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集結號》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3W

我們在寫觀後感之前,一定要將影片中的思路梳理清楚,通常小夥伴們觀看完一場影片後,肯定有不少啟示,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看《集結號》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看《集結號》觀後感6篇

看《集結號》觀後感篇1

今天,我們學校三至六年級的同學,一起到電影院觀看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集結號》。

影片前半部分主要發生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汶河戰役中擔任掩護大部隊撤退任務的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一連連長谷子地接到三團團長的命令,帶領士兵火速趕往陣地完成一項阻擊任務,以便讓大部隊安全轉移。他們約好,一連聽到集結號之後,就可以突圍撤走。因為沒有聽到撤退的“集結號”,除了老谷一人被老鄉救下,其餘47名戰士全部陣亡。47條年輕的生命,有日夜盼望回去的家,有朝思暮想的親人,他們有血有肉,他們的勇敢真誠令我們感動。

但是47位戰士的犧牲因無人證明,而被認定為“失蹤”,在戰場上英勇善戰的穀子地,親眼看著自己的戰士一個又一個地倒下,決定尋找兄弟應得的榮譽。老谷你的重情義。兄弟們一定把你記在心裡。他的這樣冷靜而不失人情味,把每一個戰士放在心裡,勝於親兄弟的做法,不正是處處為別人著想的精神嗎?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汶何一次興修水利的時候,在已經被埋藏的煤窯裡,找到了烈士的殘骸,並將烈士們埋葬在一起,舉行祭奠儀式,並追加47名戰士為“烈士”的稱號。1948年到1958年,整整遲到了十年的證明,烈士的稱號。他們不再是無名失蹤者,沒有人能抹黑他們的功績!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不顧被燒燬的實驗室,失敗了一千多次,終於成功了;詹天佑無視帝國主義的阻撓,義無返顧地修築京張鐵路,經過精確的勘測和動工,這條中國人的鐵路修築好了。是什麼讓這些人獲得成功?不是衝動,更不是對名譽的追求,而是頑強的毅力和執著。正如連長谷子地為給戰士們討個名分一樣。

在現實中,像《集結號》一樣為國捐軀的無名戰士又有多少?恐怕有不計其數。他們都有著最淳樸的愛國情感,他們是真正的英雄,讓我們向長眠於地下的無名英雄致敬!讓我們向所有默默無聞的英雄和烈士致敬!

看《集結號》觀後感篇2

“聽不見號聲,就是打剩了最後一個人,也要給我接著打下去。” ——《集結號》對白

電影一開始,戰鬥就開始了。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一百一十七人的部隊進攻國民黨部隊。招降失敗後,谷連長髮起了進攻,不料中伏,死傷慘重,幸虧最後還是攻下了。代價就是老指導員等七十一個腦袋。

很快他們就又接到命令了。九連一行人要堅守汶河的一箇舊窯場,掩護大部隊撤退。當團長說出:“聽不見號聲,就是打剩了最後一個人,也要給我接著打下去。”我的心為之一震,鐵一樣的部隊,鐵一樣的死命令。而團長能給的幫助只有幾枚炮彈和一個名叫王金存的指導員。每個戰士都知道,如果一個營來守四個小時都難,更何況一個天殘地缺的連。

不出所料,這是一場慘烈的戰鬥。敵人第一波進攻,九連勉強撐了過去,死傷了十三人。有兩個戰士偷偷出了去,在一個已亡的敵軍將領身上搶了一塊手錶。正當他們轉身走時,其中一個被敵軍打中,奄奄一息。當連長問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時,他們的回答很天真:“為了連長能有手錶看時間。”一陣沉沒後,那個受傷的戰士就死了,他毫無怨言。敵人第二波的進攻接踵而來。剩下的戰士頑強抵抗,終於擊毀敵方坦克,擊退敵人。焦排長受了重傷,躺在擔架上。他用微弱的聲音告訴谷連長他聽見了號聲,並讓他們趕快走。漸漸地,也開始有其他人說聽見了號聲。但谷連長只問第一次上戰場的王金存指導員。他堅定地回答:“沒有!

