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的教學反思6篇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與實踐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4W

《棉花姑娘》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勤勞善良的姑娘為了解救家鄉百姓的苦難和貧困而不懈努力的故事。本文將對該故事進行教學反思,探討其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和啟示。

《棉花姑娘》的教學反思6篇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與實踐

第1篇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著,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字詞教學以及課文朗讀上。讓學生不僅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而且通過自由讀、領讀、齊讀、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形式,使學生明白了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害蟲的科學常識。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但是,教完本課後,我感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拓展還沒有做好。如:在本課中,學生對“棉花、蚜蟲、七星瓢蟲”比較陌生,我應該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棉花的用處,使學生了解棉花。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作“蚜蟲”的介紹,使學生對可惡的蚜蟲產生討厭、憎恨的感覺。另外,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七星瓢蟲。如果從這三處進行拓展,才能從課文重點難點出發,使學生對課文有真正的理解。

《棉花姑娘》的教學反思6篇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與實踐 第2張

第2篇

素質教育的真諦,不是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統一規格的“標準件”,而是造就充滿活力、個性鮮明、會學敢問、思維活躍、勇於標新立異的一代新人。而應試教育無視學生的個性與特點,不顧學生的學情,按照預定教學目標和要求,教師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任務,凡是學生的才能興味,一概不顧,專門勉強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結果是教師教得牽強,學生學得被動,課堂索然無味。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真正以學生為本,發展學生的個性,彰顯孩子們的生命本色呢?在新課程展示課上,我對《棉花姑娘》一課的教學做了一定的嘗試。

?棉花姑娘》一文選自人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可它們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趕來把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在“沙龍式”教研活動的跟蹤教學階段,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位在“正確認讀7個生字,分角色朗讀課文;瞭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不同本領”上。但學生們所反饋的資訊表明,他們對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的本領已經比較瞭解。同時,課文2—4小節棉花姑娘請它們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對話並未引起他們個性朗讀和表演的慾望,也並不能激發學生感情生成的目的。而孩子們的興趣指向更是瞄準了七星瓢蟲的知識。因此,我便將教學重、難點重新定位在“正確認讀7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七星瓢蟲消滅害蟲的不同本領”上。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師板題,生書空)誰來叫一叫她的名字?

師:讀得真好聽,如果能把“花、娘”兩個字讀輕聲就更好聽了!

師:(指“姑、娘”兩字)這兩個字裡藏著一個祕密呢,誰已經發現了?

教師始終要把自己當作孩子的學習夥伴,努力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創設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師:(點選課件)在一片棉花地裡,棉花姑娘長得可水靈了!綠油油的葉子中間長出了許多漂亮的花朵。不久,這些花朵都結果了。這些就叫棉桃,它們會越長越大,最後還會吐出雪白雪白的棉花呢!可正當這時候,棉花姑娘卻生病了。

本地孩子不瞭解棉花生長的過程,用棉花開花和結出棉桃這兩幅簡潔明瞭的圖片,加以教師語言的描繪,來補充學生知識的空白

師:那就趕快翻開書讀讀課文。難讀的或特別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找出難讀的或特別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有的讀還讀給同桌聽。

師:請生輪流讀課文,正音並作有目的地點評,以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充分地與文字接觸,有助於讓文字走近學生,讓學生走進文字,產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生:是她的葉子上有許多蚜蟲,這些蚜蟲把她給咬了咬了,她就生病了。

師:讓我們看清這壞蛋的真面目。(點選課件)瞧,這些吃得胖胖的就是可惡的─??

生:蚜蟲把棉花姑娘的葉子咬了一個洞一個洞,棉花姑娘多痛啊!

師:現在,可惡的蚜蟲正津津有味的咬著你呢,棉花姑娘,你現在心裡怎麼想的呀?

生甲:我覺得很疼。我會想,蚜蟲,你真是太可惡了!你為什麼偏偏到我身上咬,不到別的地方去呢?(聽課老師和學生笑)

師:你特別著急地想有醫生來收拾他們,幫你治治病,是嗎?(點選課件,凸現句子“她多麼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啊!”)自己試著讀讀橫線上的句子,把這種著急的心情讀出來。

師:這位棉花姑娘急切地盼望著,連眼睛都瞪大了,難怪盼望的盼是什麼旁的?

