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項脊軒志》說課稿2篇 "《項脊軒志》:詩意生活的寫照"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8W

本文主要介紹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項脊軒志》時的說課稿。《項脊軒志》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散文作品,以樸素的文字表現了對人生的思考和生態環境的呼籲。說課稿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作品,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高中語文《項脊軒志》說課稿2篇

第1篇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項脊軒志》第二課時(出示課件),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談一談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項脊軒志》是《語文》教材第六單元的第三篇文言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是“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由於文言文距今年代較遠,閱讀困難較大,所以大多技校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反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想讓學生喜歡學習文言文,就必須考慮文言文教學的“古為今用”,必須面向學生實際。

我在日常教學中比較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感情共鳴。《項脊軒志》是淺易文言文,抒發的是親情,容易激起學生的感情共鳴。從我校德育教育的大環境和語文教學改革的小環境出發,我想通過本文的教學,嘗試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以教材為例子,激發學生對親人的感激,喚醒學生的感恩意識,同時使他們克服對文言文的陌生感,願意學習文言文。

根據上述分析,在第一堂課學生已理解文意和掌握篇章結構的基礎上,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力目標: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文言文閱讀方法,能根據要求篩選歸納資訊;

2.德育目標:解讀歸有光難言的傷痛,培養學生情感共鳴。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文言文閱讀方法,完成能力目標。

教學難點: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完成德育目標。

為了使學生掌握上述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在教學中將注重教給學生正確的文言文閱讀方法,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的優勢,通過討論、課堂劇演出等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來完成教學目標。

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我先出示一個謎語:以成語“衣錦還鄉”為謎面,猜一位明代作家名。 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積極思考作答。謎底:歸 有 光。通過新課匯入融洽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求知慾,使學生注意力迅速回到課堂教學上來。

1.教給學生正確的文言文閱讀方法,訓練學生根據要求篩選歸納資訊的能力,使學生明確文言文閱讀同現代文一樣,第一步要整體把握文意。這便啟示我們:閱讀文言語段,要把它當作文章來讀,而不能把它當作古漢語材料來閱讀。按照這個閱讀理念閱讀古文選段,首先不要死扣字、詞、句,要先整體理清思路,特別要注重把握其人、事、理(情)。所謂人,是指語段中寫了幾個人物,主要人物是誰,人物間的關係怎樣。所謂事,是指語段中寫了幾件事,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所謂情,是指文段圍繞主要人物所敘述的事件裡蘊涵的感情。

(1)指導學生找出本文所記敘的人。學生明確:本文所記敘的人物主要有歸有光、老嫗、母親、祖母和妻子;其中歸有光的形象可分為幼年、少年和成年。

(2)指導學生找出本文所記敘的事。學生明確:本文所記敘的事情主要是家庭瑣事,依次有修繕項脊軒、諸父異爨、回憶母親、回憶祖母、項脊軒遭火未焚、懷念亡妻等生活畫卷。

(3)指導學生透過這些人和事找出作者流露的情。學生明確:

通過以上3個步驟的訓練,把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能力,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文言文閱讀理念,完成教學重點,併為話題討論做好鋪墊。

把全班分為4個組進行討論比賽,每組討論解決一個話題;每組由學生推選1名組長來蒐集組員討論的資訊,然後歸納作答。如有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指導,學生補充,最後讀懂歸有光的內心世界。板書如下:

(三)、拓展訓練:指導學生進行課堂劇演出,每組選出2名演員,要求3男5女。

角色分工: 學生1——幼年歸有光 學生2——少年歸有光 學生3——成年歸有光 學生4——母親 學生5——老嫗 學生6——祖母

通過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來消除學生對文言文的陌生感,培養他們探究問題的能力,領悟文章中流露出的真情,喚醒學生對親人的感激意識。

一間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似乎沒有什麼可寫的,但老屋卻見證了作者家境的變遷,也記錄了他家人的音容笑貌。寄託了作者的綿綿哀思,讀之令人心酸掉淚。聯想我們現在的技校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很多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擁有時不知道珍惜,失去時才知道可貴。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愛家庭、愛父母是愛祖國、愛人民的起點,我們通過本文的學習,希望同學們珍惜親情,從感恩開始,孝敬父母、為父母分憂。願本文就是一面鏡子,時刻照見同學們感激的面容、感恩的心靈!

