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作業改革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7W

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教育部《關於在國小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和《昌樂縣國小作業改革實施方案》,充分發揮作業對教學的促進作用,結合我校教學實際,制定作業改革計劃。

國小作業改革計劃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認識,確保作業改革的順利實施

1、加強組織領導。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作業改革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統籌安排,保證作業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2、提高認識。作業改革的推行,受廣大教師的教學觀念、工作態度、專業水平、工作時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是一項十分艱鉅的工作。學校必須把這項改革與課堂教學改革進行有機整合,採取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引領教師充分認識新課程背景下作業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充分認識作業改革對提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價值和意義。

3、學校成立作業改革研究小組,組織教師進一步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切實轉變教育觀念,研究制定符合課改精神、適合本校實際的作業改革實施方案,就作業練習的設計、組織、批改和評價提出明確的具體的要求,作為學校的教學常規,通過相應的措施認真貫徹落實。

二、作業設置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統一規劃與自主選擇相結合。作業佈置要堅持層次性和多樣性,根據學生髮展的不同情況,建立作業的自主選擇機制,給予學生選做各類作業的權力。

2、知識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作為學生學習形式的延伸,作業的形式和內容應關注學以致用,關注知識與生活實踐的密切結合,在實踐性、探究性作業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3、獨立完成與小組合作相結合。基礎鞏固性作業可以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但對於實踐性、探究性作業要倡導小組合作,提高學生合作意識,讓學生學會博採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增強學生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作業改革要關注作業佈置、作業內容和作業評價三個層面,要與素質教育內涵發展緊密聯繫

1、作業佈置改革

(1)建立和完善作業佈置管理制度。深入調查分析當前作業佈置中存在的問題,將學科作業、實踐性作業、探究性作業統一規劃佈置的時間、內容和數量,特別要對雙休日、節假日的實踐性、探究性作業進行選題規劃,要及時督查作業佈置與落實的情況。

(2)制定高效作業標準。學校要組織骨幹教師研製高效作業標準,針對學生髮展中的薄弱環節佈置作業,減少作業量,提高作業效益。提倡學科作業佈置與實踐性、探究性作業佈置相結合進行。提倡佈置不同層次的作業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充分尊重和發揚學生的個性特長。

(3)指導探究性、實踐性作業佈置。學校要在學年之初公佈活動項目和作業選題,每個選題都要落實責任教師進行指導,並讓學生根據特長自主選擇,提前作好準備。實踐性、探究性作業的佈置要與綜合實踐課程開設、“五個一”工程、朝陽讀書計劃、學校社區共建、小課題研究、依託傳統節日資源實施教育等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項目結合起來進行。

(4)改革作業佈置的形式。無論是學科作業,還是實踐性、探究性作業的佈置要注意形式多樣,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做作業的質量和效率。設計不同形式的作業本或作業紙,佈置不同類型的作業,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

(5)引入多元的作業佈置主體。改革傳統的教師出題學生做的方式,積極探索學生自主佈置、相互佈置、小組佈置作業的可行性。結合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也可以由家長、社區工作人員等作為作業佈置的主體,由學校和教師負責檢查、批改。

2、改革作業內容

(1).學科作業。各學科教師要根據學科學習的特點,着眼於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教育的提高,創新學科作業佈置的內容,提倡佈置無紙化作業。①基礎鞏固型作業。嚴格控制時間和數量,抓住知識要點,關注能力提升,精選能夠舉一反三的習題,重在糾錯勘誤,力求事半功倍。②方法探索型作業。提倡佈置一些通過比較、歸類等發現規律、把握問題解決方法的作業,使作業變成學生解決問題的“金鑰匙”。③思維想象型作業。通過改革作業的內容,使作業成為激盪學生思維的導火索,使學生在深入理解知識系統的基礎上實現思維創新。④交流活動型作業。交流與合作能力是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之一,教師要重視佈置交流活動型作業,在交流活動中完成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如語文學科可將排練課本劇等作為語文實踐性作業,由小組合作完成;將學習中的問題作為研究課題佈置給小組合作完成等。⑤分析評價型作業。可將一些不夠完美的習題案例交給學生去分析評價,通過讓學生髮現問題並提出改進、完善的建議,達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