教師巧妙地運用評價性語言設定情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童話中的棉花姑娘,感受棉花姑娘內心的著急和對蚜蟲的厭惡,並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師:著急的棉花姑娘請了好幾位醫生幫忙呢!(點選課件,出示課文2~4小節圖文)課文2~4小節,自己選擇其中一個小節,用心讀讀,讀懂了什麼,告訴同桌小夥伴。

自主選擇其中一個小節學習,既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充分地感悟,又可以節省時間,避免機械重複的低效率的學習。

生:曾老師,我學懂了燕子是吃空中飛的害蟲,他不是不願意,是不能幫棉花姑娘治病。

生:我學懂了青蛙只會田裡的害蟲,棉花姑娘身上的蟲他也捉不了。

生:曾老師,我知道青蛙是怎麼捉蟲的。田裡的害蟲飛過去吃葉子的時候,青蛙一跳,就把害蟲吃掉了。

生:我在電視上見過。啄木鳥的嘴巴尖尖的,他用嘴巴把樹咬了一個洞……

生:他用嘴巴把樹啄了一個洞,然後把蟲子從洞裡啄出來吃掉。

生:老師,我知道啄木鳥為什麼不吃葉子上的蚜蟲。因為蚜蟲太小了,啄木鳥不喜歡。他喜歡吃樹幹裡的害蟲,因為樹幹裡的害蟲大條些,啄木鳥吃起來會覺得很甜的!(全場笑)

師:瞧,這就是啄木鳥。(課件出示“啄木鳥”文字和捉蟲圖)

生:曾老師,我給大家提個問題,“啄”字為什麼口字旁?

生:曾老師,我知道“啄”怎麼記!啄木鳥是用嘴巴來啄的,所以是口字旁。右邊那個點,就是小蟲,那穿過點的撇和旁邊的撇就是他的翅膀。彎鉤就是他的尾巴。(全場鼓掌)

師:哎呀!你有這麼好的識字習慣和識字方法,我和你握握手!

師生共同總結:看來這些醫生都不能幫上忙。燕子只能捉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只能捉樹幹裡的害蟲,青蛙只能捉田裡的害蟲。

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思維活躍,自主質疑解難、自主學習感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師:真正能幫助棉花姑娘治病的能手在後面呢!他們就是─??

師:瞧,當這一群圓圓的小蟲忽然飛來,很快就把蚜蟲吃光的時候,棉花姑娘心裡藏著一個大大的問號。(出示句子:“你們是誰呀?”)誰幫她問出來?

生甲:因為小蟲那麼快就把蚜蟲吃光了,我想知道他們到底是誰?

生乙:因為剛才我的葉子上都是蚜蟲,現在蚜蟲都被吃光了,我很高興,特別想認識它們。

師:你們是認識了七星瓢蟲,棉花姑娘可不認識。小朋友自己讀讀第5節,待會兒請你告訴棉花姑娘。

生:讀“我們身上有七個斑點,就像七顆星星,大家都叫我們七星瓢蟲。”

師:(引入七星瓢蟲圖片)我們來看看。這些黑點就叫─??

生:曾老師,我能記住“斑”。班級的班去掉中間的點和撇,加上文,再改捺為點,就是斑點的斑。

生:左邊的王字旁和右邊的“王”字是翅膀,中間的“文”字有兩點,就是斑點。

平時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氛圍,促使學生能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自主識記生字。

師:這麼了不起,難怪那麼自豪!再來自豪地讀一次!

師:讓我們一起自豪地、還可以加上動作來介紹一下。

師:聽了你們的介紹,七星瓢蟲也想來介紹介紹自己。

(課件播放錄音,出示瓢蟲圖文知識。學生極為認真地聽、看。)

生:老師,我媽媽告訴我,有些七星瓢蟲不是益蟲,十一星瓢蟲就是害蟲。

師:你知道的真多!老師幫你糾正一下,七星瓢蟲是益蟲,但是,瓢蟲家族裡大部分是益蟲,有些確實是害蟲。(展示各種瓢蟲圖片)像剛才一凡小朋友提到的十一星瓢蟲和圖上的二十八星瓢蟲就是專吃植物葉子的害蟲。

師:對!瓢蟲家族中還有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呢,都叫什麼瓢蟲呢?小朋友課後自己去查查資料,再跟小夥伴和老師分享好嗎?