我沒聽見!

”……最後,谷連長留了下來,大夥跟著留了下來,沒有人再提離開。結果不言而喻,全體陣亡,谷連長受傷昏迷被俘,得以倖存……

從此,穀子地一直在為自己沒聽兄弟的勸說而自責。直到所有戰事結束,重遇當年的吹號人,才知道當年團長根本沒下令讓他給九連吹集結號,因為九連牽制住了敵軍的主力。穀子地整個人呆了……

看到這裡,我覺得自己的眼眶都溼了。影片在莊嚴的號聲中結束,但我的心久久未能平復。這是一次心靈的震撼,不是因為戰鬥場面的巨集偉,而是他們的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那種兄弟間鐵哥們的情義。我不知道這個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我只知道我被它感到,我知道我們的前輩就如他們一般,為我們的中國奮力戰鬥。他們是英雄。

我不禁回想起電影中的那個片段:整個連只剩下谷連長和受傷的王金存,王問:“我沒給你丟人吧!

”谷連長沉默了一陣,說:“下輩子還做兄弟。”

眼淚終於滑下……

看《集結號》觀後感篇3

西方電影,尤其是戰爭電影,多表達戰爭對於人類的摧殘這一普世價值觀。但是他們的主題,往往是基於兩種固定模式:例如二戰,是生命的一種莊嚴的光榮;例如反侵略戰爭,那是戰爭對於被侵略國家的生命和人性的戕害。而馮小剛的《集結號》彷彿推開了一扇追求迴歸人性的希望之窗。

首先,他選擇了一個大膽的題材——內戰。戰爭題材的影片在中國往往以喚起民眾的愛國激情和民族熱情為目的,因而以反侵略為主題的影片比比皆是。但是,很少有人把眼光拉長放大到抗戰之後的國共兩黨的內戰上來。馮小剛看到了,而且他看到的不僅停留於戰爭對於人性的戕害,而且上升到了戰爭中人類對於真實人性的迴歸。他將這種人性的迴歸以相對於抗戰來說規模更小的內戰來體現。則更加凸顯出了戰爭中人性的真實光輝,無論是大戰還是小戰。

其次,作為一個戰爭片,他並沒有將重點放在巨集大的戰爭場面上,不像《珍珠港》,在戰爭的規模中凸顯人類反抗精神的偉大。而是將重點放在了細節上,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實在的行為,近乎於固執的性格刻畫出了穀子地這樣一個形象。在讓人不經意間為穀子地而感動,“讓弟兄們些口氣兒!”一句樸實的話,卻讓另一個人火了,當對方吼道:“你能負責嗎?”時,穀子地就以堅定的近乎於固執的口氣說道:“我負責!”短短的三個字“我負責!”,卻是擲地有聲,撼動人心。

第三,馮小剛在電影中大膽地還原了人性的真實,在整部影片中,我看到的貫穿全片的就是兩個字“真實”。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是戰士不在英勇無敵,刀槍不入,很多的戰士都只是剛一露面就犧牲了。我們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場面,因為在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願意打仗。馮小剛自己就曾說過:“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是在這種本能下主角穀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對比出來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當真實的戰爭已然從我們的心頭煙消雲散,除了傷痛和榮耀,我們記住了什麼?我們又忽略了什麼?我們應該忽略什麼?我們又應該記住什麼?我想,馮小剛的《集結號》就提醒了我們這一點,它應該在每一位觀眾的心中吹響迴歸最真實的人性的集結號。

看《集結號》觀後感篇4

“嗚——,集結號吹響了,這個號聲不僅僅僅是代表著撤退,還帶表滿腔的熱血和一份沉重的職責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生命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兄弟的情誼,在我看來命其實是不能拿來和兄弟的情誼相比的,就算自己寧願用性命來交換也是不可能的換得到的,就像這部電影一般。

