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記者日常工作計劃最新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2W

工作要具有一定的學習工作的想法和接受工作的思想,只要有夢,人永遠不會挫敗。那麼關於相關的計劃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記者日常工作計劃範文,供大家參考。

關於記者日常工作計劃最新7篇

記者日常工作計劃1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提高新聞採編人員整體素質,完善新聞採編人員職業資格管理,根據《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現決定對我單位單大學網位的採編人員開展崗位培訓和考核,具體計劃如下:

一、培訓目的

為全面提高新聞採編人員的整體素質,教育和引導新聞採編人員認真履行職責,使其更加自覺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自覺遵守新聞法規規定、自覺遵守新聞職業道德的良好風氣,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全縣工作大局服務,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服務。

二、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編寫的《新聞記者培訓教材2013》和配套製作的6集電視教學片為主,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倫理”、“新聞法規”、“新聞採編規範”和“防止虛假新聞”6個專題和我國主要新聞法規規章以及新聞單位管理規範。

三、培訓對象

新聞部、專題部、製作部、總編室等部門的所有采編崗位人員(含持新聞記者證記者和未持證的採編人員)。四、培訓方式

採取單位集中培訓與採編人員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五、具體培訓計劃

1、培訓時間:2013年11月25日——2013年12月25日。

2、安排集中培訓和學習討論時間不少於18個學時。每週二、週五下午為固定集中培訓學習時間。

3、培訓內容:組織新聞部、專題部、製作部、總編室等部門的所有采編人員集中學習6集電視教學片;自學《新聞記者培訓教材2013》;聘請縣委宣傳部新聞科專業教師圍繞教材大綱和內容,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倫理”、“新聞法規”、“新聞採編規範”和“防止虛假新聞”六大版塊進行專題培訓。

4、結合各自部門工作實際開展學習討論,切實提高新聞採編隊伍素質。

5、2013年12月26日,對所有參訓採編人員的培訓和學習情況進行閉卷測試。考核結果記入個人檔案。

記者日常工作計劃2

為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寫作能力,培養敏鋭的新聞觸覺,及時捕捉、報道最新動態,宣傳先進典型、身邊事身邊人等,為展示小記者們的才藝搭建舞台,特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3月份:小記者紀律培訓

4月份:小記者攝影培訓

5月份:小記者新聞採訪培訓

6月份:小記者寫作培訓及評比

小記者紀律培訓

一、活動目的:為了讓小記者隊伍更規範,為了以後活動更順利地開展,對小記者提出紀律要求並進行分組和培訓

二、活動內容:對小記者隊伍進行紀律培訓

三、活動地點:四樓會議室

四、 活動過程:

1、 第3周:對139名小記者按年級進行分組,確定各

年級所坐的位置,並確定年級組長和班組長。

2、 第4周:規範小記者言行,並進行上下樓及站的訓練。

記者日常工作計劃3

一、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掌握攝影基本技巧,激發攝影興趣,增強審美能力。

二、活動內容:

邀請報社獲家長攝影人員對學生進行攝影知識講座,參加攝影實踐,進行攝影作品展覽。

三、統籌安排,確定課程

4月份開始進行攝影培訓(孩子自己對攝影有一定的興趣。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

1、第一週學習基礎攝影知識。選擇攝影專家為同學們開設攝影專題講座。如構圖、光影、人物、風景等。要求學生在理論上基本掌握這些基礎的攝影技巧。為攝影打下一個紮實的基礎。

2、第二週在理論的基礎上,帶領學生進行時間探索。首先對校園的環境進行拍攝,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拍攝主題。

3、第三週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指導評價。攝影完成後與學生一起對照片進行具體的分析,肯定優秀,指出不足,力求學生的攝影水平能得到提高。

4、每一次在亞教網上對學生的攝影作品進行展評,對好的作品在校報和晚報上投稿。 小記者新聞採訪培訓

一、活動目的:寫作是作為一名合格小記者的基本功,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更有質量地完成新聞稿件,在5月份進行小記者的寫作培訓。