補充學生極為關注的瓢蟲知識,同時又設定懸念,留有學習空間,激發學生探索未知,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師:課文中的七星瓢蟲可是蚜蟲的天敵、棉花姑娘的好朋友呢。分角色朗讀第五節。願意讀七星瓢蟲的站起來,願意讀棉花姑娘就坐在那兒,願意讀敘述部分的可以上臺和曾老師一起讀。

師:在七星瓢蟲的幫助下,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長得可美了。小朋友自己美美地讀一讀,再看看棉花哪兒最美,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出來。

生:我身上長了“碧綠碧綠的葉子”最美。“碧綠碧綠的葉子”是很綠的。

生:原來葉子破爛不堪被蚜蟲咬了一個洞一個洞,難看極了!

生:我現在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很美。“雪白雪白的棉花”是很白很白的!

師:小朋友看,(課件點出)“碧綠碧綠”“雪白雪白”,你發現了什麼?

師:喲,迭詞都知道,你真了不起!用兩次很美,用一次也很美呀!把“碧綠碧綠的葉子”改成“碧綠的葉子”、把“雪白雪白的棉花”改成“雪白的棉花”,你覺得哪種更美?

生:我覺得迭詞更美。因為“碧綠碧綠的葉子”比“碧綠的葉子”更綠了,“雪白雪白的棉花”比“雪白的棉花”更白。

師:你真會讀書,不僅體會到棉花姑娘的美,連我們祖國語言文字的美都能體會到,真了不起!你也來誇一誇自己!(生讀)

師:你咧開嘴笑一笑?(生笑)笑得真開心!孩子們都咧開嘴笑一笑?(孩子們都笑了)開心的笑真的是最美的!

師:(課件展示棉花吐棉的幾幅精彩實圖)你們瞧,棉花姑娘笑得的嘴都合不攏了!她長出了碧綠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咧開嘴,笑得多美啊!誰還想美美地讀一讀?

師:願意讀的孩子一起站起來讀一讀吧!(全班都站起來)我也加入到你們當中去!

此時轉變成課文中美麗的棉花姑娘的孩子們,對比之後的內心感受更加細緻,情感的表達更為真切。老師的加入令孩子們更加激動,學習興致更高。

師: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小朋友們高興嗎?七星瓢蟲幫助棉花姑娘治好了病,“星”和“幫”這兩個生字朋友也開心極了。它們忍不住從課文裡跳出來。誰來提醒小朋友寫這兩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要打破傳統教學教師主導的地位,真正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應真正轉變自己的角色,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樣“把我們擺在兒童隊伍裡,成為孩子當中的一員”,“在情感方面和孩子站在一條戰線上”,成為孩子們的學習夥伴、合作伙伴、知識的分享者,能面帶微笑,用溫和的目光覆蓋全體學生,積極引導學生去讀、去思、去悟、去議,放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嘗試解決問題的探究精神,同時,鼓勵學生的創見、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這樣,學生在這種民主、寬鬆、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會感到精神愉悅,學生在教師的關愛、尊重和期待中心情舒暢,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迸發出思維的火花,無所顧忌地發表見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

新《課程標準》說:“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語文課程應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上擁有一定的選擇自由度,擁有自主活動的機會,通過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使學生成為主動探索者。教師以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需求和興趣指向來確定自己教學的方向、內容和方法,努力建設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使語文教學更富有活力。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我們更應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渠道上。教師不能將自己對角色的理解、自己閱讀文字的體驗強加給學生,剝奪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權利。而應努力運用多媒體、語言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文字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成為文字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字,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字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以自己的生活經驗豐富對文字角色的理解,以角色的喜樂憂傷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使生命的色彩彰顯得更加絢麗多彩!

第3篇

字了。不認識的也沒關係,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每一個字。

師:現在,請你用課文中的句子告訴我,棉花姑娘到底遇上了什麼麻煩?

學生讀句子回答,課件出示課文第一節,板書:蚜蟲。

師:請你看一看這段文章,你覺得這段文章中,哪些詞語在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的?

