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互聯網+農業”融合發展情況調查

來源:巧巧簡歷站 3W

“互聯網+農業”利用互聯網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升農業現代化。齊齊哈爾作為我省農業大市,積極響應國家及省委號召,大力推進“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然而在探索“互聯網+農業”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互聯網+農業”的三種發展模式入手,通過介紹齊齊哈爾“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剖析目前發展中存在的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網絡營銷平台滯後等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建議。

市“互聯網+農業”融合發展情況調查

一、“互聯網+農業”發展的模式分析

(一)互聯網技術逐步滲透的智慧農業模式。智慧農業模式主要體現在農業生產方面,它利用無限傳感技術對農田光照、温度、濕度及農產品生長狀況進行信息採集,再將採集的參數信息彙總,便於專業人員監測分析,改善決定農業生產的環境因素,實現農業增產增效。智能農業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

(二)互聯網營銷綜合運用的涉農電商模式。在農業流通方面,“互聯網+電子商務”為農產品銷售搭建新平台。通過建立網上農貿市場、建設農產品經營網上連鎖店等形式,農民能夠多渠道選場併成功銷售出自己的產品。電商平台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生產和銷售的關係,運用大數據分析定位消費者的需求,按照消費者需求去組織農產品生產和銷售,從而實現農產品的零庫存。

(三)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農業產業鏈的規模化工作,將進一步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解決當前農業產業鏈系統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等問題。產業鏈從源頭做起,經過種植與採購、原料加工、物流推廣、銷售等環節,運用互聯網技術全面掌控整個過程,將傳統隔離的農業一、二、三產業環節打通,確保農業產品可追溯。

二、齊齊哈爾“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

(一)省政府頂層設計,齊齊哈爾積極響應。為落實“互聯網+”國家戰略,省政府印發的《黑龍江省“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針對我省農業優勢,從政策上加大對“互聯網+農業”發展支持力度。我市因地制宜,突出圍繞“種、儲、銷”三個環節,抓好農業物聯網、現代化智能倉儲設施、電子商務“三個關鍵”。

(二)企業借勢發力,電商平台初具規模。一方面,通過網絡營銷平台連接倉儲帶動基地,我市形成了以政府監管為支撐、以訂單合同為紐帶、標準化種養為保障的互聯網+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新思路。另一方面,我市與京東集團聯手,搭建電商平台實現農村工業品、農產品雙向流通,打造“互聯網+農業、農村”標杆工程。

(三)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互聯網金融蓄勢待發。互聯網金融進軍農村市場,在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提升小微企業融資覆蓋率、降低投資理財門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我省出台的《黑龍江省“互聯網+”普惠金融發展指導意見》,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傳統金融領域深度融合,為我市提升互聯網金融服務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四)農業轉型向好,“互聯網+”政策成效顯著。我市具有天然生態優勢,農畜產品種類豐富、獨具特色。去年閉幕的綠博會重點突出“互聯網+”主題,依託大數據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舌尖全程溯源,信譽有保證,讓百姓切身感受到了互聯網與農業結合給百姓生活帶來的變化。

三、齊齊哈爾“互聯網+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薄弱,“互聯網+農業”發展受到阻礙。農業基礎建設水平較低,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未得到廣泛應用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市農村擁有計算機的家庭比例不足三成,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不足四分之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較低,農業數據資源利用效率低,數據分割嚴重,使得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大多停留在試驗示範階段。

(二)網絡營銷平台滯後,“互聯網+農業”銷售模式普及尚待時日。我市“互聯網+農業”平台銷售佔比較低,多數企業仍然停留在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上,尚未實現成熟的品牌,沒有穩定的市場,產品銷售主要以建立實體店銷售為主,多數企業沒有建立網站。農業物流信息不完善,很多農產品找不到合適的物流平台,導致農產品滯銷。

(三)農民依賴傳統生產經營模式,給“互聯網+農業”的推進帶來難度。農民能否“+”入互聯網、如何“+”入互聯網,是互聯網與農業能否真正實現深度融合的關鍵。我市目前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單一,整合產業鏈資源能力不足,農民依賴傳統生產經營方式,對於新生事物存在路徑依賴心理。

