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醫院醫務科工作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W
〖摘要〗及時為新分配、新調入人員辦理執業醫師註冊、變更手續,保證醫務人員兩證齊全、依法執業。歡迎閲讀關於醫務工作計劃的文章,這篇《2019年醫院醫務科工作計劃》十分實用,希望能幫到你。


為規範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防範醫療風險,化解醫療危機,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醫務科將一如既往的在院領導班子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醫療工作發展全局,繼續深入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紮實的做好各項醫療工作,圍繞20xx年將要進行的三級醫院評審工作要求,不斷將各項醫療工作推向深入。經醫務科全體討論,制定20xx年工作計劃,具體如下:
一、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提升醫療質量
1、完善各項醫療質量管理制度,加強制度實施、考核及改進措施。
(1)我院重新調整了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病案管理委員會、輸血管理委員會、醫學倫理委員會等醫療質量相關的各種管理委員會,醫學倫理委員會,以科主任為負責人的質量管理小組。根據上級精神及文件,修訂完善各種醫療質量與安全制度、質量管理和持續改進實施方案,並建立配套的質控制度,考核標準,考核辦法和質量指標。定期對臨牀科室進行考核,做出評價,制定持續改進措施並監督落實。
(2)嚴格執行醫療核心制度,即首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危重病人搶救制度、術前討論制度、病歷書寫規範管理制度、會診制度、查對制度、手術分級制度、護理分級制度、死亡討論制度、交接班制度、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同時規範落實轉院轉診制度及院外會診制度、臨牀用血審核制度、醫療責任追究制度,使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有章可循,服務過程程序化、標準化
(3)進一步推進臨牀路徑工作,擴大路徑病種範圍。修訂完善臨牀路徑相關文本。20xx年年底已發展新的臨牀路徑病種50餘種,達到或超過市衞生局要求我院50種病種納入臨牀路徑管理的要求,計劃到20xx年將臨牀路徑發展到60—70種。
2、醫療技術管理。
(1)醫院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討論審核通過,以維護人的健康利益、促進醫學科學進步、提高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為工作目標,兼顧醫患雙方的利益。對新技術、新項目進行全程追蹤管理與隨訪評價。定期監督檢查,對新技術、新項目的應用價值、社會價值、應用能力、臨牀療效、綜合效益、不良反應、倫理道德、經驗教訓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對存在的缺陷採取有力措施及時反饋改進,對改進情況追蹤檢查。
(2)醫療技術風險及突發事件預案。醫療技術風險及突發事件預案工作要遵守“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達到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警示責任人,從而確保醫療安全的目的。醫療技術損害處置預案要及時有效地處置突發醫療技術損害,保護患者、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機構正常醫療秩序,限度降低損害程度,保護患者生命健康,減輕醫患雙方損失,防止嚴重後果發生。
(3)對實施手術、介入、麻醉等高風險技術操作的衞生專業技術人員實行“授權”制,定期進行技術能力與質量績效評價。按照我院手術醫師執業能力評價和再授權制度,對高風險技術操作的衞生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能力與質量績效評價。
(4)建立醫療技術管理檔案。按照新技術建檔制度對新技術的技術原理、實施方法、質量標準、操作要求、場所等條件,運行情況、評估、中止,患者例數、病情、併發症、記錄在案,及時整理歸檔。
3、堅持文書質控各項舉措,提升醫療內涵質量
病歷質量管理。加強環節質量的監控,定期或不定期到臨牀科室抽查病歷質量,嚴格按照《病歷書寫基本規範》對病歷中查房、病例討論、醫囑病情等方面進行實時監控。注重提高終末病歷質量,每月對抽查的終末病例進行點評,不斷提高病歷質量。
二、醫療安全管理
醫療安全是醫療管理的重點。醫療安全工作長抓不懈,把責任落實到個人,各司其職,層層把關,切實做好醫療安全工作。
1、繼續抓好醫療安全教育及相關法律法規學習,依法規範行醫,嚴格執行人員准入及技術准入,加強醫務人員醫療安全教育,適時在院內舉辦醫療糾紛防範及處理講座、培訓。2、加強醫療安全防範,從控制醫療缺陷入手,對於給
醫院帶來重大影響的醫療糾紛或醫療不良事件,要進行責任追究,着重吸取經驗教訓。
3、加強危重病人管理。20xx年仍將繼續堅持對危重病人
下巡下視工作。進行病危(重)通知書流程改造工作,取消病危(重)通知書醫務科蓋章,仍為一式三份。一份上交醫務科,一份入病歷,一份交病人。
4、從控制醫療缺陷入手,強化疑難、醫源性損傷、特
殊、危重、嚴重併發症、糾紛病人等的隨時報告制度。
5、定期召開醫療安全會議,通報醫療安全事件及醫療
糾紛的處理情況,總結經驗。
三、人員培訓及繼續教育
1、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繼續教育活動,繼續加
