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下鄉調研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4.33K

摘要:內黃縣後河鎮曾是紅色革命根據地,又以種植紅棗而聞名遠近,屬於中國式鄉村中別具歷史文化氣息的鄉鎮。通過我們在當地開展的為期一週的實地調查,瞭解了當地富有特色的紅色生產模式,這種紅色生產模式具體指紅棗和紅辣椒,種植這兩種經濟作物是當地農民靠土地增收的重要途徑。調查中我們採用半結構訪談及面談等方法瞭解到這種生產模式雖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現將所得資料整理如下,並提出筆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議。

大學生下鄉調研報告

關鍵詞:大柴村;紅色生產模式;大棗;尖椒;問題及對策;

調查時間:****年1月21日~27日

調查地點:內黃縣後河鎮大柴村

調查方法:半結構式訪談及面談

調查人員:趙影霞、盧克玲、韓冬、李浩陽、李想、熊婧鳳、劉龍

撰寫人員:盧克玲、趙影霞、李浩陽

一、大柴村的概況

河南省內黃縣大柴村地處豫北,晉、魯、豫三省交界處,原黃河故道。現有七個小組分支,大約有2800名村民,村莊規模較為龐大,但居住地相對集中。該地地處平原,因其被其他村包圍,且沒有高等級公路通往該村,因此交通不方便,導致該村目前仍沒有直通鄉鎮、縣城的公交車。該村主要農作物是冬小麥,經濟作物以紅棗、紅椒為主,以花生、玉米為輔,兼有紅薯等。除此之外,當地的楊樹種植面積頗具一定規模,通過實地走訪,我們瞭解到該地近幾年因棗樹種植收益日益下降,有些原是種植棗樹的土地已栽種上楊樹。

大柴村莊民風淳樸,當地居民主要從事人工種植,土地收入是主要來源,對自然的依賴性較大,屬自然傳統的種植業模式。

二、大柴村特色生產模式及特點

(一)紅色生產模式

後河鎮本屬紅色革命聖地,已有強烈的歷史文化氣息。當筆者一行人進村時該村給人的整體感覺是——棗莊裏面有棗樹,遠遠的一片白雪看不到盡頭,足以見其棗樹種植面積之大。入村內,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紅色尖椒成片堆積。這三種紅色(紅色革命聖地、紅棗、紅尖椒)讓人感受到該莊的紅色生產模式開展得如火如荼。而下面的事實也可佐證以上觀點。

1,紅棗——大柴天之“驕子”

大柴村村落四周棗林環繞。為期一週的實地走訪,通過和當地村民面談,我們瞭解到這兒的大棗種植歷史悠久,但沒有人能説得上具體歷史年份可以追溯到何時,即便是一些高齡老人也説他們小時候就有這些樹。據調查該村人均棗樹佔有量約三十棵,另外據不完全統計,該村擁有近萬棵棗樹。如此一來,按理説這種老品牌的棗應該早具品牌效應且銷售數額日益攀升,但令人詫異的是,現今棗樹面臨着棄種和砍伐的問題。

村民告訴我們,他們這裏的棗主要為扁核(hÚ)酸,這種棗的特點是個小、皮厚、肉少、核扁、味酸,和新鄭大棗(個大、皮薄、肉多、味甜)、新疆大棗(品牌效應)相比,他們這兒棗的市場佔有額很少,又加之最近幾年他們這兒的大棗出現嚴重病蟲害等問題更無法增產,再者就是通過我們的深入調查瞭解到原本是天之驕子的紅棗如今一落千丈的原因主要有:病蟲害嚴重,宣傳力度小,技術(種植技術、技術人員)匱乏,品種單一且退化,小農經營模式(生產、銷售、加工)固化。具體表現為:

病蟲害嚴重:病蟲害對棗樹危害嚴重,調查發現該村對棗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出現漏洞,以致棗樹產量減產,病蟲害發生之後,該村又沒有找到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理。訪談中老鄉告訴我們,他們這兒的棗樹大部分基本處於無人管理狀態,走入田間,清晰看見棗樹枝丫零亂,老鄉説棗樹在地裏也不用種,就只是在長蟲的時候打打藥。當發現病蟲無法被制服的時候,就增加打藥次數,甚至打十多遍,但困於找不到有效的農藥。