戰爭,是一場血腥的盛宴,一旦踏進去就要做好隨時獻出生命的準備,但對於電影中的穀子地其實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他們九連屬於四十七個弟兄的榮耀和屬於他們的情誼。

1948年淮海戰爭打響,他們的戰鬥空前的激烈,穀子地接收任務去阻擊敵人,掩護大家撤退,約定撤退後吹響集結穀子地才能撤退,沒有集結號,就算打到只剩一個人最後一顆子彈都務必打下去。

之後,他帶著九連躲進一箇舊窯廠,迎接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每次敵人的進攻,都被他們奮力擋下去,經過一次次的廝殺,47個弟兄也變得越來越少,當日本人派出戰車時,有他們做出奮力一搏,好些兄弟都在這次戰爭中身亡,就連穀子地的耳朵也被炸聾了,最後只剩幾個弟兄了,但集結號還是沒有吹響,之後晚上敵襲,所有兄弟都陣亡了,就只剩下穀子地一個人逃了出來。看完他們在窯廠裡打阻擊戰後,我感慨萬千,這樣的兄弟情誼,大無畏的精神,也只有在那種時候才能見到吧。穀子地是那麼的講信用,沒聽到集結號就算死不走。

之後他到了一個休養院裡面,養好身體後就去找那些兄弟的屍體,但是怎樣找也找不到,他看見有戰爭又加入到裡面,剛開始別人炮手的團長十分輕視他,覺得他就是一個老兵油子,之後穀子地救了那個團長一命,團長去指揮炮手去了,就從此再也沒見著。幾年後,穀子地又遇到一個他兄弟的媳婦,看她孤家寡人又帶到那個炮手團長那結良緣,團而且長本來就對那次的恩情十分感激,之後也一向再幫穀子地找,最後找到了他們團長的墳墓。

最後他找到了那個就窯廠,但是沒有人想信那你面還埋著幾十俱戰士的屍體,他就不停的挖,別人都以為他是瘋子,但是他不計較外人的語言,一向挖,最後最後挖到了那幾俱屍體,找回了屬於他們九連的榮譽。

當我看完這個電影后,也是熱淚盈眶,真的,這部電影讓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心中的感慨,這部電影完美的詮釋了身先士卒和鞠躬盡瘁這兩個詞,還有穀子地的重情重意,令死也要找回兄弟們的榮耀,證明九連個個蓋定個,都是烈士!

我必須要學習他們的九連的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和對戰友的尊敬!

看《集結號》觀後感篇5

影片《集結號》是一部感人至深而又引人深思的戰爭題材著作。在中國解放戰爭的歷史背景下,一支普通的連隊以全連連長以下全部陣亡的代價換來了大部隊轉移的時間。戰後經連長谷子地不懈地執著,九連陣亡將士們的在天之靈終得以告慰。

看到最後,熱淚早已盈眶,我心潮澎湃。許多疑團縈繞在我的腦海裡。團長為什麼要欺騙一支連隊?他早已下命令不吹集結號,卻通知九連將士以集結號為令,聽到號聲才能撤離陣地。

依我所見,團長這樣做首先是為了安撫將士們的情緒。讓他們心中有期盼。時時刻刻都想著“只要聽到集結號聲,立即就可以撤出陣地。”放下包袱,輕鬆作戰。其次,團長不忍心下達犧牲全連這樣殘忍的命令。讓這個善意的謊言慰藉他羞愧的心靈。最終,九連將士們光榮地完成了任務——戰至最後一人,也決不撤離陣地。

九連四十八名將士怎能僅憑他們的血肉之軀和落後的裝備抵擋住成千上萬的精良部隊三次瘋狂的進攻?