二、活動地點:四樓會議室

三、活動過程:

第二週:瞭解新聞,知道新聞與寫作的區別,如何寫新聞,布

置學生髮現身邊的新聞,並完成作業。

第三週:瞭解採訪,知道採訪的步驟和準備.佈置學生採訪任務。

第四周:學生展示自己的新聞作品,和採訪作品,教師進行指導與評價。

(將學生好的作品在亞教網上展示,投稿到校報和滄州晚報。)

小記者寫作培訓1、 小記者站結合晚報社的主題徵文或自定主題徵文進行

稿件徵集活動,並結合學生的投稿,對學生進行寫作方面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2、 根據一學期的學期與活動,對小記者進行綜合評價。

希望根據活動計劃能夠順利地開展各項活動,提高小記者的各項能力,使小記者團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團體。篇三:新聞記者培訓第五章新聞採編規範提綱整理(科教)

第五章知識點歸納

(一)怎樣合法正當地獲取新聞事實?

獲取事實的原則:守法原則、倫理原則、正當原則。

要遵循法規:憲法、基本法律中適用於新聞傳播活動的條款。

獲取事實如何遵循正當原則?

1.記者不能使用非法手段獲取新聞信息或拍攝新聞照片,慎重使用隱形採訪等非正常採訪方式;

2.記者不能為個人或親屬的利益利用其職業關係獲取新聞事實或機密信息;

3.記者不能為追求報道的轟動效應,認為地製造事實,違背新聞真實的基本原則。

(二)、如何確保報道的真實與準確?

新聞真實與準確的要求有哪些?

1.證實確有其事,不道聽途説,不策劃、不製造新聞事實;

2.確保“五個w”等事實要素齊全,儘量核實及保證所引用材料或觀點均有確切的消息來源

3.對新聞報道中設計的關鍵事實和數據,堅持“核實、核實、再核實”的生產機制和報道責任。

怎樣核實新聞事實?

1.到達現場,核實新聞來源及基本事實;

2.多方求證,核實“5個w”等新聞基本要素;

3.查找權威資料,核實報道中的關鍵事實;

4.審慎使用網絡消息源,對網上傳播的消息核實後再報道。

怎麼解釋新聞事實?

1.事實敍述具體準確,減少形容詞等修飾性用語;

2.表述方式直截了當,不用誇張手法解釋新聞事實;

3.全面報道完整的事實,對複雜事件進行連續跟蹤報道。

新聞報道過程中如何避免風險?

1.保留採訪錄音等證據材料

2.消息來源的`引用方式要規範

3.引用的關鍵信息和數據要準確

4.不能任意改動新聞圖片

5.堅持事實和評論分開的原則

6.“情境再現”的事實要有據可查

(三)新聞報道中使用引語的規範

引語分為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

引語特別是直接引語的作用:生動還原現場,強化報道的可讀性。

直接引語,即直接引述別人的原話,把它放在引號內。直接引語效果主要包括:

1.保持新聞的真實感;

2.增加新聞的信息量;

3.提升新聞的趣味性;

4.深化報道的主題;5.體現記者的客觀立場。

間接引語,則用記者自己的話轉述別人的話,被轉述的話不加引號。間接引語的使用效果包括:

1.發揮概括提煉作用。在不改變願意的情況下,將受訪者的原話適當整合、提煉,使其觀點更簡潔、鮮明;

2.方便讀者閲讀理解。

何時使用直接引語,何時使用間接引語?

通常,新聞價值較大,富有個性的言論,應該使用直接引語,如果只是一般性事實的陳述或者比較零碎的話,則使用間接引語。此外,如果要表現事件雙方的對話,以此來增加現場感和真實感,則主要使用直接引語。記者還可以巧妙地穿插、組合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語,使報道顯得更具節奏感。

使用引語應該遵循的原則

1.準確完整,尊重願意。直接引語應該是某人所説的原話,除對語法和句法錯誤等進行必要的糾正外,記者不得製造、添加或修改直接引語。間接引語必須必須忠於當事人表達的原意,儘量保證引語被“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來。

2.精選引語,激發興趣。

3.不要“異口同聲”。一句直接引語應該只能是一個人、一張嘴講出來的話。

採訪對象説的原話如何調整?