‚宣傳力度小:外部棗的衝擊較強烈。近年來新疆棗、新鄭棗崛起勢頭迅猛,加之兩地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充足,投資額較多,且棗果品種優良,如新鄭棗又名雞心棗,素有“靈寶蘋果、潼關梨、新鄭大棗甜似蜜”的盛讚。而大柴村的紅棗雖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相對之下,內黃縣政府部門對本地紅棗的宣傳力度較小,沒能抓住本地特色與優勢,導致當地的大棗知名度較低,買家收購價格較低,農户收益也較低。

ƒ技術(種植技術、技術人員)匱乏:首先,在種植技術方面,我們瞭解到該地的紅棗樹大都是歷史傳承的棗樹,這種高齡棗樹抵抗病蟲能力差;其次,轉村時向老鄉瞭解到他們這兒的棗樹肥料主要是靠糞肥和單一的由落葉轉化的有機肥,這兒棗樹種植面積較大且年年都要收棗,如此一來土壤對肥料的需求量就大,但該地為土壤增肥的工作沒有做到位;再次,我們瞭解到大柴村村民採購複合肥等肥料較為不便,雖設有一個興華農業合作社,但具體工作指導方面仍存在一些疏忽;最後,問及為什麼有些棗樹被砍,老鄉回答説;“棗樹老生蟲,也沒有藥能制住它,買農藥時也沒技術員指導。”可見,當村民們遇到技術性問題時,比如病蟲害嚴重、品種退化等都很被動。還有,在產品流通方面,沒有形成網絡信息系統。綜上所述,可見大柴村在棗樹種植技術方面的工作滯後於市場擴增的需求。

④品種單一且退化:駐村幹部告訴我們他們這兒的棗樹至少有幾百年歷史,而且品種主要是扁核酸,這種棗曬乾以後特別酸,不像以前那麼好吃了。樹齡高,本身抗病蟲力就差,而村民也沒有良方來解決問題,也沒有及時培育和改良新品種,還有就是,這兒的嫁接成效不好。走訪瞭解,該地土地多為鹽鹼地,土地肥力較低,加之近幾年的套種,亂施肥用藥,對土壤和棗樹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多種因素導致該村棗樹質量下降。

⑤小農經營模式(生產、銷售、加工)固化:走訪時和老鄉聊天我們得知他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棗樹,但都是小家自己經營,比較分散,承包商特別少,這種自家種植導致鄉里之間信息不流通,而且他們的棗商大都來自鄰村,銷售時無論是價格還是質量評判標準都有別人來定,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都一致提出當地沒有深加工工廠,不僅沒有鄰近的就業地點,而且他們的棗都是粗放式的銷售,不像新疆那邊的棗是經過加工(洗潔、選品、精裝)後放入大型超市裏或者專門櫃枱賣。據此,我們認為當地的棗加工處於產業鏈低端。另外,由於該地的紅棗種植帶頭人員匱乏或缺少領導者的組織,導致大柴村整體競爭力無法提升。

2,紅椒——大柴地之“新寵”

大柴村內紅椒產業近幾年勢頭較旺,三四年前從鄰村引進紅椒品種後,短時間內已經在村內普及,時值冬季,收穫的紅椒都大批量的碼在家門口或院內,景象一片紅火。

走在村內,常見的是三五成羣在一起摘椒,中間燃着椒杆火堆,而且大都是中年婦女,據瞭解她們冬季主要忙活就是摘椒,當然,這裏邊也孕育出了一種新的小型手工就業市場。具體是指,有能力的農户通過承包土地來大面積的種植紅椒,等到紅椒收穫季節可以僱人來摘椒,然後以合理的價錢支付報酬。不過這種紅椒並非只有一種品種,熱心的老鄉告訴我們他們摘的主要是彈頭椒和新一代椒,且價錢不同。新一代椒個頭兒較小,比較輕,價錢賣的稍好於彈頭椒,彈頭椒平均每斤4~4.5元左右,而新一代的價格在5元/斤左右。辣椒的田地種植畝數相對紅棗來説較少,平均畝產量分別為:彈頭椒400—500斤,新一代300—400斤,但它們的平均畝收入都是3000元左右。

紅椒之所以迅速在村內紅火種植與推廣,也是有其優勢的,主要是:

①從自然角度分析,當地氣候、土壤等外界條件適合;

②種植程序相對簡單,利於管理;

③紅椒價格較高,農民收入可觀;

④摘椒雖然麻煩,但基本安排在冬季非農耕勞作時期,不會佔用忙時;

⑤農婦在閒時有一份小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閒置勞動力的問題,同時也增加了家庭收入,豐富家庭收入來源;