生:葉子上有許多可惡的蚜蟲。“可惡”這個詞語要讀出討厭的語氣來。

師:她說“可惡”是要特別注意的。她還有一個詞讀得特別好,你聽出來了嗎?

師:三個要注意的地方大家都聽出來了,真不錯,誰再來讀讀?

師:這三段課文,請同學們分三人小組合作,一個人讀一個段落。

第4篇

表演課文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活動,它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現了低年級學生勇於自我表現的特性,還鍛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與組織能力。《棉花姑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表演課文前,我先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確定每個學生扮演的角色;然後讓學生操練各自角色的動作和語言;最後進行小組的表演競賽。在表演課文時,每組學生非常積極。有些學生表演得形象生動。有個扮演棉花姑娘的學生演棉花生病時就蹲著身子耷拉著腦袋,讓人看到了一個生了病的小姑娘無精打采的神情。棉花姑娘最後病好時,她舒展手臂慢慢地站起來,還做了個開花的動作,將小嘴笑得甜甜的,多麼開心啊!

但是,在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一、表演要求過高,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因素。表演要求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而定,不宜過高,只要學生能對課文進行一定的文字上處理,就應當及時予以肯定。二、忽略對作為觀眾的學生的要求。低年級學生好動,不能專心地觀看其他學生的表演。教師應當在表演前提出對當觀眾的學生的要求。三、忽略表演後學生的評價。如果讓小演員向老師、同學談談自己表演課文的感受與自我滿意程度;讓當觀眾的同學也來評評表演的同學表現得如何。這樣做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總之,表演課文這一形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合作意識。

第5篇

?棉花姑娘》是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科普文章,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段講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講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蟲吃掉蚜蟲的經過,第六段講故事的結果。本課採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一般應占每節課的三分之二,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節課,我在初讀課文時就讓學生充分自讀,自學生字,整體感知課文。在朗讀學文的環節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同桌、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表演,再彙報評議。整節課,我充分地讓學生自學、討論、讀書、評議、表演;動腦想,動手畫,動口讀、問、說,而且這些形式都落到實處,更主要的是有讓學生參與的充分時間,講求參與的效果。如果在檢測學習效果,我再設計讓學生分段接力讀課文,其他學生點點畫畫作記錄,讀完後,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指正達到糾正讀音,讀通課文的目的,也許效果更好,結課時說說你學到了什麼?學生都非常積極地發言。

?棉花姑娘》一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學生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常識。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包含了生字教學和課文學習兩部分。生字教學時,通過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字、組詞等形式,幫助學生複習鞏固。寫生字環節中,首先讓學生觀察生字卡片,看清字形,然後範寫,最後讓學生自己練習。學習形式不斷變化,學生樂於接受,學習效果較好。

在學習課文的環節中,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將課文分成四部分進行教學。課文裡角色較多,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男、女生對讀、小組賽讀、師生對讀、分角色朗讀等。在最後一段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老師讀文,學生邊聽邊想象,然後說說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理解課文,體會棉花姑娘病癒後開心的心情和美麗的樣子。並安排了說話環節: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讓學生充分地說,再在課本上填空,學生的說話、想象能力得到拓展。

在本節課上,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我在以後的工作中繼續努力,如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對生成的應變引導等,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在教學形式上下工夫,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通過學文,讓學生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主動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並從中瞭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本領。教學過程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識字教學。本課要求認讀的生字不多,我採取了集中識字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課題匯入時,就出示“姑娘”兩個生字,先讓學生知道這兩個字分開與合在一起不同讀法,再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字,通過舉例明白姑娘是對女孩子的稱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輕聲“花、娘”是本課朗讀中的一個難點,一開始學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兩個是要念輕聲的,雖然有些學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這麼一個第一印象後,就方便了對輕聲的指導朗讀。後來,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我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了其他生字詞。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兩個字,引導學生明白偏旁和字義的關係。另外,我還利用“班”來識記“斑”,組織學生有重點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2、說話訓練。我設計了三處,第一次是是初讀課文後,讓學生用上“棉花姑娘,、和來了,但是,最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第二次是在學生再讀課文之後,讓學生用一句話來說說棉花姑娘請了誰、誰和誰幫自己捉害蟲。第三次是在細讀二到四小節之後,讓學生用上“因為所以”說說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為什麼不能幫助棉花姑娘,並從中瞭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本領。

