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文明禮儀調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1W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講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不遺憾的發現,在經濟發達和物質文名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存在着不可小覷的問題。在一些紀錄片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風景秀麗的旅遊勝蹟,在沒有遊客到來之前,還是十分乾淨清新的,可是當遊客陸續散去時,卻往往發現景區周圍垃圾遍地,好一片狼藉。就是在我們身旁,也不免發現有人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的現象。公民禮儀水平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而中國作為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泱泱文明古國,且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我們應該嚴肅的對待諸類現象並且加以改正。孩子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他們今日的言行教養直接決定了將來的民族素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幼兒可塑性強,模仿性強,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的干擾,是瞭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良好禮儀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禮儀啟蒙,在幼兒園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可以重塑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形象,有利於培養明文有禮的下一代,形成一個真善美的良好禮儀氛圍,構築良好的校園文化,形成社會教育合力,幫助幼兒糾正不良行為,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尤其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養成,幼兒文明禮儀教育是孩子人生之初的“必修課”。

幼兒文明禮儀調查報告

然而,文明禮儀的重要性是否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呢?我園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狀況又是如何?為了深入瞭解幼兒的文明禮儀和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基本情況,瞭解我園幼兒行為習慣上存在的不足,加強行為習慣培養的針對性,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園於今年6月4日對本園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行為習慣進行了調查研究。現把調查研究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把幼兒在生活學習文明禮儀等行為習慣作為本次調查研究的重點。

二、調查目的

為了更深入的瞭解我園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習慣上存在的不足,加強行為習慣培養的針對性,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育人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調查的方法:問卷調查

為了保證本次調查的科學、嚴謹、合理、客觀、有效,也是更為細緻和深入和科學的瞭解我園禮儀教育的現狀以及幼兒禮儀的現狀,包括重視程度和如何實施開展禮儀教育的問題,我們對黃橋中心幼兒園分園幼兒(小班90人,中班100人,大班100人)為調查對象進行文明禮儀現狀調查,根據小、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各年齡段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調查問卷,採取單選的形式,統一發放問卷,從幼兒文明禮儀及行為習慣等幾方面設問,發放並收回問卷共290份,全部真實有效。

四、調查的步驟:

1、準備階段:制訂問卷,認真研討調查問卷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並設計調查方案和制定調查計劃。

2、實施階段:按選定的方法進行資料收集、彙總、審核和整理,

3、總結階段: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撰寫調查報告。

五、調查結果分析

小班

1、在“來幼兒園時會主動向老師、夥伴打招呼嗎”一題中小班91%的幼兒會主動打招呼問候,9%有時會。

2、在家人來接時,會説“老師再見”、“小朋友再見”的幼兒是57%,有時會的幼兒是43%。

3、在能説一些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對不起”中,有61%的幼兒能,35%的幼兒有時會,4%的幼兒不能。

4、會主動和朋友分享玩具,會謙讓的幼兒是52%,有時會的幼兒是48%。

5、起牀後或睡覺前,會對爸爸媽媽説“早上好”“晚安”的幼兒是22%,有時會説的是56%,從來沒有説過的是22%。

6、在家中吃飯,會獨立吃飯的幼兒是70%,家人喂,不喂不吃的是30%。

7、接電話時會説“喂,你找誰?”的幼兒是70%,會説“誰呀”的是30%學。

8、每天會自覺刷牙的幼兒是60%,要父母幫助的36%,經常不刷的是4%。

9、吃飯前,會洗手的幼兒是70%,經常忘記洗手的是30%。

10、能夠按時起牀和睡覺,會自己穿脱衣服的是65%,有時能做到是35%。

中班

1、在“來幼兒園時會主動向老師、夥伴打招呼嗎”一題中小班96%的幼兒會主動打招呼問候,4%有時會。

2、在家人來接時,會説“老師再見”、“小朋友再見”的幼兒是87%,有時會的幼兒是13%。

3、在能説一些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對不起”中,有70%的幼兒能,26%的幼兒有時會,4%的幼兒不能。

4、懂得和朋友分享玩具,願意一起玩的幼兒是77%,有時會的幼兒是23%。

5、起牀後或睡覺前,會對爸爸媽媽説“早上好”“晚安”的幼兒是57%,有時會説的是43%。

6、在家中吃飯,會獨立吃飯的幼兒是80%,家人喂,不喂不吃的是20%。

7、接電話時會説“喂,你找誰?”的幼兒是50%,會説“誰呀”的是37%,會説“您好!請問您找哪一位”的幼兒是13%。

8、家中會主動幫助父母做簡單家務的幼兒是20%,有時會做的80%。

9、能夠按時起牀和睡覺,會自己穿脱衣服、整理牀鋪的幼兒是53%,有時能做到的是47%。

10、家中來客人時,能做到熱情禮貌、大人講話不打擾的是50%,有時能做到是50%。

11、見到有垃圾,會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的幼兒是63%,有時會的幼兒是37%。

12、能遵守交通規則,做到不亂穿馬路,走人行道的幼兒是67%,有時能的是33%。

大班

1、在“來幼兒園時會主動向老師、夥伴打招呼嗎”一題中小班96%的幼兒會主動打招呼問候,4%有時會。

2、在家人來接時,會説“老師再見”、“小朋友再見”的幼兒是96%,有時會的幼兒是4%。

3、在能説一些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對不起”中,有87%的幼兒能,13%的幼兒有時會。

