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產業帶促進行動方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2W

為進一步提升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的質量和發展水平,農業部決定從20*年起組織實施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促進行動。

農產品產業帶促進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是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實施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要堅持以鄧--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為依據,遵循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規律,準確把握我國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形成和發展所處階段及其特徵,擴大優質專用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着力提升農產品品質,促進產業鏈條對接和延伸,培育知名品牌,積極推進產業整體開發,不斷提高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質量和發展水平,把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成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促進農業產業集聚,全面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

二、行動目標

通過實施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促進行動,全面提升產業帶的規模化建設,提高產業整體開發水平,實現“四個促進”:

——促進產業聚集。產業鏈條進一步有效對接和延伸,產業帶內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進一步協調發展,訂單農業面積年均增加5個百分點以上,農產品加工率年均提高3個百分點。

——促進生產上規模。產業帶的生產集中度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

——促進產品上檔次。優質化率年均提高3~6個百分點,90%以上的初級農產品及其加工品質量達到國家標準。

——促進服務上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升,檢測能力能夠滿足現有國家標準的要求,檢測參數在現有基礎上年均提高10%,動植物疫病蟲害防控能力進一步增強,災害損失率控制在5%~8%以內,農產品市場和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20*年,選擇8個產業帶進行重點推進,即:黃淮海中強筋小麥、三江平原水稻、新疆棉花、西北黃土高原蘋果、浙南閩西粵東柑橘、桂中南“雙高”甘蔗、東北奶牛、黃渤海出口水產品等產業帶。

三、主要任務

促進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必須發揮比較優勢,堅持產業整體開發,在促進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專業化服務、產業化經營、知名品牌帶動上下功夫。

(一)提高良種覆蓋率

圍繞提高良種覆蓋率和集約化供種水平,在專用小麥、水稻、棉花、“雙高”甘蔗的產業帶,建設完善一批新品種研發、良繁、質檢和種子加工處理等基礎設施,加快優質專用品種推廣應用步伐;在柑橘、蘋果產業帶建設一批無病毒苗木繁育基地,使新發展和改造的果園實現無病毒化;在奶牛產業帶建設一批良種繁育場,加快品種改良;在出口水產品產業帶建設一批種質*保護及原良種繁育場,提高優良品種的選育、引進和推廣能力。

(二)提升標準化水平

在產業帶內選擇100個重點縣市,建設一批生產(養殖)基地,主要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技術服務體系、質量檢測體系和機械化作業服務體系等,在此基礎上,按照標準化生產和管理的要求,加強標準培訓,推動標準入户,進一步推進生產技術規程、產品質量的標準化,把生產(養殖)基地建設成為優勢農產品的出口基地、龍頭企業的原料供應基地和名牌產品的生產基地,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延伸產業鏈條

立足產業整體開發,積極發展多種所有制的加工企業,加大對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基地建設、新產品開發的支持力度,支持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加強基地與農户、基地與企業之間的聯合與合作。積極推行“公司+農户”、“公司+基地+農户”、“訂單農業”等模式,延長產業鏈,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優勢農產品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四)增強保障能力

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和方式,推廣一批節約*,降本增效的實用技術;加強優勢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完善一批基層檢驗檢測機構;健全動植物疫病蟲害防控體系,重點建設縣鄉兩級基層防疫體系,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

(五)培育知名品牌

借鑑發達國家農產品名牌開發策略,幫助企業搭建國內外市場營銷平台,加強農產品營銷促銷,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產品商標和品牌。

四、重點工作

(一)推介一批優良品種

小麥重點推廣藁9415、豫麥34、鄭麥9023、濟麥20等中強筋專用品種;水稻主推空育131、墾稻11號、墾稻6號、01562等優良品種;棉花主推新路早19號、21號、24號及中棉所35號、41號、43號等優良品種;蘋果主推美國8號、藤木1號、嘎拉、元帥系、新紅星、紅富士、秦冠、粉紅女士、國光、澳洲青苹等優良品種;柑橘主推早熟温州蜜柑、椪柑、蕉柑、臍橙、柚類、雜柑類等優新適宜品種;甘蔗主推新台糖16號、22號、台優、新台糖25、26和27號、桂糖21號、桂引9號、粵糖93/159和贛蔗18號等優良品種;奶牛重點推廣荷斯坦奶牛;出口水產品重點推廣對蝦、貝類和藻類等優良品種。

