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體活動策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4.93K
學校文體活動策劃

  為認真落實《××縣教育局區域推進中國小特色學校創建實施方案》精神,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管理的水平,把素質教育特色學校創建作為教育發展的靈魂,作為構建和諧教育的根本,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現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我校校園文化創建工作計劃,努力把我校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校園文化特色學校。
  一、校園文化特色學校創建工作指導思想
  立足學校實際,圍繞創建校園文化特色學校建設,以“發揚傳統文化,昇華課程文化,創新活動文化,提升環境文化”為抓手,抓管理、抓建設、抓創新,打造一座環境整潔優美、管理制度完善、學習氣氛濃厚、文化底藴深厚、師生髮展和諧的有山區特色的書香校園。
  二、校園文化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目標
  着眼於培育師生人文精神和提升人文素養,做到特色突出,成效顯著;教育質量整體提高,教學管理規範發展。建設高品位、高質量的校園文化,積極創建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精神家園、學習樂園和生活公園。
  三、校園文化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的具體措施
  一、發揚傳統文化,用標識文化提升環境之品位。
  建校時,我們在校園內設計了三處標誌性建築:一是古代狀元旗樣式的學校門口,二是少先隊旗樣式的建校紀念碑,三是最南端的“奮進”雕塑。三座建築物相互呼應,寓意人才輩出。我校的實踐基地、雕塑、辦公室、教室、功能教室等都有命名,標識牌美觀大方。一句提醒,讓人體會出珍惜時間、感歎光陰的啟示;温馨提示,影響着學生的一言一行,就連花叢間、樹林中、草坪旁也點綴着石文化的光亮。這形態各異的觀賞石與綠樹、紅花、碧草、天真爛漫的學生相映成趣,構成了師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標識文化提升了校園文化層次,拓展了德育美育的外延。
  二、昇華課程文化,構建農科教一體化教學模式。
  我們把實施農科教一體化教學與創造高效課堂結合起來,深化山區素質教育。我們建立了四個校外實踐基地:德育活動基地(響水崖村臨朐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響水崖東溝村齊長城遺址)、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少年農校學習實習基地(蘋果園、桃園、山茱萸園)、社區服務基地(鎮敬老院、神牛穀風景區)。我校的農科教一體化教學,2009年被市教育局評定為全縣的素質教育傳統項目。
  九山鎮是的生態林果大鎮,立足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掛牌成立少年農校,設立四處校內外實踐基地,聘請3名當地人才為校外輔導員,定期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基地學習果樹管理知識,回家後協助農業勞動,拓寬學生的學習時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索一條適合農村發展需要的教學模式。為完善農科教一體化,我們組建了“山裏紅”少年農科院和“白雲”氣象站兩個社團,積極開展了科普學習、科學研究活動。
  “山裏紅”少年農科院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蒐集資料、社會調查、進行小課題研究,編寫了印刷精美,內容豐富的五輯校本課程——《知識方舟》、《認識校園植物》和《果樹管理知識》,一本本圖書讓學生愛不釋手,彌補了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之不足,豐富了學習生活。我們還和縣氣象局聯繫,建起了“白雲”氣象站,成立了興趣小組,學生學會了觀測風向,測量風速、雨量、氣温等,不但學得了氣象知識和技能,而且還為當地羣眾生產、生活特別是管理果樹提供了氣象服務。
  三、創新活動文化,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
  我們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每個教室前設立了閃光台,張貼學生有創意的作品,展現學生的閃光點。學校設立了《校園之聲》廣播輪播制。就是以班級為單位,每日輪流主持校園廣播。學生根據需要提前收集廣播素材,準備演講稿,並且能及時發現周圍有意義、值得思考、借鑑的素材進行播報。
  每年一屆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是全校性的學生藝術競賽活動,至今已開展了十四屆了,參賽作品都要經過精心準備,代表着各班學生的藝術水平。今後我們將繼續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 (包括歌詠比賽、書畫比賽、普通話演講比賽、經典誦讀比賽、英語發標準音比賽、文藝演出等),以此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和素養,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心和榮譽感,培養一大批學生文藝骨幹。另外我校的 “週末小星星兒童社區俱樂部”、“飛彩”社團、“小百靈”社團、“再緒神話”社團等等活動繼續優化落實,共同構成我校多層次、多形式的文化活動體系。
  我校將一改往日把校園文化建設侷限於學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層面上,以“四項基本功”為抓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從而使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彰顯個性,點亮文化之燈,扣開心靈之門,提高辦學品味,走上素質教育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