(四)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水平不高,現代金融服務普及仍需時日。廣大農民對傳統支付方式及農產品購銷方式存在一定程度依賴,不願嘗試互聯網在線支付等金融服務。儘管近年我市在改善農村支付環境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但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水平仍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需求。

(五)傳統的供應鏈模式制約產業結構調整,“互聯網+農業”發展進程緩慢。傳統供應鏈模式以滿足生產為主導,過度集中於生產和加工製造環節,銷售環節發展滯後。在農業生產中,農民由於信息不對稱,很難準確掌握市場需求動向有序組織生產,加之經營分散,導致資源配置效率較低。

(六)專業人才缺乏,“互聯網+農業”領域缺少智力支持。我市農村的教育文化水平相對落後,有一定網絡技能的新型農民數量少。高校中學習農業專業大學生數量不多,農民互聯網的應用水平較低,農村條件相對艱苦,許多人畢業之後選擇去大中城市打拼,不願意回鄉務農,造成我市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匱乏。

四、推進齊齊哈爾“互聯網+農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依託大數據驅動農業轉型升級。一是加大網絡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推動我市銀行服務網點互聯網化。二是以我市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開展“互聯網+農業”示範活動。三是聯合電信、移動通信公司,面向農村擴大4g網絡信號和寬帶接入覆蓋率,解決寬帶村村通問題,保證農民能接觸到互聯網技術,加強涉農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中心,形成涵蓋全市的農業大數據採集、加工、存儲、處理、分析等全信息鏈,推廣農業大數據應用服務。

(二)全力培育互聯網金融,改善農村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一是互聯網金融接入可通過大數據技術,將分散的農民和企業各類信息進行整合處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二是利用我市政府門户網站,將銀行機構服務系統與現有對接平台連接,創新信用模式並擴大貸款抵質押擔保物範圍。三是利用互聯網金融技術為我市金融體系建立網絡支付平台、信用評估等基礎性金融設施,研發推廣適合農村地區使用的新型電子支付工具。四是構建全方位的徵信體系,從根本上改善農村金融互聯網生態環境,加強農村信用文化建設,構建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三)着力推進網絡平台營銷構建,為實現農產品供銷搭建橋樑。一方面市財政局可聯合農委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我市農業網絡體系,優化網絡環境,使我市農業從業者能夠主動參與平台建設,積極發佈農業發展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在我市管轄縣內設立品種專區,與天貓、京東等大型知名電子商務平台及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微信商城合作,建立齊齊哈爾市地方館、特色館,引導我市現有合作社進駐省內農業電子商務平台,建立網上超市。

(四)宣傳“互聯網+農業”發展理念,助推農業信息化。一是要讓農村網民能夠從網上獲得及發佈農產品信息,通過網絡獲取農業科技、價格行情、市場供求等信息。二是研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育平台,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移動化、智能化。三是充分利用我市主流新聞媒體,不定期選樹成功典型,宣傳推廣“互聯網+農業”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

(五)優化龍頭企業佈局,加速形成全產業鏈模式。一是由工商局牽頭,聯合我市龍頭企業,在產品開發、技術示範等方面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引導中小企業發展升級。二是我市商業銀行加強與農業大型企業合作,重點圍繞農業供產銷流程,以自循環模式打造大數據金融,搭建綜合性金融服務平台,依託互聯網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模式。三是縣級政府要積極推動互聯網營運商建立,拓展農產品銷售網站,實現農產品銷售的電商化。鼓勵物流公司深入到縣,與我市農民深度合作,實現產品下單和物流配送的一體化。

(六)重點培養農村網絡專業人才,突破互聯網技術門檻。一是在我市職業教育學校增開“互聯網+農業”相關專業,努力培養各種網絡農業技術人才。二是對涉農部門幹部加強培訓,提高互聯網意識,對農業從業人員傳授最新的互聯網農業生產理念,學習其他地市成功經驗並借鑑用於我市農業發展過程中。三是由市委黨校定期舉辦“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班”,進行包括電子商務基礎知識、發展現狀、政策解讀,網絡營銷技巧等方面內容的集中培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