1.原話有語病,不適用於書面表達。

2.表達模糊,不清不楚。

3.多餘字詞可以刪減。

4.翻譯外語或解釋方言時的做法。

使用引語時,如何避免過度解讀或曲解原意?

1.儘量完整地引用引語;

2.保留原始材料;

3.聯繫受訪者加以核實。

如何平衡引語的數量和質量?

1.引語的數量,包括單條引語的字數和同一篇報道中使用引語的次數。在單條引語中,引語的字數不宜太多,篇幅不硬宂長,表達的意思也不應該有太多的層次。同一篇報道中,應該使用多少條引語,一般要根據報道篇幅來適當安排。

2.引語的質量判斷的標準主要有三個方面:1.是否充分體現人物的情感或個性,即讓讀者感覺到只有他才能説出這樣的話來;2.是否是生動的、清晰的、簡練的、即引語是否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讀者閲讀時能快速把握引語的核心意思;3.是否能給人帶來啟發或令人印象深刻,即引語是否具有深度、內涵是否豐富。

使用引語的具體規範和技巧主要包括哪些?

1.不同的人所説的不同的話儘量不要放在同一段中;

2.同一段中引用多次同一人的不同的話,可以只交代一次出處。

5.引語標點符號的使用規範,主要包括:直接引語要用雙引號,直接引語中的引語則使用單引號;如果把引語作為單獨完整的話來用,標點放在引號之內,如果把引語作為記者的話的組成部分來用,則標點放在引號之外;提示語(即引號的出處)在中間時,提示語後一般用逗號,如果要表示兩組引號內是同一個人説的話,但不是同一個話題,則也可以用句號;如果提示語在末尾,則引語後面要用句號,並在引號之內;如果引語是在一句話的結束部分,則標點符號通常放在引號的外面。

(四)如何確保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

新聞報道如何體現公正?

1.克服偏見、平等對待每個人;

2.保持獨立,做到利益規避;

3.保持中立,平衡呈現各方觀點。

怎樣保持中立並做到利益規避?

1.在衝突議題中保持中立,提供均衡機會

2.不接受採訪對象的好處,不做有償新聞。

批評報道如何注意平衡?

1.對報道中受到批評的當事人,要給予其迴應的機會;

2.報道中的語言追求樸素平實,避免主觀傾向

評論和事實為什麼要分開?

1.有助於保證新聞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2.保護新聞記者,適當規避報道風險

(五)怎樣合理使用消息來源

1.使用消息來源的原則

⑴堅持“三角平衡”原則

⑵堅持“多重佐證”原則

⑶堅持“事實核准”原則

2.報道中註明消息來源的方法

⑴明確交代信息來源

⑵説明具體職務和姓名

⑶轉載媒體報道要説明來源

3.尋找權威的消息來源的方法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陳力丹教授等在《中國新聞職業規範藍本》中提出以下方法: ⑴司法機構、仲裁機構、行政機關、公證機關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中確認的事實。⑵具有合法地位的政黨、國家機構在公文、正式出版物、藍皮書、白皮書等具有法律效力文件中確認的事實,或其負責人在新聞發佈會、記者招待會及其他正式而公開的場合,以該政黨、國家機構的名義發表的講話。

⑶為配合特定機關履行職責的需要而發表的消息,如通緝令等。

同時,此書提出了可能不被主張為權威消息來源,只能作為引述而不作為事實進行敍述的消息來源,如下:

⑴新華社、人民日報社等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傳媒所發佈的信息。

⑵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紀檢監察部門提供的案件記錄、情況説明等非正式材料。 ⑶內部文件不宜直接採用,若要採用,最好有該文件所在機構正式授權,並在報道中交代信息來源。 當下,政府開設的微博又增加了一個獲得權威消息來源的渠道。雖然政府提供的官方資料可信度有時受到質疑,但記者發佈此類信息,至少做到了有據可查。