⑥紅椒質好、量輕、收成較好,方便運輸,且附近村莊辣椒種植時間較長,經驗交流較便利;

⑦當代人生活條件普遍好轉,人們趨向於“吃香喝辣”的生活習慣。

辣椒種植紅火,豐富當地人們的生活,但紅椒種植也存在一些問題。同棗一樣,椒也面臨着銷路不暢的問題,有老鄉指出附近其他村有搞生態園建設的,即以生態園形式管理,當然這與領導人的支持和組織分不開,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投資基礎之上。那為什麼該村沒有學習和模仿呢?老鄉説他們搞種植沒有技術輔導,也沒有保障,選擇種植任何作物都要面臨巨大的壓力,深怕投入血本無收益。筆者分析,雖然這與農村的落後條件有關,但應該存在政策執行上的一些紕漏還有當地村民的短淺目光、落後思想的問題,在此不作深究。

紅色生產模式現今作為大柴村的經濟作物主要種植模式,支撐當地經濟作物的框架,顯而易見對當地的農村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筆者理解到的有,增加土地收入,滿足當地農民靠地吃飯的需求,增加農民收入。除此之外,棗業和椒業的發展,帶動和促進了加工、銷售、包裝、運輸、貯藏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紅色套種模式

所謂的大柴村紅色套種模式是在規模化的棗林間,種植其他可以見收益還有成效的經濟作物或農作物。該地地處豫北,主要的農作物為冬小麥,兼有玉米。和老鄉交談了解到他們的經濟作物種植多種多樣,他們可以在棗林間套種花生、椒,除此之外還有小規模的桃樹林、楊樹林。

轉村時,總會看見老鄉的胳膊上挎着籃子,裏面塞滿花生,他們可以在和鄰居的交流中完成花生的去殼任務,剝出來的花生留第二年做種子用。據瞭解,他們這兒的花生平均每畝35斤,單價分為兩種:帶皮的3元每斤,去殼的6元每斤。大多用户種植量約為10畝左右。

具體的套種模式是指對棗樹的管理仍舊是遵循傳統的生產方式,初春季節農户們對棗樹進行修剪,把新枝減去,留下老枝;等到棗樹開花季節,由於病蟲害繁殖較快,農户們在這一階段利用噴水管噴灑農藥;該地大棗的收穫時期在每年的國慶節。具體的收穫方式是最簡單的,即男的用竹竿打棗,女的在地上撿棗,這種收穫模式耗時長,費力大,佔用勞動力資源。每年四月份,是農户們培育種植椒苗的季節。一般的椒苗是和小麥套種,在種植初期噴灑農藥,預防害蟲,另外就是,在每年的六七月份(辣椒的開花、結果季節)再噴灑農藥兩次,與此同時,農户們每隔3~4天就需要對辣椒進行澆水,該地平均20畝就有一個水井,人們採用的是抽水式灌溉。中秋節前後,辣椒成熟的季節,田園裏上面棗紅下面椒紅,相互映襯特別好看,但這也是農户們最忙的時期。但辣椒的存儲期相對較長,為了錯開忙時,農户們把紅椒捆起來,留在年前來摘。

當地的大學生志願者向我們介紹,她們這裏有好多的棗樹被砍伐,由楊樹取代,是因為棗樹收益不再像過去那麼佔據優勢。

(三)特色模式的特點

該地農户不再像過去一樣單純地依靠種植單一的適宜當地氣候環境的農作物—冬小麥來增加家庭收入,他們的種植作物呈現出多樣化、趨向豐厚利潤化,但不足之處在於大柴村內缺乏良好的經濟帶頭人,技術人員的安排不到位,另外就是依靠模仿而不是內部自發創新致富之路。

三、“一代棗鄉”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一)發展現狀

現今的大柴村品種模式主要還是靠農棗間作增收,但這種棗和其他地方的棗相比,不具優勢,雖有藥用價值,但低端收購系統還是無法做到讓農户盈利。而且“農棗間作”最易造成機械化操作的推廣產生困難,佔用勞動力資源,加之技術員的真正下鄉推廣種植技術的意願不夠強烈。走訪瞭解,農户普遍關心如何增收,足見該地經濟增收目前比較困難。規模方面,大片棗林雖頗具形態,但缺少生態園。