(2).實踐性、探究性作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社區生活、家庭生活也是實現學生髮展的重要平台,作業佈置的內容要拓展到學生生活各個領域,特別是要結合我縣實施素質教育重點項目的開展,指導學生高質量完成實踐性、探究性作業。①社區服務型作業。在促進學校與社區共建的過程中,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區服務活動,除學校統一組織的大型活動之外,學校要科學設計社區服務型作業的形式、內容,將社區服務以作業的形式佈置給學生去獨立完成,讓學生在服務中感受自身的社會價值,形成自覺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學校要採取相應的檢查和督促措施保證作業質量。②社會實踐型作業。結合節假日、雙休日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要積極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小型實踐活動可以作業的形式佈置,讓學生學會做事。③情感體驗型作業。結合中國小生“五個一”成長工程、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素質教育實施項目,佈置情感體驗型作業,讓學生學會體驗和感悟生活,如可以佈置學生參與家務,感悟親情,表達感恩之心;可以佈置學生參與社會慈善,感悟社會和諧與温暖等。學校要創新情感體驗型作業的內容,豐富作業樣式。④習慣養成型作業。結合全市教育教學重大問題研究項目“中國小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的深化推廣”、“親子共成長”等項目研究,設計和佈置習慣養成型作業,從學習好習慣、做事好習慣、做人好習慣、生活好習慣等方面入手,強化家校合作,提高作業成效。⑤合作探究型作業。結合科學素養教育和以小課題研究活動,佈置合作探究型作業,強化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意識。加強指導,讓學生學會通過實地調查、查閲資料、共同研討等方法開展探究活動,做好探究型作業。⑥讀書拓展型作業。結合“朝陽讀書計劃”、“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詩文誦讀”工程開放學校圖書館、閲覽室,規劃學生的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佈置形式多樣的讀書拓展型作業,並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組織讀書會、交流會等活動,使學生在作業中學會積累、學會欣賞、學會表達,從典型作品、典型人物的品讀中獲得人生感悟。

3、改革作業評價方式

作業評價關係到作業佈置的成效,要採取多樣的作業評價方式和方法,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有效評價。

(1)評價方式。作業評價可以採取教師評價、同學互評、學生自評、家長評價等多種方式,根據不同類型的作業採取不同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也可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評價。

(2)評價方法。作業評價不僅要關注作業完成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學校要針對作業特別是實踐性和探究性作業的內容和特點,設計相應的評價工具如調查問卷、過程記錄表、評價表等,瞭解和把握學生做作業過程,增強作業評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評價結果呈現與反饋。評價結果的呈現不僅僅是分數或等級,還要立足於學生髮展,對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提出改進與完善的建議。評價結果的反饋既要反饋作業質量等級,也要反饋發展建議。

四、加強措施,確保作業改革的順利實施

1、組織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研討活動,聚集羣體的智慧和力量,深入研究本學科作業改革的具體策略。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要堅持把課外作業的選擇和設計作為集體備課活動的重要內容,在集體備課活動中,要及時交流作業改革中的經驗和體會,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2、實驗探索。學校一方面要全面發動,整體推進,另一方面,必須選定一個年級,進行重點研究和實驗。要組織實驗年級的任課教師廣泛學習,深入研究,積極嘗試,勇於革新。要及時總結教師實驗探索中成功的經驗、有效的做法,採取措施在校內推廣應用。

3、制度管理。推進作業改革,學校必須健全和落實相關的管理制度。要研究制定教師在作業設計、批改和評價等方面的具體職責要求,研要把作業的設計、批改和評價作為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檢查、考核和評價。要通過對學生作業的集中檢查、隨機抽查、展示交流等活動,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建立激勵機制。組織作業改革成果評選活動,與評優掛鈎,將作業改革納入教師評價體系,提高教師積極參與作業改革的積極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