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中國3C領域十大事件

來源:巧巧簡歷站 9.1K

中國3C領域(家電、計算機、通訊),素來是“是非之地”。

2005年,原材料漲價在繼續,反傾銷訴訟在繼續,電荒在繼續……,在更加惡劣環境的背景下,沒有底氣的企業露出了真面目。2005年我國家電行業多家經營滑坡,人員更換;通訊行業47家重點企業全面虧損,這種下滑讓人觸目驚心。相反,那些苦練內功、穩健經營的企業則站在了潮頭。
縱覽2005年中國3C領域發展趨勢:數字化產業日趨成熟;3C融合步伐加快。只有把握住行業發展的脈象才能不掉隊。因此,“自主創新、技術興企”,這對中國3C企業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對2005年中國3C領域進梳理和盤點,總結出2005年度中國3C領域十大事件。用這種方式清晰地呈現出2005年中國3C領域發展的脈象,為中國3C企業2006年的發展提供參照。

1.“國芯”橫空出世

7月2日,海信迎來夢幻時刻。
分佈在青島、遼寧、貴陽、淄博和臨沂的五大海信彩電生產基地同時下線裝上了“信芯”的彩電,國產彩電正式有了一顆熱情跳動的“中國芯”。

“信芯”這個名字頗耐人尋味,這是海信自主研發生產的中國音視頻領域第一塊產業化的數字電視處理芯片,其主要技術指標完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夠應用到數字高清彩電上,並完全替代國外同類產品,是我國彩電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中國年產7500萬台彩電全部使用外國芯片的歷史終於結束。
媒體認為,“7月2日,中國彩電業找到了一樣缺失已久的東西。”

2.盛大2.3億美金造階梯

有傳言説,兩個月前2。3億美金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所引起的震撼效應陳天橋自己都始料未及。因為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他通往中國人客廳計劃中的一級小階梯。

4月20日,陳天橋表示,他現在所有心思都花在了電視機頂盒上,正與英特爾聯手向數字產業進軍,將推出基於英特爾芯片架構的電腦、電視機頂盒和手機等。

2004年底,陳天橋第一次對外界描繪盛大“打開中國人客廳”的5年周密計劃。陳天橋的構想是:Intel出芯片、微軟設計操作系統、海信和長虹製造捆綁到電視機上銷售的機頂盒、盛大提供數字娛樂服務、廣電提供電影和VOD點播服務、新浪提供新聞資訊和廣告平台,再把這一切都通過一個小小的盒子整合到盛大龐大而嚴密的銷售平台系統中去。

3.英特爾下山摘桃

數字化產業已趨於成熟,英特爾現在要下山摘桃了。

1月8日,英特爾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博覽會上推出數字電視芯片,投入2億美元設立“數字家庭基金”,劍指1000億美元的家電市場,給整個數字電視產業製造了一個大懸念。

在北京,3月3日,英特爾展示了公司為實現數字家庭內部簡單高效的協作而開發的種類繁多的電腦、家電(CE)產品、以及移動平台和技術方面的工作。十月份,在上海召開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峯會上,英特爾正式端出“數字家庭項目”;今年7月,海信與英特爾已經推出了“百千萬D-HOME”計劃。除與盛大達成合作外,英特爾逐漸成形完整的產業鏈:上游供應商微軟、硬件製造商是海信、方正科技、TCL、清華同方以及內容提供商搜狐、東方寬頻、聯眾世界。

4. “平板轉折年”成就新格局

在高端市場上,中國彩電業從未笑的如此開懷。

城市市場,平板電視在產銷上超過傳統CRT彩電,已佔據彩電銷售總量的60%以上。今年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平板轉折年”。而國產品牌平板電視則全面超過洋品牌,銷量已經佔到市場80%以上。

只不過,站立在潮頭的是海信等彩電企業,海信以高達15%以上的市場佔有率連續13個月超越所有品牌。而TCL、創維、康佳等曾稱霸CRT彩電時代的霸主則日漸勢微。

中國彩電市場呈現出新的競爭格局。

關鍵時刻,為了迎頭趕上,中國彩電業在年底上演換將大戲:長虹王鳳朝離開公司;TCL老將胡秋生出任TTE執行董事長,康佳匡宇斌離開康佳到了另一家彩電企業;創維迎回舊將楊東文;TTE全球四大區域高層也開始調整。

5.3C加快融合趨勢

專家和媒體從未停止對3C融合的質疑,各廠家卻自顧大步流星向前趕。

2005年1月10日,中國電信和四川長虹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3C領域展開從終端到渠道的全方位合作,此舉也標誌着中國3C融合從概念形成到產業推進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惠普、戴爾、聯想等PC巨頭紛紛進入數字電視領域;青島家電博覽會上,TCL高端產品全線亮相,盡顯3C融合;隨着海信高端智能手機出爐及與英特爾的合作,海信在3C融合方面也進入實質性階段,在青博會上用實際的產品充分展示了未來網絡家庭夢想。