(二)發展前景

大柴村的發展前景——新型農村建設將會在未來幾年得到有效推行。

和駐村幹部交談過程中他提到,他來到這個村的主要目的就是搞新農村建設,這個村目前交通不便,因距離濮陽較近,未來幾年有集體合莊的趨勢。當然一項新建設的推行需具備一定的因素,大柴村的條件在於:①成片棗林環繞村莊,缺少生態園的現狀勢必會引起鄉鎮幹部的重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土地資源將會得到大力整合;②大學生志願者告訴我們,大柴村的7個組裏,第一組相對較富,而且這個地方的住宅村也呈現出向東發展的趨勢,那麼經濟資源將會越來越集中,建設新農村的後備資源也日漸豐厚;③走訪時,我們發現這裏的住宅建設,比較破落,人們的生活比較簡樸,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及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為了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有必要進行村落重組;④新農村建設本身具有優勢:新農村規模及劃分明確,容量巨大有助於資源的集中化和優勢化;全國各地的新型農村建設也正在進行中,可以提供經驗參考;新農村村內各個區塊分工明確,工、農、種植、教育教學、休閒娛樂可以各司其事。

大柴村的發展前景——走新型農業道路,即集約化農業,集中並整合農業所需的各項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等),讓農民趕快富起來。所謂的農業集約化是指,在一定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勞動、技術,增加單位面積的收成。大柴村目前處於大量勞動力困於無法想到致富之路的田地之中,還有就是單位收成每年定量不增產,因此若想盡快讓農民減輕負擔,從而更好地承擔家庭養老、教育、醫療、住宅等責任,那麼,農業集約化是大勢所趨。

大柴村的發展前景——新時代的農民。現代種植技術和致富技術將會得到更廣範圍內的普及,該地農民將會學習新興技術以增加個人應對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的能力。大柴村村民現在無力應對紅棗與尖椒的病蟲害,足以説明其農業知識方面存在一些欠缺,這些問題也已引起當地幹部的重視,並想辦法去解決。

四、淺談對大柴村生產模式的一些建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代表了咱廣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和強烈願望,但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義重大,任務艱鉅。對於大柴村來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結合實際,量力而行。當務之急是下大力氣解決好村民反應強烈、急需解決、經全村上下共同努力能夠解決的幾個問題,大柴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所在,更是擺在全村幹羣面前的頭等大事和永恆主題。大柴村的產業結構調整,雖經多年探索、多方努力、但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癥結就在於上面喊的和村民想的合不上拍。對於村民來講,農業生產也好,結構調整也罷,就這麼簡單。絕大多數村民根本就不瞭解農畜產品的市場走勢和行情,更談不上掌握和駕馭市場緊急規律了,也只能是“莊稼不得年年種”。村民對市場的茫然,導致結構調整無從下手,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又是導致農民增收緩慢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富餘勞動力轉移問題“要想富裕村民,就必須從土地上減少村民”。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是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村屯規劃問題大柴村村屯建設佈局的現狀不合理。因為沒有系統的排水設施,一到雨雪天滿街泥濘,污水橫流,嚴重影響了村民的出行和身心健康。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在此從主、客觀角度出發,提出一些淺薄的建議:

(1)建立完善的信息技術系統。因為該村棗樹具有一定的歷史底藴,具有藥用價值,所以,在種植方面,改良棗樹品種,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研究能解決病蟲害的農藥,並且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提高紅棗的質量。另外引進優秀的技術指導員也是必要的,他們可以實地解決一些種植與生產經營的問題。

(2)建立新型的合作生產模式。隨着科技的發展,現在農村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在農村大地上開展着。和傳統的平等觀念相比,公平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佔據了主導地位,並且社員決策和收益權與其交易額掛鈎,這在某些方面激起了大家的積極性,有利於發揮農户們的聰明才智。

(3)引導農户們轉變傳統的觀念。通過走訪,我們瞭解到當地村民思想較為保守,考慮問題沒有照顧到長遠利益。譬如説,近幾年棗樹的收益不太好,有些村民就把棗樹砍了,種植目前經濟效益較好的楊樹或桃樹,這種以厚重的歷史文化經濟底藴換取的短暫的經濟利益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除此之外,村民們對帶頭人的期望較高,這種思想長期下來就產生了依賴心理。並且村民們沒有勇氣去嘗試、鍛鍊自己。所以,要想大柴村更快的獲得發展,村民們需從自身轉變開始。

以上的淺薄語言,是筆者一行人在大柴村開展支農下鄉過程中所瞭解到的,由於人員的專業知識有限、時間的短暫、資料的蒐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難,以上所見、所聞、所寫還不可避免地帶有筆者一行人的情感傾向,如有不當觀點,還請認真校正,在此表示感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