(二)建設一批良種繁育基地

選建、改造、升級一批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完善新品種研發、良繁、質檢和種子加工處理等基礎設施。其中:新建小麥良種繁育基地5個、小麥改良分中心2個、區域技術創新中心4個、新品種推廣示範基地11個、續建小麥良種繁育基地8個;新建水稻改良分中心1個、水稻良種繁育基地1個、區域技術創新中心2個,續建水稻良種繁育基地1個;新建棉花改良分中心1個、棉花良種繁育基地2個、棉花原原種基地1個、天然彩色棉花良種產業化基地1個;新建蘋果苗木繁育基地建設3個;新建柑橘良種繁育基地4個;新建甘蔗良種繁育基地1個;新建奶牛良種場3個,建設一批對蝦、扇貝、蛤、梭子蟹、牡蠣、皺紋盤鮑、裙帶菜和海帶良種場。

(三)制修訂50項標準,建設100個生產基地

實施《農業行業標準制修訂專項規劃》,重點制修訂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50項。通過實施優糧工程、糧棉油糖基地項目、農業綜合開發農業部專項、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專項等,重點建設100個農產品原料生產(養殖)基地和出口農產品生產(養殖)基地。其中:在黃淮海中強筋小麥優勢產業帶建設26個生產基地,在三江平原水稻產業帶建設41個生產基地,在新疆棉花產業帶建設3個生產基地,在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產業帶建設1個生產基地,在桂中南“雙高”甘蔗產業帶建設1個生產基地,在東北奶牛產業帶建設3個生產基地,在8個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內建設25個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

(四)推選產業帶建設50個典型縣,扶持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在8個產業帶核心區內,推選產業帶建設50個典型縣;選擇一批較為成熟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以重點扶持,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組織一次現場觀摩會,參觀洛川蘋果產業帶建設成果,學習陝西促進蘋果產業集聚經驗。

(五)推廣一批關鍵技術

在專用小麥、水稻和棉花產業帶重點推廣一批節本增效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在“雙高”甘蔗、柑橘、蘋果產業帶重點推廣一批高效栽培、病蟲害防治和產後處理技術;在奶牛產業帶,加快推廣人工受精、胚胎移植、配方飼料、規範化飼養和鮮奶收集與運輸等先進實用技術;在出口水產品產業帶重點推廣一批健康水產養殖技術;在產業帶內鼓勵和扶持農機大户、聯户和專業化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提高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運銷等環節的機械化水平;在8個產業帶優先開展以“綠色證書”、“青年農民培訓工程”為主的農民技術培訓。

(六)提升檢驗檢測能力

建設和完善一批農產品、農業投入品、農業環境質量、藥物殘留等監督檢測機構。其中,在黃淮海小麥產業帶建設3-5個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檢測分中心,加強對生產過程、生產投入品和產品質量的監測。

(七)加強疫病蟲害防控能力建設

全面完成東北奶牛和黃渤海出口水產品產業帶基層防疫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在黃淮海小麥產業帶建設一批縣級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加快西北黃土高原蘋果產業帶非疫區建設,新建8個監測站。

(八)開展品牌認定和推介工作

繼續開展註冊商標、名牌產品認定工作,制定推進農業品牌化工作的指導意見,起草《中國名牌產品評選認證辦法》,通過組織參展、媒體宣傳、開設專櫃等辦法,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舉辦第二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與奧運經濟論壇”,開展產品展示、引資交流、交易洽談、產品推介、技術講座等活動,向奧運會組委會市場部推薦一批名優產品。

五、行動原則

(一)遵循發展規律,分類指導

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要在正確把握產業帶形成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不同產品的產業發展現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克服產業結構雷同,選擇最佳產品開發技術路線,合理開發利用*,促進產業帶持續健康發展。

(二)把握階段特點,重點突破

針對規模擴張階段的特點,重點解決品質不優、服務水平不高、產品銷路不暢、加工深度不夠、產業鏈銜接不緊等問題,明確主攻方向,採取有效措施,實施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產業帶建設質量。