長虹新聞發言人稱,3C融合是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伴隨着“國虹通訊數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長虹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神祕面紗的揭開,長虹覬覦移動通訊終端利潤,進軍3C融合產品的野心已宣告天下。

6.海信要與海爾試比高

韜光養晦30多年的海信一反低調作風,9億天價快速“搶”下科龍,大跌業界眼鏡。

此舉有“一石四鳥”之效:第一,讓海信橫跨“黑”“白”兩道,進而問鼎“白電霸主”。海爾稱雄空調、冰箱市場,科龍冰箱產能與海爾不相上下,空調去年也排在行業前五,此次收購完成後國內冰箱、空調市場將出現海信、海爾兩大寡頭爭霸局面;第二,貫通南北市場,優化產業佈局。海信的生產基地和市場份額都集中在北方,科龍在南方有多處基地,收購後海信不僅可以增強南方市場份額和生產實力,更可並藉助順德家電產業帶的配套優勢加大在整個行業中的話語權;第三,拓展海外市場。科龍掌握OEM的海外銷售渠道,這特別為海信所看中;第四,資本運作。一旦科龍能夠盤活,海信集團就有了海信電器、科龍電器兩個融資窗口。

此次收購,不僅將改變中國白電的市場格局,對中國整個家電業市場也將影響深遠。

7.能效標識未成大限

要買真正高能效的產品,還得靠消費者自己是否長一雙慧眼,指望能效標識做救世主是不現實的。

3月1日,《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所有中國生產、銷售、進口的家用空調和冰箱都要貼上帶有‘中國能效標識’字樣的標識,以註明該產品的能源效率等級,沒有標識的一律不準銷售。庫存產品的執行時間預計將可以推遲半年至9月1日。

9月1日被業界成為白電企業的大限,市場對此也是一片叫好聲。

但該能效標識並沒有告訴消費者一個不能購買的能效比的底線,國家空調節能標準也沒有就違規企業和產品的處罰作出詳細的規定,更沒有制訂與之相配套的節能空調強制推廣措施。目前能效標識還是廠家自制自貼,由各地技術監督局進行後期監督。不過,目前各地市場的後期市場監督幾乎一片空白

這就極易給推銷違規產品的違規企業鑽空子,能效比低的產品照樣在市場上銷售,只不過賣得便宜一些。在中國,只要便宜,總還是會有購買者的。

8.國際化旗幟迎來虧損年

2005年,打着國際併購大旗一路高歌猛進的TCL集團迎來了虧損年。應該説,這,“毫無懸念。”
據稱,美林集團中國區主席劉二飛曾公開質疑:“TCL國際化走得太快,成功機率不大。

2005年半年報顯示, TCL集團今年上半年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5.39%的情況下,卻虧損6.9億元,TTE(TCL-湯姆遜電子有限公司)歐美業務、T&A(TCL-阿爾卡特手機有限公司)和TCL移動是主要虧損源,僅TCL歐洲業務虧損就達3.4億元。2005年9月,TCL集團前三季度已累計虧損近11.39億元,併發布了年報預虧公告。公告顯示,TCL集團前三季度各項成本及三費(營業、管理、財務)大幅上升,導致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利潤被吞噬。其中僅財務費用就同比增長425%,管理費用也增加了93%,達到24億元。業內人士認為,國際併購是導致公司管理費用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李東生感歎:“我們有些樂觀了,整合效應並沒有發揮, TCL基本處於失控狀態。”

9.通訊行業47家重點企業全面虧損

當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正暢飲慶賀香檳時,中國通訊行業卻面臨全行業虧損。

9月底,海爾電器悄然發佈半年業績公告,由於受手機業務的影響,截至2005年6月30日,海爾虧損高達3.97億港元,而去年同期,海爾尚盈利4500萬港元。此前,TCL、波導、夏新、康佳、東信、科健等主流國產手機企業相繼發佈上半年財報,無一例外均出現虧損。

國資委的統計顯示,儘管今年前8個月汽車、建材、紡織行業國有重點企業實現利潤下降幅度都較大,但是,電子行業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75.8%;尤其是47户電子行業國有重點企業8月份竟虧損2.8億元,降幅比1-7月擴大9.3個百分點。47家重點企業加起來的利潤還不如去年某些企業一家的年利潤。

10.中國商標“國際第一案”戲劇了結

在聲勢浩大的“中國商標海外維權運動”前,西門子和博西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1999年1月11日,博世-西門子公司在德國註冊了“HiSense”商標。2004年2月19日,博西正式要求海信支付轉讓價4000萬歐元。這個價格遭到了海信拒絕。隨後,雙方在德國對對方提起法律訴訟。中國政府、媒體以至普通消費者均表示出對海信的巨大同情和對西門子的反感。西門子品牌將受到致命傷害,而博西家電全面進入中國市場的計劃可能會成為泡影。

“博西將在德國及歐盟註冊的“HiSense”商標全部轉讓給海信……雙方也願意在此和解基礎上,今後在相關業務領域積極尋求合作機會……”。3月6日,一紙意味深長的和約將持續了四年的紛爭和平了結。

來源:慧聰網

2005年度中國3C領域十大事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