伏擊戰的優勢是一方面,但我認為這其中最重要的便的軍魂。九連將士們一個接著一個地倒下,面對強敵,他們沒有怯懦,沒有恐懼。在他們堅毅的面龐上,我似乎看到戰友的離去激發了他們更高的鬥志。他們互相鼓舞,肩並著肩,視死如歸,感動著每一個人。他們之中沒有逃兵,即便是最膽怯戰爭的指導員也被將士們的大無畏精神所觸動。毅然決然地加入慘烈的戰鬥之中。而有著精良裝備的軍隊面對這樣頑強而凶悍的敵人也只得灰頭土臉地逃跑。

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失小我成大我;有時犧牲未必不是重獲新生。九連將士們以他們嚴明的紀律性履行軍人的職責。狹路相逢勇者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九連將士們以他們的軍魂——大無畏精神戰勝一個又一個敵人。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我們要以嚴明的紀律性和勇敢大無畏的精神面對人生航行中的一次次風浪;勇攀生命征途裡的一座座顛峰。

看《集結號》觀後感篇6

?集結號》不僅是一部商業大片,更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它講述了戰爭的殘酷和軍人對榮譽和公正的執著追求。馮小剛塑造的穀子地和九連的47名戰士,是符合新時代審美標準的戰鬥英雄,不但有血有肉,而且有個性有缺點。

我們這一代人多數是看著紅色影片和文學作品長大的。董存瑞、邱少雲的英雄故事,多少回伴我入夢。我曾經簡單地認為,一個戰士,為了集體和國家,作出犧牲乃至奉獻生命,都是理所應當的。

?集結號》圍繞著穀子地為九連47名戰士追討烈士名分,追尋榮譽和公正而展開。結果出人意料:團長劉澤水當年給他們下達阻擊任務時,根本就沒吹過集結號。部隊首長原本就要捨車保帥,把九連作為“棄子”,換取大部隊的平安轉移。這一真相,恰恰有力地證明了戰爭的殘酷,卻和我們從小所受的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大不相同。按以往主旋律戰爭片的一貫套路,《集結號》的故事原本可以有以下兩種發展方式:一是團長劉澤水在佈置任務前,把大部隊面臨的危險處境婉轉告訴穀子地。穀子地還沒等團長說完,就主動請纓率全連誓死阻擊敵人,保證大部隊安全轉移。團長思考再三迫不得已作出艱難抉擇。九榮戰死在陣地,圓滿完成了阻擊任務;二是團長劉澤水一開始並沒有想犧牲九連的47名戰士,大部隊轉移到一多時,確實向九連吹響了撤退的集結號。穀子地和九連的戰士們看見大部隊還沒有完全脫離危險,便違抗軍令堅持不撤,最終全部壯烈犧牲。

?集結號》編劇和導演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們選擇了這種出人意料的發展方式:九連的47名戰士,不僅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全部戰死,而且在死後都沒有獲得應有的烈士榮譽和名分。難怪穀子地在得知真相後,要在團長的墓前激動地大聲質問,儘管他很清楚地知道團長當年也是事出無奈,而且團長本人也是為了掩護大部隊而戰死的。

我相信,《集結號》中的事情,在當年的戰爭中確實發生過。不僅在日本軍隊和國民黨軍隊裡發生過,解放軍同樣也不例外。關鍵時候的捨車保帥,往往是自上而下作出的決定,很難是個人的主動請纓。就像《集結號》裡穀子地說的,“誰不怕死,誰見了子彈不哆嗦”,因此穀子地要把在戰場上嚇得尿了褲子的王金存從團長那裡要來,作為自己連隊的指導員,最終幫助王金存戰勝了恐懼,使他成為一名勇敢的戰士。

好萊塢一向擅長通過影視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向世界其他國家灌輸美國的道德價值觀念,《拯救大兵瑞恩》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它是典型的美國主旋律影片。而我們以往的很多主旋律作品,說教味兒過重,英雄人物塑造得高大全,反面角色又一竿子壞到底,難免失真和乏味。《集結號》探索了中國主旋律影片的新模式,想必在它之後,中國的主旋律影片,會更好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