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心得體會通用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01K

心得體會是我們用於記錄自己內心感受的書面文體,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研學心得體會通用5篇,感謝您的參閱。

研學心得體會通用5篇

研學心得體會通用篇1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粽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粽子,都會在這個粽香的季節紛紛湧現。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可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

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劃龍船及包粽子等習俗,聯絡到他的身上。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驅逐。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城池。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城池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中。

我不禁讚歎起屈原為國悲嘆的情感,對他有著深深的敬意。為國悲傷的感情是我們能比的嗎?我順手拿起一個粽子,繼續向下看: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屈原為國捐軀,將端午節的意義改變,和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的行動證明了屈原的愛國。我看了看身旁的粽子,不禁讚歎起屈原的品行,為了使屈原的屍體免受傷害竟如此行動,可見屈原的品行,我下次也要去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研學心得體會通用篇2

在我的家鄉,人們喜歡春節。大人喜歡春節的熱鬧。孩子喜歡吃餃子,喜歡收紅包,我覺得不是。印象中,中秋節、元宵節、清明節都不是特別的節日,印象最深的是端午節。

端午節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說到粽子,我很激動。在我的家鄉,粽子是用浸泡過的糯米包裹在竹葉裡,然後在鍋裡蒸。這樣,米飯就有了竹子的味道

不一會兒,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簷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隊士兵在為我們家站崗。我問爸爸為什麼要插艾蒿,爸爸說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呢。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村子的人都特別壞,上天派一個神仙來調查,決定要懲罰他們。神仙駕著祥雲來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個婦女帶著倆個孩子往村裡走,她懷裡抱著一個大孩子,地上卻領著一個小的孩子。神仙感到非常奇怪,就落下雲頭,來到婦女面前,問她為什麼。

婦女回答說,因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鄰居託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聽完,覺得這個婦女是個特別善良的的人,決定要救她,就對她說:“大姐你好,您是個善良的人,請您把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簷上,就會保佑你家平安無事了。”說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煙回上天去彙報去了。

婦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再次來到這個村子的上空,決定放火燒掉這個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裡家家戶戶都插著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婦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婦女想救全村人,於是成全了她的美意。從那以後,人們就在端午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不但有粽子這種美食,還有“插艾蒿保平安”這麼美好的傳說,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要傳承與人為善的傳統美德。我愛端午!

研學心得體會通用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所謂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今年的端午節恰逢上海世博會,大學聯考結束,南非世界盃開始。所以,可以說今年的端午節比往年更精彩,更好玩。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民間節日,是全民健身、防病治病、避瘟疫和毒藥、祈求健康的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投江為國捐軀的日子。兩千多年來,農曆五月初五已經成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一位愛國詩人,聽到攻破楚都的訊息,心痛如絞。他毅然寫下自己的傑作《懷沙》,投身汨羅江,為國捐軀。沿河的人們帶領船隻爭奪救助,沿著水喚起靈魂,把粽子扔進河裡以避免魚蝦吃掉他的身體。這種習俗已經持續了兩千多年。

母親說:“幾千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詩篇,已經深入人心。人都是惜字如金,哀痛不已,世人都在議論他們的話,以此來傳承他們的話。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力的日益增強,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端午節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做粽子也是端午節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是買很多粽子葉,少用水泡,洗乾淨,碼好。粽子的餡料通常是糯米,用綠豆和紅棗煮熟。然後,經過媽媽和阿姨靈巧的忙碌,我們的孩子像貓一樣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來的那一刻…

長大學習後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中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據說屈原跳進汨羅江後,群眾為了防止水裡的魚咬詩人的身體,就做了許多粽子扔進水裡。這樣,魚吃了,就不會傷害詩人了。所以為了保護和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就有了更熱鬧的“龍舟賽”。

我們村沒有賽龍舟,但黃石每年都有這樣一個熱鬧的場面:

在木蘭河岸邊,人們早早地聚集在岸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水面上,幾隻整齊的龍舟隊,鮮豔的衣服在風中飄揚,男孩們渴望激情地嘗試。隨著一聲鑼響,各隊爭相參賽,大家齊心協力爭第一。這時,鼓聲、鞭炮聲和人們的喊聲……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研學心得體會通用篇4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傳統佳節。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午。當天有很多傳統活動: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故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愛國主義傳統教育機會,為引導學生過好端午這一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簡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節前宣傳活動

1、召開各類會議,要求各班做到節前有宣傳、節日有活動、節後有總結。

2、做好宣傳欄、板報、宣傳報等,提高同學們的認知水平。

3、利用學校例會、國旗下的演講、主題班(隊)會,舉行不同形式的誦讀活動。通過開展誦讀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真正把誦讀活動變成了一次學生潛移默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

二、節日活動

1、不少同學對中國傳統節日瞭解仍然較少,首先學校在週一升旗儀式中安排學生演講關於端午節日的有關訊息。

2、學校宣傳部作了以“歡樂端午”為主題的黑板報,為端午節到來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3、學校組織各班召開班會,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宣揚理性愛國。

4.、班級還召開了“傳統節日之端午節”學習會,通過學習交流,增強了同學們對傳統節日的瞭解,也培養了大家的興趣。

5、開展了“我眼中的端午”主題徵文活動。

6、學生會特意策劃了以“端午,我觀察我快樂”為主題的攝影展。圍繞整個活動流程以及端午來臨個人們帶來的喜悅。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大家不僅學到了關於端午節的有關知識,更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真正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意義。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傳統文化對向進行教育,我們有責任去弘揚,而這個責任,就賦予我們下一代,讓我們從傳統節日教育做起,使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研學心得體會通用篇5