學習本文借老屋寫親情的寫作技巧,想想母親對自己的關愛,請同學們作文《感受母愛》。

高中語文《項脊軒志》說課稿2篇

第2篇

今天,我所說課的篇目是《項脊軒志》,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關於文言文閱讀,《大綱》的要求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

高中階段要能達到初步鑑定文藝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受到感染和啟迪。要想實現這一要求,在教學方式上必須採用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為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如次:

(新的課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具體表現“三位一體”的理念,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下面我從這三個方面確定本課的具體目標)

a、瞭解歸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獨特風格,理解歸有光作品的價值

b、深刻理會作品通過瑣事表達內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a、採用由巨集觀到微觀的思維方式,逐漸深入,點滴理解

b、採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b、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識培養學生從細微的“舉動”中品味“人情美”

高一階段正是夯實基礎的重要階段,在教學中,應以抓基礎為本。

教學重點:1.狠抓朗讀和背誦。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放聲朗讀,分段背誦。2.辨析多義詞:“顧、稍、置、去、歸”等。理解和掌握“每、然”等虛詞以及相應的詞類活用。3.體會作者在日常瑣事的記敘中所蘊涵的濃濃深情,並從中得到啟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難點:教學重點中的第三點,這對於高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所以,我嘗試使用以下教法和學法進行教學:1、情景教學法;2、誦讀法;3、導讀法;4、學生自主學習法;5、討論法;6、多媒體教學法;等等。

時間安排:1、利用早讀通讀熟讀課文,重點解決字音、字型、斷句、輕重音等問題,最好能播放錄音,或教師範讀。2、第一課時注重基礎知識。3、第二課時注重能力提高。

1、導語設計:父愛、母愛,親情無限。在我們身邊,永遠流淌著家人的關愛。愛,在文人筆下更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在國中我們學習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雖然,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我沒有再品讀這篇精美的散文,但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那肥胖的、慈愛的身影,每到此時,便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是啊,親情就是植物體滲出的汁液,看起來微乎其微,其實,那是愛的博大,那是心的折射。我敢說,世界上最純淨的東西,不是別的,就是親情……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再來感悟一下那份濃濃的眷戀情。

4、品讀課文並找出“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來展現情感”的句子,組織學生品位其中的美感。(本課的核心)

5、佈置作業:⑴ 制學習卡片①歸有光②《項脊軒志》;⑵ “顧、稍、置、去、歸”多義情況整理(利用《古代常用字字典》)⑶ 背誦全文

2、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展示①歸有光②《項脊軒志》;檢查總結“顧、稍、置、去、歸”等此的多義性

3、讓背誦較好的同學說一說其背誦的“竅門”教師適當總結

4、媒體展示韓愈的《祭十二郎文》,領悟“懷念之情”充溢在“細小瑣事”之中的妙處

5、小結:文章以項脊軒為感情的觸發點,以“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觸為主線,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瑣事的敘述,表達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無論是結構上的精巧佈局,還是表現手法的準確運用,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不事雕琢,自有風味”的樸素清淡的語言風格更是令人回味無窮。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散文創作為中國散文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清新的道路。他的散文取法於唐宋八大家,風格樸實,感情真摯,被譽為“明文第一”,當時,人稱他為“今之歐陽修”。“項脊軒志”恰恰是這個評價的最好證明,本文是作者飽含人生苦難滄桑之後,用血和淚鑄就一篇感人至深,耐人尋味的千古名文。

3、朗讀時,要找水平較好的同學讀(不能找朗讀水平較差的同學,因為讀出笑話就破壞了這節課的氣氛)。

4、學生找句子時,要求有分析,注意語言的嚴密性。較好的予以表揚,激發大家都動起來,這是本課(第一課時)的高潮。

6、對比閱讀時應引導學生髮現其中的共性以便於綜合

7、處理練習冊中的《寒花葬志》,回味本文的精妙之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