強業務學習管理,並進行考核實際學習情況。積極派人蔘加區級組織的各種培訓及講座活動,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及醫療質量。20xx年計劃繼續開展繼續醫學教育2—3次,省級繼續醫學教育3—5次,市級繼續醫學教育5—7次。同時,凡國內有價值的專業學術會議,相關科室負責人或研究生均要求參加,省內各專業委員會委員應按時參加各項學術活動。每年要邀請國內、省內知名專家來我院進行技術指導、學術報告10次以上。
2、繼續強化“三基”培訓,嚴格執行診療操作規範,
加強考試考核內容,以“三基”為基礎,加強醫務人員應知應會知識培訓和考核。同時加強對《抗生素使用原則》、《病歷書寫基本規範》、《處方管理辦法》及《醫療核心制度》的學習。舉辦“三基”內容培訓班3~4次;基本技能培訓班2~3次;舉辦傳染病培訓班1—2次;對全院醫師進行了“三基”考核2次以上;全院“心肺復甦”培訓1次,要求全院人員都能夠掌握。
3、根據目前醫務人員現狀,儘可能的選送醫師去上級
醫院進修學習,對外出學習返院醫師增加科室考核環節,寫出學習體會,在科室內組織醫務人員聽取學習彙報(彙報時間不少於1小時),科主任考核合格後,差旅單交醫務科。涉及多學科時,可在院內舉辦講座。
四、臨牀科室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
1、非手術科室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
(1)加強環節醫療質量監控與管理,強化核心制度落實,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2)落實三級醫師負責制,加強護理管理。
(3)規範治療,合理用藥,嚴格執行《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落實醫院抗生素分級管理制度。
(4)加強重點病種質量監控管理。
2、手術科室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除了類同非手術科室管理外,重點監控。
(1)實行手術資格准入制度,手術分級管理制度,重
大手術報告、審批制度。根據手術科室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調整手術授權
(2)加強圍手術期質量控制。重點是術前討論、手術適應症、風險評估、術前查對、操作規範、術後觀察及併發症的預防與處理,醫患溝通制度的落實。術前:診斷、手術適應症明確,術式選擇合理,患者準備充分,與患者及時溝通並簽署手術和麻醉同意書,輸血同意書等,手術前查對無誤。術中:手術操作規範,輸血規範,意外處理措施果斷、合理,術式改變等及時告知家屬或委託人。術後:觀察及時、嚴密,早期發現併發症並妥善處理。
(3)嚴格執行衞生部圍手術期抗生素使用指南。
(4)麻醉工作程序規範,術前麻醉準備充分,麻醉意外處理及時,實施規範的麻醉復甦全程觀察。
3、門診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
(1)加強醫療文書書寫及質量監控。
(2)制定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及處理預案,落實各種預案與措施。
(3)開展多種形式的門診診療服務,儘可能滿足患者的需要。
4、急診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
(1)加強急診質量全程監控,落實首診負責制,急診服務及時、安全、便捷、有效,科間配合密切,保障患者醫療服務連貫性。
(2)保障急救設備、藥品處於備用狀態。
(3)急診醫護人員急救技術操作熟練,對急診醫護人員不定期進行急救技術考核。每年組織1次急救技能培訓,進行2次急救演練。
(4)急診搶救醫療文書書寫規範、及時、完整。
五、醫技科室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
(1)臨牀檢驗質量管理。按照《醫療機構臨牀實驗室管理辦法》的要求,全院臨牀實驗室集中設置、統一管理、資源共享。臨牀檢驗項目滿足臨牀需要,並能覆蓋醫院各臨牀科室所診治的病種。
(2)病理質量管理。按照《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的要求進行管理。檢查病理報告書的準時、規範、文字準確,字跡清楚情況,抽查手術科室病理報告。檢查病理報告的補充或更改或遲發是否按“病理診斷報告補充或更改或遲發管理制度與程序” 執行。按照“病理醫師與臨牀醫師隨時溝通的相關制度與流程”,檢查病理科室病理醫師與臨牀醫師的溝通記錄、病理討論記錄。
(3)醫學影像質量管理。檢查影像科室對各種影像制度及規範的落實情況,對照“放射科搶救藥品、搶救器械目錄”檢查其搶救器材和藥品,抽查影像診斷報告書,審查其規範性及準確性。參加放射疑難病例分析。檢查放射科工作人員及受檢者的防護措施,進行放射安全事件應急演練。
六、衞生扶貧支援工作
1、認真完成上級交辦的為基層醫療單位進行技術支援、人員培訓方面的任務。根據扶貧工作需要,隨時抽調人員到扶貧點義診,分期分批派出醫務人員到石樓、方山縣醫院支援,重點幫助醫院搞好管理工作。
為鄉村培養醫務人員。20xx年接收對口支援單位進修醫師若干名,提供義務技術指導及返院後的技術服務工作。
2、與各幫扶醫院建立協作、對口支援關係,組織醫務人員義診,以增加醫院病源,擴大醫院影響力,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七、其他方面
1、成立醫療救援搶險隊,做好醫院汛期醫療救護搶險隊人員、物資、藥品的保障工作,定期對儲備物資、藥品進行檢查,及時更新,確保汛期醫療安全。搶險隊時刻處於待命狀態,一有險情,立即出發。
2、及時為新分配、新調入人員辦理執業醫師註冊、變更手續,保證醫務人員兩證齊全、依法執業。
3、及時完成上級有關部門及院領導臨時分配的任務。 總之,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質量為核心,持續改進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改善醫療服務,控制醫療費用,為人民羣眾健康提供安全、有效的醫療衞生服務。

2019年醫院醫務科工作計劃
熱門標籤