在局主要領導的全力支援下,7月23日,我們五峰研學旅行學習團隊一行5人,踏上了井岡山這片紅色的土地,去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中國小研學旅行培訓班。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精神的發祥地,擁有21個國家重點文物保持單位的井岡山,被譽為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其中的青少年教育基地牢牢把握理想信念和革命傳統教育這一主線,充分挖掘井岡山豐富而獨特的紅色資源,契合青少年認知特點和青年幹部成長需求,引入儀式教學、體驗教學、情景教學、實踐教學等理念,自主研發了一系列特色課程,打造基地核心競爭力,探索出了一條紅色基因教學的創新之路。

為期五天的學習,我們將基地的儀式教學、體驗教學、情景教學、實踐教學都一一進行了體驗。

一、紅色育人的研學課程

1、開班式上放異彩,烈士墓前祭英魂

參訓的154名學員盛裝出席,以最飽滿的姿態向基地指導老師及同行展示教育人的風采。三千翠柏衛忠魂,緊逼戎裝後來人。開營儀式後,全體學員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館祭奠革命英靈。

2、八角樓臺鑄熱血,挑糧小道磨意志

150餘名學員慕名前往坐落於茅坪村的八角樓,昏暗的燈光九十年前照亮了偉大的革命道路。烈日炎炎,培訓學員重走挑糧小道七裡山路,雖然汗水溼透的衣裳,但那一幅幅咬牙堅持的革命精神,已深深紮根在我們的心裡。

3、聆聽講座獲新知,革命家風代代傳

培訓學員有幸聆聽了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鍾教授對井岡山精神的解讀,更有感於革命後代王放講述父輩投身革命,將革命精神作為家風祖訓進行傳承。通過講座,讓我們瞭解到,在物質極為豐富的今天,當我們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不能忘記革命先輩們用鮮血鑄就的崢嶸革命史,那段輝煌悲壯而光榮的歷史需要我們共同找尋,共同銘記。

二、課程開發的有益啟示

井岡山革命教育基地課程開發的成功,從巨集觀著眼,從微觀入手,著力解決研學旅行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如:研學旅行如何與學校課程實現有機融合?研學旅行的活動課程如何設計?此次的培訓學習,帶給了我們如下思考:

1、研學旅行的活動課程開發要立足教育性

研學旅行做到立意高遠、目標明確、活動生動、學習有效,避免出現“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的現象,必須把教育性原則放在首位,每一門課程須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尋找適合的研學主題和課程教育目標,深度促進研學旅行活動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有機融合。作為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研學旅行的活動課程既要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又要注重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

井岡山之行中,通過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祭奠革命先烈,聆聽感人的革命故事,讓學員體會當今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感悟信仰的力量,把理想信念轉化為對奮鬥目標的執著追求。所以研學旅行在課程目標的制訂上,要與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思想品德課程、歷史學科課程、科學學科課程等統籌考慮,活動中的知識性目標、能力性目標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領域的目標和核心素養的`目標統籌等等,都應該是落實課標的核心要點。

要通過學生在研學旅行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受、身心、思想和意志品質等方面的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中國小生了解國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著力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研學旅行的活動課程開發要突出實踐性

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研學是目的,旅行是手段,通過旅行中開展的各種教育活動和學生的親身體驗來實現綜合育人的目的。為此,課程設計和實施中,要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充分促進學生知行合一、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深度融合。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開展研學旅行,就是要讓他們在與學校日常生活不同的環境中觀察體驗、實踐思考。

作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學旅行活動課程的設計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實踐性學習,要避免學生在學校中的以單一學科知識被動接受為基本方式的學習活動。井岡山革命教育基地的課程設計,井岡練兵、三灣改編、學編紅軍草鞋、自做紅軍餐等,都突出了研學的實踐性。

研學旅行的課程應當超越學校、課堂和教材的侷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因地制宜,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問題為中心,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與體驗客觀世界,在實踐學習中親近自然、瞭解社會、認識自我,並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研學旅行的活動課程開發要加強融合性

作為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研學旅行要以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為突破口。研學旅行基地功能的拓展、研學旅行線路的設計、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都要創造性地整合。

從課程資源的整合看,既包括校內外教育資源的整合、跨界整合,也包括多學科整合、跨學科整合。例如,要統籌安排好研學旅行基地、研學旅行線路的課程資源開發;要結合域情、校情、生情,從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大型公共設施、各種場館中挖掘和整合可利用的課程內容。充分發揮綜合育人功能,實現與學校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銜接融合,推動學校與社會基地、校內課程與校外實踐、校內教師與校外導師之間的銜接互動,從而實現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的有效融合。

4、研學旅行的活動課程開發要確保安全性

由於研學旅行的課堂多是在路途上,開放性非常強,所以安全性原則是確保活動課程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則。針對以學生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學旅行,需要對研學線路、課程設計、組織方案、實施過程、實施效果、安全保障等進行事前、事中、事後評估,切實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確保活動中每個環節的安全性。

五天的課程,轉瞬即逝。井岡山,我們輕輕的來,又輕輕的走,驀然回首,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當我們走在挑糧小道上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時,當我們站在革命英雄烈士墓前淚如雨下、泣不成聲時,當我們聆聽革命後代講述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諄諄教誨時,我們領會到了井岡山精神的真諦。但願我們今後所做的研學旅行活動,也能夠給學生帶來一輩子能夠受用的、值得銘記的寶貴經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