3、《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理解、體會,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

在教學課文中重點語句:“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有許多可惡的蚜蟲。”“她多麼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啊!”通過請學生看圖,體驗蚜蟲的可惡。通過談感受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在讀中去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在讀讀、議議中瞭解一些科學常識。比如,在指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請求語氣時,我讓學生就把自己當作棉花姑娘,讓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心情,從而能夠更到位地讀出棉花姑娘請求的預期。然後通過提示語進行引讀,擴大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帶著自己的感覺去讀,會有不同的效果。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感悟。而在指導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的話時,分兩個層次,先讀懂話中的意思,再想想用什麼感情讀。另外,由於本課的人物角色鮮明,對話較多,加上一年級孩子又非常愛表現,所以在指導學生充分朗讀、感悟文字時,我為他們創設了一個情景,在口語交際中有效地指導朗讀,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文字,獲得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但由於課堂容量太大,時間不夠,最後的寫字環節沒能得以很好地落實,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同時每個環節分配的時間過少,整個教學過程顯得過於倉促,目標落實不夠到位。好的課堂應該要有所捨棄,有所側重。想面面俱到最後只會落得個“面面不到”。

另外,我認為自己還有待改進的就是對學生的激勵語言比較貧乏而蒼白,如果更加生動,更加有針對性一點,相信課堂互動會更好。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值得我細細研究、探討。我要從上好平時的每一堂課開始,積累點點滴滴,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理念是行為的核心,行為是理念的外顯。在新課程的腳步聲中,我們正在不斷地探索、實踐、創新,我們正在與新課程共同成長。骨幹教師的展示課已接近尾聲,今天是我上“戰場”-----《棉花姑娘》的教學,讓我想對此說: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借資訊科技能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晦澀難懂的內容生動形象化,很容易實現情境教學。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改變了簡單枯燥的語言教學方法,激發和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變抽象為直觀,提高教學效果,節省時間,加大課堂教學容量,使每個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能發揮作用。在《棉花姑娘》這堂課上,我運用了各種色彩鮮豔的圖片,形象逼真的聲音,集成了聲、色、形俱備的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如在指導朗讀第一節時,我用課件出示課文蚜蟲圖片,圖上棉花姑娘渾身傷痕累累,葉子枯黃,使學生感受到棉花姑娘病得很重,這時我問學生:此時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樣?”學生自然而然就體驗了棉花姑娘當時那種難過、急切的心情。再如:理解了全文內容後,我為學生放了這個小故事的課件,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牽住了學生的心,進一步瞭解了動物門的捕食習慣,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通過資訊科技和語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過程、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從而力求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語能力表現為語感。而培養語感最直接的途徑是讓學生有效地朗讀。《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語文教學讀是貫穿教學始終的。正是基於讀的重要,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讀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文字中蘊涵的情感。決不通過說教來讓學生理解。如果學生通過讀不能解決的,我也只是提示,引導。然後再通過讀去解決問題。整個教學中只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本篇課文篇幅較長,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鐘裡讓學生把課文讀好呢?我發現2—4段的結構和內容比較相似。我就設計多次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一次思考都有哪些醫生給棉花姑娘看病了。第二次思考燕子、啄木鳥、青蛙為什麼不給棉花姑娘看病。第三次是帶著喜愛之情讀。通過幾次有目的地讀,學生自然理解了課文內容,節省了教師講的時間。在課堂上,我還抓重點詞進行朗讀指導,如:第五段中的 “驚奇”第六段中的“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的”……使學生能夠讀得比較到位,同時,以讀代講,通過朗讀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在本節課中,設計了多種訓練朗讀的方式:自由讀、齊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分角色朗讀……,每一次讀都有明確的指向,既達到了讓學生多讀、多練的目的,又讓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勁頭。這樣學生不僅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的步入知識的領域,而且讀的品味越來越濃,在讀中學生的感悟能力越來越強,正因為我在教學中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才得以實現。

三、貫穿大語文的教學觀念,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例(1):師:蚜蟲被消滅了,太令人高興了,七星瓢蟲們,你們幫助了棉花姑娘,心裡怎麼樣?