4、懂得和朋友分享玩具,願意一起玩的幼兒是80%,有時會的幼兒是20%。

5、願意獨立睡覺,並會對爸爸媽媽説“早上好”“晚安”的幼兒是27%,有時願意,有時會説的是65%。

6、在家中吃飯,會獨立吃飯的幼兒是90%,家人喂,不喂不吃的是10%。

7、接電話時會説“喂,你找誰?”的幼兒是63%,會説“誰呀”的是13%,會説“您好!請問您找哪一位”的幼兒是24%。

8、家中會主動幫助父母做簡單家務的幼兒是30%,有時會做的70%。

9、能夠按時起牀和睡覺,會自己穿脱衣服、整理牀鋪的幼兒是60%,有時能做到的是40%。

10、家中來客人時,能做到熱情禮貌、大人講話不打擾的是70%,有時能做到是30%。

11、見到有垃圾,會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的幼兒是70%,有時會的幼兒是30%。

12、父母長輩生病了,會很懂事的照顧家人的是22%,有時會幫忙照顧的是78%。

從統計數據中不難看出,我園幼兒的文明禮儀和行為習慣基本狀況是良好的,能正確使用文明用語,愛清潔,講衞生;別人講話不隨便打斷,不亂插嘴;和同伴能友好相處,能同情關心和樂於幫助別人;遵守各種行為規則。並隨着年齡的增長,文明禮儀越來越好。但也清晰地看到,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家庭教育中對文明禮儀教育方面相對薄弱。現在的幼兒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為中心、惟我獨尊的思想,同文明禮儀的核心思想——尊重、關愛他人、嚴於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同時,由於我們黃橋中心幼兒園分園處在農村,周邊工廠林立,大部分孩子來自於農村和農民工外來子女,父母由於忙於工作,大多數孩子都是有爺爺奶奶照顧,而爺爺奶奶只知道在物質上給予他們很好的照顧,讓他們吃好穿暖,而在精神方面凡事都順着他們,缺乏對孩子的諄諄教導,以至於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禮儀,禮貌,也使他們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隨意、拖拉、不講衞生、不拘小節、有的連基本的交往禮儀都不太會。家長的行為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孩子的行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他的言行舉止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只有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特別是家長的素質提高了,孩子才能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

二是環境的影響。多數處在文明環境中的人,也會受到環境整體的影響,不知不覺就能做到文明禮儀;而處在文明環境較差的環境中的人,就更有可能慢慢養成不文明的行為。不過,人們之所以會做這些不文明的行為,都免不了是因為自己的“不拘小節”所致。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是不文明、不道德的,但卻因為貪圖一時的方便、利益,而做出了這樣的行為。這就是典型的“以惡小而為之,以善小而不為”,在短時間內方便了自己,卻損害了他人的利益,破壞了公共場合的文明氣氛。要避免這些不文明行為的發生,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面對發生的不文明行為,我們要去積極勸阻,及時制止這些行為的發生,要多去宣傳文明禮儀對人的重要性,是人們對文明禮儀有更深入的瞭解。而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更應真正地做到“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外表文明是內心文明的反映,培養良好的禮儀行為,必須有內心的文明素質。所以,我們都應當認真學習文明禮儀的基本知識,加強自身修養,培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習慣。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説文明話,做文明事,舉止斯文,保持一種有內在素質,有外表文明的良好形象。千萬要避免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卻成了別人厭惡的對象。

六、調查感想與建議

1.建立並完善文明禮儀和行為習慣教育的內容體系

分階段明確內容,研究年齡、心理特點,尋求最佳幼兒文明禮儀養成途徑。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把新課程要求的新理念、新要求充實進去,體現時代性、完整性、科學性,使幼兒提高對文明禮儀規範的認識,學會使用禮貌用語,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

2.建立良好的文明禮儀教育環境,探索三結合教育途徑

幼兒園要承擔起指導家庭教育的功能。一方面應充分利用家長學校,以提高家長自身素質,樹立家長言傳身教並舉的觀念;另一方面,應充分發揮孩子的教育功能,提醒、督促、幫助和糾正部分家長的不文明行為,進而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共同幫助、提高孩子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公德意識。良好的環境不僅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為的制約作用。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整潔、優美、生氣勃勃的校園文化環境,發揮着強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育活動中,幼兒園與家庭、社會文明教育相結合,努力探索三結合教育途徑,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育人空間,充分利用教師家訪、家長來園的機會,加強與幼兒家長的聯繫,瞭解幼兒在家的行為表現,請家長給自己的孩子打分,使幼兒看到自己的優點、成績和進步,知道自己的缺點、問題和差距。從而下決心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逐步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幼兒園一日活動是培養幼兒禮儀習慣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課堂教學是進行禮儀教育的最佳時間和空間。我們的指導思想是課堂教學滲透禮儀教育,禮儀教育服務於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把禮儀教育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使幼兒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禮儀教育。同時我們也應在幼兒園內創設相應的環境,如在走廊、樓梯張貼一些文明禮儀的圖片,並配上相應的文字;利用走廊的三維空間,懸掛適合不同年齡幼兒文明禮儀的兒歌等,讓幼兒置身於良好的文明禮儀環境中。

3.找準科學的方式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

課題組要讓幼兒進行條件反射的形成,採取一個好的切入點,那就是利用童謠,耳熟能詳,每天誦讀,日漸薰陶,讓幼兒能在傳唱的過程中將童謠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自律!要讓中國真正做到“禮儀之邦”,讓社會變成文明社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努力。我們要牢記,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