貫穿全過程的是教師和學生的三局比賽。這比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他們競爭合作與民主平等的意識,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和語言文字,能夠從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去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立體化。

2、教學內容生活化。課文必須經過生活化的處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例子的功能。這堂課的設計,從學生生活與課文內容的結合點切入,較好地實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整堂課,學生不是呆板地學課文,而是轉換角度,圍繞林海的美與教師展開比賽。這種轉化,並非雕蟲小技,而是大語文教育觀指導下的教材內容的生活化過程。

3、教學過程美育化。世界上,美的力量最大;美育的效果最好。語文課堂教學美育化,可以引導學生髮現美、認識美,欣賞並創造美,從而全方位地提升他們的素質,實現教學的全面創新。這堂課,時時處處都在圍繞"美"組織教學,完全實現了教學過程的美育化。

4、教學方法主體化。這堂課的設計,從學生的學著眼,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精心安排了有條理、有層次、有情趣的自讀自悟、辯論發言、誦讀比賽和詩文創作等內容。這些內容,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實現教學方法的主體化。

第6篇

二、教學重點學習抓住環境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林海》。下面齊讀課題。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初讀了課文,理清了思路,學完了第一自然段,請大家回憶:

師: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瞭解大興安嶺的美景及作者產生的聯想,學習抓住環境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練習感情朗讀。

?評:師生回憶,歸納第一課時學習所得。在此基礎上提出第二課時學習目標適時、明確。〕

(二)我們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作者是怎樣抓住嶺、林、花的特點,表達親切舒服的思想感情的?

1.師:請一位同學讀寫“嶺”的段落,大家思考:嶺有什麼特點?(一名學生讀寫嶺的段落)

師:作者怎樣抓住嶺的特點寫的?請你按照讀句子、抓特點、談理解的步驟來說說自己的見解。

生:“這裡的嶺的確很多,……”,我從“的確很多”可以看出嶺多。

生:“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我從“多少”看出嶺多,還從“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看不完”,看出嶺多。

生:“……可跟秦嶺的‘嶺’字大不一樣。”我從“大不一樣”看出大興安嶺的溫柔,因為秦嶺是雄偉、險峻的,而大興安嶺和它大不一樣。生:“……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我從“點”看出嶺的溫柔,因為它們的差別不大。

生:“……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我從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看出大興安嶺的溫柔。

生:“……既看不完,也看不厭。”我從“看不厭”看出了大興安嶺溫柔的美。

生:“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我從“每條嶺都溫柔”,看出大興安嶺的溫柔。

生:“……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我從“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看出嶺非常溫柔。

?評:突出了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學生從詞、句中體會到嶺的特點,體現了學習語言文字和認識事物相結合。〕

師:你覺得自己哪句體會得好就讀哪句。〔評:教師十分重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個別練讀,指導,鼓勵)2.下面自由讀第三、四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評:鼓勵學生質疑,就是提倡一邊讀,一邊想,就是在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質疑應貫穿在教學的始終。〕生:為什麼“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生:為什麼只寫“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幾種顏色?

?評:從提出的問題看,學生的確在認真地動腦筋讀書了。〕

?評:如果老師這樣問“剛才哪位同學提出的問題涉及到林的特點?那林的特點是什麼呢”不就更能體現尊重學生,把學生的質疑納入到教學思路中了嗎。〕

師:請小組協作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並且討論:林哪兒像海?

生:“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可以看出林像海一樣的浩大、一望無際,廣漠。

生:“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可以看出林如海,有波浪,因為嶺很溫柔,林又很多,連成一片,像海的波浪。

生:“多少種綠顏色啊: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寫下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可以看出林像海一樣,顏色有變化,非常多。

師:文中只有深的、淺的、明的、暗的四種顏色嗎?〔評:照應學生的質疑。〕

生:不是,這裡包含了許多許多種顏色,像海一樣。因此說難以形容。

師:為什麼只有畫家才能寫下這麼多的綠顏色?〔評:這個問題也是學生提出的。〕

生:“這裡是落葉松的海洋。”可以看出林像海,因為落葉松太多了。這也是第一誇它的原因。

生:“海邊上不是還有些白的浪花嗎?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可以看出林像海,因為林海也有浪花。

師:你體會得真好,那麼你能說說作者為什麼要用“閃爍”一詞?