生3:棉花姑娘不痛了,是我們幫助了它,我們也很高興。

語文教學的內涵豐厚,教師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還重在挖掘文字的人文因素。在以上教學環節中,學生體會到了幫助人是快樂的,這快樂可以與人分享。被幫助的人學會了如何去感激別人,學會感恩。看似一個小小的環節,卻透露著濃濃的人文關懷。

第6篇

?棉花姑娘》講了棉花姑娘病人,葉子上長滿了蚜蟲。她請了燕子、啄木鳥和青蛙幫忙,但他們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幫她消滅了蚜蟲,棉花姑娘終於恢復了健康的故事。

這篇課文的條理十分清楚,2、3、4自然段都用了同一形式寫了棉花姑娘與三種小動物的對話。我覺得此篇與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的結構有點相似。所以我也希望採用前面通過學生自讀來理清課文。

在請學生初讀課文後,我請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些什麼呢?有一名學生說:“棉花姑娘病了,請燕子、啄木鳥和青蛙來幫她捉蚜蟲,但是他們都不肯幫她,後來七瓢蟲幫助了棉花姑娘把蚜蟲吃光了。”很明顯,這名學生能夠把主要內容講全,但是在理解上出現了一些失誤,當時很快有同學提出:“燕子、啄木鳥和青蛙並不是不願意幫棉花姑娘,而是他們幫不了。”我一聽,連忙接著說:“那到底是幫不了還是不願幫呢?看來我們要從課文中找答案了。”在這裡,我先為學習下文作上鋪墊,而且可以通過對這個問題的學習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先引導學生體會棉花生病時的感受,生1:棉花姑娘一定很疼,你看葉子上都是洞。

生3:我想肯定很難受。我生病的時候就難受極了,你看圖上棉花姑娘都皺起眉頭,歪起嘴巴了。

師:是啊,此時此刻的棉花姑娘最希望的是什麼呢?誰能讀一讀這句話。

生4:因為多麼可以看出棉花姑娘很想有人來為她治病,

生5:老師我還能給多麼換個詞,可以換成十分,也可以換成很。

師:哦,那咱們還可以把這句話換種說法。--------她十分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她很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

在這裡,我請學生讀一讀,然後說感受,我們也看到學生的感受是多種多樣的,有痛,有癢,有難受,而對於這些不同的體會,我都給予了保護,為接下來學生體會棉花姑娘急切獲得健康的心情埋伏筆。而對前面學生提到的不願幫還是幫不了這個問題,我在下面的學習中請學生通過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的方法來解決。

生1:我從對不起這個詞語中感覺到燕子他們是幫不了,因為他們覺得幫不了棉花姑娘很抱歉,所以說對不起。

生2:我從“只會”這個詞語中感受到的。只會說明只能捉這樣的害蟲,沒有辦法幫助棉花姑娘捉蚜蟲。

在這個環節上,學生通過自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分辨出前二位同學對課文理解上產生的分歧哪個更正確,並且通過尋找詞語的方式來說明,我感覺這樣一個思考、理解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也培養了他們學習的一種能力。

本篇課文中,“請你幫我捉害蟲吧!”這句話重複出現了三次,雖然句子相同,但感情色彩卻一次比一次強烈,學生在剛開始朗讀時沒有發生感情的變化,所以在這一點上我也做了一定的引導。整堂課下來,學生們還是比較樂於去學習這則有趣的故事的。

在課後,有學生問了這麼一個問題:“老師,為什麼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醫生,農民為什麼不給她打點藥水治病呢?”我笑著說:“我想如果你是照顧這些棉花姑娘的農民伯伯,一定會幫她們治病的是嗎?”“嗯,是的!”孩子笑著走開了。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真是十分會思考問題,我總是去關注一些課本上的文字,想著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去讓學生學習,其實孩子們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於大人的,而我有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有很多時候,在這方面孩子們往往給我上了一課。