(三)加強政策引導,扶優扶強

利用財政、金融、税收、科技、服務等政策,對帶動作用強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經營大户,以及產業帶發育較成熟的縣市予以重點傾斜,促進生產上規模,產品上檔次。

(四)堅持市場導向,多方參與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尊重羣眾首創精神,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政府與農民的關係,發揮相關主體的積極性,創新建設機制,增強發展活力。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措施

圍繞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進展、有關扶持政策落實情況、推進產業帶建設的成功經驗、存在問題等,針對不同產品的典型區域,組織部內有關司局及專家分片進行專題調研,提出進一步推進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的對策措施。

(二)整合現有*

按照“目標統一、渠道不變、合理分工、管理有序”的要求,適當整合我部現有的各項建設投資和財政專項資金,重點向8個優勢產業帶傾斜,加強銜接,形成合力,提高整體效益。

(三)建立統分結合的工作機制

依託地方農業主管部門,充分發揮行政部門、事業單位、科研院校和專家的作用,形成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生產與科研相互配合、協調互動的工作格局。

(四)加強總結交流和擴大宣傳

及時總結交流各地的好做法和典型經驗。同時,在中國農業信息網上開闢專欄,在農民日報上開闢專版,組織系列宣傳報道,推廣各地產業帶建設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把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促進行動不斷引向深入。

七、責任分工

按照任務落實到司局、責任到處、工作到人的要求,明確工作分工和責任。

(一)負責人

張寶文副部長、朱保成組長總體負責本行動的組織實施。

(二)牽頭單位

發展計劃司總牽頭,負責牽頭制定行動方案,協調落實建設措施。牽頭責任人楊堅,鄧慶海協助,具體工作由計劃司發展處胡元坤、王晉臣負責,投資處、行業一處、行業二處、*區劃與開發處、監管處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相關工作。

(三)參與單位

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市場與經濟信息司、財務司、科技教育司、種植業管理司、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畜牧業司、獸醫局、農墾局、鄉鎮企業局、漁業局等司局在各自的職責內負責相關工作,明確責任處室、責任人。相關責任司局要細化工作方案,明確協助配合單位。

(四)具體責任分工

1.提高良種覆蓋率。該項活動中推介一批優良品種由科技教育司具體負責,種植業管理司、畜牧業司、農墾局、漁業局等司局配合;建設一批良種繁育基地由發展計劃司具體負責,種植業管理司、畜牧業司、農墾局、漁業局等司局配合。

2.提升標準化水平。該項活動中制修訂一批生產標準由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具體負責,種植業管理司、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畜牧業司、農墾局、漁業局等司局配合;建設100個生產基地由發展計劃司具體負責,市場與經濟信息司、種植業管理司、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畜牧業司、農墾局、漁業局等司局配合。

3.延伸產業鏈條。該項活動中召開現場觀摩會由發展計劃司具體負責,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種植業管理司、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畜牧業司、農墾局、漁業局等司局配合;扶持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由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具體負責,市場與經濟信息司、種植業管理司、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畜牧業司、獸醫局、農墾局、漁業局等司局配合;推選50個產業帶建設典型縣由發展計劃司負責,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市場與經濟信息司、財務司、科技教育司、種植業管理司、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畜牧業司、獸醫局、農墾局、鄉鎮企業局、漁業局等司局配合。

4.增強保障能力。該項活動中推廣一批關鍵技術由科技教育司具體負責,種植業管理司、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畜牧業司、獸醫局、農墾局、漁業局等司局配合;提升檢驗檢測能力由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具體負責,發展計劃司、科技教育司、種植業管理司、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畜牧業司、獸醫局、農墾局、漁業局等司局配合;加強疫病蟲害防控能力建設由發展計劃司負責,種植業管理司、畜牧業司、獸醫局、農墾局、漁業局等司局配合。

5.培育知名品牌。該項活動中品牌認定和原產地保護由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具體負責,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財務司、種植業管理司、畜牧業司、農墾局、鄉鎮企業局、漁業局等司局配合。推介一批知名品牌由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負責,市場與經濟信息司、財務司、種植業管理司、畜牧業司、農墾局、鄉企局、漁業局等司局配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