生:海面在陽光下會閃動、會發光。白樺樹在陽光下,如遇風吹,樹葉搖動,也會反光,所以用了“閃爍”。

師:所以這裡不僅寫出了林的靜態像海,還寫出了林的動態像海。

?評:教師像討論會的主持者,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自己練習朗讀,準備讀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學生練習讀第三、四自然段。請學生個人讀。

師:讓我們一起去欣賞這多而溫柔的嶺,綠而像海的林,同時想一想那裡的花有什麼特點。

?評:電教手段用得適時。在學生憑藉課文展開想象的基礎上放錄影,比先放錄影,用錄影代替學生的理解、想象效果要好。〕

師:默讀,自學第五自然段。作者是怎樣抓住花的特點,表達親切舒服的思想感情的?練一練,用有感情的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

講評。投影並重點分析:“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生:興安嶺像一位愛美的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穿著綠色的衣服,白色的裙子,還穿著繡花鞋,實在是太美麗了。

師:作者此時置身於大興安嶺,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嶺,嶺上是一望無際的綠海,無風時,溫柔寧靜;有風時,波浪起伏;浪花翻滾,加上腳下的多姿多彩的花,興安嶺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使作者真切地感到了親切與舒服,並由衷表達了自己熱愛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讚歎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思想感情。

讓老師和同學們合作,一起讀出這種感覺。老師讀各自然段的第一句,大家接讀。

(三)這時作者不僅看到了興安嶺的外在美,還想到了它內在的美,作者聯想到什麼?

投影:“興安嶺的可愛——”板書:美不空洞師:讀句子,結合上下文談理解。

師:所以說,大興安嶺為祖國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師:請大家齊讀最後一句,讀出讚美之情,讀出親切與舒服。

師:請女生齊讀第七自然段,大家找出寫親切舒服的句子,並準備結合上下文談理解。

師:林為人,林養人;人愛林,人育林。林與人的關係,即山與人的關係日益密切,隨著建設和科技的發展,森林會對人有更重大的意義,這裡的親切與舒服有了更深的內涵。因此,文章結尾,作者寫到——

生:造林護樹,科學研究,對祖國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生:興安嶺不僅對現在的祖國建設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我們的子孫後代都有深遠意義。因此作者此時的親切與舒服又有了更深的含義。

師:這裡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深的愛,練習讀出這種情感。

師:《林海》一文,老舍先生抓住環境特點,從嶺林花的美景,寫到木材,再到林場,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以大興安嶺為代表的自然美景的熱愛和歌頌,對為祖國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大興安嶺的熱愛和讚頌,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深的愛。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成了兩個內涵極深的詞,那就是在文中三次出現的:“親切、舒服”。〔板書〕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思想感情林海嶺:多溫柔林:綠像海花:繁絢麗景色美木材:美不空洞林場:興國安邦貢獻大親切舒服(愛贊)

?簡評〕本課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教師尊重學生,不僅有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意識,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與此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也很充分。自始至終,體現了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指導閱讀寫“嶺”的部分,側重導思路、導方法;指導學寫“林”的部分,則從質疑開始,教師將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逐一納入教學過程之中,既放手,又未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指導學生閱讀寫“花”的部分,除了抓住個別句子引導學生加以理解外,著重要求學生思考花有什麼特點,並讀出思想感情來。總之,三部分的教學緊緊圍繞“抓住特點、讀出感情”,由扶到放,使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學到了閱讀的思路和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