?棉花姑娘》一文選自人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可它們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趕來把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國小語文,字詞的學習是基礎,是重點,也是完成新教材許多教學任務必經的路徑。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字詞教學,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詞義,促進學生語言的內化。在初讀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用課件展示字詞,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對詞義理解設計巧妙,讓學生從詞語中挑出一種動物介紹一下,在學生介紹了動物的本領後,我又出示三句話:“蚜蟲愛吃蔬菜葉子,是害蟲。”“七星瓢蟲是益蟲,是莊稼的好朋友。”“啄木鳥姑娘能給大樹治病,是大樹的好朋友。”讓學生讀一讀,挑選一句向同桌介紹一下。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理解語言運用,學會運用語言,又讓學生認識了動物的本領,豐富了知識,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閱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我們更應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渠道上。”在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語言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文字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成為文字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字,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字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課文2—4小節棉花姑娘請動物醫生給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對話能引起他們個性朗讀和表演的慾望,也能激發學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話,如“身上長滿蚜蟲的棉花姑娘看到燕子時,它著急地求救了!誰來當一回棉花姑娘,讀一讀她說的話。”再讓學生讀好燕子的話,“燕子,燕子,你就幫棉花姑娘治治病吧!”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對話,“棉花姑娘快求救吧!”“身邊的燕子醫生幫幫她吧!”讓學生在角色朗讀中體會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動物醫生幫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情境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運用得好學生猶如身臨其境,這樣不但可以激發興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課文以童話的形式出現,我在課堂上創設各種情境,讓童話情境貫穿教學始終,並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說話訓練。如學生認識了蚜蟲,在朗讀中表現了對蚜蟲的厭惡之情後,我問學生:“棉花姑娘,這麼多可惡的蚜蟲在你身上爬來爬去,你想說些什麼嗎?”從而引導學生說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醫生來治病的急切心情。又如七星瓢蟲來給棉花姑娘治病時,我在學生的額頭貼上七星瓢蟲的標誌,說:“你就是七星瓢蟲,介紹一下自己吧!”讓學生把課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我還讓學生扮演七星瓢蟲,爬到棉花姑娘身上去捉蟲,做一做捉蟲的動作,還要跟棉花姑娘說說話,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七星瓢蟲的能幹。

上完《棉花姑娘》這篇課文,本人靜下來做了一番思考,覺得以下幾點是做地比較好的:

2、整節課以故事情節貫穿始終,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過渡自然。特別是一些過渡語,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直到滿意為止。如:在匯入新課創設情境這一環節中,我的設計如下:棉花姑娘多漂亮,誰來誇一誇她?

師:是啊!棉花姑娘長得白白嫩嫩的,穿著綠裙子,多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呀!我們一起來親切地叫她的名字。

學生在一種無意識當中老師就把他們帶進了學習的課題中,改變以往陳舊的呈現方式,學生學得輕鬆、自在,築起了學生學習的心理安全感。

3、學生思維活躍,上課能即使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問題,使課堂生成更生動、形象。

課堂預設是教師的個人行為,而課堂生成卻是師生共同創造的財富。上課中一學生提出:“老師,為什麼說七個斑點,就想七顆星星,但是星星是黑色的呀?”我沒有一下子就回答她,而另一位學生馬上接著他的話題,“課文裡只是說好像,又不是真的。”是呀,多好的解釋,讓我從一時無從解答的困境中走出來。其中這學生提的問題並無多少價值,但是解答的這位同學能一針見血,把他的思路及時拉回,而不把課堂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爭論上。

這篇課文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放在哪個環節好,我想了好久,最後終於選在了課文的第3、4自然段,因為這兩段與第2自然段是並列的,這時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學習指導方法,讓學生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完成該兩段的自學,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段一段學,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應該多讓學生通過自學,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從而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

每上完一節課,我想不會很圓滿地完成各項任務,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下所述:

1、上課拖堂。這是上課中出現最普遍的一種現象,教師生怕學生不懂,苦口婆心,結果自己說多了,把時間佔久了,自然而然時間就不夠用了,而且這又是一節自己精心準備的課,一定要展現給孩子們看,要不實在是太可惜了。

2、課堂調控能力不夠。教師是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但是這節課卻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課堂中過分地關注是否教學民主、平等,學生有問題舉手就讓他說,這是對的,但是太多的學生舉手,都讓他們說勢必會顯得有點課堂凌亂,整體感不夠清晰。

3、合作學習點落實了,也讓他們合作了,給學生展示合作成果的平臺太窄了。這節課由於時間關係,只請了一組上來展示,這個面就太窄了,其實合作學習完之後,後續工作是非常關鍵的,讓他們盡情地展示以後,會養成一種合作的慾望,而不僅僅是一種形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