4.使用匿名消息源面臨的風險

⑴新聞報道成為被消息源利用的工具。

⑵為虛假新聞亮“綠燈”。

5.必須使用匿名消息源時,應保證一些基本前提和原則

⑴事件涉及重大公共利益。

⑵別無其他信息源。

⑶消息源的消息只關乎事實,不涉及評價。

⑷編輯部內部有科學規範的把關體系。

⑸詳細説明為何匿名處理。

⑹避免過於模糊的提法。報道過程中,消息源即使必須被匿名處理,也應儘可能明確,避免過於模糊的提法。

(六)怎樣規範編寫新聞報道

1.撰寫刊發報道題文一致要求的原因

新聞標題的作用是提示正文,引導讀者閲讀,因此新聞標題要服從於正文內容,並保持題文一致,也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編造標題。“文題不符”是報紙的重大差錯,也是需要編輯人員着重注意避免的。

準確把握新聞內容,製作精當、搶眼、不落俗套的標題,有如下幾點要求:

⑴要準確

⑵要傳神

⑶拒絕網絡新聞“標題黨”

⑷廣播電視新聞中的標題規範

在廣播電視新聞中,有一種新聞內容的形式與報紙的新聞標題類似——引子,它的目的是引起觀眾對消息的興趣。引子規則與新聞標題規則大致相同。但老生常談與故作聰明的引子通

常會引起觀眾的反感。引子不應該過分渲染,也不要過度推銷其後的報道內容。

引子應該是完整的句子,並且自成一體。引子與其他新聞或廣告內容分離。引子不需要有新聞標題那種概括性,它的目的是吸引觀眾繼續收看。

2.報道的署名規範

新聞作者的署名也是新聞事實的組成部分。作者署名的真實性,是新聞報道可信性的重要保證。記者在報道中要署真名,以便使讀者清楚地知道誰應該對報道內容負責。因各種原因記者不得不使用筆名或別名時,須經媒體認可並備案;若遇有關報道會威脅記者的人身安全而不得不使用化名時,須告知媒體批准。

由記者處理的通訊員來稿和讀者來函,也應署上記者真名。為了鼓勵記者自採稿件,不鼓勵與通訊員聯合署名;凡採用通訊員的稿件超過八成的,不許再署記者姓名;凡採用了通訊員稿件中部分內容的,要把通訊員名字署在前;聯合署名的稿件,只按半條記工作量。在有多個署名的情況下,除非是信息提供方有特殊的要求,第一個姓名應是該文執筆記者,以便告知讀者誰是內容的第一負責人。

3.新聞語言的規範

⑴新聞語言要準確、清晰、簡潔

⑵要避免使用不熟悉的術語或專業詞彙

⑶新聞中數字使用規範。

①要有數字的直覺,能夠覺察數字是否準確和規範。

②稿件中使用數字要準確,應與原始資料反覆核對。

③經驗規則是,要儘量少使用數字,數字的堆砌會製造閲讀困難。數字應四捨五入力求簡化,並且放在上下文中以求含義清晰。

⑷四類用詞要特別注意:

①感情色彩過於鮮明。

②褒貶明顯的形容詞和副詞。

③含義不確切的民間稱謂或口頭用語。

④在報道各種產品、商品時,不應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強烈評價色彩的詞語。

4.轉載新聞和更正新聞的方法

⑴轉載新聞須注意一下幾點:

①力求獨家報道,能夠不引用其他媒體內容就不要引用。

②援引其他媒體信息時,須注意選擇最初媒體來源,不得從二手新聞轉述。使用其他機構的資料時,應做出説明。通稿式的新聞稿件必須註明消息來源,採用外電或國內媒體新聞稿,必須註明作者或譯者的姓名及出處。

③轉載時應考慮提供該報道的新聞機構是否可信。被援引的媒體應具有較高權威性,包括綜合性官方媒體、行業性官方媒體對本行業的報道;地方性官方媒體的本地新聞報道、新聞業界有一定公信力的社會媒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